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现代书信体散文范文(通用5篇)

现代书信散文范文一在这里,书信可以传达真挚的友谊和思念。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书信的主题是关于爱情的话题。让我们来看看!

我的信是一个关于友谊的小故事:有一天,小男孩的妈妈买了一个新书包,让小男孩去书店买书。然而,在去书店的路上,小男孩突然收到一张纸条。他把纸条递给了老师。老师看到了,对小男孩说:“你的书包很好,我们可以交换一下,看看我的。”书包里有很多书和文具。说不定你读了这本书,有一些文具就能得到奖品。”小男孩接过纸条说:“我的书包很好。你看我的,可以换。我给你,但是不能交换。”老师笑着说:“这是奖品,我们可以交换。”小男孩接过文具,发现了几个铅笔盒。找到后,小男孩看了看笔盒,把文具递给了老师,老师却说:“没关系,我们可以交换书包。”小男孩又拿出了文具,老师看到了,对小男孩说:“没关系,我们可以交换书包。”男孩:“看,这是我的书包。”小男孩说:“这是我的。书包。”老师笑着说:“看,这是奖品!”小男孩把奖品递给了老师。老师看了看,对小男孩说:“这是我的书包。”

读完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关于爱情的事情,我们要向小男孩学习。

现代书信散文范例第二部分今天早上,我一起床就打开电脑,准备写点东西,却看到前段时间写给妹妹的一封未寄出的信,让我想起了书信。记忆。我还想到了我的小妹妹和她最喜欢的一些歌曲。我一边演奏着《橄榄树》和《青春之舞》这首歌,一边写下了信件的回忆。

记得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和妹妹因为工作调动,住在不同的地方。那时我们就开始书信往来,几乎每周一封信,甚至更多。人年轻的时候,有的是时间,有的是精力,什么事情都没有烦恼。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所以他们总是有说不完的事情。一天到晚起床意味着写信、等信、收信、读信、回信。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偶尔出门,我也会想起小妹妹的信,想知道它有没有到。每逢放假,学校放假后,收发室的人就不再来了。开学了,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收发室取信。这个时候,我已经存了两三封信了,也不在乎是否收到。在不知道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一封一封地打开、阅读每一封信的兴奋和喜悦是难以形容的。

有一次,我一个多月没有收到妹妹的来信。起初我感到失落、陷入沉思、困惑。后来,我变得有点紧张和焦虑。我总是胡思乱想,生怕妹妹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我不知道。我的小妹妹怎么样了?一切都好吗?我本来想去看看我的小妹妹,但一个周末,我们学校要求学生自愿植树。我是班主任。我很早就来到了学校,调度员递给我一封厚厚的、超重的信。是我小妹妹寄来的!这就是我这些天日夜盼望的信。我太兴奋了,不知道该说什么。我赶紧打开它,读了一遍又一遍,甚至忘记了召集学生。那天我在山上植树,风很大,大家很快就累了。老师们让我休息一下。课间休息时,我把信拿出来读了一遍又一遍。当其他人已经重新开始工作时,我却完全忘记了这件事。事后,校长狠狠地训斥了我一顿。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可笑,甚至有点尴尬。在全校师生的众目睽睽之下,我独自一人,沉默地写在妹妹的信中,不顾他人,忘记了别人的存在,忘记了自己植树的任务。

其实妹妹的信里什么也没说。她只是告诉我,她突然接到下乡通知,立刻就走了。她去了黄河边的几个公社,呆了一个多月。农村的日子过得并不好。回来后看到我的几封信,才发现我着急了,就觉得自己太粗心了,没有找到办法给我在乡下寄信。他很快就写了一封信来控告他。另外,我也发给我的小妹妹了。她独自坐在石盘公社黄河边的一个村庄里,夕阳西下的黄河边,想象着我在那里生活的情景,想象着她对我的思念。一篇文章。妹妹下乡时,随身带着我抄的一本冰心翻译的《泰戈尔诗选》。一边读书,灵感一闪,我立刻写下了一些“精神碎片”……一边读着妹妹的信和文章。短短的诗句,我完全沉浸在喜悦和甜蜜之中。妹妹的文笔太美了,内容充满韵味和情感。我完全忘记了世界的存在,也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小女孩的字迹很有个性,仿佛是一堆随意扔在一起的干柴棍,总是无缘无故地向四面八方辐射。充满张力、骨力、刚度,但缺乏灵活性、韧性、肌力。这样别人就能认出我妹妹的信的笔迹,知道我的信都是同一个人写的。由于妹妹的信来得频繁,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怀疑,有人还以为我恋爱了。因此,很多时候妹妹的信都被别人偷偷拆开阅读,大大降低了我收到信的喜悦感。就连那些偷看信件的人,都感到无比的仇恨。但当我想到很多中国人喜欢窥视别人的隐私并谈论别人的隐私。这种爱好不仅是很早就养成的,而且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这种坏习惯长期存在,很难根除。没有人可以改变,那我能做什么呢?鲁迅呼吁中国人民尽快从麻木丑陋的人性中清醒过来,呼吁中国人民改掉本性中的恶劣本性,但无济于事,我能做什么呢?我只能忍着。我一气之下忍了!幸运的是,那些偷看信件的人因为无法从这些信件中满足他们的怀疑和好奇,所以他们对我的信件不再感兴趣。事实上,那时我们无缘无故地疯狂写信。我们就是喜欢那样的沟通方式,喜欢写信,喜欢享受写信、读信的快乐内心体验,喜欢写信时微妙的内心感受,以及等待信件的心理过程,喜欢寄出一切把你的心里话告诉对方,并与对方分享。更重要的是,把那些字母当作精神的营养供给站,从中吸收养分,修炼自己的灵魂,给生活带来活力,给生活带来动力,给精神带来春天,激励我们追求美好的生活。帆。

现在回想起来,连我自己都觉得很奇怪,当时为什么我那么喜欢写信呢!有这么多的能量从那里传来!那时的我们真的太年轻了!我当时才二十岁出头,从学校出来,感觉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我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既没有生活阅历,也没有积累多少知识,却在信中肆无忌惮地谈论文学、音乐等。书法,谈友情,追忆相思,讲故事,写秘密,抒发思念,谈人生,谈婚姻,谈爱情……什么都谈,什么都写,彻底敞开心扉,互相温暖,互相鼓励。那么不开心,仿佛生命的美好意义都在其中。就这样,我们书信往来已有十多年了。 20世纪90年代,我姐姐结婚,我们不再联系了。后来我们都适应了新的工作单位,孩子也即将开学了。忙碌的生活填满了我们的空间,挤占了我们交往的快乐和幸福。

跨世纪后,我们都有了电子邮件,偶尔也会发邮件,但读信的时候,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也许是握在手里可触摸到的温暖,也许是我们看不到的温暖。笔迹中蕴含的亲和力,时时写下的充满情感的文字,总之,读邮件没有温暖,没有灵性……总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失落和陌生。还有疏离感……所以写得少了。唉——

写到这里,我注意到我正在演奏的音乐,当我听到“徘徊远方,徘徊……”和“美丽的鸟儿消失得无影无踪,我青春的鸟儿再也没有回来……” “我想到了别的事情。味道.

现代书信散文第三封信样本

我一直幻想自己有一双翅膀,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成为天使。我一直幻想着我可以在天空中翱翔,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飞到我想去的地方!

一阵微风,不知是吹走了忧郁,还是带来了悲伤。不经意间,还是违背了我的初衷。原来,这么快,我就离我的梦想越来越远了,我快要错过我所期待的幸福国度了。梦想和水晶球都破碎了。是我亲手毁掉了一切。我原本拥有的东西。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失去的痛苦,却没想到是离别。以前,幸福的时候,我以为离别只是一场幻想。现在,我相信了。当你来到一个陌生的群体并逐渐习惯了,习惯了周围人的关心和关心,我已经习惯了这一切,但是他们却突然离开了,而我这个群体的一员却还在原地踏步。徘徊在太平洋的中心,迷茫……这时,我又来到了一群陌生人的身边,一切都是那么……快,我来不及去察觉,更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有时候,我真想恨他们,让我一个人呆着,但又找不到理由,于是我安慰自己,也许我能像他们以前那样很快适应呢?事实告诉我,我做不到。我忘不了那些陪伴我六年的人。我忍受、思念、痛苦!

风过之后,一切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我和他们曾经幸福的友情,被锁在了我心里最深处的府邸里。那个地方留下了深深的伤痕,这成为我对我们友谊最大的牵挂。这种奉献精神已成为我永远的骄傲。偶尔,我会在记忆的长河前寻找失落的过去,而这一段永远都是最大、最耀眼的彩石。它闪闪发光,美丽无比,但也是最容易受伤的。

还好,雨停了,风也停了。虽然我永远不会忘记,但我已经学会用微笑去面对,让一切变得最美!

现代书信体散文样本第四篇优美的书信体散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字母似乎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除了公务信件,很少有人再专心写信了。可以说,文学已经被打入历史的冷宫,让现代年轻人瞧不起。

说字母是时代的产物有点牵强。毕竟,在电子时代之前,人们一直都是用信件作为交流的工具。后来,电报、电话逐渐有了之后,信件的作用仍然是不可替代的。但随着电脑时代的到来,以及微信、QQ等沟通交友方式的逐渐出现,信件的使用频率逐渐减少,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我第一次学写信是在初中的时候。当时的语文课上,老师会教大家信件的书写方法和格式。从开头的尊称到最后的签名,从内容的优先级到收件人的联系地址,从信纸的折叠方法到信封的书写格式,老师都会细心地教大家。

那个年代的学生没有现在那么多的游戏。当他们学会写信后,教室里变得热闹起来,因为老师布置了练习写信的作业。大家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写得好的信成为榜样,写得不好的信被要求重写。有的学生还把原来发纸条的方式改为写信。

“战事持续三个月,家书价值万金。” 《望春》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十字架就那么几个,在战乱之中,怎么可能有人会错过他呢?

“一行信千行泪,冷得你身边没衣服了?”这首《送夫》诗是唐代诗人陈玉兰所作。既包含着浓浓的爱意,又包含着强烈的悲伤,表达了思念丈夫的复杂情感。

雁传信,鱼传尺,一纸红纸寄相思。还有许多古人在书信中留下绝句,至今仍被人们传唱、传唱。由此可见文字在历史长河中所做出的贡献!

当今信息时代,互联网覆盖整个世界,天涯海角临近黎明和黄昏,天地瞬间相连。看来没有必要写信了。事实上,事实并非如此。信件的作用不可小觑,因为信件可以让人捧在手心里沉醉,因为信件蕴藏着情感和诗意,因为信件可以被珍藏,变成永久的记忆。

事实上,我真正开始使用字母是在我十八岁的时候。那年年底,我和一群精力充沛的同学一起放弃写作参军,加入了军队这个火热的大熔炉。从此,书信成为与老师、同学、家人沟通的工具。

每个周末,公司都会安排大家写信的时间,帮助大家克服思乡之情。每当我给家里寄信时,我都会在心里默默地想,什么时候才能收到回信呢?是父母的家书,还是情人的情书;是同学的问候,还是老师的祝福?

前几天,同志们聚集在沙河,指导员讲了一个关于信的故事:我们连的一些同志被分配到前线部队时,在猫儿洞寄来信,表达了参战的决心。并向老公司、老同志致以问候。

那是周末公司聚餐,记者将这封来自前线的信交给了指导员。教官早就关心这些连队的精英了,立刻停下手中的菜,打开信笺看了起来。

连长听到前线兄弟的来信后,会让指导员读给大家听。但读了几行,导师的眼睛就湿润了,一看到标题,喉咙就哽住了。教官站起身来,神色镇定地走了出去。一顿丰盛的午餐,被一封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信所取代。

对于书信来说,它承载的不仅仅是简单的问候和交流,还被赋予了更多的情感因素。

两岸交往之初,一名台湾陆军将领写信回家,因担心大陆政策,担心给家人带来麻烦,将父母的尊称改为其他名字。由此可见他在心理层面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另一位来自甘肃陇南的网友得知我的战友在前线后,向我询问了自卫还击开始后前往前线的一名战士的情况。

那时,全国上下都在呼吁向英雄学习,并开始给最可爱的人写信。该网友与这名士兵取得了联系,并一直保持着通信往来。自古英雄爱美人,两人之间产生了感情。他们期待着和平之后能够一起结婚。

但士兵给她的最后一封信是在战斗前寄出的,是在258高地的碉堡里写的。

他在信中写道:这场战斗结束后,如果我能活着回来,我将被分配去军校报到。我决心将我的一生奉献给军队和祖国的国防。

他还在信中写道:等这场战斗胜利后,我会回去见你,看望你家里的老人,确认我们的关系。 ------

热情的姑娘别提心里有多高兴了,傻傻地等待着,希望着,却再也没有这个士兵的消息了。此后我又四处打听,但仍找不到踪迹。

我三年前就认识了这位网友。她说明情况后,我就开始帮忙寻找她。毕竟信中的信息有限,所以至今还没有找到结果。据说,等了三年无果后,她带着军人寄来的信结婚了,很多信至今还留在盒子的底部,刻在她的心里。

关于信件,其实里面有很多乐趣,这是互联网上任何通讯工具或平台都无法做到的。

寄信人和收信人面对面,情绪激动。收到之前他们很担心,但是收到之后他们很高兴。虽然寄信和收信之间有一段时间,但正是这段距离,增加了思念的浓度,增进了友谊和亲情。

现在是泛文学时代,人们不再是文盲。以前,写家书、情书是很常见的事,也因此闹出了很多笑话。加之当时交通不便,邮局很少,只好请人代转信件。上了年纪的人都会对文字有一种不变的喜爱。

除了诗人之外,最会利用信件的人就是那些集邮者了。空间狭小,天地广阔;它具有教育意义和娱乐性。每当新邮票发行时,集邮爱好者都会被吸引,他们可能会错过新邮票。

在原来的时代,条件有限,信纸单一,人们就开始在折叠信纸上下功夫。除了一些简单的折法外,三角形、心形、纸鹤等形状也别有韵味,显示出灵巧。迷住并感动恋人的心。

现在能认真写信的人不多了。这里一条短信,那里一句笑话,这里一句你好,那里一句好,时间和空间缩短了,感情淡化了。这对当代人来说是福是祸?我们得让时间给出答案。

这只是我个人对这封信的看法,需要和大家讨论。

现代书信体散文样本5号纪念书信经典散文

我突然很想写一封信。我想拿起笔,像以前一样,在信纸上倾诉我的心声,然后步行到邮局,寄给远方的朋友。放下笔想一想,现在一个电话可以通达八方,一封电子邮件可以瞬间跨越千山万水,一条短信或微信可以飞越世界。写信变得多余和落后,充满了迂腐和固执的味道。如果我的朋友收到我的来信,他们一定会非常惊讶,并认为我有严重的精神病。掰着手指头算,我已经十几年没有写过一封信了,这些年也没有收到过任何人的来信。字母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它们曾经让我们日夜盼望,让我们日夜仔细阅读,让我们远远地审视彼此的世界。当电脑、手机成为我们的新宠后,信件悄然离开了我们,在我们的记忆中变得越来越模糊。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一直认为字母是一个奇妙而奇怪的玩具。那时候,邮递员经常骑着自行车去家乡的小学。他从绿色邮袋里拿出厚厚一叠报纸和信件,递给了老师。上课前,老师左腋下夹着课本,双手捧着信来到教室。他看了一眼信封,道:“张家宝,这是一封从北京来的信,是给你父亲的,你带回家吧,这封信是王勤业写的。二盘,你家离他最近,顺便过来送一下吧。”放学后给他。”在过去;石台山是小店的西邻。谁家离他家最近……”贴着邮票和红邮票的信件发给了我们。我们化身小信使,放学后把信送到收信人家。邻居瘦婆婆的儿子在公司工作。广州。她儿子的信大部分是从学校带回来给她的。瘦老太不识字。她坐在木凳上,让我用充满希望的眼神读信。我撕开信封,一字不漏地读着。当她读到“我很好,比以前胖了五斤……”时,她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表情。有一次,当我读到“我上周得了阑尾炎,做了手术……”时,她心里一跳,皱起眉头,脸上阴云密布,嘀咕道:“这孩子怎么会得阑尾炎呢?不知道疼不疼。”我继续看:手术后,我每天煮一锅鸡汤,吃两个鸡蛋。现在我身体健康。别担心我。”听到这话,她眉头的皱纹也渐渐舒展了。我看着她变幻的表情,心想这些信也是玩具,让人开心、让人悲伤,影响着人们的情绪。

进入初中后,信件成了我心中一颗美丽的种子。那时我十三、十四岁,我喜欢学习、阅读和写作。我喜欢把论文工整地写在信纸上,然后装进信封,投给报纸和杂志。邮局在乡镇的街道上,距我们学校八九英里。放学后,我背着书包骑着自行车来到邮局,花一元钱买了一张邮票贴在信封上,然后把投稿信塞进了闪亮的绿色邮箱里。很快,我在报纸或杂志上读到了自己的作文。这时,我总感觉自己离文学的殿堂越来越近,当作家的梦想也越来越清晰。从那时起,我就认为,有人读我写的东西是一种安慰,是一种被阅读的快乐,是一种被理解的终极幸福。每当想起我把递交的信投进邮箱时的情景,我总觉得那一刻就像一颗种子播进了我的心里。在我辛勤劳动的滋润下,种子渐渐发芽、长叶、长大,终于开花了。梦想中的小花。

静静地坐着,回想最近写的一封信,发现已经是十四年前的事了。那封信是写给我的同学卫东的。我和卫东是小学同学,在学校形影不离。后来,我们一起上了初中。虽然我们不分在同一个班级,但我们住在同一个宿舍。我们的关系就像兄弟一样亲密。初二的时候他就辍学了,去上海跟哥哥学修车。放学那天,我送他到校门口,看着他瘦弱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远方,我伤心地哭了。他到上海的第一周就给我写了一封信,说上海很大、很漂亮、很繁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书信往来越来越少。有一次,他写了一封信,说他和弟弟要搬到新疆乌鲁木齐去。从那以后我就没有收到他的消息了。我也给他写过两封信,但都落入大海,没有回信。

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人会离我们而去,有些事会被我们遗忘。我们会失去一些朋友,也会遇见一些人。那些曾经寄托我们亲情和友情的信,那些承载着我们荣耀和梦想的信,就像一座座写满铭文的纪念碑,矗立在我们走过的人生路上。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fanwen/show-51016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