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读后感500字
读完《流浪地球》后的感想
第715章庄松涛
这周,我读完了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
早在三周前,在包贤的推荐下,我就去电影院观看了同名电影《流浪地球》。里面有一句话:“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不规范驾驶,就会伤害亲人”。 《泪流满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提醒司机们要规范驾驶,才能平安回家过年。
小说的背景是在不太遥远的未来,太阳正在迅速衰老和膨胀,地球面临着被吞噬的灾难。为了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数以万计的行星发动机,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地球和人类踏上了预计将持续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
电影最后,刘培强中校引爆了空间站并点燃了木星,牺牲了自己,成功利用木星引力将地球推出太阳系,前往4.2光年外的比邻星。小说的结局却完全不同。地球人分为两派,“地球派”和“飞船派”。 “地球派”主张将地球推出太阳系,寻找新家园,“宇宙飞船派”则主张放弃。地球利用宇宙飞船将人类运送到其他星球。两派激战,但最终“飞船派”以压倒性优势击败了“地球派”,并关闭了所有行星发动机。就在最后五千名“土派”被处决的时候,太阳终于发生了氦闪,而这个时候,已经为时已晚了……
“看来,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一种奢侈。”这是影片中人工智能莫斯的最后一句话,也体现了人类是一种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这也说明此时的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到了可以独立思考的地步。
记得第一次看到《流浪地球》这篇文章是在一份科学报纸上,这激发了我当时对科学奇幻的兴趣。不过报纸上只有几篇文章,正好是下一篇文章的内容。从本期开始我就没有订阅过。我迫不及待地想把作者刘慈欣“抓”到我面前,亲口告诉我后续的故事。渐渐地,我忘记了这本书。直到今年同名电影《流浪地球》上映,我才想看。父母看了包贤发的推荐信后才同意了。
这本书的作者刘慈欣用一种神奇的方式描述了科幻小说。他将我们的现实生活与宇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并不奇怪,但慢慢品味,才能尝到真正的味道。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科幻小说有很多种不同的形式。比如——塑造和书写了地球上无法出现的人或生命体,通过书写我们的生活将我们与不可思议的事物联系起来……它让我认识到了真正的科幻小说,也激发了我对科幻小说的浓厚兴趣再次!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41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