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700字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700字
“据说人生是一本大书。” “那么,下面的散文只能算是写在生活的侧面了。” —— 摘自钱钟书《写在人生身边——序》
2018年3月21日,爱读读书会第15期,我读了钱钟书的《写在生命边缘》。读书会上,我们讨论了老师的生平,发现今年是老师去世20周年。我来这里是为了纪念我的老师。今天能够读到他的作品,对我书友会的所有书友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收获。
当我十几岁的时候,《围城》风靡一时。看完电视剧,我也拿起《围城》看了好几遍,对它的了解并不多。至于我看完后的感悟,现在想起来,我只能记得一些主角们的情感纠葛。我更感兴趣的是作者有趣的语言。作为一个年少无知的人,我真的没有任何其他的感受。我只是把它当作一本有趣的故事书来读。
二十多年后,当我读到钱钟书老师的散文《写在生命边缘》时,我怀着小学生谦虚求知的心态读起来,充满了惊叹和敬佩。读完之后,我得把我的想法写下来。我不敢做任何假设。我只是敢于像小学生读后写感想一样,记录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因为在老师渊博的学识面前,毫不夸张地说,我只是一个头发蓬乱、学着说话咿呀学语的孩子。
钱钟书老师是20世纪中国学术界的一代宗师,已成为一个巨大的文化符号。他的学问叫做:潜学。钱学森学问博大精深,博大精深,享誉海内外。他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因此,有人说钱老的书难懂,不好读。确实,没有深厚功底的读者和学者是无法理解千雪的。但难以理解并不意味着你读不懂。从贝壳中可以听到大海的歌声,从雪莲花中可以看到雪山的美丽,通过管子中可以看到豹子。
正如钱老在其《写在生命边缘》序言中所说:世界上有一种人,觉得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写批评或写介绍。他们有业余爱好者的随意和轻松。余光中也说过:感性纯粹的读者,主观喜欢,享受作品技巧的效果,知其然不一定知其所以然,读书是一种新鲜的精神享受。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放心地享受阅读钱钟书名著所带来的愉悦感受,而不用强迫自己知道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51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