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看见》有感500字
读完《看见》后的感想
“我渴望呆在最安静的角落,被最温暖的声音包围。”
柴静日记中的——
《看见》是央视著名记者柴静撰写的自传体书籍,记录了她在央视的十年。本来我只是以为这是一种消磨空闲时间的方式,但当我真正拿起这本书开始阅读时,我意外地增加了对柴静本人的更多尊重,对许多媒体失败的悲伤,甚至更多尊重媒体。对人类情感的尊重。
一位酷爱围巾的央视主持人,看起来像个邻家女孩,但温柔的声音却透露着执着和不妥协的能力。柴静怀着记者的良心和正义,剥去一层层伪装的茧,将真相呈现在观众面前。在进入新闻记者行业之前,23、34岁的柴静面对上级陈飞坚定地说,“我关心新闻界的人”。确实,这十年来,她始终坚守初心。
对我来说,《看见》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那些过去令我们震惊的事情。有些事情,我是通过电视、网络等了解事件的大概轮廓,有一个模糊的认识。遵循当时主流媒体的观点即可。时隔多日再次看到事件的真相和事情的始末,使我有了新的认识,纠正了我对当事人的一些偏见,对事件的本质有了更深刻、更准确的认识。 《看见》共405页。厚厚的一叠纸,讲述了柴静亲身经历的十几件事件。全书人物形象生动,故事真实。每一句话都没有夸张,没有说教,反而很平静。新闻事件的公正呈现就像一把尖刀刺入整个事件的核心,让我们看到最深层次、最本质的一面。那些被埋藏的真相,总能在不经意的瞬间让我们的心歌唱。它被高高抛起,扭曲成纸团,扭曲参差不齐,然后又在下一刻重重地落回胸口,令人深思。
读这本书就像看一个女人的成长过程,从年少时的无知无畏,到懂事后的坦然从容;从初出茅庐的女子,到成熟时的内敛、安静;从自以为是、过于努力,到冷静、内省。客观自然的自我,没有华丽和自我推销,没有夸张或说教,只是雄辩、不带偏见的表达,却有触动人心的力量。它是如此平凡,却又如此丰富,又如此深刻。
书中写道:“不要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因为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了。”人生是一条漫长的路,百味杂陈。用一颗真诚的心,看世间的种种状况,体味世间的情怀。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36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