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观后感700字
三国演义的思考
研究了中国古代历史,看了《三国演义》,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我敬畏诸葛亮的个人智慧和真诚。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这里我就谈谈他身上我欣赏的几个方面。
首先是诸葛亮的语言艺术。其中最著名的有《与懦夫说话》、《誓死王郎》、《三气周瑜》等。曹操率军南下时,诸葛亮奉命前往江东劝说孙权拒绝曹操,导致南北军互相吞并,以渔民之利。鲁肃首先介绍诸葛亮去见张昭等人。张昭等人看到诸葛亮仪表堂堂,器物雄伟。他们预料到这个人会来游说,所以纷纷用言语来挑战他。诸葛亮心想,张昭等人是孙权的谋士。如果不是困难的话,他们怎么可能打败孙权呢?在一场没有硝烟、没有流血的战争中,诸葛亮用雄辩的嘴与众多儒生进行了斗争,最终在这场斗争中取得了理论上的胜利,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至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王朗和诸葛亮正在阵前对话。王朗以礼相劝诸葛亮投降,诸葛亮却用言语刺中了“要害”。王郎闻言,胸中怒气冲天,惨叫一声,坠马而死。就连才貌双全的周瑜,也被诸葛亮的一句话害得英年早逝。 《三国演义》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能说明诸葛亮的口才出众。
其次,我非常欣赏诸葛亮的道德思想观点。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诸葛亮的择偶标准。据说诸葛亮的相貌极为出众。据《三国志》记载:“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丝巾,披鹤氅,状若神明。”然而他却娶了黄承彦的女儿阿丑。作为妻子。据说阿丑长得很丑,“面色黝黑,头发焦黑”,但他聪明贤惠,受过良好的教育,有内在美。可见诸葛亮在择偶时看重的不是外表,而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诸葛亮的忠诚让我更加敬畏。 “竭尽全力,直至死去”,这是诸葛亮《楚师表》中的一句话,也是对诸葛亮一生的总结。三访刘备草堂后,诸葛亮开始了他的“献身于死”的旅程。从博望坡被烧,到五丈原之死,其间的点点滴滴都是诸葛亮一生的真实写照,以报答刘备的恩情。他不顾自己的健康,夜以继日地努力工作。直至临死,他仍叹息道:“我已不能再战前与贼作对了,天长地久,易变!”由此可见诸葛亮的诚意。
杜甫在《蜀国宰相》中写道:“三访频扰天下,两朝开老臣心,未出军而死,令英雄泪流满面。”这首诗也体现了诸葛亮对刘备知识的报答。他对诸葛亮的死表示遗憾,“尽己所能”。总而言之,诸葛亮有很多方面值得后人学习。我们要以史为鉴,让自己成为一个完美的“诸葛亮”。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29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