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读后感600字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600字
当我看到作者像重播一样喊出人物、事件和众生时,我惊讶地发现我已经到了结局。 《万历十五年》读完了,但意犹未尽。把李贽安排在最后,可以想象,黄仁宇老师决定将大部分精力用于批判僵化、固化的思想体系。同时,他还用现代哲学的成就来评价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不幸的是,作者最花心思的部分却是我最难理解的部分。不过,如果我把不懂的东西放在那里,也许几年后,我会有更深的理解。
在李志的这一章里,我看到了黄仁宇老师情感表达最强烈的地方,所以我想这也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碰撞最激烈的地方。我们古代的哲学,至少从万历以前到废百家的汉朝,都不能脱离儒家的正统。但它无法摆脱却又难以完善,从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对于儒学何时不再具有时代指导作用,作者没有给出答案。统治集团追求平衡与儒家思想日益迂腐是相辅相成的。我很喜欢最后的段落,它真的让我叹息,静静地坐着,感慨万千。
“1587年是万历十五年、定海二年,表面上看来天下太平,没有什么值得纪念的,实际上我们明帝国已经到了发展的末期。此时,皇帝的治国之力或宴席是否愉快,首席大臣是独裁还是安抚,高级将领是创造性还是好争论,文官是廉洁还是腐败,思想家是极端进步还是绝对保守,最终的结果是没有善恶之分,他们的事业都没有得到有意义的发展,有的毁了,有的毁了,有的两败俱伤,所以,我们的故事只能在这里悲惨地结束。万历定海年,年鉴是对历史失败的全面记录。”期待明天,开始新的一天。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509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