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前夕教师感言
马上要分班了,写给一些同学的一些话(字数多一点,要幽默点)
我们在一起多少个春秋,一眨眼,都过去了,考完试,我们都开心又难过,岁月是个淘气的孩子,他总是那么顽皮,即将面临分班的我们,怎么能被岁月打败,希望我们分在同一班,虽然不在一个班,但心还在,我们那些年奋斗的情景,闪现脑海,永远不会忘记。
【楼主那么辛苦的想,希望采纳,我也要转学了,能体会到跟你一样的心情,希望采纳。
】
关于中考前的感想的作文 - 百度
面考,我感慨万千。
寒窗九年,就在中考这一 中考就泽,多少人在这战过,都想穿越这看似平静而残酷无情有的沼泽。
他们来的时候满怀着信心,但现实是残酷的,只有那些人群中的佼佼者才走出那沼泽,迎接明天的曙光;而那些人群中的落后者则陷在沼泽中,无法自拔。
现在,中考到计时仍然在进行着,我们千万别被眼前的时光所迷惑了,千万别想着“中考”是我们遥不可及的梦,否则伦陷的沼泽中将是我们,而不是别人。
我们现在应该努力学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三年光阴,不要再贪玩了。
是的,我曾经也有过和你们一样的想法。
当我踏入初中生活的时候,我曾经也淘气过,胡闹过、贪玩过。
但是一次爸爸、妈妈与我的一番谈知使我受益匪浅。
他们说:“你可别小看初一这个阶段岮是你打好基础的时刻,如果你在这里落后了,你就永远也别想获得胜利,获得成功。
你就算不为别人想,也得为自己想一起以后的路该怎么办。
”,我不为别人着想也得为自己想一想往后的路。
我应该在这中考倒计时中努力拼搏,以最好的精神面貌迎接中考,“失败不气馁,成功不骄傲”,在中考中拼出属于自己的蓝天,让父母为我而自豪,而不是整日的担忧,让大家一起努力加油吧!像《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这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的地方。
”我们要珍惜现在,古人有句俗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我们珍惜现在,就是在为将来的中考打好坚实的基础,做好铺垫。
现在离中考已经进入最后的阶段,我们现在不努力更待何时呢。
让我们用自信、乐观、不畏困难的心态迎接中考,用微笑而对中考这个大沼泽,别再惧怕、逃避中考倒计时。
第一作文网
初中生学习心得体会
“尖子”生名列前茅的技巧并不难学到手,做好以下,你离第一名就不远了。
【第1句】:以学为先 :学习是第一中心任务;学习是正事,理应先于娱乐。
【第2句】:随处学习 :每天晨练或者上学路上记忆词语;在盥洗池贴词汇表;每天刷牙时熟记一个生词;无论怎样各具特色,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保证学习时间,坚持不懈。
【第3句】:讲究条理 :条理清楚整洁的学习环境很重要,把常用的与学习有关的东西都放在伸手可及的位置,重要的学习用品和资料用一个纸箱或抽屉装好,避免用时东翻西找。
【第4句】:学会阅读: 学会快速阅读,提高单位阅读量,学会读一本书的目录、图解和插图,为提前了解本书内容,获取更有效的信息;当积极的读者--不断的提问,直到弄懂字里行间的全部信息为止。
【第5句】:合理安排 :讲究高效率,别人8小时完成的作业你最好用6小时;再晚也要完成当天作业。
【第6句】:善做笔记 :强调记笔记的功夫,字迹要自己明白就行;尖子生往往一边听课一边记重点。
有的在笔记本中间画一道线,半边摘录课文概要,另半边记下老师补充的东西。
记笔记时,对自认为可能会考的知识点格外注意,课下根据这些知识点自编模拟题,并在考试前夕做出书面答案;如果哪里答的不圆满,就回过头来在复习;对背记的知识尝试一个月时间内偶尔关注它。
【第7句】:书写整洁:一手漂亮的文字会为你争得印象分。
【第8句】:及时提问:不要课堂和老师争论。
课下要积极和老师探讨更深一步的内容,甚至可以面红耳赤,争论的记忆最深刻。
【第9句】:学习互助 :不要嫉妒同班学习好的同学,和他们的交流会让你眼界更开阔;和同学经常一起讨论家庭作业中的难题,使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并相互交流心得。
中考前感谢老师的话
又是一年的12月31日,明日起就是新的一年。
悄然间,我又在时光的沙滩上多印了一个脚印。
看看身后的13个大小各异的脚印,发现我已渐渐地从稚嫩走向了成熟。
20xx年,将是一个新的开始;1月1日,将会成为成长的指向标;0点0分,将是迈出双脚的时刻。
此时只能静静等待零点钟声敲响的那一刻。
打开电视机,随台翻看,全都是一场场晚会。
我起身看着时针艰难地挪着臃肿的身躯,缓缓向着12靠近;数着分针与12的距离,计算它所需的时间;听着秒针轻快的步伐,为它加油鼓劲。
望望窗外,人头攒动,都在迎接新的一岁。
回到电视机前,看见里头群英荟萃,各路明星使出浑身解数,迎接着20xx年的到来。
终于,电视中人们的情绪达到了最高潮,主持人脸上的欢喜也不言而喻。
看着主持人身后屏幕上的数字一下一下,有条不紊地跳动着。
是的,进入了最后一分钟的倒计时了。
数字仍在跳动,进入10秒倒计时,5秒倒计时,3秒倒计时。
人们的喊声冲破云霄:“三!”没错,20xx年是三。
它是我进入初中后的第三个年头了。
20xx年秋季,我胆怯地走进初中的大门;20xx年,我频繁地从大门出入;而20xx年,我将要自信地跨进我的校园,之后在20xx年时,更自信地迈向高中之门。
“二!”是的,20xx年也是二。
在20xx年,我要面对生物、地理两科会考。
这两科会考的成绩,将直接影响到我中考的成绩以及我将来所读的学校。
但是我一点也不紧张,因为只要拿下了这两科,我便离我梦想中的高中又近了一些。
它们不会成为拦路虎,只会成为我的垫脚石,让我踩着他们摘取中考这颗闪亮的明珠。
“一!”不错,20xx年还是一。
它预示着我走进重点高中还剩一年的时间。
这“一”横着是剑,竖着是棍,我要拿着它一路披荆斩棘,斩妖除魔,迎难而上,冲向我美好的明天。
现在,电视里是一片欢乐的海洋,主持人后的屏幕上写着“20xx”几个大字,下面还有“新年好”三个字。
窗外人声鼎沸,烟花漫天,远处传来了悠悠的钟声。
我起身看了看时钟,时针、分针、秒针在“12”处互相轻吻了一下,又分开了,踏上了新的征程。
中考之前家长对毕业班老师说的话
生命不应该打草稿珍惜每一次机认真对待每。
今天应该的知识,不能留待明天掌握。
一周的回顾总结,希望找到未掌握的或掌握得不全面的知识点,赶快补上。
懈,是对自己不能严格要求;严,不仅是家长老师的要求,只有自己做到,才能不断进步。
不积累知识,就无法灵活应用。
假如一条路无法走通,请换个思维的方法,也许就会走出迷途。
对于你的每一次进取和进步,我们很感欣慰。
然而,你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是活到老,学到老,永无止境。
假期的一顿平常的午餐,我想你一定和我一样深受感触,他们的每一个服务员在任何时候一直传递的微笑和表达的细节,强烈的服务意识和自信,这就是主观能动性的最好体现,它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求“一位父亲写给初三前夕的儿子的一封信”全文
你的人生我只是陪伴——孩子你在为谁读书 孩子: 在写这封信的时候,你正在睡梦之中。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做一个美梦,但看着你疲惫的样子,我久久不能入睡。
进入初三我很明显的感觉到你的课业负担变得更重了。
你学习、生活中的种种片段就如同放电影般一一浮现在我眼前:你一边奋笔疾书写着作业一边对我说:“好累”;你一边打着哈欠一边急忙起床穿衣服去学习班上课;你一边揉着睡意朦胧的眼睛一边艰难的挺起身子做着试卷…… 似乎这是在书本中常出现事情,父亲或者母亲给自己孩子写一封信,那些信常常很感人,我不能肯定我也能写出那么动人的文字来,但是我想:无论是著名作家还是目不识丁的老农,或者是如我们这样的普通人,父母对于孩子的爱都是同样无私的。
于是我打开台灯,坐在桌前开始写这封给你的信。
这次考试,你的成绩真的不理想,不知你看完成绩单之后有什么感受
也许你会说:“现在的社会,知识并不能决定命运,对成功人生而言,习惯、思维和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孩子,你说得不错。
爸爸也认为: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健康比成绩更重要,生活比文凭更重要,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尤其是在普及大学(实质是大学泛滥成灾)的今天,学历并不是最重要,但是我不得不告诉你——虽然,很多有成就的人士都没受过很多教育,但并不等于不用功读书,就一定能成功。
你学到的知识,就是你应有的武器。
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可以手无寸铁。
不通过学习,你还有多少机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你又有什么条件形成思维和能力
请你一定记住:真正的精英并不是天才,而是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在你的前途问题上,我坦诚很多时候爸爸妈妈是有些着急了,总觉得你可以更进一步。
语气上难免带有些颐指气使的成分。
其实我自己也是非常痛恨这种语气的,爸爸对你说:抱歉,一定改正。
很长时间我一直没有问过你一个问题——你在为谁读书
我不知道你的答案会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听到你的答案我自己会怎样说。
但是我明白这是我们始终避不开的问题。
其实爸爸妈妈并不想按照我们的意愿来培养你,因为我们深深知道将来的路始终是你自己走的,别人包括爸爸妈妈都无法代替,就像一双鞋子,到底合不合适,只有脚才知道,所以我们很乐意看到你能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禀赋能力做出抉择。
然而,时至今日,我们都没有看到你的抉择是什么,关键时刻,你依然漫不经心,依然犹豫不决,没有明确的前进方向。
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感忧虑,这也是我们真正忧心的症结所在。
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文中记载一个老师给他的学生讲一个故事《土拨鼠哪里去了》今天很想和你一起再听一听: 很久很久以前,有三只猎狗追赶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
这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可不一会儿,居然从树洞里钻出一只小猪。
小猪飞快地向前奔跑,并爬上另一棵大树。
猎狗急忙冲过去,小猪躲在树上,仓皇中没站稳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观望的三条猎狗。
终于,小猪逃脱了。
猎狗忙忙碌碌整整一天,却一无所获。
讲完后,老师问:“这个故事有什么问题吗
” 学生说:“小猪不会爬树;还有,一只小猪不可能同时砸晕三条猎狗。
况且,小猪怎么能跑得过猎狗
” “还有呢
”老师继续问。
直到学生再也找不出问题了,老师才说:“同学们,还有一个问题你们都没有提到——土拨鼠哪儿去了
”是啊,土拨鼠哪里去了
老师的话一下子将学生的思路拉到猎狗追寻的目标上——土拨鼠。
孩子,从这个故事你发现了什么
土拨鼠哪去了
因为小猪的突然出现,同学们和猎狗的注意力不知不觉中打了岔,土拨鼠竟然在头脑中消失了。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被途中出现的细枝末节、莫名的诱惑和一些毫无意义的琐事,分散了精力,扰乱了视线,以至慌乱中放弃了自己原先追求的目标,导致最后一事无成。
在人生的旅程中千万不要忘了时刻提醒自己:土拨鼠哪儿去了
心中的目标哪儿去了
对于盲目的船来说,所有风向都是逆风。
人都是有惰性的,只有远大的目标才能将这种惰性尽可能多地驱逐出我们的身体,让我们的潜能发挥出来。
孩子,你有没有好好想过你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然而,我必须提醒你树立目标仅仅只是开始。
我们需要有远大的理想,但也要量力而行,否则太高的目标只能成为海市蜃楼,而且真正远大的理想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们发现很多人在阅读名人传记或是励志书籍后受了触动,觉得不能平庸地度过一生,立志要有所作为,要成为作家、医学家之类的。
开始几天还觉得热血沸腾,斗志昂扬,可是努力一段日子后,却觉得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而理想依旧可望而不可即。
然后就渐渐觉得疲惫,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我是那块材料吗
懈怠的心理随之而来,觉得身边的同学上课不用心,下课聊聊电视,侃侃明星,日子平平淡淡,倒也滋润得很,我活得那么累又是何苦呢
于是,理想、目标被丢弃在脑后,沉湎于得过且过的状态。
有时看别人成绩突飞猛进,左右逢源,心中也不免有些酸溜溜,但随即又自嘲:“我不是那块材料…”我不希望你是其中的一员,我知道你自己也不希望。
我们静下心来考虑一下,这些人并不缺乏崇高的理想、目标,也为崇高的理想、目标作出过努力。
可他们最后还是沉沦于庸俗了,并没有获得成功。
问题出在哪里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他们没有制定自己向理想迈进的步骤。
如果把大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小目标,分阶段地逐一实现,我们便可尝到成大事者的喜悦,继而产生更大的动力去实现下一阶段的目标。
一座建筑是由一砖一瓦砌成的,每一砖一瓦本身显得并不怎么重要。
但是缺少了它们,高楼如何建起
你是不是经常在学校里听到这样的声音:“这题目太难了,凭我是不可能做出的。
”“某某又拿了一等奖学金,真是个天才。
我的脑子…呵呵,就算了吧。
咱不是那块材料,想了也是白想。
”这似乎是表示谦虚,其实他们真正的意思是:“我不是那样的人,所以犯不着那么辛苦。
”这些人意志不够坚定,对自己也缺乏信心。
更让人失望的是,他们还在为自己的懦弱找理由,换取个心安理得,最终导致灵魂麻木。
他们相信有些人从来就是命运的宠儿,在人生、事业、学业上无往不胜。
而自己不是这种人,所以注定不能成功的,自己又何必去自找没趣
然而任何一个成功者,走过的都是不平路。
人不可能常常处在顺境,有时候在学习中我们可能连续几天、几周,甚至几年都不顺心。
没有毅力的人垂头丧气;而一个有志的人却会矢志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无论前方是阴森的沼泽还是黑暗的森林。
因为他知道,这是唯一的途径。
坚持不懈,不是永远守着一件事情不放,而是全心全意做好眼前的事,向自己的理想逐步靠近。
先求耕耘,再问收获。
从零碎的小事做起,每天比别人早起床,比别人多做些题目,随时寻求提高效率的方法。
天才不一定能成功,最聪明的人也未必就能得到幸福。
但只有勤奋学习坚持不懈,在困境面前心志不移,在顺境面前也不放松的人,才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爸爸很喜欢这样一个比喻:人生就像是在一条环形跑道上,有的时候你在别人前面,有的时候别人在你前面。
一时的先后、成败、输赢都没有那么重要。
只要你不离场还在这条跑道上,谁都不知道最后的结果会是如何。
孩子,在绝望的时候再等一下。
还想和你分享一个故事: 一个老婆婆在屋子后面种了一大片玉米。
秋天到了,玉米地里一片金黄。
一个颗粒饱满的玉米说道:“收获那天,老婆婆肯定先摘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玉米
” 可是收获那天,老婆婆并没有把它摘走。
“明天,明天她一定会把我摘走
”饱满的玉米这样自我安慰。
第二天,老婆婆又收走了其它一些玉米,可唯独没有摘这个玉米。
“明天,老婆婆一定会把我摘走
”它仍然自我安慰着。
可是从此以后,老婆婆再也没有来过。
直到有一天,玉米绝望了,原来饱满的颗粒变得干瘪坚硬。
可是就在这时,老婆婆来了,一边摘下它,一边说:“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用它作种子,明年肯定能种出更棒的玉米
” 孩子,不知道你看完这个故事以后有什么感觉,竞技场上的法则是,谁是勇敢者,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
成功不是轻易能得到的,我们难免会有失败,但是不要灰心,成功往往是躲在拐角处,只需要你再坚持一会——当别人都放弃的时候,你仍然坚持不懈。
我们的周围也常常可以听见这样的声音:“如果我初一的时候就认真读书,现在早就是前几名了。
可现在已经是初三,只有一学期就要考试,再努力也是白搭。
算了…”一个美好的志向就这样消解了,实在令人惋惜。
虽然行动不一定能带来令人满意的结果,但如果不采取行动,那就绝对没有满意的结果可言。
所谓“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当你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想要弥补一番,或者你有一个绝妙的想法创意,那么永远也不要说太晚,关键是马上行动,切实执行自己的想法。
有个人已经40岁了,一天对朋友说:“我想去学医,可是学完我就已经44岁了。
” 朋友说:“可要是你不去学,4年后你还是44岁啊。
” 是啊,即使你不行动,时间还是无情地流逝,片刻不会停留。
那么,何不在这段时间里努力进取,做出成绩来呢
因为不管想法有多好,除非身体力行,否则永远也不会有收获。
对一个胸怀大志者而言,拖延怠惰是最具有破坏性的,也是最危险的恶习。
它会使人丧失进取心。
原本打算今日起锻炼身体,可早上躺在温暖的被窝里不肯起来。
有一位幽默大师说过:“每天最大的困难就是离开被窝,走到冰冷的街道。
”他说的不错,当你躺在床上,认为起床是一件不愉快的事,那它就真的变成一件困难的事情了。
拖延还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你一旦拖延,你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积累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恶习。
今天要完成的作业,临下课也没有完成,于是告诉自己,明天再写也不迟。
可是明天还有新的作业呢。
于是未完成的作业越来越多,最终让人失去兴趣,也失去了完成的勇气。
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再次拖延,如此便产生了恶性循环。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的方法就是:立即行动。
不管现在堆积了多少作业一一将它们完成。
孩子你要明白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
孩子你越长越大,会发现很多问题爸爸妈妈也不懂得,爸爸妈妈的形象就不像小时候在你的眼中那么高大和无所不能,对此我想我会感到失落的,但同时我一定也会很欣慰,因为你长大了,成长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
孩子,太阳灿烂辉煌是靠自身内在的巨大热情,而非反射外来的光线。
而你的人生,我们只是陪伴;你的生活,只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听到的我们会忘记,看到的我们会不记得,只有你去做了的才是属于你自己的——你将会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除非你自己不愿意。
写给孩子的一封信,关于好家风家训
没有手机的日子,世界显得格外真切
当那部作为生日礼物的翻盖半智能手机被我摔坏了之后,我拥有了第一部智能手机。
现在回想起来当初对它的热爱程度,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因为它,我的世界似乎“繁忙”了许多:永远都有回不完的QQ消息,刷不完的空间动态,看不完的电子小说……放学后一回到家,我就会以看时间为借口打开我的手机,然后就放不下来;做作业的过程中,一遇到稍微难一点的题目我就会以查题目为借口使用手机,然后用着用着,就越跑越偏;一个人走在路上,没有同伴,路上无聊又成为我动用手机的借口……那个时候就好像,就算全世界都可以离我而去,唯独手机不能。
中考前夕,一直离不开手机的我在“戒掉”手机半个月之后奇迹般的考了一个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分数,从“学屌”成功逆袭。
于是,第二部智能手机作为中考成绩的奖励又揣在了我的身上。
我把它带到了新学校,将它介绍给新同学,我用它与老同学联系,用它听音乐、听英语……我以为我用手机所做的一切都是正当的,都是必要的、有用的,而这个以为,又成为了我不换功能手机的借口。
但,当接连几次的成绩单摆在我面前时,我才意识到,我根本就没有资格去使用这部作为奖励的手机,而我曾经的以为,也仅只是以为罢了。
这时候我才反应过来,我的眼睛为何会近视
真的是因为我很刻苦、很努力的学习吗
不
99%的原因就是我晚上关灯之后还躺在床上玩手机,还有就是我看书写字时的姿势不正确。
在这一瞬间,我突然觉得从一开始我就不应该拥有手机,哪怕是那部半智能手机也不应该有
看着安静躺在床上的手机,突然感觉有些孤独。
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
就算是身边有很多人,但我仍然感觉自己是孤身一人。
而且换一个角度来说,那些“身边的人”其实大多数都不在身边了,除了朝夕相处的新同学、新老师们之外,他们都只存在于手机通讯录和QQ好友列表中,而且,很多朋友都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了。
我觉得,自己可以告别手机了。
既然怎样的陪伴都是孤独,那还不如让孤独来得更彻底些
在我滑动关机,还没松手的那一刻,我脑海里蹦出许多想法:我还有好多老同学、朋友啊,他们要是有要紧事找我怎么办
他们很需要我的时候联系不到我怎么办
手机里还储存着很多学习资料啊,还要看新闻啊,还要听音乐、听英语啊……不过几秒钟之后,也就释然了,或许我并不是离不开手机,而是战胜不了内心深处对手机的依赖吧
滑动了关机之后,我松开手指,把手机锁在了柜子里。
就在那一瞬间,我感觉世界清静了。
刚刚关手机的第一天了,我都是在煎熬中度过的。
就像自己与周围的一切联系都被割断,像被全世界抛弃了的孩子一般手足无措。
回到宿舍后,我总是会习惯性的爬上床找手机,而枕头边上,已经没有了手机的身影。
有些失落,有些空洞。
那块被我遗忘了的手表又重新回到了我的手腕上,夜间再没有音乐伴我入眠,偶尔抬头望一眼天空,变幻着的云再也不是为了拍照而看。
整个世界似乎变得格外安静,却又如此真切。
每天依旧在忙碌中度过,却少了些许空洞。
好几次,看着舍友们抱着手机,敲着屏幕,我就像个傻子一般坐在床上发愣,不知道该干些什么。
手机就在柜子里,钥匙就在我的腰上挂着。
一分钟之后,我又可以化身为那个在屏幕里“百忙缠身”的自己,聊聊天、刷刷空间动态,一个小时,不过是低头的一瞬间。
每当这种时候,我都会告诉自己:忍一忍,再忍一忍
渐渐地,也就自然而然的习惯了没有手机的日子。
某一个周六,我重新打开手机,除了父母的几个未接来电提醒和QQ上好朋友的例行问候外,什么都没有。
空间动态依旧那么无聊,QQ群里依旧那么活跃,但,热闹的是他们,我什么也没有。
给父母回了个电话,跟他们讲明缘由,然后告诉好朋友以后联系都用电话或者发短信之后,我抽出了手机卡,将手机再次光机扔进柜子里锁了起来。
第二天,我用学校机房的电脑在网上订了一个MP4,到街上买了一个诺基亚功能机。
此后,我听英语用MP4,跟其他人联系再也不是在网上。
其实,智能机对于我来说,根本就不重要。
我看到无数拿着手机的人们,就像看着曾经的自己。
我们拿着手机联系着、交往着,将自己置身于网络与技术的洪流中,迷失在一片虚假的繁荣里,以为自己看到了全世界。
但,真相呢
我们看不到身旁的人、路边的景,只会用相机凝固光影,以此证明我来过、发生过,却再不会宁静的欣赏、慢慢的享受,只顾沉醉于乙方屏幕中,困惑、迷茫、慌乱、忙碌。
元旦放假,在回家的车上,我又一次打开了那部智能手机,原以为会有很多的祝福在QQ上或者空间了,但令人失望的是,我以为不会祝福我的人给我留了言,而我以为会祝福我的,却一个字也没有留……呵
这确实是一个想象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结果。
孤独感一波又一波地袭来,于是,在返校前夕,我将智能手机锁在了衣柜里面的小抽屉里……一路上闪过的风景,是那么美好
以前总是忙于低头在空间里空发感慨,说沿途的风景多么多么的美,我是有多么多么的舍不得离开家,就搞得好像走了之后就再也回不来了似的。
而现在抬头,却猛然发现,一路风景已随着季节的更替悄然发生了改变……没有智能手机,或许对于我来说,是另一种美好、另一种幸福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ganyan/show-443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