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读后感500字
读《爱与教育》后的感想
邢台市二十业综合学校第二小学马仁丽
当代教育界“北有学者魏,南有李振熙”。我一直很钦佩教育界的伟大人物。假期里,我读了著名教育家李振西的《素质教育探索笔记》——《爱与教育》。
这本书的写作形式非常新颖。它不同于常见的教育论文的写作形式。它没有用抽象的逻辑概念来推理,而是以手记的形式讲述了李振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每个故事都深深地吸引着我,震撼着我。
书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笔记2》中讲述的万通的故事。万通是一个典型的后进生。他生活在离异家庭:班级纪律差,学习成绩极差,考试作弊,欺负同学,偷东西,跟流氓混在一起,打架,早恋……在常人眼里,他是一个可怜的、无望的孩子。李老师在《笔记2》的序言中说:“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内心,而他们也愿意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船就已经驶入了成功的港湾。”李老师首先改造的是万通的思想和心灵:让他有尊严,让他被爱,不孤单,有自信,让他昂首挺胸。李老师还用自己独特的秘诀来引导、规范和约束万通的行为:如写“家校联系本”、填写“好消息表”、小组讨论、写“每日九问”、效果非常明显,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教育方法。
教师不是神,教育也不是神话。有时会回到原点。尽管有李老师的帮助,万通还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偷窃,一次又一次的欺骗……李老师书中关于万通的34页教育笔记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改造一个后进生是多么有效。虽然很困难,但我也看到了老师的爱心和耐心。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感动,不断反思:我们身边也有过类似的孩子。我们用了多少耐心来对待这样的孩子?面对学生屡屡犯的错误,他们大多是伤心、愤怒、无奈,或者用“我已经尽力了”这样的话语来安慰自己。其实我们缺少的是足够的毅力和耐心。只有爱的坚持才能创造奇迹。
回顾自己的工作,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要坚持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学生。用爱浸润孩子们的心灵,用毅力践行初心,做一名受孩子们喜爱的老师。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41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