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迪伦》读后感500字
蓦然回首,那个人在灯火阑珊处——(法国)读让多米尼克布里埃的《鲍勃迪伦》后的感想
鲍勃迪伦是一位美国摇滚和民间艺术家。他曾获得十项格莱美奖。他被《时代》杂志评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荣获美国普利策奖和2016年诺贝尔奖。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曲家。诺贝尔奖委员会对鲍勃迪伦的评价是:“他将诗歌的形式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融入到音乐中。他的歌曲充满激情地表达了他对民权、世界和平、环境保护等问题的看法。”严重的全球问题。”
让-多米尼克布里埃尔创作的《鲍勃迪伦诗人之歌》以时间和主题为双重线索,涵盖了鲍勃迪伦的情感经历、电影情结、宗教信仰以及人生中的重要场景。精选鲍勃迪伦1962年至2015年的作品和采访,摘录鲍勃迪伦的电影、歌曲、诗歌和演讲,以及相关的生活片段,勾勒鲍勃迪伦传奇的一生。
鲍勃迪伦从民谣转向摇滚,然后成为一名乡村音乐歌手。他一直在寻找自我,挑战自我。这让我看到了个人发展的阶段,第一个阶段的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方向,以及来回的犹豫。 选择;第二阶段的认同,找到自己喜欢的人或事,开始逐渐模仿那个人,就像鲍勃迪伦崇拜伍迪格思里,模仿伍迪格思里;第三阶段:分离独立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成长,慢慢地渴望摆脱对方的影响,形成自己的主见。荣格和弗洛伊德的分歧正是因为观点的分歧。由于伍迪格思里的身体状况,鲍勃迪伦必须找到自己的风格并突破自己。当他疲惫不堪时,他就靠鸦片来寻找灵感。他认为诗人必须超越自我,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实现诗意的梦想。自然的表达,没有限制和突破限制的过程,是无法找到真正的自由的。
这让我想起王国维在《人言》中提到的三个境界。第一句是“昨夜西风枯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天涯”。第二条是“腰带越来越宽,我永远不会后悔”。让人因仪而憔悴。”第三种“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从第一种进门前的迷茫、无路可走的疑惑和痛苦,到第二种的艰辛成舟。以精进为路,坚持不懈,耐心上下求索,然后到第三种,日积月累,愈加条理分明,明白其中的真谛,开始时的欣喜和释然,开始时的喜悦。世事变迁后,拨云见日明月明!
聆听鲍勃迪伦的歌曲,感受他内心的呐喊和低语,看到他始终在逃避重复和平庸,他的技巧在不断发展。他创作了500多首歌曲,并长期在世界各地巡演。二十五年来,歌手、音乐家、画家、电影人、诗人的身份不断变化,逐渐完善。正所谓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42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