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余的话》读后感700字
《多余的话》读后感700字
“鸟将死,其歌悲;人将死,其言亦善”。读瞿秋白的《多余的话》,可以感受到这种来自生活的真情,来自心灵的表白。那天下午我似乎看到,一个戴着眼镜、看上去像是书生的男人,双手戴着铁手铐,在几个武装人员的护送下缓缓向前走去。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了一片草坪。中年男子回头对侍卫微笑道:“这个地方很好。”随后,一声枪响,中年男子倒地。
瞿秋白是不幸的,是中国传统文人的不幸。他的不幸源于他的懦弱。这也让我们看清了“政治”和“政治家”。在生命的最后,他说出了“最后也是最坦白的话”。这种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将成为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记录下来。中国革命的历史画册将滋养后人,成为永恒。
瞿秋白本来想学文学,但因为交不起北大的学费,转而学习俄语。当时的俄国已经革命化了。我本想用俄语谋生,却没想到自己会被卷入“政治漩涡”。不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已经够痛苦的了,更不幸的是登上了自己不擅长的“政治”舞台。他以一种学术上的怯懦对待生活,几乎没有抵抗力。王明、博古在接连遭受政治攻击后,以“坚持斗争”为名,故意将这一负担转嫁到敌人身上,留在苏区。客观地说,王明和博古是借刀杀人。
瞿秋白在走向刑场之前写下了这首《多余的话》,也是一种解脱。至少他敢说很多人不敢说的话:参加革命只是历史安排,不是马列主义的追求。虽然死后招致了无尽的争议,但时间已经开始并将继续证明瞿秋白生前表达心声的决定是极其正确的。他终于真正用这篇《多余的话》捍卫了自己的人格和声誉。
直到最后,瞿秋白才真正感受到了一种人生的超越。说出心里话后,他还记得“中国豆腐也很好吃,世界第一”。
瞿秋白临刑前曾在《卜算子》中写下一首诗,其中写道:“花落时,才知道春天已去,若放过风雨,相信来年春天来时,香气如初。”
一场悲剧就这样结束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51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