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叹》读后感500字
穿越千年的遗迹
—— 读《千年叹》的感想
文本/分发
当今世界,事情正在发生变化。想要了解这个世界,了解这个文明的本质,就需要走近它,走近那些厚重的远古遗迹,触摸那些斑驳的铭文,体验那些传承千年的神秘文化。余秋雨老师的书《一千年的叹》是关于探访北非、中亚、西亚与古代中国齐名的文明遗迹,感受不寻常的美丽,更好地了解世界和中国。
“要么我以后只敢小声谈论中国文化,要么我冒着生命危险走遍世界各地所有重要的遗址,以便能够大声说话。”这就是余秋雨老师写作的动力。他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走遍了埃及、希腊,世界上最著名的文明故乡。他用简单自然的语言讲述了几千年前几个文明古国的兴衰。
其中,最令人感动的是《哀歌》。浩瀚、温柔、蔚蓝的爱琴海静静地躺在文字的流淌中,洁白庄严的石柱矗立在厚厚的书页上。我好像见过埃斯库罗斯。苏格拉底,希罗多德,他们的智慧就像爱琴海倒影中的星星,汇聚成耀眼的银河。拜伦的诗句在我耳边回响:“祖国,此时此刻你在哪里?你美丽的诗篇为何变得寂静无声?你高贵的琴弦为何落入我这样一个平庸的流浪者手中?”这深情的呼唤,不仅是对失落的希腊文明的哀悼,也是对世界所有文明的呼吁。爱琴海温柔的海风,吹过岸边哲学家的身体,抚摸着石柱上斑驳的废墟,最后吹过浩瀚神秘的海神殿,吹进我的心里。
那一刻,我就像李白梦中的“飞月镜湖一夜”,踏上这片伟大的土地,徜徉在蔚蓝的爱琴海上,让水流过我的脚踝;与圣人思考,领悟人生的道理;徜徉在巨大的石柱之间,感受其中所蕴含的重量;仰望雄伟的海神殿,追随拜伦诗中的吟游诗人,感叹那令人惊叹的美丽……
时隔四个月,余秋雨老师终于在千年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对面桥的尽头有一个白石做成的大梦,上面用巨大的宋体金字刻着一个国家的名字。我停了下来,我的同伴也停了下来。没有人发出声音,他们只能听到水流从峡谷流下的声音,声音如雷鸣。”我们出生在她的怀里,却常常抱怨。离开她,远远望去,我们终于后悔了……
《千年叹》让我畅游于世界文明之间,思考中华文化的传承。最后,请允许我用余秋雨老师的一句话来结束:“产生痛苦的思念的不是距离,而是时间的久远。”真正的痛苦是文明中的陌生,真正的向往是陌生中的亲近。”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45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