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葬花——落红更护花
黛玉埋花—— 落红后护花—— 读《红楼梦》的感想
《红楼梦》又称《石头记》,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具有极高的思想艺术价值。本书主要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中心,展现贾、石、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黛玉的葬礼是黛玉和宝玉感情发展的重要故事情节,黛玉和宝玉的命运也隐含在故事情节中。
黛玉葬花是家喻户晓的故事情节,黛玉在花前的抽泣历历在目,让人心生怜惜。 《西厢记》描写:宝玉想把落花洒满书本、满地,黛玉却怕这些落花随水流到又脏又臭的地方,反而毁了花。然后他把花装进丝袋里,埋在土里,等它们凋零后融入土里。花葬诗中有“花谢花满天,红花香尽谁怜”。黛玉似乎是在可怜自己,和这朵花一样美丽又易逝。黛玉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并不是为了迎合世俗,但她个人的力量却永远无法与整个社会抗衡。贾氏家族是古代封建社会的缩影。在这样的家庭里,黛玉无论多么孤傲孤傲,浪漫的性格都不能让她去对抗现实。即使有人爱她,也无法改变她的惨死。悲惨的命运。让落红“化作春泥护花”,才是黛玉永远保持正直,不与世人勾结的唯一方法。这也暗示了黛玉的结局。飘落的红色象征着她最终的归宿。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第一主角。他是作者充满理想和激情,倾注全部心血和才华塑造的一个艺术形象。贾宝玉出身不凡,是贾家寄予厚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家族。一方面,以男性为中心的贵族社会虚伪、丑陋、颓废、无能,让他为自己作为一个男人感到终生遗憾;另一方面,女孩们的纯洁和美丽让他觉得自己只能和她们在一起。满意又舒服。在他心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之分。他憎恨和鄙视世俗的男性,而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的理想无疑是对封建生活的否定,但也很朦胧,带有浓厚的感伤主义和虚无主义色彩。
宝玉和黛玉都是反抗封建社会的个体的象征。他们都有自己的理想,但命运却截然不同。黛玉深知自己无法改变封建秩序的世俗礼仪,宁愿为爱情献出生命,也不愿屈服于现实世界。但接受了黛玉死亡的事实后,宝玉却选择了妥协,不再像以前那样无所畏惧。
作者通过本书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讽刺了古代我国封建恶势力一方独大的丑恶及其最终灭亡的必然命运,表达了作者的不满和愤怒。同时也让我看到了世界的美与丑、善与恶。它让我明白,世界上不仅有美丽的事物,也有肮脏丑陋的灵魂。但黛玉这种不卑不亢、宁死不认命、宁可化为春泥也不屈服于现实的精神,让我学会了敢于面对世间的不公和黑暗,懂得利用。我以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做出微小的改变。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19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