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500收集86条-经典语录

学海无涯,人在一生中要学会做很多东西。学做人,是最基本的,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当然是要做一个美好德行的人,像孔子一样,做一位品德高尚的人。

我读了是孔子的《<论语>十二章》,文章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讲了孔子谦虚好学的精神;教我们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教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从文章中,我懂得了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德行美好,品德高尚的人。

文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了知识、技能之后,时常去复习它,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学习了新的东西之后,我就要时常地去复习、熟悉它,这是一件快乐的事。在没有学习这句话之前,我从来不重视认真复习,每次上课看到同桌记笔记,我也跟着记,下课后同桌认真复习,把上课的笔记反反复复地看了一遍又一遍,我也常跟着他一样学,但每次考试我的成绩都不如她,我常常在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如今,学习了孔子的语句,我真正理解了学习,要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

自从真正理解这句话我才知道,原来真正理解了学习,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而且要用心把知识记忆理解好,这样才能越来越好,当然也不能模仿别人,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性格品质,让自己成为一位品德高尚的人。

文中让我感触最大的是“曾子日:‘吾日三省吾省,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按时复习了呢?《论语》中告诉我们的永远是简单而质朴的道理,孔子要求自己要做一个德行美好的人,必须要每天都几次反省自己本身的问题:替别人办的事有没有办?替别人办事有没有办好?跟朋友交友:有没有诚实、平等、友好、关心自己的朋友?在朋友遇到挫折时,有没有去鼓励和帮助朋友?在朋友获得成功时,有没有真心的替朋友开心?每个人都要学会自我反省,反省自己在一天中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还有学会了什么。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吵架了,我把自己关在了卧室里,不吃不喝,放声大哭。学了《论语》,我发现自己错了,哭闹并不能解决问题,反省自己本身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通过反省你可以知道是自己错了,还是别人错了,从而反省自身,取长补短,不断丰富完善自己,让自己拥有高尚的品德。

《<论语>十二章》多么让人受益啊,在这里教会了我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应该在学习和实践增长才干,在与人交往上要心胸豁达,充满欢乐,不断完善自我,不断修养身心,努力成为一位品质高尚的人。

真正用心去读《论语心读》,会有很多的启悟,与其说是我让空军队读思《论语心读》,不如说空军队促进我更用心读《论语心读》。十一篇的感受,写得最好的是何润梅和钟元香,真的能用经典和柳局教育智慧来反照自己的教育行为,思考怎样去落实真正的素质教育。

《颜渊篇十二》也读了多遍了,但是真正深入去读,发现以前的阅读真的有很多“漏网之鱼”,真个是时读时新。

【第1句】:“克己复礼”难在哪里?

此篇第一章讲的是颜回问仁,孔子告诉颜回是“克己复礼”,具体怎么做才是“克己复礼”呢?孔子告诉颜回“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我记得这四个“非”有一个很经典的图片:四只猴子一个蒙住眼睛,一个捂住耳朵,一个盖住嘴巴,还有一个忘记动作了,就是形象表达孔子这“四非”。颜回真是聪颖,孔子说到这里,他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我虽然迟钝,也要照您的这话去实行。)颜回真是悟性高呀,孔子讲到这个份上,他已经懂得怎么做了,一般人根本无法做到。为什么?首先要非常明确什么是真正的礼,虽然孔子经常讲“礼”,但是大家要注意,孔子从来不给学生“标准答案”的,他的回答都是活的,都是直指人性和生活给出的“个性化答案”,所以,要真正弄明白了“礼”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还得需要一个“活思维”去理解,去敏锐捕捉到才能去落实。所以我真的觉得颜回很厉害。回想我们现在很多人,习惯了固定化思维,习惯了标准答案,如果老师给出这样一个“活”的问题,他们根本无法真正去落实,就像现在很多中国的优秀学生到了国外学习适应不了:国外给孩子的都不是“标准答案”的,当我们青睐国外教育的人性化和高明的时候,是否知道我们的老祖宗孔子早就是这样做了。我们丢了自己的宝,还羡慕别人干什么?

【第2句】:因材施教之“问仁”:

孔子的因材施教在《论语》中多处呈现,“问孝”一个明证,这一篇的“问仁”也是,对颜渊,孔子回答的是“克己复礼”,对仲弓,孔子要求他恭敬而无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司马牛,孔子要求他说话要谨慎。我们做伏羲教育的,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了解孩子,真正从孩子的角度、问题去选择我们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但是能做到的极少,为何?因为抱住成人的.我执太重,没有真正放下自己,放下成人世界的种种人情世故,清空自己的成人判断去看待孩子的问题。想做好教育,心要跟孩子一路,否则总是有隔。我想,孔子也是一个有童心的人(虽然孔子的学生年龄基本都是青年以上),“两小儿辩日”就知道了,吴教授也是这样的人,他们年龄再大,那颗童心依存。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种慧眼不容易练就,孔子这双眼太厉害,任何人在他面前都伪装不了,做坏事的人怕孔子,记得我讲“孔子三讲”的时候就说过。现在我慢慢也懂得通过学生的表现找到他思想的根源从而引导,这都是因为伏羲教育给我成长的机会,回想以前做了十几年的教育,何尝有这样的敏感度和智慧?都是孩子来成就我们的。所以,也是孔子的弟子成就了孔子,弟子三千,形形式式,性格各异,对于酷爱学习的孔子来说,天天都在捉摸这些学生,他能不厉害吗?

人人皆为尧舜,人人也皆能为孔子,“摹人”就是了,但是要知道怎么摹,《论语心读》不是给我们很好的指引了吗?

【第3句】:君子是最自在之人:

司马牛问孔子什么是君子,孔子告诉他君子“不忧不惧”,司马牛的悟性真的差一点,他不懂为什么不忧不惧就是君子。所以孔子还得告诉他“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问心无愧,有什么可忧愁、恐惧的呢?)孔子的话,自己做到了就能真正体会到他的人生境界了。“君子坦荡荡”,“君子不忧不惧”,所以君子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他获得了心灵的真正自由,他真正为自己而活,世间万物俗世价值观影响不到他的选择,如如不动。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甚至很多人觉得小人活得比君子轻松,时时要做君子,君子活得太累了。错了,那是“假君子”,是修为不到的人,他们离真正的君子还很远,觉得自己是君子,往往是小人:小人常戚戚呀!这在学传统文化人方面最明显,内心渴望成为君子甚至圣贤,用道德标准要求自己,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他们往往放不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外求外责太多,容易生怨,“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真正的君子不管外面外人怎么对他,他都一笑过之,“无怨者真轻松”,怎么能不幸福?

其实,《论语》就是教人如何做一个幸福之人,就看你愿不愿意跟着孔子的真正智慧去修行了。

【第4句】:什么是明智和远见:

我读到“子张问明”这一章很震撼:“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像水润物无声那样的暗中挑拨,像切肤之痛那样的诽谤,在你那里都行不通,证明你明智。暗中挑拨的坏话和裸的诽谤,在你那里都行不通,可以说明你有远见。——真的敬佩柳局翻译语言的精准和灵活)这个世界上心胸狭窄自私的人很多很多,一个真正想做事的人,想不遭受非议几乎是不可能的。如何面对种种的非议和诽谤?孔子告诉你了。其实这一章联系上一章来认识更明白:君子坦荡荡,何惧人言?一个人为什么容易被小人中伤?很简单,因为在乎。你越是在乎小人的言行,小人就越得意,无形中纵容了小人的变本加厉。君子是“无我”的,无我者至刚,无欲则刚呀,我根本不在乎你说我什么,我活出我自己的真风采,你小人说我什么,我都不关痛痒,小人还有兴致攻击吗?

我为什么感受这么深?就是因为我真的做到了:我能把个人的利益全部放下了,谁说我什么坏话我根本不放在心里,水过鸭背呀,所以我很自在,我很快乐。现在带空军队也是这样,他们还远远不够强大,身边的阻力太大,他们面对种种困难缺少一个强大的内心和智慧去解决,所以真的任重道远呀!

【第5句】:我的问题跟棘子成一样:

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君子本质好就行了,追求那些表面纹饰干什么?)读到棘子成跟子贡有关文与质的关系,我想到我自己:我曾经的思想跟棘子成一样,觉得外在形式无关重要,本质最重要,本质好就够了。子贡真有智慧,他一个比喻就把我点化了: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去了毛的虎、豹皮,就如同去了毛的犬、羊皮一样啊)是的,大家都知道虎豹比犬羊珍贵得多,区别虎豹和犬羊的是他们的毛,如果把毛去掉了,都是一样的肉了,看不到差别了。这个给我什么启发?身为老师,光有内才不行的,还得要懂得说,有些知识分子只重视修炼内功,觉得自己有文化有底蕴就够了,不重视口才的锻炼,生怕沾染”巧言令色”,君子欲讷语言而敏于行呀,如果拿着孔子这话来贬低口才的重要性,那也大错特错了,孔子本身就是口才一流的人,他在《论语》里说的话,都是针对每个人某些问题直指的“药方”,有特指性的,如果把这种特质性看出普遍性,那就出问题了。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往往做出来的效果不理想,问题就出现在对“文”的不重视了。真的是“文犹质也,质犹文也”,相得益彰呀!

【第6句】:孔子的一阵见血:

很多人死认孔子的“温良恭俭让”,在脑海里想象的孔子就是那个低头恭敬之人。但真正研读《论语》,你会发现孔子的真性情,孔子看问题的精准、言辞的犀利,对于有问题的人,他绝对不会跟他客气,不管是什么官位的人。譬如季康子患盗,求教于孔子怎么办。孔子毫不客气地说:“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如果您不贪求过多,即使奖励偷盗,他们也不会去做的。)孔子这回答够狠了吧,一切的根源都出在自己的身上,居上位者自己身不正,怪什么风气不好?这里前后三章都是季康子问孔子的问题,孔子的思想核心都是一样的:自己先做好,自己做好了,下面的人就能做好了。

一样道理,现在伏羲老师所遇到的很多问题,不要想着外找原因,一切的问题根源都在自己身上,改变自己,其他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第7句】:孔子的适可而止:

子贡请教孔子朋友之道。孔子告诉他:“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忠诚地劝告他,好好地引导他,如果他不肯听从,就停止规劝,不要自取其辱。)孔子这“药方”很重要,很多人做好人思想包袱太重,总是难为自己。其实孔子给的“幸福观”中有一点很重要:爱自己!一个人只有真正爱自己,才有能力去爱别人。孔子尽心尽力去帮人,但是他不会难为自己,自己诚心诚意去劝告朋友就对得起自己了,如果对方不接受,也不要勉强了。“不勉强”的人才真舒畅。就像家贞昨天跟我说的一样,她陪吴教授去香港讲课那几天,就深深感觉到香港朋友待人之道就是让他们感到很舒服很自在,热情与尊重的尺度把握得很好,让人舒服。想想很多时候接触的学传统文化的朋友,谦卑恭敬热情过度,让人浑身不舒服。其实,一个人,首先让自己放松,让自己快乐,才能有智慧去处理更多的事情。

感谢我们的孔子智者,感恩柳博士给我们的智慧引领,每周这样读读《论语心读》,也给我增长不少智慧呀!

《论语》的读书笔记1

放假了,我在写暑假作业之余,想把论语这本书重新再阅读一遍,因为《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仁”,也是孔子提出的基本道德观,读懂了它,也就等于懂得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和明白了做人的道德。我喜欢——为政篇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也是我最喜欢其中的一句话。这句话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一味的读书,只重于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拖累。

一味的埋头苦思,只重于思考而不注重学习,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不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其实我有时也会偷懒,老师、家长布置的作业,我总会把“做完”当做“完成”,从来不去多想,多练,以为这些就足够了!学完这篇文章,我觉得自己做的远远不够。当一道题做完的同时,应该去想想为什么布置这道题,这种题型还可以怎么解读?还可以怎样变换等。

这样我就可以从另一方面提高自己,学会钻研。不仅是学习,我在生活中也应该如此,父母的适当管理,是对我的爱护和基本的保护,要理解支持。要以“仁义”之心去面对。亲爱的同学们,推荐你们也去读这本伟著,它能让我们学到更多做人做事的准则,会使自己更加优秀的。

《论语》的读书笔记2

《论语》是二千多年前孔子及其门徒们的言行被记录后编成的一本书。曾经在中国的私塾教诲史上施展过重要浸染,与《孟子》、《诗经》等一路为讲义,由私塾老师(先生)逐句逐段的讲授,谓之“孔孟之道”。

在中国已往的二千多年的汗青中,被历代君主帝王积极推许,在中国的文化勾当中充当了主流学说,对人们的头脑起了严峻的约束浸染,并且《论语》中首要建议的是“礼教”也就是宣传“忠君、尚礼”,与当代社会的头脑见识(划 【第1句】:自由、均富等等)已有很大的差距,也很难溶入当代社会的文化中。

可是,就《论语》中有些伦理道德的概念等不能通盘否认,照旧有可取之处,并且已被中华民族接管并传承至今。

曾读过于丹传授的“《论语》心得”,古本年中外信手拈来;也在央视屏上听过她的答复题,神定气爽娓娓道述。所讲篇章约占《论语》的异常之一多点,已很了得呵。但也有她自我认知的范围,岜不说曲直解之意可也是误解或谬误了。好比:《论语》中有一句“民无信不立”,孔夫子的语境应领略为:守信于民。可能:对老黎民要讲诺言。而不能表明为“信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行文于此,也声名孔老汉子分明汗青是会变迁的',会后浪推前浪而长奔不息。

《论语》的读书笔记3

我们学校自从有了“校长讲论语”这一活动后,学校里每个同学都受益匪浅,而我也在“校长讲论语”的活动中萌生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论语》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或点到为止;正是孔子的这些教诲之言,培养出了多少聪慧过人,见多识广的才子。我对《论语》最深的感受也正是孔子的教诲之言。

在校长给我们讲的每一篇《论语》中,有多数都是孔子对众多弟子的教诲之言。其中有一篇讲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段话就告诉我们,君子既出一言就必须做到,就算用几匹健壮的马来追回君子说出的话,恐怕也很难做到。这句话也反映了我们生活中的情况,比如你已经答应了要来我家玩,就不能说反悔就反悔,应该按照约定去我家。

这一篇《论语》就给了我很深的感受,通过我生活中的这件事大家也许就明白了。我和一位同学约好星期六一起出去玩,可是我在约定好的地方等了好一会都不见他的身影,无奈之下我便给他打了个电话,电话是他爸爸接的,他爸爸知道这么一回事之后立刻把他送了过来,并向我道了歉。我也让他不要太自责,既然已经知道错了也没什么了,这不也是完成了约定吗?这篇《论语》孔子的教诲之言给我的感受是:一个人就应该遵守约定,并且不折不扣地完成。

学习《论语》真的给了我很多感受,给了我最端正的思想,给了我最好的教诲,给了我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学习《论语》给我的感受真是太多太多了,我爱学学《论语》!

《论语》的读书笔记4

《论语》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所著。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而《论语》所讲的全都是儒教中的精华。

孔子基于亲身体会,他提出学习首先要有学而不厌的精神。而要做到学而不厌,首先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端正的学习态度又体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做学问的第一条就是诚实,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第二条学习要谦虚,不耻下问,就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生活中有许多人值得自己虚心求教。而三呢,就是要敢于自我反省,学习“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这样才能发现并改正自身缺点,促进自我完善。孔子还注意到了时光飞逝,就像日夜奔腾不息的河水,转瞬即逝,人们一定要抓紧时间,珍惜时光。

《论语》这本书,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意味。而其中提出的观点也很正确。可是为什么在新文化运动中,鲁迅,陈独秀他们又有反儒思想呢?原来,孔夫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历代的封建统治阶级都拼命宣扬这个教育主张,从而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西汉的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然而,到了明代,儒家思想便与八股制度结合起来。与孔夫子时的儒学不同,这时已成为封建主义束缚人们思想的教条。而当时的中国人追求民主,当然要反对这种儒家思想了。

可见,每种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只看你把这剑锋用在什么地方。

《论语》的读书笔记5

从去年的八月到今天,整整一年的时间。我终于背完了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这里面全是圣人孔子平常讲的评论。被他的弟子们编成一本叫《论语》的书。

《论语》内容非常丰富,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但这本书与别的书不同,别的书都是连贯性的,这一本书每一条就是一章,而且很零散,篇章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孔子的话大部分是针对人性而说的。

这书里面大部分写孝道,伦理纲常。或是学习。和君子应该做些什么?这里都有还有一些有趣的辩论故事,比如呢,他怎么机智劝说鲁哀公的。

这书里面有许多深刻的道理,每一句话都有一些不易懂的话,比如孔子说的父母唯疾之忧。这句话,乍一看来。有点儿牛头不对马嘴,因为孟武伯问孝,可是他却说父母艺兴为子女担忧。但稍一体会,就发现圣人和平常人不一样,他的意思是儿女孝顺父母,父母想孩子的健康。这里体现的是多么令人感动的亲情啊。

这一本书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我也要像圣人说的一样,有那么的高洁的品质和品德,从古至今世间万物,沧海桑田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只有人性亘古不变。

孔子说的话真是让我获益匪浅,虽然我背的很慢。但《论语》让我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以后还要慢慢消化,深入的理解。

《论语》的读书笔记6

周一的第四节课,教室里时而喧闹,时而平静,趣味盎然的《论语》竞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我们组的同学开始都不愿参赛,可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啊。我负责头阵,结果刚看见题就蒙了,半天答不上来。同学们齐刷刷的目光和老师的催促令我尴尬不已。一股酥软向双腿袭来,我止不住的微微颤抖。

两眼盯紧屏幕思考起来,很熟悉的题目,但我却一直想不起来。尝试了几秒后我意识到,为时已晚,于是报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在哄笑声中沉默的坐回了座位。同桌的帮答让我重新燃起了希望,却也只是不正确的回答。老师一脸严肃的说出答案,随即站在讲台上批评起来:“看看你们,《论语》都读了些什么?”虽然是批评大家,但我觉得批评我的成分应该多一些,这也是事实所在。

继我们和几个小组连续的低迷发挥后,终于迎来了真正精彩的表演。同学们逐渐适应了比赛,开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有对答如流,掌声不断的,也有细致认真,分毫不差的,还有人品爆发,碰见超级简单的题目,引来一片嫉妒声的。在十二点的铃声中,我们兴犹未尽的结束了这场《论语》比赛。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兴趣和积极性,老师还带来了奖品,我们组荣获第三。但我认为无功不受禄,此奖品受之有愧,应该奖给真正出力的同学。

都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其珍贵的不仅是文学价值,更有治世哲理。这次比赛使我深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假期一定得好好恶补一番。

《论语》的读书笔记7

今天,我们学习了《论语》,《论语》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学习论语后,我除了学习了一篇课文外,我还有了许多心得体会。:一种是教怎么做人,另一种则是教我们怎样学习。

论做人,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真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虽然吃粗粮,喝冷水,没有太多的物质享受,但他却乐在其中。这句话告诫我们不要贪求那么多的物质享受,精神与学习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事物。读完这句话,我也不由得联想到现实。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盲目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买许多名牌衣服,却不知这些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到最后,仍是一事无成。这句话让我明白,不能贪求名利,要做一个安贫乐道之人。

论学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中要学会学思结合。这句话让我感到颇为熟悉,让我想起小学老师也经常这样说。想了一会,才不由得感叹到古人的聪明才智,就算到了今天也仍然适用。这句话让我明白,要学思结合,光学不思或光思不学都是错误的学习方式。

学习过《论语》,我有许多的心得体会,同时也感叹于孔子这位文学巨匠的伟大,没有他,也就没有“温故知新”,没有“不耻下问”,没有“诲人不倦”,没有“后生可畏”这些大家耳熟能祥的成语。学习《论语》给我带来了很多,在现实生活,我也要学以致用,努力做一个爱学、乐友、有修养的人。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7343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