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科学——秋冬季谨防肠炎500字
本文《我们身边的科学—— 秋冬预防肠炎500字》根据读书笔记整理而成,仅供参考。
秋天,天高云淡,空气清新,人们常把秋天比作“黄金时节”。冬季,梅花纷飞,雪花纷飞,素有“清净世界”之称。但它的寒冷却令人望而却步。在这个丰收、寒冷的季节,同学们在大饱口福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肠炎的发生。秋季常发生以下类型的肠炎: 1.细菌性肠炎,由于食用了被细菌及其毒素混浊的食物而引起。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预防本病的关键是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防止食品混浊,避免食用生、腐烂和未煮熟的肉、鱼、虾、贝类等。 “细菌性肠炎”发生的机会很多。希望同学们能为自己关上“入口”,防止病从口入。 2、痢疾性肠炎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如果食物和饮用水浑浊,也可以通过接触食物的手或苍蝇传播。良好的饮食、饮水卫生和粪便管理是预防细菌性痢疾的基本方法。 3、大肠杆菌性肠炎这是由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肠炎。主要表现为腹泻,每日3-5次。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发烧、呕吐、食欲不振、腹痛等症状。为了预防这种疾病,需要良好的饮食、饮水卫生和个人卫生。 4、冰箱肠炎又称耶尔森氏菌肠炎。 Yer细菌常见于许多食物中,并在-4摄氏度以下的低温条件下生长和繁殖。在冰箱里吃被这种细菌污染的食物可能会引起肠炎。因此,冰箱内的食物应生熟分开,并应彻底煮熟后再食用。尤其是很多学生经常直接吃冰箱里的食物,很容易引发冰箱肠炎。上述类型肠炎在秋季多发。学生要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提高防病意识,保证身体健康。吴洪才、指导员刘秀华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20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