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小学舞蹈教案设计范文大全(热门38篇)

小学舞蹈教案设计实例合集第1部分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认识乳制品:牛奶、酸奶、豆浆等。

2、让孩子初步了解乳制品有益健康。

重点难点

能够识别各种乳制品。

活动准备

1、牛奶、豆浆各一瓶。

2. 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展示牛奶并提出问题,引起孩子的兴趣。

1.班上有多少孩子喝牛奶?爸爸妈妈为什么要给你喝牛奶?

2、介绍牛奶的营养价值,让孩子知道每天应该喝牛奶。

3.介绍其他乳制品:

您还喝哪些其他由牛奶制成的奶制品?

1、看教学挂图:工人叔叔把牛奶加工成奶粉,方便我们喝。

2、工人叔叔将牛奶加工成各种口味的酸奶,味道更好。

3、工人叔叔将牛奶和豆浆混合制成豆浆,也很有营养。

4、推出适合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不同牛奶。

1、孩子们观看广告视频,知道工人叔叔阿姨加工出了适合婴儿、幼儿、学生、老人的不同牛奶。牛奶适合不同的人,因为不同的牛奶添加了不同的营养成分。

2.欣赏“今天喝了吗”广告,鼓励孩子宣传牛奶或豆奶。

(一)师:大家开动脑筋,把广告语做得更好。

(2)请个别幼儿说出广告语,其他幼儿回答。

小学舞蹈教案设计实例全集第二部分小班舞蹈教案实例

【活动目标】

1.边玩边找,认识五官、四肢等部位的名称,对自己的身体产生兴趣。

2、愿意模仿《小手拍手》的旋律,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节奏音乐:《画小圈》伴奏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

移动,移动,移动

指导要点:

节奏过程中注重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自然地将孩子带入音乐活动的氛围中。

老师提示:

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舞动身体吧!

教师过渡词:

我们宝宝的身体真聪明,都是健康宝宝!

二、玩玩乐乐:

小手捉迷藏

指导要点:

在有趣的游戏氛围中,引导孩子随着音乐模仿拍手、握手、弹钢琴等动作。小心穿透游戏规则,不留任何痕迹。

老师提示:

顾老师要奖励你,和你玩一个捉迷藏的小游戏。那就仔细听吧!当顾老师闭上眼睛数到123的时候,你赶紧把你的小手藏起来,别让我发现!等顾老师唱歌,请你们的小手伸出来!

教师过渡词:

你的小手真能干,可以做很多动作。真是太神奇了。

三、音乐游戏:

小手拍手

指导要点:

引起孩子对身体其他部位的关注,启发他们创造不同的身体部位,唱歌并用动作模仿,体验游戏的乐趣。

1. 老师示范如何玩游戏。

老师提示:小手除了玩捉迷藏外,还可以寻找朋友。请仔细听并看看

它会找到谁作为朋友? (眼睛)

2.随着音乐完整感知游戏。

3.了解游戏规则并模仿动作。

老师提示:

猜猜小手还会找谁做朋友?想想看,还有什么地方你还没找过吗?能

请个别儿童示范。

4.完成集体比赛。

老师提示:

这次我们要一边听音乐,一边寻找小手们的朋友们!

四、跟随律动音乐自然退场。

小学舞蹈教案设计实例全集。第三个舞蹈教案:欢乐颂。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根据对音乐的理解创作舞蹈动作,让孩子随着音乐自由舞动,表达热爱自然的完美情感,体验快乐的氛围。

2、初步培养孩子与同伴的合作沟通能力和自学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图片两张,歌曲《欢乐颂》磁带一盘,录音机一台。

2、五组标记(白、红、黄、蓝、绿五种颜色的花形标记,每个孩子各有一个,对应的花形标记张贴在活动室的地板上)

3舞蹈道具(腕花),每个孩子一套。

三。活动流程:

1、孩子们随着“鸭妈妈带着小鸭子”的节奏,高兴地走进活动室。 (要求孩子们随着音乐形象的节奏表演鸭子的行走和游泳动作)

2、练习歌曲《你好,早上好》(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能自然地与同伴面对面表演、唱歌,声音整齐优美)

3点评歌曲《欢乐颂》

请外圈的孩子站起来唱歌词,内圈的孩子哼着“啦”。合唱时,声音要整齐、和谐。

4创作并编排舞蹈《欢乐颂》

(1)幼儿听音乐思考动作(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并初步想象舞蹈动作)

老师:“刚才孩子们的歌声真好听,今天老师请你们编排《欢乐颂》的舞蹈动作,首先请大家仔细听音乐,想动作。”

(2)孩子们分组讨论,设计舞蹈动作,老师引导游览。 (通过小组协商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并创作舞蹈动作)

老师:“接下来请各队小朋友站在标记上,互相讨论,为这首音乐搭配合适的舞蹈动作,开始吧。”

(3)引导幼儿小组创作舞蹈动作,教师及时记录动作并绘制在地图上。 (鼓励孩子大胆创作,引导孩子做出独特、优美的动作,重点表扬动作有创意、创作时能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孩子)

老师:“孩子们刚才的编舞很认真,哪一组先尝试一下,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设计的动作呢?”

(4)回忆并创造动作,为连贯的舞蹈做准备。 (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地图并想象动作)

师:孩子们真有本事。我们的舞蹈动作都是精心设计的。请查看图表并回忆走势。 (播放音乐)

(5)看地图,学跳舞。 (能根据图谱初步、完整地练习音乐)

老师:“现在请找一个舞伴一起跳舞。” (特别提醒孩子们,需要合作跳舞时,可以很好地配合)

音乐连续播放两次。

(6) 孩子们跳舞跳得真好。现在请带上你的腕带来跳舞。你可以学习地图上的动作,也可以想象自己的动作。 (儿童小组佩戴腕带进行练习,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热情表演)

5. 完成。

孩子们的舞蹈真是太美了。以后我们一起在小舞台上表演吧,好吗?现在我们一起向客座老师说再见吧! (伴随着《鸭妈妈带小鸭子》的音乐,孩子们高兴地离开活动室。)

小学舞蹈教案设计实例合集第4部分:编舞舞蹈:小鸭子

设计方案:

顶级班的孩子们已经接触音乐和舞蹈三年了。他们有一定的舞蹈基础,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让孩子单纯模仿老师的舞蹈动作,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所以我决定让孩子自由地用自己的动作表达对外界事物的理解。之所以选择小鸭子,是因为这个班的孩子一直对学习小鸭子的动作很感兴趣,也熟悉小鸭子的形象,所以创作起来可能会比较容易,而且他们有一直习惯于学习老师的做法。这样做并让他们创造自己的作品是一个新的开始。为了不让他们失去兴趣,我选择让他们创作一个小鸭子舞,也可以作为以后教学的过渡!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和感受鸭子的各种动态姿势。

2、大胆创作鸭子的舞蹈动作,体验编排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些鸭子头饰、多媒体设备、录音机和磁带。

活动流程:

1. 开头部分

播放音乐,让孩子随着音乐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进入活动场地。

师:小朋友们,我们在生活中见过很多小动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小动物的各种动作,好吗? (带领孩子模仿鸟类、大象、鸡等动物的动作)

2. 基础部分

(1)播放多媒体图片《孔雀舞》,老师向幼儿简单介绍杨丽萍的孔雀舞。

问:你知道她模仿什么动物来做这些动作吗?

师:这个舞蹈叫《孔雀舞》。它是由中国著名舞蹈家杨丽萍阿姨表演的,她模仿孔雀的各种动作。为了创作这个舞蹈,她在创作之前观察了孔雀很长时间。今天我们还要创作一个模仿小动物动作的舞蹈。你能尝试一下吗?那么你想模仿什么动物呢? (孩子们可以自由发言)今天,老师制作了一个小鸭子的漫画。我们来看看,把它变成舞蹈,好吗?

(2)播放多媒体图片《小鸭子》,引导幼儿大胆创作鸭子的各种姿势。

1、播放整张多媒体图片《小鸭子》供孩子欣赏,观察小鸭子在游戏过程中的各种姿势,感受小鸭子快乐的情绪。

问:小鸭子在做什么? (小鸭子快乐地走路、喝水、游泳、跳舞。)你能模仿小鸭子的这些动作吗? —— 让孩子在整体体验后尝试模仿鸭子的各种姿势。

2、播放多媒体图片《小鸭子》的第一个片段,孩子们可以自由模仿、创作属于自己创作的小鸭子走路姿势。

3、播放多媒体图片《小鸭子》第二个片段,孩子们可以自由模仿、创作小鸭子喝水、游泳的动作。

4、播放多媒体图片《小鸭子》的第三个片段,孩子们可以自由创作小鸭子的舞蹈动作。

5、让孩子自由讨论,将创作的三个鸭子动作组合起来,组成舞蹈《小鸭子》。

师:孩子们真有本事。他们像一只小鸭子一样做了很多事情,比如散步、游泳、喝水等等。我们可以扮演一只小鸭子,一起跳我们刚刚做的动作吗?好的?

播放音乐,分发头饰,让孩子们跳舞。老师也会在他们旁边跳舞。还可以模仿一些孩子的动作来激发他们的兴趣。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对孩子进行个别指导。

3. 结尾部分

让孩子们在愉快的表演活动中自然结束。

小学舞蹈教案设计实例全集第五部分。活动目标:

1、感受丝带的运动轨迹,尝试绘制丝带舞蹈图;

2、在感受音乐和理解垂直阵型图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表演。

3、体验同伴之间合作舞蹈的乐趣。

活动流程:

1、老师跳丝带舞:我让丝带跟我跳什么舞?

1.我刚才采取了什么行动?

2. 根据孩子的回答一一演示动作。

3. 出示相应的图片,并让孩子们尝试一下。

4.要求孩子们跟随老师的动作。

2. 请孩子们表演丝带舞。

1. 孩子们分组制作舞蹈乐谱并给自己分配任务。

2.孩子们制作地图,老师进行导游。

3、贴出孩子们完成的舞蹈乐谱,老师带领孩子们跳丝带舞。

3、变换队形,跳丝带舞。

1.除了动作变化之外,还有什么变化?

2. 播放老师表演的丝带舞视频。 (随着阵型的变化)

3、展示队形图(面方位图)并解析垂直和水平排列。

4. 显示新图标,并通过查看地图尝试跳丝带舞。

1. 老师带领孩子们看图画并跳舞。

2、老师带领孩子们跳舞。

3. 面对客座老师跳舞。

4、老师带领孩子们围成一个大圈,面向中间,在老师的带领下跳丝带舞。

活动分析:

首先,我认为公开课开展舞蹈活动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大多数老师害怕尝试舞蹈活动。一是怕乱,二是怕舞蹈素养不够。不过,周老师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他有很好的舞蹈素养。课堂充满活力,教风友善。

其次,教师选择的教学策略也比较好。孩子们被要求画出图表来创造精心编排的动作和完美的丝带舞蹈;用视频和图解让孩子了解如何变换阵型,这些都是值得学习的。

但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整个活动的关键词是“舞蹈”。要让孩子跳舞,从造型到表演,要让孩子感受音乐与丝带的关系;舞蹈姿势与丝带的关系;孩子们的动作与飘逸丝带的关系;孩子们的所有动作和丝带之间的关系。除了丝带跳舞之外,身体也要随着丝带跳舞。最后一组动作应该与音乐相匹配。孩子们应该能够看图表并跟随音乐来充分展示丝带舞。音乐和动作应该匹配。

建议抛弃“教”的痕迹,先让孩子一边听音乐一边自由跳舞,然后将动作与画面配合,再配合音乐完成表演。同时可以研究上下左右的空间关系,让丝带上下左右飘动。

小学舞蹈教案设计实例合集,第6部分活动主题:

《洗手歌》

学习目的:

告诉学生讲卫生、勤洗手是我们生活中的好习惯。通过舞蹈,我们帮助学生加深这个好习惯,从自己做起,影响他人。它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舞蹈表演技巧。

主要措施和要求:

1、卷起袖口:将身体转向一点,向前站立,左手放在八点钟方向,右手放在左手旁边。

手腕向内卷起袖子,同时膝盖向下弯曲。

2、转动水龙头:身体向一点转动,站在前位,左手按旁边的手位,右手放在前下方,

手腕向外转动,做出像转动水龙头一样的扭转动作,同时膝盖向下弯曲。

3、洗小手:双手手指张开,手掌放在身前,搓手,低头抱胸,踮起脚尖。

教学步骤:

1.故事入口

这个舞蹈是情节舞蹈,所以故事情节的描述非常重要。老师以讲故事的形式给孩子们讲述舞蹈的主要信息,孩子们在故事中充分认识到勤洗手的好习惯。

2.进入动作和剧情

老师教孩子们组合主题舞蹈并反复练习。然后将每个角色分配给一个人,贯穿剧情,合理安排动作。如有必要,教师可以改变阵型和时间安排,以明确主题。

3.完成组合

动作和情节完全完成后,配合音乐完成动作,将舞蹈推向高潮。特别要强调的是孩子的表现力和夸张表现力。

教学技巧:

1. 团体表演需要根据现实生活动态尽可能夸张。

2、教师要求教学时所有动作一气呵成、干净利落、不拖沓。

小学舞蹈教案设计实例合集第7部分教学目的:

1.通过听、唱感受音乐和歌曲的舞蹈性。并能够创造适当的动作并按照节拍进行表演。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2. 能读懂Colvin的手势,认出“la”和“si”,并通过听钢琴感受音高。 3、能够根据课本上的图谱,通过滑动或随着音乐行走来体验音乐。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通过创意表演培养学生动作协调性

教学难点:

1.感受歌曲音乐的欢乐与舞蹈性

2、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学方法:音乐动态教学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等课程安排:两节课

第一课

教学内容:《快乐就拍手》、《加沃特舞》表演

教学流程:

1.听《加沃特舞曲》

1. 完整地听音乐。提示:音乐的音乐基调是什么?你的心情如何?哪些运动适合你?

2、再听一遍音乐,用手指点一下课本上的图文乐谱,再体验一下。

3. 再听一遍,要求学生随着音乐自由移动。师:谁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请同学告诉我们。老师:请大家跟着老师,跟着音乐走。 (跟着节奏,有规律地敲打身体。老师先用简单的动作带领学生动起来。

使用A 部分中的一组操作

B部分使用另一组动作)

2.表演《快乐就拍拍手》

1、反复听歌曲录音,练习唱歌,增强感情,熟悉旋律。在反复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示学生随着音乐的节拍和节奏去体验、感受和表达歌曲的情感。

2、老师可以稍微放慢唱歌速度,让学生听清楚歌词。提示学生:这首歌唱的是什么?低声默唱,有感情地读歌词,低声填写歌词。

3、歌曲中的附点音符要通过跟着唱、模仿歌曲来学习。教师要准确地模仿歌唱,以便学生能准确地歌唱。

4、当学生基本熟悉歌曲后,即可分组创作表演动作。每个小组可以编写歌词、独唱、表演动作。老师:你们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唱歌跳舞,看看谁唱得认真、跳得好。

3、集体舞的基本构成是根据教室的大小而定的。水平站成几排。注意适当的距离,牵手。

基本舞步: 横步:双手握住左脚开始向左走。站立不动后,开始右脚向右行走。侧跟步:站直,双手叉腰,做好准备。对于第一拍,将左脚跟向左轻拍。对于第二拍,缩回;在第三拍时,将右脚跟向前向右倾斜,在第四拍时收回。跳趾:立正站立,双手放在臀部并做好准备。

第一节:第一拍时,左脚跟向左前方着地。第二拍时,左脚收回,脚趾在右脚跟后面触地。第三拍时,右脚跟向右前方触地。第四拍时,左脚收回,双脚伸直。同时,左脚每跳一次,原地跳四次。

第二节:右脚作相反动作,右脚原地跳四次。

第一节:第一、二节:从左脚开始,迈出一步向左走五步,停两步,双手在左侧敲击两下,脚不动敲击第八步,拉动举起你的手。

第三节、第四节:抬起右脚,动作与第一节、第二节相同,但方向相反。

第五节:双手叉腰,第一拍左脚着地,第二拍向后拉,第三、第四拍右脚反之。

第6 节和第7 节:动作与第5 节相同。

第8 节:第一拍保持不动,第二拍和第三拍拍手两次。第二段:动作与第一段相同,只是拍手改为跺脚。第三段:弱段,大家向左转90度(横队形改为竖队形)。

第一、二节:从左脚开始,向前走五步,停两步,用右手轻拍面前同学的左肩两次。第八拍时,大家左转180度。

第三节、第四节:动作与第一节、第二节相同,只是在第八拍时,身体向左转90度,全身重新形成一条水平线。

第5、6 和7 节:进行步趾跳跃。第7 节中的操作与第5 节中的操作相同。

第8节:在第一拍中,保持静止。第二拍和第三拍时,全体学生将手臂向两侧伸展,拍打左右学生的肩膀(见图)。第四段:弱段,奇数学生向左转90度,偶数学生向右转90度,面对面。

第1、2节:面对面的两人同时握住对方的左臂,左脚先逆时针走五步,站在对方的位置,停两步,握手两次。

第三、四节:面对面的两人同时握住对方的右臂,右脚按顺时针方向走五步,回到原来的位置,停两步,握手两次。

第5、6 和7 节:进行步趾跳跃。

第八节:第一拍时保持不动,第二拍和第三拍时双手握住两次。注意:在每个乐句的弱拍处停止行走,然后从强拍处开始行走。

4. 课程总结

第二课

教学内容:创作与活动、表演“哈日”、听“霍拉舞”。

教学流程:

1. 表演《哈利》

1、用心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旋律。提示:听歌曲并根据节奏拍手,以便在练习中体验。

2.根据节奏朗读歌词。

3.听音乐并填写歌词。

4. 讨论你用什么样的情感来唱这首歌。

5、编出动作表演歌曲,分成小组分别表演给大家看。

6、用锣、鼓、铃伴奏歌曲,注意打击乐与歌曲演唱的协调。提示:打击乐的声音应该比唱歌的声音大吗?让学生自己辨别和控制声音。二、创作与活动

1. 知道la和si点名

2、本课结合Colvin的手势和键盘上弹奏的音高,让学生感受和模仿歌唱。

3、结合歌曲,让学生模仿唱谱,找出歌曲中有多少个“啦”、“是”,让学生将对“啦”、“是”的理解融入到音乐练习活动中。

3.听《Hola Dance》

1. 第一次听音乐。提示:音乐给您带来什么感觉?

2、重复听时,要求每位学生用一张白纸,用线条画出乐曲的“心电图”。

您可以看到音乐的变化、停顿以及高点和低点。可以看出哪个学生找到了音乐的“脉搏”,对音乐有了深刻的理解。

3. 再听一遍,所有学生用手指的动作来追踪他们对音乐的理解。

小学舞蹈教案设计实例合集第8部分活动目标:

1、能随着音乐快乐地想象和表现画笔的舞动。

2、在比较和交流的过程中,更多地了解画笔的特点和用途。

3、通过图片理解歌词,根据歌词展开大胆想象。

4、认真听讲,积极参加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1.每人拥有一把牙刷。

2.关于刷车和擦窗专业表演的DVD信息。

3.音乐《洗澡》

活动过程:

(1) 在浴室里跳舞。

老师:天气热,我都出汗了。我们去洗澡吧! (洗澡时跳舞)

告诉我为什么你需要洗澡。 (使身体洁净)

身体脏了需要洗澡,但是牙齿脏了怎么办? (刷牙)

那么牙刷是如何跳舞的呢?

(二)热闹的刷舞会。

1. 展示牙刷、杯刷、床刷、窗刷并解释其用途。

欣赏DVD中的车刷,交流车刷经验。雨刮器如何跳舞?

观看专业擦窗表演。窗刷如何跳舞?

2、跳毛笔舞。

“今天就和刷宝宝一起来一场热闹的舞会吧!”

当我们的眼睛看到老师拿起哪支画笔时,我们就跳那支画笔的舞蹈,好吗?

牙刷舞

欣赏并模仿老师演奏的小牙刷的舞蹈。 (重点观察:身体的哪个部位用作牙刷——手指)

车刷舞

自由创作车刷的舞蹈。

(老师提示:《Che Brush —— Elbow》舞蹈用身体的哪个部位来表演)

刷窗舞

尝试集体创作擦窗舞。

(老师提示:擦窗舞——掌用身体的哪个部位来表演)

活动结束:

孩子们一起讨论

“刷子的威力这么大啊!除了刷子,我们还能用什么工具来清洁周围的环境呢?”。

鼓励孩子发散性思考。 —— 扫帚、抹布、鸡毛掸子等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积极主动,能够主动回答问题,大胆展示画笔的动作。活动气氛很好,孩子们的注意力也很集中。

不过活动内容比较科学,所以并没有完整地包括听音乐。

小学舞蹈教案设计实例合集第9部分活动目标

1.学习踢踏舞的基本舞步。

2.能根据歌词创作简单的舞蹈动作。

3、激发孩子跳舞的兴趣。

关键点:

学习踢踏舞的基本舞步。

困难:

学习基本的动作要领。

活动准备

几张明星装饰图片和音乐。

活动流程

1.音乐入场(活动前全身练习)

1.向大象学习(上肢动作)

2. 向小猫学习(横向身体动作)

3.学青蛙(跳跃动作)

4、学鸟(组织练习) 老师介绍:小朋友们,今天太空阿姨邀请我们来做客,但是她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她要我们模仿小动物走上去(随着音乐进入安排好的空间),而且不要大声说话,不然太空阿姨会生气,下次不会邀请我们玩了,好吗?

2. 谈话和启发活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星星有什么颜色? (红、黄、绿、蓝等) 孩子们,你们知道星星发光时是什么样子吗?他们看起来怎么样? (1) 闪烁,像眼睛) 小孩子喜欢星星吗?这么美丽的空间,不如我们一起跳支舞,献给小星星(花仙子) 3、学习基本动作。

1. 老师引导孩子们自己创作动作。 (星星是如何眨眼的,用动作来表现等等) 2.老师结合一些动作。

3.学会迈步。

4.教师和学生一起唱这首歌。

5. 老师示范一次组合动作,孩子们跟着老师反复练习。

4.随着音乐组跳舞。

5. 游戏结束。

师:小朋友们,今天玩得开心吗?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抓星星)。玩了这么久,星星阿姨也累了。我们该回去了。

小学舞蹈教案设计实例全集。第十期舞蹈教案:加菲猫爱睡觉。

设计意图:享受艺术,快乐成长是我们幼儿园的理念。我园经过几年的中国舞课堂教学探索和研究,积累了必要的舞蹈教学经验。经过一年的小班舞蹈学习,我班的孩子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舞蹈模仿能力,感受音乐的能力也逐渐增强,开始可以与同伴合作表演。基于以上原因,我选择并设计了. 设计意图:

“享受艺术,快乐成长”是我们幼儿园的理念。我园经过几年的中国舞课堂教学探索和研究,积累了必要的舞蹈教学经验。经过一年的小班舞蹈学习,我班的孩子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舞蹈模仿能力,感受音乐的能力也逐渐增强,开始可以与同伴合作表演。基于以上原因,我选择并设计了这次舞蹈活动。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音乐、模仿动作、掌握动作顺序,并愿意与同伴一起快乐地跳舞。

活动中,我以“感知舞蹈音乐、了解舞蹈信息、感受舞蹈动作、体验舞蹈乐趣”为出发点,采用视觉化、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轻松、快乐地学习舞蹈。活动中,我改变了以往老师片面追求舞蹈技巧、一味进行枯燥训练的教学模式。相反,我把激发孩子们对舞蹈的兴趣放在首位,让孩子们根据现有的生活经历和对加菲猫的了解来了解加菲猫。探索、想象、模仿舞蹈动作,并乐意快乐地表演。从而体验舞蹈教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能够独立模仿舞蹈动作,随着音乐节奏、完整、连贯地跳舞。

2、学习提腰、松腰、转腰等动作要领,并愿意积极参与动作表演。

3.体验与同伴一起跳舞的乐趣。

活动准备:

前期知识和经验准备:

1、孩子已经有一定的模拟动作、学习舞蹈组合的经验。

2.幼儿已经有大量的练习。

材料准备:

1. 一张加菲猫的照片、一台录音机和一盘音乐磁带。

2. 换上舞蹈服装和舞蹈鞋。

活动流程:

1. 回顾组合以激发表演情绪。

1.今天,我们这里有很多客座老师。让我们用音乐和舞蹈来表达对他们的欢迎。 '2.回顾舞蹈组合。

2.观察、发现、探索、模仿动作。

1.观察发现,初步感知。

“你优美的舞姿吸引了小猫的一个朋友。猜猜会是谁? ”(展示加菲猫)“你看到的加菲猫有什么特点?谁想用动作来模仿加菲猫胖乎乎的样子呢?加菲猫为什么这么胖? ” “是这些原因吗?我们来听听音乐怎么说? ” “你看,现在还在打瞌睡吗?谁想了解小睡是什么样子? 2. 播放音乐,尽情享受。

'这孩子模仿得真好。老师将孩子模型的这些动作联系起来。我们来看看王老师是如何模仿这只睡觉的加菲猫的?我模仿得怎么样?你最喜欢我的哪个舞蹈动作? '3.一起讨论并模仿加菲猫的舞蹈动作。

(1)讨论打瞌睡、伸懒腰、打哈欠的要领。

'你喜欢哪个动作?加菲猫午睡时腰部会发生什么变化?谁想尝试一边吃奶一边松腰打瞌睡? '(2)分段模仿音乐。

小学舞蹈教案设计实例合集第11部分活动目标

1.能够以活泼的动作和快乐的情绪表达自己对歌曲和大自然的感受,培养孩子的表现力。

2、学习跳跃步等,并能协调、灵活运用。学跳舞第一段。

3、通过欣赏、创作、学习、表演等形式,激发幼儿参与舞蹈活动的兴趣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情绪。

4、让孩子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体验在七彩阳光下快乐成长的美好场景,激发他们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活动难点

你可以用生动的动作来表达你对歌曲的感受,体验作曲的乐趣。

能够基本协调、连贯地完成第一动作。

活动准备

制作课件和录音带

教学过程

1. 进口

师:小朋友们,春天来了。今天老师带你去郊游,好吗?好的!我们走吧!

在《春天在哪里》的音乐声中,大家表演了基本的步法和队形组合,进入了舞蹈场地。

2.环境导入

1.环境刺激、复习和热身。

2、师:小朋友们,这里真漂亮!让我们在这美丽的地方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舒展一下身体吧! (集体实地考察

基训组合) 3、老师 播放课件,表演唱歌曲《七色光》。 4、让我们听着这首欢快的歌,唱起来跳起来吧!” 5、听音乐启发学生自由创编表演 三、讲解示范,新授动作 1、教师示范 师:看小朋友跳得这么开心,我也忍不住编出了一段动作,请大家看一看,老师这段舞蹈中,有哪些你们学过的舞步?(碎步、跑跳步) 2、练习、蹦跳步 3、教第一段动作,不断帮助小朋友协调练习。 4、听音乐连贯巩固、练习第一段动作。 四、纠正表演,激发情感 1、纠正小朋友练习中存在的问题 2、指导小朋友连贯练习 3、激发小朋友体验歌曲积极的情感和欢快的节奏,共同或分组表演第一段 活动延伸 回家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小学舞蹈教案设计范文大全 第12篇活动主题: 一齐来跳舞 活动目标: 1、乐意和小班弟弟妹妹一齐跳舞,尝试教他们跳简单的团体舞。 2、体验大带小的欢乐。 活动准备: 1、磁带及录音机 2、大班幼儿已学会朋友舞,并能自哼自舞;小班幼儿熟悉此音乐 活动过程: 1、经过邀请《朋友舞》让大班和小班幼儿相互问候。 2、大班幼儿表演《朋友舞》,小班幼儿欣赏。要求:一遍音乐交换一个朋友。 舞蹈资料;前奏4小节:幼儿听音乐边走边拍手,到第4小节时能找到朋友应对面站立。 乐曲14小节:1—2小节双方用双手合音乐拍对方的双肩;3—4小节双方拥抱、合音乐拍对方的背。 5—8小节:5、6小节双方敬礼致意;7—8小节双方握起合拍上下晃动。 9—12小节:9小节双方握手蹲下。 10小节双方握手站立并将手举高。 11—12小节重复9—10小节。 13—16小节同前奏。 3、大班幼儿与小班幼儿一一结伴,教小班幼儿舞蹈动作。 分散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大班幼儿运用语言、动作等,提示鼓励小班幼儿进行学习。 集中展示:请几组比较成功的对子朋友进行展示。 3、团体跟音乐练习。 4、团体进行朋友舞:一遍音乐交换一个朋友,要求大班幼儿主动寻找小班幼儿做朋友。 小学舞蹈教案设计范文大全 第13篇活动主题: 我的朋友在哪里 活动目标 1、在愉快地歌舞游戏中培养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的自律本事。 2、培养幼儿对节奏的认识。 3、在游戏过程中对幼儿进行互助友爱的教育,使幼儿懂得友情,珍惜友情。 活动准备 为曲调选节奏的四列火车及节奏型卡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赶花会》,引导幼儿在句末大胆创编造型。 教师以游戏的口吻引入,引导幼儿大胆创编B段中花叶花茎的各种造型,活动中注意坚持自我与别人之间的空间距离,不挤在一齐,不相互碰撞。 二、多声部朗诵《小鸭小鸡做游戏》,培养幼儿相互间的协调性。 三、复习歌曲(拉拉勾) 2、复习歌曲《拉拉勾》。引导幼儿有表情地表演唱。 四、学舞蹈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复习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 ①教师问1、2、3、4、5、6、7,我的朋友在哪里?启发幼儿答:在那里,在那里,我的朋友就是你。 ②幼儿齐唱后,复习这道歌有几个乐句?(4个)。 2、为曲调选节奏,并练习拍打节奏。 ①出示四列代表四个乐句的小火车,引起幼儿兴趣。 ②出示节奏型卡片,幼儿拍打节奏。 ③引导幼儿为歌曲选相应的节奏型贴在车厢上。(合作性、互助性的培养)。 ④读节奏。 3、看着节奏谱学习基本动作。 4、学习舞蹈游戏。 ①教师唱曲示范一次。 ②交待舞蹈游戏的规则。 ③组织幼儿舞蹈游戏。 游戏过程中结合幼儿的实际情景进行互助友爱的教育, 五、小鸭小鸡律动退场。 六、游戏结束 这篇幼儿园舞蹈教案《我的朋友在哪里》就是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活动带有很大的乐趣,一节课完成孩子们意犹未尽的讨论这是我的动作这是谁谁的动作,并且他们会持续很长时间不会忘记这个舞蹈。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还能够为他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舞蹈教案设计范文大全 第14篇这是小兵 活动目标: 1.感知歌曲雄壮有力的特点,能情绪饱满、动作有力、合拍的进行表演。 2.在感受歌曲特点的基础上尝试依据歌词创编动作。 3.激发向解放军叔叔学习的愿望。 活动准备:初步欣赏和感知歌曲、红色五角星头饰若干、课件、录音机、音乐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解放军叔叔吗解放军叔叔都有什么本领(他们是怎样做的教师引导幼儿模仿) 2、游戏“这是小兵”:教师与幼儿头戴“军帽”,教师整队并发出口令,与幼儿一齐随音乐有节奏的模仿解放军的各种动作进入活动场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课件,根据幼儿已有经验进行表演 1)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歌曲资料进行模仿表演。教师提问:刚才小朋友都模仿解放军叔叔做什么动作了(教师将歌词资料串起来引导幼儿按歌曲节奏边说歌词边表演) 2)启发引导幼儿表现出歌曲特点: 教师:解放军叔叔应对敌人他们害怕吗他们很勇敢,我们应当向解放军叔叔学习,不怕困难,做一个勇敢的孩子!那我们怎样表现他们很勇敢呢(教师引导幼儿动作有力来表现解放军的勇敢与威武) 2、创造性表现: 1)启发幼儿进行创编,并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随音乐合拍地做动作。 教师:解放军叔叔还用什么武器进行作战他们怎样做的(让幼儿模仿,并带领幼儿根据创编的动作进行完整表演,并引导幼儿能动作有力、精神抖擞的表现舞蹈。 2)用不一样形式让幼儿反复练习:如,个别表演、分男兵、女兵上前“操练”,引导幼儿相互评价。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兵们表现得真棒!走,咱们一齐到操场上练练吧!(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出活动室) 小学舞蹈教案设计范文大全 第15篇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课件、小水桶。 2、经验准备:幼儿了解认识蒙古族的习俗和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 活动目标 1、感受蒙古族三段体音乐欢快、优美的音乐风格特点。 2、初步尝试合作创编蒙古族舞蹈,感受创编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感受蒙古舞蹈的音乐特点 1、幼儿听《草原小牧民》律动进教室。 2、蒙古骑马、挤奶动作练习。 二、欣赏音乐并观看课件,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一)幼儿欣赏音乐。 1、师:今天夏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小朋友认真听听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你有什么感觉,好像看到了什么? 2、幼儿。说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以及自己的心情。 (二)幼儿再次欣赏音乐并欣赏蒙古大草原的幻灯片,同时感受音乐的快慢变化。 1、现在夏老师带小朋友一起到蒙古大草原去看一看,看看那里的人们都在做什么? 2、幼儿根据幻灯说出人们的生活。 3、你发现音乐有什么变化? 4、教师为幼儿介绍音乐。 (这首音乐是三段体音乐表现蒙古族人民在那达慕盛会上骑马、摔跤、挤奶的欢乐场面) 三、再次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快慢变化 1、刚才小朋友看到了蒙古族人们有趣的生活,如果你是蒙古人你想做什么事情?想一想音乐快的时候你在做什么,慢的时候你在做什么? 2、分段欣赏音乐: (1)快的时候做什么动作,请个别小朋友做动作,其他小朋友来学一学。 (2)跟着快的音乐做一做动作。 、 (3)慢的时候做什么动作,请个别小朋友做动作,其他小朋友来学一学。 (4)跟着慢的音乐做一做动作。 四、幼儿分组听音乐进行编舞 1、请幼儿听音乐分成5组进行舞蹈创编。 师:刚才小朋友的动作做得很漂亮,接下来让我们也来做个蒙古小牧民,一起来编个舞蹈,可以加上简单的队形变换,注意音乐的快慢变化,让你的舞蹈更加漂亮。 2、教师鼓励幼儿合作,并简单介绍道具。 3、幼儿自由创编教师巡回指导。 五、幼儿自由展示 1、幼儿集体听音乐自由展示。 2、幼儿分组自愿展示 六、幼儿听音乐出教室 小学舞蹈教案设计范文大全 第16篇舞蹈活动《圆圈舞》 活动目标: 1.经过听听、看看、试试,感受三拍子音乐美妙的旋律和性质,初步学跳交替步,要求节奏正确。 2.启发幼儿进取探索,大胆尝试。 活动准备: 音带、节奏乐若干。脚印图片(一只红色、一只绿色)。幼儿右脚贴红花,左脚贴绿花。 活动过程: 1.游戏《身体乐器》:根据不一样性质、节奏鲜明的音乐(进行曲、舞曲)启发幼儿按节拍随意做动作,并能发出各种声音。做到口、手、脚配合较协调一致。 2.发声练习:用领唱、接唱的方法唱出好听的声音。要求节奏鲜明,有三拍子的强弱起伏感。 533∣533∣432∣1--‖ (领)唱着歌真高兴(幼)啦啦啦啦 (领)跳着舞真欢乐(幼)哈哈哈哈 3.复习歌曲《幸福拍手歌》:唱出欢乐的情绪,并在空拍处按节拍做出合拍的动作(如拍手、跺脚、拍肩等)。 4.教授: (1)感受舞蹈歌曲的美妙的旋律,掌握三拍子的节奏。 ①感受乐曲二遍:"这首音乐听上去感觉怎样样"(优美、好)。"听了这首音乐你想干什么"(跳舞) ②边听音乐边看教师表演:"听了这首好听的音乐我也想跳了,你们听听这首音乐是几拍子的"(三拍子) ③边听音乐边看教师表演第二遍。(幼儿边听音乐边按三拍的节奏拍手,用节奏乐伴奏各一遍) (2)欣赏歌曲,进一步感受音乐抒情欢快的情绪及主要资料,告诉名称。 ①教师演唱歌曲,幼儿欣赏。"歌里唱了什么"(跳舞)"这是一首很美、很好听的、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听起来很欢乐的歌曲。" ②教师再次演唱歌曲。"歌里唱我们是怎样样跳舞的"(拉着、围着圈跳舞)告诉名称《圆圈舞》,幼儿重复。 (3)学习交替步。 ①教师边唱歌曲边用交替步跳舞。幼儿观察教师脚的动作,出教师脚的动作节奏。(二遍) ②教师示范交替步。"教师跳舞时脚上的动作是怎样做的?"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后讨论(一只脚走一下,两只脚交替着走)告诉舞步名称:交替步。 ③示范交替步。"二只脚是怎样交替走的"幼儿讨论后,教师演示二只图形脚(红色代表脚、绿色代表左脚),在黑板上演示, 边喊口令: -二三,一二三,左右左,右左右。启发幼儿观察出动作的要领。 ④用二只图形脚演示交替步,启发幼儿边观察边探索试着跟跳交替步。 教师问:"左右脚是怎样向前走的"幼儿试跳,讨论后教师小结:"右脚向前一小步,左脚跟在右脚后面走一步,然后右脚再向前一小步。"教师边念口令、儿歌边示范:左右左,右左右;两个好朋友,紧紧跟着走;你走我也走,我走你也走…… ⑤幼儿练习交替步。 放慢速度,在教师的口令、语言节奏的提示下,坐着练习,提醒先迈贴红花的右脚。 教师在黑板上边演示图形边跳交替步,边用口令、儿歌提示幼儿边观察边跟跳。(坐在位子上跟跳→站起来跟跳→慢慢走动跟跳) (4)完整示范,进一步感受交替步的动作要领,并跟跳。 ①教师边唱歌边走交替步跳圆圈舞。"看看教师跳舞时脚做了什么动作"'步子是大还是小""身体怎样样" ②教师边唱歌边用大、小不一样步伐的交替步跳舞,启发幼儿进行比较观察。"交替步应当怎样跳步子大好看还是步子小好看""跳交替步时身体怎样"幼儿讨论后,教师边跳边小结:"跳交替步时,步子要小一点,挺胸抬头,身体随着脚步走动要有一点摆动,迈右脚时身体向右有一点摆动,迈左脚时身体向左有一点向左摆动. ③放慢音乐速度,教师边唱歌边带幼儿练习。 ④教师边唱边和本事强的幼儿一齐跳交替步,其他幼儿用节奏乐为他们伴奏. ⑤教师边唱边带全班幼儿一齐跳交替步。 5.幼儿随音乐跳交替步出活动室。 小学舞蹈教案设计范文大全 第17篇幼儿园舞蹈活动教案主要是为了活动幼儿的身体,也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找到乐趣,舞蹈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灵敏性,也可以和同伴一起配合默契,可以更加轻松的让孩子们感受到乐趣。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已具备初步和伙伴进行合作舞蹈的能力,但是在我园的舞蹈园本教材中“舞蹈游戏”的素材比较匮乏,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合作舞蹈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所以我选择了该活动。 同时《纲要》中指出:“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合作表现,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于是在让孩子体验两两合作创编舞蹈的同时,达到了我对舞蹈教学活动的探索目的。 活动中,我通过“赏析→模仿→创演→整理→表演”这几个环节,让幼儿清楚地感受乐句时我借助了一些小图片帮助他们记忆,更是让孩子们清晰地领会了舞蹈规则。 整个活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循序渐进的学会了两两合作舞蹈表演,更好地激发了孩子的创造性和对身体敏捷的反应能力,让孩子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角。 活动目标 1、欣赏图片,大胆创编造型并随音乐合拍、自信地表演。 2、尝试两两合作,用不同的动作表现音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对身体敏捷的反应能力。 3、在舞蹈表演中,体验与同伴默契配合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活动场所准备:舞蹈教室以及音乐播放器和CD。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身体各部位有初步的了解;学过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 物质材料准备: 音乐《万花筒》;地垫;图片若干;钢琴;小铃;幼儿围坐半圆形。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认知身体部位 1.小朋友,你们还记得上次我们唱的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吗?现在我们一起用自然的声音唱一唱。 2.除了歌曲中唱到的这些部位,还有哪些身体部位呢?(头、背、手臂、臀、小脚等等) 3.我们不光可以用歌声演唱身体的各部位,还能让自己身体的各部位和同伴一起玩舞蹈游戏“身体碰碰乐”呢! 二、结合音乐, 大胆创编动作 (一)借助图片,欣赏模仿动作 1.你们看,这两个小朋友哪里碰哪里?谁来找个好朋友试一试?你们的造型和图片上的小演员比比哪个漂亮些?为什么? 2.头碰头时,我们的小手和小脚也可以摆不同的姿势,还可以有上下的姿势,这样就有美感,像个小小舞蹈家了,现在请你找一个不碰到别人的地方站站好,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还可以哪里碰哪里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肩靠肩、背对背、膝盖碰膝盖、脚对脚、小手碰小手) (二)倾听音乐,了解规则要求 1.这个好玩的舞蹈游戏藏在了一段音乐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完整播放音乐)你们听到了什么?(有说话的地方,还有音乐) 2.这个舞蹈游戏怎么玩呢?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教师出示便于幼儿记忆的图片并讲解要求。 难点部分: 强调什么地方是站位听,什么地方找朋友,什么地方开始摆造型保持不动。在开始摆造型时用小铃给予提醒,造型时要保持不动。 3.初次尝试配乐练习,大胆创编造型,教师进行小结。 一共要与同伴碰6次不同的身体部位,每一次都要交换朋友,一共要换几个朋友? 三、完整表演,感受合作快乐 (一)两两合作表演 1.第一遍要求:按音乐要求表演,第一部分听,第二部分找朋友,第三部分摆造型。 2.第二遍要求:在表演中要大胆自信,而且脸部要有快乐地表情,位置控制得当。 3.孩子们,你们表演得开心吗?舞蹈游戏“身体碰碰乐”在大家的智慧下两两合作创编完成啦!小朋友在表演时也非常投入。各个都是小舞蹈家,问问客人老师你们的表演怎么样? (二)师生互动表演 问问客人老师愿意和我们一起舞蹈吗?主动邀请她们一起来玩个舞蹈游戏“身体碰碰乐”吧! 小学舞蹈教案设计范文大全 第18篇活动主题: 《小伙伴,你好》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维吾尔族小朋友之间团结友爱的亲密友情。 2、学习维吾尔族舞蹈,感知舞蹈的独特风格,要求幼儿跳的热情、奔放、开朗、轻快。 3、学会维吾尔族舞的基本步伐:错步、跺地拍手、进退步 活动准备: 场地、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教师戴维吾尔族小帽、敲打着摇鼓进教室,引起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二)展开部分: 1、请幼儿说一说对维吾尔族人民的了解。教师介绍维吾尔族民族的特色及其舞蹈特色。 2、全体幼儿欣赏音乐《小伙伴,你好》,体会音乐的.热情、欢快,熟悉节奏。 3、教师和幼儿自由表演,教师重点示范舞步,请幼儿创编舞蹈动作,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4、教师示范讲解错步、进退步、跺脚拍手等动作,教师指导,请幼儿间相互纠正动作。 5、随音乐跳舞,分组反复练习,请幼儿相互指导、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6、请个别跳的好的幼儿带领大家一齐练习。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讲评,幼儿听音乐跑跳步出教室。 小学舞蹈教案设计范文大全 第19篇【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探索学习的兴趣,发展幼儿机体、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歌曲《看星星》《走、跳、跑》《兔子舞》等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让幼儿愉快地进场 进场音乐:英文歌曲《走、跳、跑》 让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边找一个舒服的位置一边做动作。启发幼儿的创编本事。“教师要给他(她)照张相”来引导幼儿做出和别人不相同的动作,发挥幼儿丰富的想象力,能够使幼儿愉快地感受音乐,愉快的表现美。 (二)练习呼吸、手的动作 复习音乐:《看星星》 1.师说:“小朋友,你们喜欢看星星吗(喜欢)教师今日带你们去看好吗”“我们先做一次呼吸动作,然后加上手的动作。” 2.做动作时要注意: ①小朋友的坐姿。下巴要抬起来,挺起胸,脚要直,脚尖要紧绷。 ②要求他们的动作要尽可能到位。做动作时要有精神,眼跟着手走。 3.请做得好的小朋友出来示范 指出为什么这些小朋友做得好。听音乐,请大家一齐跟着小朋友再做一次,教师要纠正做得不规范的动作。 (三)学习提腰 1.师说:“刚才我们进行了呼吸练习,在这的基础上我们加上手部,学习提腰动作。” 2.教师先做示范动作 ①“请小朋友先看教师做一次示范动作。我们一齐数节拍,好不好” ②学习提腰动作要领 一只手慢慢的提起,先起手肘,然后再到手腕,手心向下,好像抱着一个大气球,慢慢的滚上来;下来的时候,翻掌、变成手心向外,先下手肘,然后再到手腕、手指。然后到另外的一只手。注意提手的时候要把身体拉长,腰要正,抬头,眼睛看着手。 3.提问幼儿,教师刚才是怎样做的。指导做得不规范的幼儿,并且边说边做让幼儿模仿。 4.和幼儿一齐数节拍做动作 教师要一边做动作,一边注意幼儿动作的规范性。并且要一边做一边提醒幼儿要注意的地方。“手慢慢的上去,好像抱着一个大气球,手心向下,身体要拉长,好像要摘下上头的星星,手一翻,摘了一颗星星,把它放在手心上头,轻轻的把它放下来,好像怕把它摔伤。” 5.提出提腰动作的重点部分,让幼儿注意的地方是: 1)手起时要先起手肘,再到手腕。 2)摘星星时,身体要拉长,不要倒向一边。 3)眼睛要一向看着手走。 4)提起手时要吸气,手放下来时要呼气。 6.跟着音乐,教师和小朋友一齐做一遍 7.师说:“小朋友,你们都学会摘星星了吗那么,我们一齐去摘星星吧。”乐曲《跳到我这儿来》 ①在愉快的音乐中,让幼儿自由的去摘星星,感受音乐,感受美。 “小朋友,你们看,天空上头有好多好多的星星啊,这边有,那边也有(边说还边指着天上头),我们到处去摘星星,看哪个小朋友摘的星星最大。” ②边做动作边用语言提示,纠正幼儿错误的动作,使幼儿动作逐步规范化。 8.指出提腰动作的重点,请小朋友跟着节奏再做一遍 (四)游戏部分 乐曲《兔子舞》 1.放音乐,让幼儿在轻快的音乐伴奏下,自由的找朋友,愉快的跳舞,感受跳舞的欢乐。 2.请兔子们一齐跳着舞回家。 小学舞蹈教案设计范文大全 第20篇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图形拼贴画的方法,保持画面的整洁。 2、激发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现。 二、活动准备 1、各种图形若干(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椭圆形,长方形) 2、幼儿操作白纸人手一张,固体胶一支 3、教师操作示范画一张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今天从图形王国来了很多图形宝宝,你们想见见它们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把它们请出来吧(依次出示准备好的图形) 2、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它们的形状给认出来了,所以这些图形宝宝们可开心了,他们决定找上一些好朋友和我们一起玩一个变魔术的游戏! 3、师:(出示另一边的图形)可是这么多的图形宝宝们到底会给我们变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教师示范操作,引导幼儿学习图形拼贴画的方法 1、三角形宝宝出发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 师:他找来了谁做他的好朋友呀?(三角形) 引导幼儿比较两个三角形的大小(将两个三角形重叠在一起比大小),原来是一样大的,变出了一只美丽的蝴蝶。(用记号笔添触角) 提问:老师用“三角形”宝宝变出了蝴蝶的什么?(翅膀) 2、“圆形”宝宝准备出发了(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依次找来了两个小椭圆形,一个大椭圆形和一个小圆形。 提问“圆形”宝宝找到了这么多的朋友,变出了一只什么?(小兔子)(用记号笔添出眼睛、嘴巴) 请幼儿说出每个圆形宝宝分别变出了小兔子的哪个部位? 3、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椭圆形,请幼儿上来操作。 师:现在正方形宝宝和椭圆形宝宝都准备出发了,老师想给正方形宝宝找一个好朋友,让她们变成一座漂亮的房子,你们想一想可以找哪个图形宝宝呢?(用记号笔添出门和窗) 想给椭圆形宝宝找个好朋友,让它变成一只小鸡,哪一位小朋友愿意帮帮我呀?(用记号笔添出眼睛、翅膀、小爪子) 4、最后教师出示图形宝宝拼好的一棵松树。(长方形和三角形) 提问:这棵树的树杆和树冠分别是用什么图形宝宝变出来的? 5、完成示范操作,教师小结 这些图形宝宝们可真奇妙!他们找来了不同的朋友,一起做游戏,变出了这么多的东西,玩得可真开心!你们想玩么?(想) 三、请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1、要求 师:在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好多的图形宝宝等着和你们一起游戏呢!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白色的纸,等一会儿你们就在这张白纸上拼一拼、贴一贴、画一画,看看哪个小朋友最棒,能拼出一些和老师不一样的东西! 2、幼儿操作 3、展示幼儿作品 (1)先变好的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开火车,去欣赏别的小朋友变魔术。 (2)请幼儿说说,哪些图形宝宝做了朋友,变出了什么?这些图形宝宝分别变成了这样东西的哪个部位? 4.延伸活动 去教室里继续拼贴画,拼一拼,画一画,还能变出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课后反思:1、活动以变魔术的形式开展,幼儿的兴趣还是蛮浓的,在幼儿操作的环节中,有些幼儿拼好了一个图形,还在继续拼着第二个图形,这样在时间上有点缺少,教师可在巡回指导中,对能力强的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 2、在活动第二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帮助正方形和椭圆形找朋友,分别变出漂亮的房子和可爱的小鸡,这一环节,不应该框死幼儿的思维,可以让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正方形和椭圆形分别可以变出什么,然后在请幼儿来试着变变看。 小学舞蹈教案设计范文大全 第21篇快乐的阿依古丽 活动目标: 1、在听音乐合拍动作的基础上,学跳有情节的新疆舞。 2、按舞蹈情节记忆动作顺序。 3、初步体验新疆舞蹈的欢快情绪与民族特色。 活动准备: 新疆娃娃或新疆帽一顶。 人手一件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1、在《水果丰收》乐曲伴奏下,复习踵趾及摘果子等动作。 2、复习歌曲《小手歌》 唱出歌曲的欢快情绪,用较轻快、停顿的方法,演唱小雨点的淅沥声,连贯地唱飞呀飞等。 3、了解《葡萄丰收》舞蹈情节。 教师出事新疆娃娃和新疆帽,幼儿观察并说出这是新疆小朋友以及新疆人最爱跳舞的.特点。 教师讲述舞蹈情节。 4、学跳新疆舞。 教师示范,幼儿欣赏。 教师再次舞蹈,幼儿观察并说出老师跳了些什么动作。 先练习"手"的动作。在座位上坐着做,站起来站在椅子前面做。 重点练习踮步与进退步。 教师边说故事情节,边示范舞蹈,幼儿跟着教师学习舞蹈。 重点练习在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动作,再继续完整练习舞蹈。 小学舞蹈教案设计范文大全 第22篇教学目标: 1、提高欣赏舞蹈艺术和音乐艺术的兴趣和素养。 3、熟读课文,感受并学习文章生动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2、学会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去描写。 教具:电教器材 学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观舞记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过印度舞蹈吗?如果看过,能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吗?(学生发言)如果没有,今天我们就随冰心一起去观看卡拉玛姐妹的同台演出,顺便听听冰心观看后的感受。(如有条件,此环节可利用多媒体放映印度舞蹈,展示美丽、华贵的印度服饰;活力四射的印度舞蹈;神奇、绮丽的印度风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在第一遍阅读时,可采用默读的方法来通读全文,注意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你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主要内容。(本文主要是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描绘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也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美。) 2、本文是怎样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描绘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呢?再次阅读文章。在这次阅读时,稍稍放慢速度,拿起笔来,边读边动笔做些圈点勾画: 这篇文章的文字非常优美,也有一些生字词,请同学们参考注释自读全文,读的时候用直线勾画出不懂的词句,可以查找字典、词典;用波浪线勾画出你认为用 的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3、指名读、齐读下列词语: 清扬咿哑静穆端凝颦蹙粲然嗔视变幻多姿本色当行离合悲欢低回婉转叱咤风云浑身解数高视阔步尽态极妍息息相通 三、研读课文: 1、本文描写了印度舞蹈的美,文中哪些语句或语段表现了舞蹈的美?——第2—6小节 ——第13—18小节。 ——体会这些语段从服饰、姿态、神情、动作等多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 2、能否引用文中语句,并加上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舞蹈?或说说印度舞蹈主要表现些什么内容? ——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可以表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也可以表现自然和其他,一般用音乐伴奏。 ——印度舞蹈主要表现神和人的故事,模拟自然界生物的姿态。(在第17、18节) 四、阅读探析: 1、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是很困难的,需要高超的语言技巧。本文主要是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如“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等,都尽可能地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而又通过语言使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得到语言和舞蹈形象的双重审美的享受 (找出精彩语句或语段,认真思考)试从文中找出精彩的句子和段落,大声朗读,并从词语、修辞、句式或表现方法等方面思考,简单地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 小学舞蹈教案设计范文大全 第23篇课题:基本功训练 教学目标:从整体上训练学生,克服身体的自然状态,获得正确的直立感,发展舞蹈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训练学生动作时所需的软度、力度、开度。 教学重点、难点:要注意教学方法,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拉伤韧带,还要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练习,错误的方法会让训练适得其反。 教具准备:录音机 教学资料: 一、介绍舞蹈基本功的作用: 1、经过练习可到达身体的直立感和稳定性,以及较准确地移动重心的能 2、开发智力,表现美。学生掌握把上、把下各种舞蹈动作技巧,这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她们掌握的不应是僵死的形体动作,而应当是渗透充满了情感和想象的舞蹈艺术语汇,也就是不能死学,学死。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要发展形象思维,自由地、创造性地组合表演动作,直至能较成功地创编舞蹈、舞蹈律动和游戏作品。 二、教学生练习一些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方法: 1、素质训练:素质训练是对初学舞蹈的学生身体各部位的作用。刚开始学习舞蹈的学生,对舞蹈的接触不一样,在理解与理解本事方面也不一样,身体自然条件有很大的差异。素质训练就是为了解决学生身体自然条件的差异,缩短学生身体素质和专业需要的距离。 2、形体训练:形体练习即塑造身体的体态姿势,使身体各部位到达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使整个动作更具美感。形体练习是构成舞蹈语汇的基本条件,是推向舞蹈艺术的必经之路。 3、技巧训练:学生在有必须的身体素质本事基础上,进行技巧训练。技巧有必须的难度,是技巧性很强且富有表现力的舞蹈动作,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的本事、条件、特长来“因材施教”。训练中,以单一项目反复练习为主,力求到达稳、准、动作流畅的标准。 4、舞姿训练:舞姿即身体的基本姿势形态。舞姿讲究“手、眼、身、法”,是配合身体躯干、腿部、手臂、头和眼睛的协调性而完成。 三、把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教给学生。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述法和手把手的教育法来完成教学。 教学过程: 1,向学生介绍舞蹈基本功的重要性,它是学好舞蹈的基石。2,向学生介绍舞蹈基本功在舞蹈中的作用。 3,示范练习基本功的方法。 4,让学生模仿,我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加以指点和纠正。 5,让学生互相帮忙来完成软开拉伸动作,同时配上抒情的音乐让 学生放松紧张的身体。 6,由我带领学生做一些放松运动。 小学舞蹈教案设计范文大全 第24篇少儿舞蹈技巧 课时:2节 年级:小学1—3年级 执教者:zzz 教学目的: 一、训练软开度。 二、训练协调性。 三、初步了解民间舞:东北秧歌。 教学方法: 1、现身示范法;2、单一抽查法;3、群众练习法。 教学资料: 一、把上基本功基础训练:软度、开度、力度的训练。 二、把下训练:身韵组合、小跳、中跳、大跳。 三、民间舞:东北秧歌单一步伐与手势的训练。 四、素质训练:腰、背、腹肌的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把上基本功基础训练。 二、难点:民间舞的韵律理解。 教学用具: 录音机、手巾花。 教学过程: 一、把上基本功训练 1、开肩:面向把杆,双手双脚齐肩宽,小臂搭在把杆上身往下压,膝盖伸直,两拍一次,四个八拍。 2、波浪腰:正步面向把杆,双手扶把。两拍身体往后,两拍收回跪地下,两拍身体往前往上顶,两拍还原;第二个八拍反方向先里后外。四个八拍后双手抓住把杆,腿贴地面,用腹腰去找前面的墙,教师把学生一点点往前推。 3、压腿(前、旁、后):前腿时同手(三位)同脚,左手单手扶把,用肚脐眼去找大腿,还原时手先起来;旁腿时左腿右手,要求用后背去找大腿;后腿时人往长拉,手先下去找后脚尖,抬头,膝盖外开。前、旁、后腿各压八个八拍,每四拍压一次。换腿压反面。 4、踢腿(前、旁):单手扶把踢把杆外腿,准备拍山膀手,脚尖后点地。两拍踢起,两拍点地,四拍还原,踢完换旁腿(脚五位)。前、旁各踢八个八拍,然后往把杆转身1800直接换反面。 5、双手扶把踢后腿:要求膝盖外开,四拍踢一次,还原时脚尖前点地,四个八拍后换腿。 6、甩腰:单手扶把正步一位手准备。手快速经二位到三位,往后下大腰,还原时手回一位。八拍下腰,八拍还原,动作快速有力,要求膝盖伸直,八个八拍后转身1800反面。 7、劈叉:把下左、右腿直叉、横叉,老师根据状况逐个纠正并加外力。 把上基训部分(均由老师讲解示范后让学生跟音乐做,老师逐一纠正)结束,休息五分钟。 二、把下训练 1、身韵组合:准备拍盘腿坐在地上,双手自然扶着膝盖,后背挺直。四拍左肩冲,四拍还原,换反面。做四次,左右各两次。双手打开经七位到三位,四拍,上身往下趴持续八拍,四拍起来;双手打开经七位回到背手位;四拍右手波浪手,四拍还原,换反面,左右手各两次。双手经七位到三位,四拍成左手七位右手二位,双晃手到反面,重复一遍;手到三位左右各四拍摇摆手两个八拍,收背手结束。 以上让学生跟老师做一遍,再全体学生做一遍。 2、小跳:一位准备。身对1点,一位半蹲,然后在快速直起的同时,推地绷脚跳起,落地时先落脚尖,脚掌到全脚,成一位半蹲。一拍一个连续跳四个八拍。跟音乐 3、中跳:准备与小跳同,变化是跳起时要求越高越好,落地后还原直立再跳第二个。一个八拍跳一次,连续八个八拍。跟随音乐 4、错步大跳:左丁字步面向8点(人站台右后)左手七位,右手二位手向前准备,左脚尖点地一个错步(手变七位)左腿右手向8点,左手七位,右腿后抬腾空跳起,每人跳两次换反面。老师数拍。 把下训练部分结束,休息五分钟。 把上、把下两个部分均为复习旧课,视学生进步状况提高要求。 三、新课资料:民间舞 1、东北秧歌的简单脚步: ①前踢步:正步双手叉腰准备,单脚勾脚尖往前上方踢,稍离地立刻还原,换腿反面。 ②后踢步:变为往后踢,要求与①相同。 ③十字步:左脚往右前方迈一步,然后右脚再往左前迈一步,再接在左脚左迈,然后右脚收右后方,左脚收回还原。 2、手势的训练 ①单臂花:左手叉腰,右手伸出左右各一个里绕花。 ②十字花:双手胸前交叉绕完花再打开双山膀绕一个,重复多次。(正步站立) ③梳头花:一手山膀一手耳旁绕花,换反方向做重复多次。 以上新课部分均由老师示范一遍然后学生跟着老师一齐做。最后老师再逐一纠正。 三、简单的舞蹈组合: 把上面所教的资料连接起来跟音乐一齐做,老师示范学生模仿。 四、素质训练: 1、平躺地面双腿并踢,每人30次,练习腹肌。 2、平躺地面不借助外力完成仰卧起坐,每人30个,练习腹肌。 3、两人一组,一人双手撑地,双脚被另一人抬起,双手往前走,每人绕舞蹈室一个来回,练习腰、背肌。 五、课后作业:练习记忆东北歌组合;腹、腰、背练习每一天各做30次。 六、课后小结:学生进步较快,能够把基本功练习稍提高要求。 小学舞蹈教案设计范文大全 第25篇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用手的不同部位敲印,体验敲印图案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三个大浅盘,每个盘中分别盛有红、黄、蓝三种颜料;彩笔若干。 2、湿毛巾若干块;一张大白纸,一张小白纸。 活动过程 1、观察与尝试 教师介绍用手敲印的方法:教师在小白纸上向幼儿分别示范,用手的不同部位敲印时,如何蘸颜料、敲印及擦手的方法。 幼儿边观察边分辨教师是用手的什么部位或什么动作进行敲印,如手掌、手指、拳头等部位。 教师与幼儿共同敲印出“螃蟹”(两只手掌并列,掌心向下平放,两拇指根并拢)、“脚丫”(手握拳侧面敲印,并用指肚敲印脚趾)等图案;让幼儿体验,用手的不同部位敲印产生出生动形象的愉快心情。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自己用什么办法敲印? 2、操作 (l)教师请幼儿在大纸上共同尝试用手的不同部位敲印出螃蟹等图案。教师提醒幼儿蘸颜料要适量,变换颜色前应先擦净手。 (2)教师启发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用手的不同部位敲印,并观察自己敲印出的图案像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在敲印图案上添画。教师应参与幼儿的操作,与幼儿一起在大纸上敲印。 3、观赏作品 教师请幼儿分别介绍自己敲印的图案,并将大纸贴在墙上。 活动延伸: 1、可将颜料浸在海绵上,然后放入浅盘中,以避免颜料洒出或幼儿蘸颜料过多影响敲印效果。 2、此活动适合小组进行,人数以4-8人为宜。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拓印意愿画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拓印意愿画 活动目标: 1、通过玩颜色,对色彩的变化感兴趣。 2、学习简单的拓印方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准备红、黄、蓝三种颜料,每人准备毛笔一支、调色盘一个,铅画纸、白纸、夹子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师:“今天王老师要请小朋友一起来当小小魔术师好不好?” 教师出示调色盘,引导幼儿认识一下颜色:“你们看,老师盘子里准备了一些颜料,这些颜料是什么颜色的呢?”(红、黄、蓝) 2、引导幼儿大胆的尝试变色游戏。 (1) 师示范并讲解:“今天我们就要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来变魔术看看王老师是怎么来变的好吗?先拿一支毛笔蘸点水蘸上红色,把它放在盘子里,然后呢再蘸点黄色,把红色和黄色搅和在一起变变变,你们看变出了什么颜色?(橘黄色)把变出来的颜色涂在这个铅画纸上。”师再选择别的颜色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变色1-2次。 (2) 幼儿进行调色操作,教师观察,并进行适当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变色。师:“现在王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变魔术了,看看哪个小朋友变的颜色最多,变出来的颜色我们把它涂在铅画纸上,呆会有大用处。”(提出卫生要求——魔术师要小心啊,千万别把魔术变到外面, (3) 学习拓印的方法:(师出示一张白纸)“看王老师手里有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按在刚才画好的画上,用夹子夹住,然后轻轻的在上面压压,再轻轻的提起来,你们看印出了什么?” 3、添画。 (1) 师示范给印出来的画添画。“王老师觉得有点象一只螃蟹的壳,王老师把它变一变,变成一只螃蟹行不行。” (2) 幼儿操作。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添出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画。 4、分享活动的乐趣,积累经验。 教师展现幼儿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作品,教师及时鼓励、表扬一些作品富有创造力的幼儿。 小学舞蹈教案设计范文大全 第26篇课时目标: 1.在音乐声中感受过年的热闹气氛,了解锣鼓发出的声音。 2.轻松、愉快的演唱歌曲。 3.能探索锣鼓的`不同演奏方法;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能通过音乐感受新年的热闹气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歌曲中“鞭炮声声锣鼓响,唱歌跳舞多欢畅”的节奏。 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自制卡片、锣、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着鞭炮声走进教室: 2、师生问好歌。 (加深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以及师生之间的默契感) 二、新歌教学: 1、以鞭炮声并说话导入:(播放鞭炮的声音)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老师在这里欢迎大家的到来,不知谁听到了老师是用热烈的掌声在欢迎大家呢?还是别的声音呢? 学生听后回答: 师:对了,就是鞭炮声,小朋友们在过什么节的时候才能放鞭炮呢? 学生回答: 2、布置教室:(播放《过新年》的音乐) 师:说到过年呀,老师这里就有很多过年时收到的礼物,什么窗花呀、灯笼呀、对联呀等等,我们一起动手用这些礼物把我们这间教室布置一下吧! 师生随音乐布置教室: 3、节奏练习; 师:嗯!真漂亮,经同学们这么一布置呀老师就有点想过年了,同学们呢?就让我们一起在这里模仿一下过新年吧!首先请出锣鼓队,先让我们热闹热闹吧!同学们,谁知道鼓乐队在表演的时候会用到那些乐器呢? 生:(积极回答) 师:它们分别能发出怎样的声音呢?(出示锣、鼓) 生:(分别听锣和鼓的声音) 师:小朋友们听的真认真,请大家找找你们的身体或身边哪些地方可以模仿小鼓和小锣呢? 生:学生模仿,鼓—拍肚子或凳子、锣—拍手 ①、老师范敲: 师:呀!同学们真棒,找到了这么合适的部位来模仿,大家瞧瞧,老师用你们找到的部位配着我编的锣鼓经表演一下吧! 出示卡片:咚咚 咚咚 ︳锵 0 咚咚 咚咚 ︳锵 0 咚 锵 | 咚咚 锵 咚 锵 | 咚咚 锵 咚 锵 ︳咚锵 0 ︳咚 咚 ︳锵 0 ②、学生模仿: 师:同学们,老师邀请大家跟我一起来有节奏的模仿一下锣鼓队的表演好吗? 生;有节奏的表演。 ③、有节奏的读歌曲中的难点句。 师:大家表演的真精彩,让老师一下想到了还有一副对联要送给大家。 (出示上联:鞭炮声声锣鼓响,下联:唱歌跳舞多欢畅。 老师有节奏的教读) 生:有节奏的学读。(注意:速度要快) ④、引出课题: 师;这里鞭炮有了,教室布置好了,锣鼓队出场了、对联也有了,我们就快要过新年了,同学们高兴吗?可对联中的横批还空着呢!让我们想想该写成什么呢? 学生根据所有的东西起名字。(出示课题《过新年》) (目标:让学生在感观上区分乐器的声音以及样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锣鼓声的节奏,为歌曲教学做铺垫。) 3、聆听歌曲范唱: ①、初听录音范唱: 师、嘘!快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过年的。让我们一起来倒记时5—4—3—2—1 (播放多媒体课件范唱) 生:听音乐,看图片回答。 (随音乐摇头) ②、复听音乐范唱:(出示歌谱卡片) 师:很好,在歌中你们听到最多的是什么声音? 提示:当歌曲中出现锣鼓声的时候,请大家用咱们自己找的锣鼓来模仿它们的声音敲一敲。 ③、老师范唱: 师:看到大家这么高兴,老师也想唱一唱了,请锣鼓队的小朋友们听听老师唱的怎么样好吗? ④、师生合作: 师:看到同学们听得这么认真,肯定也想唱一唱了吧,让我们一起合作,锣鼓队的把你们的锣鼓声唱出起来吧,其余的交给老师。! 学生唱锣鼓声的部分; 4、学唱歌词: ①、师生分句唱; 师:配合的真好,老师今天能和同学们在这里合作真是太有缘分了,你们的友好让老师感到无比的幸福,你们的文明举止让我们今天的合作更加和谐了.老师想加入锣鼓队,和大家再次合作,咱们交换一下吧! 交换,学生边唱边有节奏的拍手。(老师及时纠正错误) ②、跟琴伴奏唱: 师:从大家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你们很喜欢这支歌,现在就请锣鼓队暂时休息一下,将你们优美动听的歌声展现给老师吧. 太棒了,同学们唱得真好,现在咱们把锣鼓队加进来,让我们的课堂更热闹吧.(学生边唱边做敲锣鼓的动作。) 5、歌舞表演: ①、老师范跳秧歌舞: 师:大家唱得真不错,现在我们这里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就差舞蹈队的没到了,就让老师扮演舞蹈队的成员为大家舞一段吧! 学生边看边拍手。 ②、师生共舞: 师;好看吗?同学们,老师邀请大家一起跳起来。 学生跟老师一起跳。 ③、分组表演唱: 师:同学们真是太能干了,即能布置好教室,又能扮演锣鼓队,还能扮演歌舞队。让我们一起合作,个人扮演一个角色,现在就请大家跟着音乐一起尽情的唱起来、跳起来吧! (目标:让学生在问题中有目的的、轻松而快乐的环境中学会歌词,用读对联的方式解决歌词中的难点。让学生用姿体动作来帮助自己记歌词。) 生:分角色表演唱。 三,总结: 同学们,咱们今天在这里共同合作,过了一个幸福祥和而又热闹的新年,老师感到非常幸福和快乐.真心的谢谢每一位同学,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个新年的到来,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让我们一起唱着,跳着走出音乐室,开心的结束今天的音乐课. 小学舞蹈教案设计范文大全 第27篇活动目标: 1、学跳《火车舞》能较合拍的随着音乐做小跑步和找“车厢”的动作, 2、理解舞蹈跳法,能在规定时间内做“邀请”和“感谢”动作 3、体验“火车头”与“车厢”协调合作的重要,以及朋友越来越多的快乐。 活动准备:火车图片 活动过程: 一、熟悉《火车舞》乐曲旋律 1、全体幼儿在乐曲伴奏下,小跑步进教室 2、合着音乐一拍一下的拍手。 3、幼儿创编其他身体动作,合着音乐可以做做拍腿,拍肩等。 二、出示火车图,认识火车头和车厢,用动作表示火车行进 小朋友,火车是怎样开的?请一些幼儿模仿。 三、学习舞蹈中的基本动作。 1、学习火车行进的动作 小朋友,老师也想到了一个火车行进的动作,你们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2、幼儿随音乐做行进动作 3、今天火车头想邀请车厢跳舞,想想看火车头会怎样邀请车厢呢?(幼儿讨论) 4、练习幼儿想出的邀请动作,老师哼邀请的音乐旋律。 5、车厢怎样表示对火车头的感谢呢?请幼儿用动作表示。老师哼感谢处的乐曲旋律。 6、完整的随乐练习舞蹈中的基本动作,提醒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做邀请和感谢的动作。 四、学跳集体舞 1、全体幼儿坐成圆圈,老师先做火车头,用小跑步去找车厢,示范做动作。 2、幼儿学做火车头,去找车厢,火车越来越长,让幼儿体验朋友越来越多的快乐,活动中表扬能听音乐准确做动作的幼儿,使其他幼儿也学会合拍做动作,在连接的时候提醒后面幼儿拉好前面幼儿衣服的下面。 五、复习《表情歌》 火车到站了,大家快乐的唱起了歌,幼儿倾听歌曲前奏,齐唱一遍。 中班音乐欣赏课——丑小鸭 中班音乐欣赏课——丑小鸭 活动要求: 通过多媒体这个先进、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对幼儿形成多种感官的刺激;同时,通过老师游戏的口吻,引导幼儿欣赏歌曲《丑小鸭》,激发幼儿参加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激发幼儿欣赏歌曲的兴趣,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响板(幼儿人手一个)、光盘、丑小鸭玩具、磁带 活动过程一、律动《丑小鸭》 要求:幼儿能跟着老师,在音乐的伴奏下,做各种模仿动作。 指导语:今天啊,老师想和你们做个游戏,我做鸭妈妈,你们就做我的鸭 宝宝,我们一块儿到河边去玩好吗? 二、欣赏歌曲《丑小鸭》 (一)引起兴趣 指导语:老师今天还给你们带来一位朋友,它的名字叫:“丑小鸭”. 我们一起来把它叫出来好吗?(丑--小--鸭---) 要求:教师用念儿歌的形式来介绍丑小鸭. (我来啦!我来啦!呱、呱、呱呱呱,丑小鸭、丑小鸭、 我叫丑小鸭、腿儿短短脚掌大,长长脖子扁嘴巴,走起路来 摇摇摇,爱到河边去玩耍,喉咙虽小声音大,可是只会呱呱呱 ) 电脑操作:准备播放歌曲《丑小鸭》两遍 指导语:丑小鸭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一首有趣的歌,歌曲的名字就叫《丑 小鸭》,我们来听听歌里唱了些什么? (二)欣赏第一遍 提问:谁来告诉我,歌曲的名字叫什么? 你听到歌里唱了些什么? 电脑操作:准备播放歌曲两遍. 歌里还唱了些什么呢?我们再来听一遍. 电脑操作:播放歌曲两遍.画面定格. (三)欣赏第二遍 提问:你听到歌里唱了些什么? 丑小鸭真可爱,老师也想来唱唱它.现在请小朋友听我来唱一遍. 等会儿请大家来讲讲看你最喜欢听歌里唱的那一句. 电脑操作:播放歌曲两遍,画面定格,准备进入教唱功能,分句播放. (四)欣赏第三遍 提问:你最喜欢听那一句? 要求重点教唱“呱呱呱呱呱” 听听电脑是怎么唱的.(分句欣赏) 指导语:刚刚老师听到有个小朋友说最喜欢听小鸭子呱呱的叫声, 我们现在就再来听听电脑是怎么唱的? 电脑操作:进入教唱功能,分句播放该句 提问:1、小鸭子是怎么叫的,我们一起来学学 2、我这里正好有一样东西,大家看看它是什么? 你看响板他它一张一张的,多象谁的嘴巴呀? 那它叫起来的时候声音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听一听. 节奏练习:我们小朋友也来用响板学学小鸭叫好吗? 电脑操作:准备播放歌曲一遍 (五)幼儿表演 电脑操作:. 播放歌曲一遍 要求幼儿能跟着老师一起表演,并懂得在小鸭叫的时候,配上响板. 也可请个别幼儿示范.表演. 电脑操作:准备播放《洗澡歌》 三、歌舞表演《洗澡歌》 指导语:今天我们又欣赏到了一首好听的歌,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呀? 现在让我们跟着丑小鸭一起到河里去洗个澡好吗?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创意跳舞毯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创意跳舞毯 执教:邓柯梅 活动目标: 1、根据音乐节奏X X | XX X |,踩着跳舞毯上的脚印变换不同的跳跃动作。 2、通过自己创编跳舞毯上不同方位的脚印,从而创编不同的舞蹈动作。 3、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所想的动作,体验跳舞毯带来的乐趣,发展身体动作的灵活性及思维的创新性。 活动准备: 1、用4块小泡沫地垫拼成的大正方形地垫与幼儿人数相等,在大地垫的不同方位贴上不同数量的脚印标记。 2、音乐《丑小鸭》。 活动过程: 一、随着音乐《丑小鸭》进场。 二、出示跳舞毯,引导幼儿想出不同的跳跃动作。 1、我们的小脚很能干,除了走路、跑步外还会玩游戏呢!其实小脚他还有一个本领,就是会跳舞。今天,老师带来一张神奇的跳舞毯,我们一起来看看。 2、出示跳舞毯,让幼儿尝试在跳舞毯上可以怎样踩着脚印跳舞。 (1)跳舞毯上有什么?一个脚印表示这里只能放一只小脚,两个脚印表示这里可以放两只小脚丫。 (2) 在我想请小朋友试试在跳舞毯上踩出刚刚小鸭子高兴的叫声“呷 呷 | 呷呷 呷 |”,请记住,你的两只小脚都要踩到脚印上。 3、幼儿尝试动作并进行交流,请个别幼儿上来展示,鼓励大家一起尝试富有创意的动作。 4、尝试自己重新摆放脚印的位置,创编多种不同的跳跃动作。 (1)我们的跳舞毯都是一样的,谁的小手最能干,能变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跳舞毯来? (2) 变成新的跳舞毯啦!让我们试一试,跳法和刚才有什么不同了? 5、尝试跟着音乐的节奏在跳舞毯上跳舞。 刚才小朋友们想了很多好看的动作,现在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在跳舞毯上跳舞吧! 幼儿园中班创意节奏活动:发条舞 幼儿园中班创意节奏活动:发条舞 设计思路: 一次,班里的小朋友拿了一个青蛙发条玩具来幼儿园玩,当时孩子们对这个玩具很感兴趣。并且还跟着小青蛙跳跃的节奏点头、拍手,直到发条松了小青蛙停下来为止。我从中得到了启发,想利用发条玩具不同的节奏,设计一个创意节奏活动。但是,这种发条玩具现在市场上已经很少了,为了顺利的进行这次活动,我通过各种办法,终于找到了各种发条玩具,并且他们运动的速度也有区别。有些是快速的运动然后马上停止;有些是先快然后渐渐地慢下来,最后停止。我根据发条玩具不同的运动速度,设计了相应的、形象地节奏谱,并且用薯片筒穿上橡皮筋来做发条,作为活动中游戏的道具。材料选择的创意性和孩子们极大的兴趣成为本次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所在。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玩发条玩具,感知他们不同的节奏特点。 2、理解一些发条玩具从快到慢、最后停止的节奏类型,并能在音乐声中用肢体动作创造性的进行表现。3、初步感知速度的概念,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幼儿曾玩过发条玩具。 2、发条龙虾一只。 3、发条青蛙、玩具发条人手一份。 4、录有拧发条声音的音乐,配班老师弹奏一段从快到渐慢的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把玩青蛙发条玩具,感知他的节奏特点。 1、观察青蛙发条玩具。 (1)、你是怎样让小青蛙跳起来的? (2)、小青蛙是怎么跳的? (3)、小青蛙跳的时候节奏是怎样的?教师小结:小青蛙跳的时候一直都是按xxxx的节奏,然后就停住了。 2、出示青蛙发条玩具跳的节奏谱,请幼儿跟着节奏学青蛙跳。 (二)、出示龙虾发条玩具,让幼儿观察他的节奏特点。 1、观察龙虾发条玩具。 (1)、小龙虾跳的时候节奏是怎样的。教师小结:小龙虾爬的时候先是快的,再一点点、一点点的慢下来,最后停住了,如果你用手去碰碰他,他会再动一下的。 2、出示龙虾发条玩具爬的节奏谱,请幼儿用肢体动作来反复练习。 (三)、我是发条玩具。 1、能根据先快后渐慢最后停止的节奏类型进行表演。当我们给发条玩具上满发条时,他就会按照不同的节奏来跳舞,现在我们也来做发条玩具好不好!那么,你想做什么发条玩具? 2、戴上大发条,合作游戏。 幼儿园中班节奏活动:玩具恰恰恰 幼儿园中班节奏活动:玩具恰恰恰 设计意图: 《新纲要》指出:在艺术活动中“要尊重幼儿个人意志的发展,给儿童自己选择表达内容和方式的自由”。目前,我们音乐教学中的节奏练习形式单一、枯燥,已经不能满足幼儿的学习兴趣。而我发现生活中,孩子们对各种不同质地的物品通过敲打发出的声音很感兴趣,并能表现出不同的节奏。因此,我设计了本次节奏活动:通过让幼儿自由选择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来制作简单的节奏乐器,并 进行演奏,充分给幼儿自由表现音乐的机会。而《玩具恰恰恰》这 首歌曲旋律明快、节奏感强,是我园中班早操音乐中幼儿最喜欢的音乐,孩子在做操时通过不同的动作(如拍手、跺脚等),已初步掌握音乐的节奏特点。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选择了这首歌曲让幼儿尝试用日常生活的物品来为它进行伴奏,以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动力,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及创造能力。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及对节奏活动的兴趣。 2、让幼儿尝试用日常生活中是物品来制作简单的乐器,并会用节奏 X X XX X 、XXXX XXXX 进行伴奏。 3、初步掌握轮奏及看指挥演奏的方法,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独木桥,城门(进口处贴有节奏符号的标志),图谱、节奏卡、打击乐器。 2、自制乐器材料:罐子、钥匙、碟子、豆子等。 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发幼儿兴趣。 二、以去“玩具国”为目的,在去的路上(小桥处、城门处)引导幼儿打出节奏 X X XX X,XXXX XXXX。 三、熟悉音乐并配器演奏。 1、出示图谱,请幼儿边看图谱边听音乐。 2、分析乐曲节奏。 3、请幼儿用响板、串铃、沙锤进行演奏。 四、引导幼儿自制打击乐器,尝试用自制乐器演奏。 1、出示收集的生活物品,引导幼儿制作简单的乐器。 2、幼儿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乐器,教师巡视指导。 3、请幼儿用自制乐器演奏两遍。 五、随音乐做动作出活动室。 教师小结,舞蹈《快乐舞》出活动室。 小试节奏活动后的些许思考 连着在新中班上了两个音乐节奏活动,新中班的孩子还从没接触过乐曲,以往都是以单一的拍手表现形式,第一次看我拿出那么多“新奇”的乐器时,孩子们兴奋极了,所以在第一次尝试使用乐器敲敲打打时,许多孩子都是兴奋地盲目乱敲打,但是我没有生气,而是还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自由敲打一会,等新鲜劲一过,再启发他们发现如何让乐器发出的响声让人听着舒服和谐,一起总结出一些简单的合奏打击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再通过示范,讲解,教给幼儿正确的演奏方法,的确,效果很明显。 第二次为孩子们上节奏活动时,我开始配上了节奏卡,希望通过图谱的帮助,联系各种节奏,提高幼儿的节奏感, 图谱以它的直观,形象易于理解的特点,在幼儿音乐活动中有特殊的意义,它可以使看不出,摸不着的抽象音乐形象化,使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相互结合,帮助幼儿掌握音乐节奏,旋律。而活动实践下来,孩子们兴趣高极了,在图谱的引领下,发出来的声音和谐多了。 活动后我的些许思考: 节奏是音乐构成的一大要素,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也是旋律的骨架,支柱,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班幼儿已有一定的节奏感知能力,但水平还不够,感知不够精细。因此需要在平时教学中加以引导,培养,打击乐演奏教学不仅能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能发展孩子们对音色,曲式结构,变声部的表现力的敏感性。在日常活动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音乐课堂能够更精彩些。 幼儿园中班音乐韵律活动:嫩芽长出来 幼儿园中班音乐韵律活动:嫩芽长出来 活动目标: 1、据音乐想象嫩芽初锭和生长新叶的情状。 2、结合音乐感受和想象。并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 活动重点:用肢体动作表现嫩芽初锭情状。 活动难点:结合音乐大胆表现。 活动准备:象征嫩芽的手饰。用嫩绿的皱纸栓在手上。 活动过程: 一、芽怎样长。 1、春天来了,树枝上的嫩芽长出来了,你们知道树枝上的嫩芽是怎么长出来的吗?它是怎样长成绿叶的? 2、启发幼儿想象自己是一个芽苞苞,用动作表现发芽的过程。教师以肢体和充满活力的神情,引导幼儿表现。 二、绿绿的嫩芽长出来。 幼儿听教师弹奏一遍音乐,告诉幼儿这段音乐讲的就是嫩芽长出来的事情。 我们再仔细地听一遍音乐,想一想芽苞苞怎样长成嫩芽,又怎样长成一片新的绿叶? 听了音乐,我们好象看见:芽苞苞长出来,一点一点长成了嫩芽。嫩芽抬起头,太阳照着它,暖阳阳的。嫩芽又仰起头喝雨水。就这样嫩芽慢慢长成了一片绿绿的新叶子。 我们再仔细听一遍音乐,想想嫩芽生长的样子。 引导幼儿感受音乐,注意乐曲前半段和后半段的不同,教师用语言、动作提示幼儿注意音乐的变化。 引导幼儿带手饰,根据音乐的变化表现嫩芽的生长过程。 请一些表现力较强的幼儿商定用哪些动作进行表现,并进行表演。 小学舞蹈教案设计范文大全 第28篇设计背景 幼儿都非常喜欢手工操作活动,我班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不是很强,男孩子很多,做事不够细心,很顽皮。手工课可以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开发智力,也可以培养幼儿做事要耐心、细心,有始有终。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想象力,体验乐趣。 3、通过制作“纸绳”和有关实验,感知物体与绳子的承重关系,增进幼儿生活经验。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难点 重点:幼儿用自己搓的绳、编的绳,做一幅画。 难点:感知物体与绳子的承重关系。 活动准备 1、皱纹纸条、报纸条、塑料条、布条(若干) 2、橡皮泥盒、石头(若干) 3、剪刀、胶棒、胶带、图画纸(每人一张) 4、一幅没完成的画。(幼儿补充完整)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纸条,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让幼儿看一看,在材料筐里发现了什么? 2、选择哪种材料?你怎么玩? 二、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1、小结;这些材料都可以搓绳,编绳。 2、它们有什么用处呢? 三、做实验:感知物体与绳子的承重关系 1、讲故事,引出问题,篮子坏了,让幼儿帮助小兔想办法,把蘑菇运回家。 2、做实验:用纸条做篮子的梁,一根,一根做实验。 3、小结:一根会断,两根不够结实,三根很结实。结合实际生活,告诉幼儿团结起来力量大。 四、做手工:(纸绳画) 1、说一说你想做什么? 2、动手操作,教师指导,把做好的给小朋友展示。 五、作品展示 六、活动延伸: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做纸编作品。 活动反思 开放式的课堂,为幼儿提供了自由发表意见的时间和空间,使幼儿敢于质疑,敢于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在问题的讨论中促进信息的探究,以获取知识和技能。幼儿在制作小风车的过程和讨论过程中,放手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在玩中发现问题,争论问题,从而共同解决问题,有利于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习惯和合作精神。 活动更多地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角。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去。 小学舞蹈教案设计范文大全 第29篇一、名称: 二、性质:20xx年创建,由校内瑜伽舞蹈爱好者组成的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有特色的团体。 三、目的: 1、丰富广大教师的业余生活 2、使教师们的兴趣、爱好、个性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3、以瑜伽舞蹈运动为媒介,促进学校之间的体育交流 4、促进教师们的身心健康 四、宗旨:健康、年轻、坚持、乐活 第二章:社团机构和任务 一、机构 瑜伽俱乐部的成员由实小教师及家属组成,主要是瑜伽舞蹈爱好者,规划方案《舞蹈社团活动方案》。 二、基本任务 1、切实完成学校工会下达的各种任务,为促进学校之间的体育交流与丰富教师们的业余生活做出点滴贡献。 2、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瑜伽舞蹈比赛、户外等活动以提高广大教师对瑜伽舞蹈运动的兴趣。 第三章:权利和义务 一、凡我校瑜伽舞蹈爱好者,以健康、年轻、坚持、乐活为目的均可成为本社成员。 二、社员权利: 1、有权监督本社负责人的`工作、对本社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2、社团实行民主管理,若有重大事件、可开会投票决定。 3、入社、出社自由、成员可自动退社。 三、社员义务 1、会员必须遵守社团章程和社团管理制度。听从社长安排、若有分歧,可相互调节。 2、在举行社团活动中,不可无故缺席或自由离去,有事务必请假。 3、社团成员之间应相亲相爱,和睦相处,不可发生不文明行为。 4、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及本社团纪律,实行成员管理制度化,否则本社团有权将其除名。 第四章:活动原则 一、每周组织成员进行集中练习,以提高整体水平 二、社团开展活动,各社员应该积极参加并听从安排,有异议者相互调节。举行活动不可擅自离去或无故缺席,有事请假。活动时私人财物妥善保管,若有丢失,自行负责。 第五章:奖励与处分 一、奖励1:活动以每个学期为一个活动周期,针对活动开展情况,将对社团成员参与情况进行奖励。奖品如瑜伽服之类的。 奖励2:通过对成员一年为社团作贡献和出勤的考核,按30%的比例评出“优秀社员”,奖励瑜伽10次卡一张。 奖励3、免费参加本社团组织的户外活动。 奖励4、免费参加本社团组织的联谊、沙龙活动。 二、处分:经常无故缺席者,自行退会。 第六章:社团会费 1、方案一:1人办年卡一张,每人1200元。可参加所有课程。 2、方案二: 2人合办80次卡,每人600元。可参加所有课程。 3、方案三:10人每周2次去瑜伽舞蹈馆参加为实小开设的小班,每人800元一年。可参加指定课程。 小学舞蹈教案设计范文大全 第30篇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 作用:身体线条更易拉长,动作具有弹性,避免了僵硬和拉伤肌肉,提高了动作质量,更有利于软开度的练习。3.呼吸在舞蹈表演中同样起着巨大的作用。它使我们的动作更具有了延伸感、韵律感,更富有艺术表现力, “一位擦地”组合的训练目的: (1)训练关节的柔软性,控制身体活动的潜力,灵活性和稳定性。 (2)在动作中运用呼吸,更好地训练我们的软开度。 (3)为腿的力量,伸直的习惯,重心的垂直稳定,踝关节的力量,中段部位的力量稳 定,为在中间部分的“转”打基础。 (4)主要训练整个腿及脚腕、脚背的力量,增强肌肉的潜力。 “蹲”组合的训练目的: (1)透过蹲的要令,训练脚下的力度、腿、跨的外开,控制潜力及其稳定性,对身体 控制力的基本训练。 (2)呼吸与动作的协调,动作的延伸感,动作的连贯性。 (3)使双腿的屈伸训练,是促使大腿外开并锻炼大腿、小腿及脚上的肌肉及肌腱。 课题:古典舞基训把上之控制与大踢腿 目标: 1.透过把上控制组合提高胯根的力量以及身体的稳定性。 2.透过把上大踢腿组合训练关节、韧带的弹性及力量。 重难点:动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呼吸的配合还有上身的稳定,以及发力点。 教学程序: 1.首先将完整的一套动作示范给同学,让同学有一个大致的印象与了解。 2.开始教授,做动作的分解,分段教授。在教授过程中要注重节奏的掌握和重难点的强调与解释。动作分解教授结束后给同学自己思考的时间,然后进行个别的指导纠正。 3.最后让同学自己随节奏将一套动作完成。 小学舞蹈教案设计范文大全 第31篇炒米粉 一、设计意图: 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前期我们围绕"兴化小吃"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活动。炒米粉是兴化人民的拿手好菜,在角色游戏中,小朋友很喜欢模仿厨师玩炒米粉的游戏,于是我尝试将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在音乐中,用富有艺术性的动作大胆、有创意的表现炒米粉这一生活画面,体会肢体动作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目的: 1、观察炒米粉过程的基础上,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表现。 2、发挥想象,体验用动作表现内心感受的乐趣。 3、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在家观察过炒米粉的过程。 2、炒米粉录像带。 3、音乐磁带及录音机。 四、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你们都看过妈妈炒米粉了,现在请你们说说妈妈是怎么炒米粉的? 教学设想:让孩子回忆妈妈炒米粉的情景,孩子感到开心、有趣、十分活跃,他们指手划脚地用语言和动作把妈妈炒米粉的情景再现出来,这样激发了幼儿对舞蹈创编活动的兴趣,为舞蹈创编活动做充分的准备和铺垫。 2、观看炒米粉录象。 师:(出示一块米粉)多奇怪呀,原来硬硬的、四四方方的一块米粉,是怎么在锅里变的软软的、细细的,象一条条白线一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象。 教学设想:此环节主要让幼儿观察锅里水面沸腾翻滚及米粉下锅后在水里由硬变软的过程。由于录象配有音乐,所以在引导幼儿观赏录象时,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初步实现舞蹈与音乐相结合。 3、引导幼儿倾听音乐,能说出音乐的变化过程。 (1)水还没开时,音乐安静。 (2)水面沸腾翻滚时,音乐欢快、激烈。(3)厨师翻炒米粉时,音乐不快不慢,节奏明显。 教学设想:通过引导幼儿倾听,感受音乐的变化,启发幼儿把将要创编的舞蹈动作与音乐作品有机匹配,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和体验美表现美的情趣。 4、让幼儿想象与表现: (1)用什么动作表现水面平静及水面沸腾翻滚的样子。 (2)用什么动作表现米粉下锅之前和下锅之后的变化过程 (3)厨师是怎样翻炒米粉的。 教学设想:每个幼儿经验不同,认识和体验的角度不同,所以必然会产生各具特色的创造表现,师在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肢体动作把自己的想法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同时,及时引导幼儿通过美化、夸张等手法巧妙地把过于"生活化"的动作提升为美的、富有情趣的舞蹈动作。 5、幼儿随音乐完整创编"炒米粉舞"。 教学设想:没有音乐的"舞蹈"不能称之为舞蹈,此环节是让幼儿实现舞蹈与音乐和谐、完美的结合。幼儿在音乐中翩翩起舞,把创编活动推向高潮。 五、活动延伸: 1、创设音乐艺术活动区角,提供音乐、道具、服装等,让幼儿有一个自娱自乐的表演舞台。 2、开辟家园互动角"音乐之家",鼓励家长参与到"音乐舞蹈教育”中来。 小学舞蹈教案设计范文大全 第32篇三只小熊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2.引导幼儿按舞蹈的节拍做动作,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3.进一步巩固侧垫步步伐,新授脚尖前后点地动作。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引起幼儿兴趣。 1.小朋友们,今日小熊一家请我们到他们家做客,你们想不想去呀?(播放《郊游》背景音乐,带着小朋友走着欢快的垫步步伐手拉手侧步进场。) 2.咦!小朋友,你们看这是到哪儿啦?噢!这是大森林,小熊的家就住在大森林里,你们看,这儿有什么?噢!有房子,看样貌这是谁的家呀?你们猜一猜,我们一齐来看看这究竟是谁的家。(出现"小熊的家"字样)噢!原先真是小熊的家,那你们再猜一猜,小熊的家里会有谁呢?幼儿自由说一下。 3.依次出示小熊图片,让幼儿认识小熊一家人,并用动作模仿出来。 (1)边看课件边提问这是谁呀?熊爸爸是什么样貌的呢? (2)哪位小朋友用动作来做给我们大家看一看呢? (3)师:这又是谁呢?熊妈妈长的什么样貌啊? (4)把熊妈妈的样貌用动作表现出来,谁来? (5)这最终一位是谁?熊宝宝真可爱,谁来做一做熊宝宝可爱的样貌呢? (6)真棒!我们一齐来模仿一下这些动作好不好? 小结:小朋友们编的动作可真漂亮!原先小熊的一家有三口人,小朋友跟我一齐说,有谁呀?小熊一家有三口人,有熊爸爸、熊妈妈还有小熊,熊爸爸胖胖的,熊妈妈很苗条,还有小熊很可爱。 二、幼儿欣赏音乐、理解音乐。 1.小熊的一家见到我们小朋友,可高兴了,还给我们准备了一首好听的音乐,你们想不想听? (2)幼儿欣赏音乐 提问:有没有小朋友听懂里面唱了什么呀?这是一首韩国歌曲,它讲了三只小熊住在一间房子里,有熊爸爸、熊妈妈、小熊,熊爸爸胖胖的,熊妈妈很苗条,小熊很可爱,一天一天在长大。 噢!原先这么好听的音乐里,还有一个好听的故事,我们小朋友一边讲故事一边再听一遍音乐好不好? 哎呀!这个音乐可真好听,小朋友们听了这个音乐,你们想干什么呢?(跳舞) (3)幼儿听音乐随意舞蹈,师边说中文歌词。 (4)师小结:小朋友们刚才跳的真棒!教师啊听了这么好听的音乐也想跳舞,你们想看我跳舞吗?引出舞蹈《三只小熊》 三、幼儿欣赏并模仿舞蹈动作。 (1)播放音乐,教师舞蹈,幼儿欣赏;提醒幼儿要仔细看,看看你觉得教师的哪些动作做得好的。 (2)幼儿欣赏后,教师提问。 师:"刚才教师跳的舞中你觉得哪些动作做得好呀?展示给我们看一下。"(请几名幼儿模仿) 小结:刚才几位小朋友跳的感觉真好,那你们是不是都觉得教师跳的舞蹈不错呀?想不想学一学? 四、引导幼儿学习舞蹈。 (1)师边说歌词边分解动作,幼儿齐练动作。 (2)重点指导幼儿练习脚尖后点地的动作。 (3)全体幼儿随音乐,完整地表演舞蹈。 (4)预设情境让幼儿分组表演舞蹈。 五、幼儿随音乐出教室。 刚才小熊一家欣赏了我们跳的舞,夸我们都是能干聪明的好孩子,我们小朋友开心吗?(开心)那我们跟小熊再见我们回家喽!小熊再见!(随《郊游》音乐出教室) 小学舞蹈教案设计范文大全 第33篇舞蹈活动《千手观音》 活动领域:艺术 【活动前评析】 舞蹈《千手观音》是一个由壁画产生灵感,从而将静态艺术转变为动态艺术的创作,是一个十分具有中国特色,让人赏心悦目的节目,不管是舞台的布置、灯光、服装、饰品还是演员优美的舞蹈动作,都给人带来一种震撼美。异常是舞蹈中的动作造型更是有利于大班孩子主动的参与,能调动孩子的进取性,让孩子受到熏陶,唤起孩子好奇心和表现欲,引起共鸣。由于参加表演的都是残疾人,他们克服了种种身理上的困难经过三年的反复编排和排练,共同努力的团体团结合作精神,更是值得孩子们学习。 【活动目标】 1、欣赏中国古典舞蹈,初步感受舞蹈中的美。 2、探索舞蹈动作的特点并尝试多人合作表现舞蹈。 3、体验欣赏合作表现的欢乐。 【活动准备】 《千手观音》碟片、多媒体。 【活动过程实录】 一、初次欣赏舞蹈,感受舞蹈的美。 教师:今日教师带来了一段好看的舞蹈,请小朋友看一看、听一听这段舞蹈什么地方美? 幼儿观看舞蹈片段。 教师:刚才听小朋友边看录象边说,好多人都看过了,这是《千手观音》,春节晚会上的舞蹈。美吗?哪些地方美? 幼儿:手的动作 教师:初了动作,还有美的地方吗? 教师:你觉得他们穿得服装美吗?还有美的吗?刚才我们看到他们身上一会是红的,一会是绿的,那是什么美? 幼儿:灯光美。 教师:那你们觉得音乐美吗? 小结:我们看了《千手观音》的舞蹈,发现这个舞蹈的动作、服饰、灯光、音乐、道具都十分的美。 二、再次欣赏舞蹈,探讨舞蹈的动作,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动作。 教师:我们再来看一遍,你觉得那里有哪些好看的动作?你最喜欢哪个动作? 教师: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动作做给小朋友看看? 幼儿“兰花指”并示范动作,幼儿做自我喜欢的动作。 教师:我们小朋友来试一试、学一学他的动作。 教师:我看出来了,好多小朋友都想试一试,此刻就请小朋友到前面找个空地方做一做自我喜欢的动作。 教师:教师此刻要考你们一个问题,为什么只能看到一个人的脸,而能看到很多人的手呢? 幼儿议论交流发表自我的想法。 教师小结:这说明一个问题,他们的队伍很整齐,很直,象一条线,可是他们手的位置不一样,有的手低,有的高,还有的更高。 教师: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这一遍我们要看他们的手有哪些神奇的变化?播放录象,在有手部动作造型的地方暂停:这些手的动作象什么? 幼儿依次欣赏一只手、两只手的动作。 教师:我们来数一数有多少人在跳舞?(21人)。他们的动作一样吗?象什么? 幼儿:象打开的翅膀;象半圆形;象打开的扇子;象转动的风车。。。。。。。 三、幼儿分组,尝试多人组合表演舞蹈,体验合作的欢乐。 教师:我们又欣赏一遍,小朋友看得很仔细,让我们一齐来做一做。 请小朋友找自我的好朋友(两个人)做四手观音。 教师:两个人难不倒,三个人怎样样,再找你的好朋友试一试。 幼儿尝试。 教师:只能看到一张脸,6只手。三个人的手有高、有低。 播放音乐,幼儿尝试五个人合作跳舞。 教师;教师准备了一个小道具,,请第一组的小朋友来表演。 欣赏第一组的小朋友表演,教师:我们来看看他们做了一个什么造型? 教师:刚才我们做了五人一组的观音,此刻我们按照刚才进教室的队伍(一条直线)站好,面向大镜子一边看一边跳。 教师:你们的舞蹈美吗?你明白跳舞的这些演员是什么样的人吗?“聋哑人”,那我们回去也好好地练,然后跳给弟弟妹妹们看,好吗? 小学舞蹈教案设计范文大全 第34篇创编舞蹈:炒米粉 一、设计意图: 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前期我们围绕“兴化小吃”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活动。炒米粉是兴化人民的拿手好菜,在主角游戏中,小朋友很喜欢模仿厨师玩炒米粉的游戏,于是我尝试将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在音乐中,用富有艺术性的动作大胆、有创意的表现炒米粉这一生活画面,体会肢体动作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目的: 1、观察炒米粉过程的基础上,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表现。 2、发挥想象,体验用动作表现内心感受的乐趣。 3、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在家观察过炒米粉的过程。 2、炒米粉录像带。 3、音乐磁带及录音机。 四、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你们都看过妈妈炒米粉了,此刻请你们说说妈妈是怎样炒米粉的? 教学设想:让孩子回忆妈妈炒米粉的情景,孩子感到开心、趣味、十分活跃,他们指手划脚地用语言和动作把妈妈炒米粉的情景再现出来,这样激发了幼儿对舞蹈创编活动的兴趣,为舞蹈创编活动做充分的准备和铺垫。 2、观看炒米粉录象。 师:(出示一块米粉)多奇怪呀,原先硬硬的、四四方方的一块米粉,是怎样在锅里变的软软的、细细的,象一条条白线一样呢?让我们一齐来看一段录象。 教学设想:此环节主要让幼儿观察锅里水面沸腾翻滚及米粉下锅后在水里由硬变软的过程。由于录象配有音乐,所以在引导幼儿观赏录象时,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初步实现舞蹈与音乐相结合。 3、引导幼儿倾听音乐,能说出音乐的变化过程。 (1)水还没开时,音乐安静。 (2)水面沸腾翻滚时,音乐欢快、激烈。(3)厨师翻炒米粉时,音乐不快不慢,节奏明显。 教学设想:经过引导幼儿倾听,感受音乐的变化,启发幼儿把将要创编的舞蹈动作与音乐作品有机匹配,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和体验美表现美的情趣。 4、让幼儿想象与表现: (1)用什么动作表现水面平静及水面沸腾翻滚的样貌。 (2)用什么动作表现米粉下锅之前和下锅之后的变化过程。 (3)厨师是怎样翻炒米粉的。 教学设想:每个幼儿经验不一样,认识和体验的角度不一样,所以必然会产生各具特色的创造表现,师在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肢体动作把自我的想法以自我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同时,及时引导幼儿经过美化、夸张等手法巧妙地把过于“生活化”的动作提升为美的、富有情趣的舞蹈动作。 5、幼儿随音乐完整创编“炒米粉舞”。 教学设想:没有音乐的“舞蹈”不能称之为舞蹈,此环节是让幼儿实现舞蹈与音乐和谐、完美的结合。幼儿在音乐中翩翩起舞,把创编活动推向高潮。 五、活动延伸: 1、创设音乐艺术活动区角,供给音乐、道具、服装等,让幼儿有一个自娱自乐的表演舞台。 2、开辟家园互动角“音乐之家”,鼓励家长参与到“音乐舞蹈教育”中来。 小学舞蹈教案设计范文大全 第35篇舞蹈中的呼吸 教学目的: 1)在基训中运用呼吸,以更好地训练学生软开度。2)学习舞姿组合《大海啊,故乡》(a)让学生体会呼吸对舞蹈动作的修饰作用。 教学重难点: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授新课。 1、舞蹈是以肢体语言塑造艺术形象的一种表现美的艺术。俗话说:“一戳一站一伸手,便知有没有”,所谓“有没有”是指舞蹈有没有艺术性和规范性,今天我们来学习影响舞蹈艺术性和规范性的重要因素——呼吸。舞蹈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后者平稳均匀,而前者是有弹性,有韵律,有节奏的,有时长,有时短,有时平稳,如何掌握运用呢?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训练过程,现在让我们在压腿组合中初步体会一下在基训中如何运用呼吸。 2、把杆组合《压腿》。 预备:45度面对把杆单手扶把,单背手,小八字脚位。 前压腿:动力腿外开,双腿绷直,身体正对,脊柱拉直,肩线与动力腿成90度,前压时以胯为轴心,上体保持平直,向动力腿折叠。用前额触脚背。 旁压腿:在前压腿的基础上,换手扶把,转体180度,身体与两腿成一个水平面。旁压时,以胯为轴心,上体保持平直,向动力腿折叠。用耳触脚背。体会运用呼吸:压、呼气;立、吸气(反复练习、体会)。 作用:身体线条更易拉长,动作具有弹性,避免了僵硬和拉伤肌肉,提高了动作质量,更有利于软开度的练习。 3、呼吸在舞蹈表演中同样起着巨大的作用。它使我们的动作更具有了延伸感、韵律感,更富有艺术表现力,下面学习的舞蹈组合《大海啊,故乡》会让大家学习到舞蹈表演中如何运用呼吸。 1)身体的呼吸(吸气时身体拉长展开,呼气时身体收敛内含)。 2)头的呼吸(指头时吸气,低头时呼气,转头时先吸后呼)。 3)手臂的呼吸(手臂波浪时以肩为轴,肘、腕依次向上带动吸气,向下带动呼气,体会手臂连绵不断的延伸感)。 4)造型时的呼气(造型时,身体姿态不动,然后气息流畅自然,不僵硬)。训练步骤: 1、教师完整示范,并且边示范,边讲解呼吸的'运用。 2、训练学生: a、双跪坐,双背手,听音乐,节拍练呼吸,找呼吸时身体的韵律感。 b、练习单一的头的呼吸,然后与身体配合。 c、先练习单臂波浪时的呼吸,再练习双臂波浪时的呼吸,呼吸越深,动作越大,情绪越高。 d、大呼吸后双晃手造型,体会该动作的延伸感(眺望远方),双绷脚坐地展胸腰气息流畅。 训练时先把动作揉碎,分解练习,再教单一动作,然后与身体配合,最后配音乐练习组合。 二、反思 今天学习的只是对舞蹈中呼吸的初步了解,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反复练习, 不断深入,直到大家熟练掌握,运用自如。当然这还需要大家的课后练习、巩固。 小学舞蹈教案设计范文大全 第36篇团体舞教案:欢乐舞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合拍地跳舞,体会团体舞中找朋友及跳舞动作的交替规律。 2.迁移已有经验,替换舞步,学习创编两人跳舞的对称动作。 3.体验与同伴一齐跳舞的愉快心境。 活动准备: 《欢乐舞》音乐、手腕花。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场,体验A段舞步规律。(4A):“宝贝们,伸出你的小手,抬抬你的小脚,让我们听听音乐、跳跳舞吧!”(幼儿听音乐进活动室)2.教师喊节奏,幼儿按规律跳A段舞蹈。 3.幼儿在口令结束后能找点站立。 T:此刻请你们每人找个点站好,小手拍起来。 (音乐停)4.感受双圆队形,分清里圈和外圈。 (1)T:“看看,我们此刻变成什么形状了?” (2)T:“你是站在外面的圆上还是里面的圆上?外面的圆叫外圈,里面的圆叫里圈。” 5.讨论如何移点。 (1)T:“宝贝们,能不能想想办法,让我们里外两个圆圈都转动起来呢?” 探索出每名幼儿沿着一个方向,往前走一个点,让我们的圆圈转动起来。 T:“对呀,只要每个小朋友沿着一个方向,往前走一个点,让我们的圆圈就会转动起来。我们一齐试一试。” (2)教师示范一次移点的方法。 T:“看教师是怎样边跳边让圆圈转动的?” (3)幼儿原地练习。 T:“请你们在原地练习一下。” 二、感受《欢乐舞》音乐旋律,按规律跳A段舞蹈。 1.幼儿跟着音乐一个人跳A段舞蹈。 T:“我看你们都跳得很开心,让我们一齐跳段欢乐舞,好吗?注意:往前跳四步,到你前面一个点站好。”(2A)2.两两结伴跳舞T:“我发现你们每次都是和同一个朋友跳舞,你们想不想和别的好朋友一齐跳啊?那我们能够怎样办呢? T:“恩,外圈的小朋友往前跳一个点,里圈的小朋友不要动,在原地跳,这样就能够和别的小朋友跳舞。我们试一试。”(4A)三、B段舞蹈“蝴蝶找花” 1.幼儿欣赏B段音乐,自由说说自我的情感体验和动作体现。 T:“我们累了,让我们在点上坐下,休息一会。听,你觉得这段音乐怎样样?”(2B)T:“这是蝴蝶和小花在做拍手游戏呢,他们会怎样做游戏?” 2.在幼儿原有经验基础上归纳、提升出B段舞蹈“蝴蝶找花” T:“让我们变成美丽的蝴蝶和花,一齐做拍手游戏吧。” “外圈的小朋友做蝴蝶,里圈的小朋友做花。”(4B)四、讨论如何交换舞伴。 :“小蝴蝶们,前面还有许多漂亮的花儿呢,你们想找其他的花儿做朋友吗?那小蝴蝶往前飞,小花要不要动?” 讨论出蝴蝶往前飞一个点,花儿原地不动点头等待新朋友。 2.听完整音乐,练习交换朋友。(4AB)五、学习创编动作。 “蝴蝶和小花除了做拍手游戏,还会做什么游戏?”让我们一齐来试一试。(4AB) 小学舞蹈教案设计范文大全 第37篇设计意图: "享受艺术、欢乐成长"是我园的办园理念,我园中国舞课堂教学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研究,积累了必须的舞蹈教学经验。经过小班一年的舞蹈学习,我班幼儿已具备必须的舞蹈模仿本事,对音乐的感受本事也逐步增强,能初步与同伴合作进行表演。鉴于以上原因,我选择并设计了本次舞蹈活动。期望经过本次活动能够让孩子们在舞蹈中感受理解乐曲、模仿动作、掌握动作顺序以及愿意与同伴愉快地舞蹈。 活动中我以"感知舞蹈音乐,理解舞蹈资料,感受舞蹈动作,体验舞蹈情趣"为切入点,利用形象化、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简便、愉快地的学习舞蹈。活动中,我一改以往教师片面追求舞蹈技能,一味进行枯燥训练的教学模式,而是把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放在首位,让孩子们根据自我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对加菲猫的了解来探索、想象、模仿舞蹈动作,并愿意愉快地进行表演。从而体验舞蹈教学给他们带来的欢乐! 活动目标: 1、自主模仿舞蹈动作,并能随音乐有节奏、完整连贯地舞蹈。 2、学习提腰、松腰、转腰等动作要领,并愿意积极参与动作表演。 3、体验与同伴一齐舞蹈的欢乐。 活动准备: 前期知识经验准备: 1、幼儿已有一些模拟动作和学习舞蹈组合的经验。 2、幼儿已有压垮的练习。 物质材料准备: 1、加菲猫图片一张、录音机、音乐磁带。 2、换好舞蹈衣、舞蹈鞋。 活动过程: 一、复习组合,激发表演情绪。 1、"今日,我们这儿来了许多的客人教师,让我们一齐听着音乐跳个舞来表示对他们的欢迎。" 2、复习舞蹈组合。 二、观察发现,探索模仿动作。 1、观察发现、初步感知。 "你们优美的舞蹈动作引来了小花猫的一位朋友,猜猜会是谁呢?"(出示加菲猫)"你看到的加菲猫有什么特点?谁愿意用动作来模仿一下加菲猫胖乎乎的样貌。加菲猫为什么会这么胖呢?""到底是不是这些原因呢?让我们听听音乐里是怎样说的?""看,到此刻它还在打瞌睡呢?谁愿意来学一下它打瞌睡的样貌" 2、播放音乐、完整欣赏。 "刚刚小朋友模仿得可真棒,教师把小朋友模范的这些动作串联了起来,看看王教师是怎样来模仿这只爱睡觉的加菲猫的?我模仿的怎样样?你最喜欢我跳的哪个动作?" 3、共同探讨、模仿加菲猫舞蹈动作。 (1)探讨打瞌睡、伸懒腰、打哈欠的动作要领。 "你喜欢哪个动作?加菲猫在打瞌睡的时候,小腰有什么变化呢?谁愿意试试用提要、松腰的方式来打瞌睡?" (2)跟音乐分段模仿。 小学舞蹈教案设计范文大全 第38篇教学资料:基本功训练 教学目标:舞蹈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特点,是幼儿极为喜爱的一项活动。它能够陶冶孩子的性情,使她们从小受到美的熏陶,更有利于孩子身体的协调发展,促进她们欢乐地健康成长。与成品舞蹈相比,基本功训练相对趣味性差,难以提起幼儿训练的兴趣。所以,进行舞蹈感觉和音乐理解本事的培养,仅设计了部分简单的基本功训练。下学期,体操训练要求有规定动作,为了到达教学目标,提高孩子训练基本功的兴趣,我设计了一系列基本功训练的措施。 活动过程 与舞蹈表演比起来基本功的训练是一项比较枯燥无味的事情,如果孩子们对基本功训练不感兴趣,那么练习的效果就会很差,为了孩子们能在短的时间内得到好的训练效果首先要调动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入门”我采用了游戏的形式来对他们进行基本功的训练。 一、踢腿练习 我在两个柱子之间连了一根皮筋,先把高度调到很低让孩子们用脚踢,慢慢的把高度提升,看看哪个孩子能踢得着,他们会争先恐后的抢着练习,并且不会厌倦,教师不用强制他们也会练习的很起劲,不几天的时间他们就把腿部的筋拉开,腿踢得很直很高。 二、打虎跳 打虎跳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为两只脚要脱离地面,从空中打过,完全用手部的力量支撑整个身体,并且要求也很严格,腿要直身体要正,孩子们一点自信也没有,哪怕我保护他们让他们一个个翻他们还是不敢,原先他们是害怕,于是我也故不了年龄的问题,给他们做示范,告诉他们教师能做到你们就能做的比教师做的更好,最终几个大胆的能完成动作,但不是很规范,我还是利用皮筋让孩子们感受腿从空中过物,此刻我们班上的孩子都能独立的完成虎跳这一动作 三、前桥 前桥是孩子们很喜欢可是难度十分大的基本功,孩子们的心里想做却又害怕,我采用单个训练的方法,让每个孩子先学会这个动作,明白怎样保护自我,让她们在练习的时候不会受伤,然后再调动他们练习的兴趣,利用皮筋让他们练习过桥。 四、压腿组合 按照基本功的训练要求,结合班级孩子的特点,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压腿组合,其中包括正压腿、侧压腿、后压腿、踢腿和搬腿等动作。这套组合动作连接紧密,音乐活泼,孩子们主动地把身体各部分活动开,这样在练习基本功的过程中不容易伤到自我。 五、游戏 我们平时还经过骑马、支撑、推小车来练习手臂的力量,经过跳青蛙来压垮,活动量都很大,每次练习完孩子们都会出一身大汗,可是他们还是很开心没有表现出不愿意学的情绪,此刻大班的孩子把基本功训练当成一种很欢乐的事情,每一天都主动提出练习基本功,经过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我明显感觉到孩子们都变得结实了,经过趣味基本功训练孩子们在游戏中锻炼了身体,十分适合孩子。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fanwen/show-53913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