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阿Q正传读后感550字

读完《阿Q正传》后的感想

鲁迅笔下的阿Q是一个以喜剧开头、以悲剧结尾的复杂人物。 《阿Q正传》主要讲述了阿Q独自打短工,饱受欺凌却用自己的“精神胜利法”求生的故事。他是一个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流浪农民的形象。开头写的是赵家老人不许他姓赵,随意打骂他。由此可见赵老爷子是多么的嚣张,但同时也说明了阿Q虽然勤奋,有能力,但是却依然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甚至路人也可以随便欺负他。被打后,他说自己终于被儿子打了。人们嘲笑他,因为他头上有麻风伤疤,所以他不敢谈论这件事。他明明没有妻子,却依然吹嘘“我的儿子会更有钱”……这些都是他精神胜利法的体现。然而,这种精神胜利的方法虽然能给自己带来心理上的安慰,但却显得十分卑微和懦弱。这说明他无法面对自己的缺点和痛苦,而选择了逃避。正是因为他的一次又一次的逃避和弄巧成拙。安慰导致了最后的悲惨结局。直到去世,他也没有喊出“救命”二字。他至今还不知道自己为何被处决,但骨子里却有一种坚韧。这种坚韧就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靠自己去解决、去承受,无论是精神上的胜利,还是偷萝卜、自己追女孩、进城打工等等。而偷东西去卖是一种令人发指的行为。令人怀疑,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并没有因为绝望而向别人求饶。他认为自尊如此重要,但他只是走错了方向。

从鲁迅写这部小说的初衷来看,阿Q是革命时期病态中国人的象征。同时,《阿Q》中充满了矛盾的思想和性格,这也反映出中国人的思想深受封建宗法制度的毒害。小说中出现的阿Q“革命梦”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进城的日子里,他目睹了新鲜的“斩首”事件等等,让他大开眼界。回到村子后,他一心想成为村子的“统治者”。他在学者面前故作博学多才。为了向村民们炫耀,他宣称自己也想“造反”,加入革命军队。然而,革命人民却把他视为草芥。阿Q是个简单的人,怎么能理解革命呢?这也说明,目光短浅、深受封建思想伤害的农民不可能成为革命的中坚力量。这是由农民自身的局限性决定的。

鲁迅塑造阿Q这个悲剧人物,正是因为他看到了当时人们尽管战败却自我安慰、欺骗自己的现实,认识到了农民的局限性。通过《阿Q》的悲惨结局,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够认清中国屈辱的真相,希望破除封建思想对人民的伤害,希望人民能够正视失败,汲取教训。痛苦,才能拯救中国。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36228.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