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延后感言
宝儿的资料请发来~
访谈录,顾名思义就是对访问谈话的记录。
它是一种常见的新闻文体,在当今的各种新闻媒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如香港凤凰卫视的王牌栏目之一——“杨澜工作室”,本质上就是访谈录的一种,其文字结集出版,名之曰《我问故我在》。
而国内所有高品位的报纸,也都有这种文体。
下边就以我校高一(2)班吴芸芸同学发表在《碧桂学子报》总第七期第八版的《林文韬同学访谈录》为例,谈一谈访谈录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访谈录通常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访问对象、访谈内容、时间背景等的介绍;第二部分是访者与谈者的对话。
前者相当于小序,后者则是全文的主体。
如《林文韬同学访谈录》一文,开端先介绍了访问对象林文韬,然后点出采访的时间(中考前夕)和访谈内容(对高中生活的感受等),这是本文的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作者向林提出四个问题,林分别作答,构成了本文的主体。
最后一次问答则是访谈结束时的礼节性语言。
至此,一篇完整的访谈录就成型了。
以上介绍了访谈录的基本结构格式。
写好访谈录的关键是什么呢
如果说写诗“功夫在诗外”的话,那么,写访谈录,成败的关键也在“写”外——那就是“访问”。
而成功的访问,首先要有一个中心话题,它是和读者关心的焦点问题、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目的等分不开的。
仍以《林》文为例,其中心话题是“对高中生活的感受”。
之所以以此为中心话题,是因为很多同学及家长对高中生活非常关心又缺乏了解,而本文的写作目的正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
因此四次问答都围绕这一中心展开,这样就抓住了关键,重点突出,访谈不枝不蔓,记录成文自然就紧凑严整。
其次,提出的问题要按一定的次序展开,或时间,或空间,或逻辑(由主到次、由此及彼等)等,这样才利于访问的顺利进行,形成文字也才能脉络清晰,条理分明。
切忌东拉西扯,乱问一气。
《林》文就主要是以时间先后为序展开提问的。
再次,提的问题要内容具体,让访问对象有话可说,切忌空泛。
更不要提假大空的问题,否则被访者要么不愿配合,要么胡乱应付,都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形诸文字,读者也会望而生厌。
另外,还可以在每次提问新的话题前,适当的接过对方的话,延说几句,然后再转换到新的问题上,这样可以缓和采访现场的气氛,使文章过度自然,前后连贯。
如《林》文的第四问,作者就先接着林谈的游戏机大赛的话题延说一句:“对,我也现场观看了比赛,对了,你还是参赛选手之一呢
”一句话拉近了采访者和受访者之间的距离,然后话题一转,过渡到下一个问题。
总之,访谈录的写作难度并不大,关键是要做好写前的访问。
愿同学们,尤其是小记者同学们能利用好这个工具,将身边有价值的信息记录下来,及时向家长,向社会作出报道。
作文 什么改变我 800个字左右
一句话改变我 不久前,因为要向表哥借书,我到了姨妈家。
座谈间,很自然地就与姨妈聊到了学习的话题。
姨妈跟我抱怨表哥这次月考考得不好,为此她十分担忧。
在一旁的表哥很不服气地说:“那些题我都会,只是因为马虎才扣了那么多分。
”姨妈听了很生气,说:“你在细微的地方都没能做好,又怎考得好试呢
一个人要把握好小节啊
孩子
” 是啊,姨妈这句随口说出的话让我很震撼,也使我想起了一则故事。
在一次马拉松比赛中,一位很被看好的选手在经过沙漠时,鞋子灌进了沙子,他匆忙地把鞋子里的沙子倒掉,又继续跑了起来。
可是,那鞋子里还留着一粒沙子。
在接下来的几天,这粒沙子磨着他的脚使他饱受痛苦。
在距离终点还有一段路时,他因为疼痛而不得不放弃比赛。
当他忍着揪心的痛把鞋子脱下,才发现这几天折磨着他,让他输掉比赛的,竟是一粒沙子
是啊,如果人不能把握小节之处,小则输掉一场比赛,大则输掉整个人生啊
在现实生活中,我也忽略过这些“小沙子”,但我决定要把它们“捡掉”。
现在我每一次答完卷,趴在桌子上时,姨妈的话总是提醒着我,于是我认真检查起来;在我走出厕所,听到滴答流着的水声时,姨妈的话也提醒着我,我便把水龙头关紧了;每次看见老师讲台上的粉笔掉落时,我总会想起那句话,便马上伸出手把粉笔捡了起来…… 对,必须把握好小节。
如果我没有留心检查试卷的话,一分一分地扣,就会失去很多分。
如果我没有把水龙头关紧的话,水一滴一滴地流,时间长了就不只一滴了,而是无数滴。
如果我没有把粉笔头捡起来,那一根一根地掉就会成一堆…… 姨妈的话让我学会了细心与认真,让我改变了思想,改变了态度,也将改变我的一生。
请记住:人要把握住小节才能成大器
运动会的发言稿学生用的,400字以上急急急急急急
中考优秀作文去中小山屋作文网上看。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ganyan/show-443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