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冥想》读后感600字
《十分钟冥想》读后感600字
安迪普迪科姆的《十分钟冥想》。
曾在亚洲出家的禅修者,曾旅居印度、尼泊尔、泰国、缅甸、俄罗斯、波兰、澳大利亚等国家。
首先,我们打破一个关于冥想的理想预设:当我进入冥想时,我一定会平静下来,达到一种放松的状态。事实上,当你开始冥想时,你会感到更加焦虑。事实上,这并不是冥想造成的,而是它让你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你不喜欢的东西。
“你越是反抗,它就越凶猛。”当你以抗拒的态度对待这些想法时,你只会感到焦虑,然后觉得冥想根本没用,然后你想放弃。
其次,很明显,冥想是一种心灵的训练,其本质是熟能生巧。神经科学家发现,当人们冥想时,不仅大脑活动发生变化,大脑的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是“神经可塑性”。而长期的冥想练习,会让大脑中与幸福、快乐相关的区域变得更厚实、更生动。
冥想是一项无需做任何改变就可以融入我们生活的活动。最终目标是达到正念状态!
影响每一天的品质,那就是最高的艺术。
在正念环境中,冥想并不是要阻止思想控制心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放弃控制,不干涉、不插手,学会以被动的方式集中注意力,同时将心灵放置在自己的环境中去觉醒。
正念冥想具有三个要素:
刻意专注于一件事,你会感到简单和纯粹;通过拥有不评判的态度和启蒙,你的心就在当下。
所谓“心”,就是指当下、心念。当下的心是一种“念头”,一种冥想的状态。
心脏最喜欢做两件事。一种是不断地跳入未来,为尚未发生的事情做计划或担心,另一种是不断地切换到过去,为已经发生的事情感到遗憾或悲伤。你可以随时随地进入冥想状态,但要达到正念冥想所需的三个要素却很难。
重复是最好的。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56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