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三字经》读后感1500字

简单三字 蕴含大道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我们走进浩瀚的书海,遨游知识的天空,品味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延续中华传统文化生命线的经典文学作品,绽放文化之花。

《三字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经典文学宝库。它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创造的。 “三字经”,顾名思义——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它短短的篇幅里蕴藏着许多深刻的道理,深深地吸引了很多人,不仅是其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但不可否认的是,《三字经》作为经典文学瑰宝,确实是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让我们一起品味《三字经》中生动有趣的故事吧。

“香九岁,能暖席子。孝顺亲人,做自己该做的事。”这个故事让我非常感动。据说,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顺父亲。夏天他给父亲扇风,冬天他给父亲暖被子。他不仅孝顺,学习上也非常勤奋。回头看看我们,有很多同学出身小康,却忘恩负义。他们整天过着“衣服来了,饭来张口”的生活。有些人做得太过分,与父母大惊小怪,把辛苦赚来的钱花在时尚而不是食物和衣服上。父母为我们倾注了一生、辛勤劳作,但我们却把他们的恩情视为理所当然。这是错误的。你应该听说过乌鸦反哺的故事。他说的是:一只幼乌鸦被一只老乌鸦喂食后,老乌鸦无法自己找到食物,于是幼乌鸦就到处寻找食物来喂它的妈妈,并且不厌烦,直到老乌鸦才厌倦。乌鸦死了。乌鸦给人的印象是浑身黑黑的,非常丑陋,但就是这种被人类所憎恶的小鸟,却有着人类所称赞的美德——孝顺。小动物懂得感恩。作为学生,我们不感到羞耻吗?父母养育我们的恩情比天高,比地厚。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善意。孝顺不是说说而已,必须化为行动,就像黄翔和乌鸦一样,孝顺父母。 “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才能实现家庭和谐、社会和谐。

“四岁的时候就可以做梨了,如果你是弟弟,你应该更清楚。”大家一定都知道孔融做梨的故事。孔融年轻时,家里有兄弟五人,弟弟一个。有一天,我在家吃了梨。让孔融先拿,但孔融没有挑好的,也没有挑大的,只拿了最小的。父亲看见了,就问孔融:“梨那么多,我让你先拿走,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最小的呢?” ”孔融道:“我年纪小,就拿最小的吧,大的留给你哥哥吧。父亲又问他:“你有一个弟弟,弟弟不是比你小吗?” ”孔融道:“我比弟弟年长,我是哥哥,应该把哥哥留给你。留给我哥哥吧。”父亲听了,非常高兴:“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个好孩子。”孔融四岁那年,就懂得送梨给哥哥和弟弟了。弟弟。四岁的孩子懂得谦虚,但作为青少年,我们是否应该尊老爱幼,谦虚有礼呢?这些故事都展现了我们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

“玉不琢则不成材,人不学则不知义”。从前,楚国有一个人,名叫卞和。有一天,他在山里发现了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便将这块玉石献给了当时的楚厉王。没想到宫里的玉匠却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大怒,命部下将卞和定罪。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将这块石头献给武王。然而,他还是遭遇了被定罪的命运。卞和绝望地抱着石头,在山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即位后,将卞和请进宫,命玉匠将这块石头塑形。他发现这确实是一块精美的玉石,就把它命名为“和碧”。玉是一种可以用作装饰品的石头。如果不思考,它就不会成为人人喜爱的美丽之物。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如果不勤奋学习,就不会懂得礼仪和道德。一个人必须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学习各种常识,才能欣赏经典。学生最重要的是学习,只有学习各种知识,才能体会到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他们是知识的宝库;他们是力量的源泉。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书籍是我们最真诚的朋友。它是一艘载着我们遨游知识海洋的小船。它是一位良师益友,告诉我们每个人生的道理。让我们一起品味经典文学,代代传承其优良传统,让文化之花绽放灿烂,让我们在书海中扬帆起航!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9922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