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感言

中国新常态感言

结合你自己对经济形势的感受,谈谈你对中国的经济新常态的看法

常态”不是一个静态目标,而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目标。

它意味着在降低速度的同时,必须同时推动市场化改革,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  “新常态”一词并非中国的首创,它最先由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埃里安提出。

在宏观经济领域,“新常态”被国际舆论普遍形容为危机之后经济恢复的缓慢而痛苦的过程。

2014年5月,国家主席习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这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

在我们看来,中国领导人坦然借用这个术语,可以视为他们关注国际形势变化以及心态开放的信号—只要有用的,拿过来就好了。

  如何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

它意味着怎样的政策内涵

不弄清这些问题,就不容易把握未来中国经济政策以及改革的方向。

很显然,习提出“新常态”的语境是针对中国经济的,是为了说明中国经济问题,反映了中央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官方对于“新常态”概念并无权威解释,正因为如此,国内通过组织学习和讨论这一概念,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统一思想的过程。

  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可能包括如下含义:一是不追求过高的GDP速度。

习在尚未上任时就提出不以GDP论英雄,显示其对单纯追求经济增长数据的倾向并不认同,甚至可能预见到了单独追求经济增长数据而忽视其带来的社会代价及不可持续性。

二是强调全面深化改革。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这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大”、“十六大”只提经济体制改革是一种修正。

新时期的改革是全方位的,而经济体制改革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是在提出新常态的同时,也强调需要维持一定的增长速度。

这显示出决策层对经济增速下行仍有容忍度,也说明经济增速在目前只是一个相对次要的关注点。

整体来看,中央领导强调中国经济“新常态”,似乎暗示只要经济运行能不出大的风险,能够平稳运行,便是可以接受的。

因此,“新常态”代表了一种全面改革的系统思维,以及不认为中国经济会出大问题的从容心态。

  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在“新常态”思路下,中国今后的经济政策会如何设计

在我们看来,未来的经济政策需要考虑如下问题:  一是不再把追求高经济增速作为政策目标,短期内会维持一个增长区间。

这个区间大约是GDP增速7%~8%,具体目标可能在

【第7句】:5%左右。

有分析认为,中国将构筑5%~6%的新增长平台,以替代现在勉强维持的7%~8%的旧增长平台。

这个方向是不错的,不过这种替换不会在短期内发生。

我们预期,未来30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以每10年为一个阶梯,以7%、6%、5%的速度逐步放缓。

面对经济增速放缓,新常态下的短期经济政策将会坚持区间调控、定向调控,以“微刺激”代替“强刺激”,不踩大油门。

  二是必须推动市场化改革。

“新常态”不是一个静态目标,而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目标。

它意味着在降低速度的同时,必须同时推动市场化改革,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

曾有市场人士以通俗的方式描述“新常态”的市场情景—“无效资金需求中断了,利率下来了,微观放活了,增速换挡成功了,产业升级了,企业利润上升了,股市走牛了,居民生活改善了,政府威信提高了”。

而这一系列变化的发生,必须有市场化改革作为保障,要大力推动简政放权、放开市场准入、打破垄断等最基本的市场化改革。

  三是必须警惕局部风险系统化、扩大化。

“新常态”实际上是对过去拼投资、拼资源、拼环境、拼负债的中国经济的一种纠正。

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风险,房地产风险、地方债务风险、金融风险、实业萎缩与部分产业过剩的风险并存。

这些风险目前在各个领域基本上以单独、可控的状态存在。

如果经济运行偏离“新常态”—过快或过慢都可能诱发风险,最需要警惕的是各种风险扩大,相互影响而形成系统性的风险。

  “新常态”为今后的中国经济发展给出了新的战略定位,它意味着经济目标调整、决策目标调整,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也要随之调整。

作为微观经济体的所有企业,都要主动来适应这种“新常态”的到来。

学习新常态,新机遇,新挑战,新作为后感想

机遇与挑战按道家学说,它是相对而又统一的,彼此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要抓住机遇就必须勇于挑战,敢于挑战才会有机遇。

人的一生机遇和挑战无时不在,企业亦是如此,每一项工作每一个时期都有着机遇与挑战。

物流与装备成套公司近几年按照科学发展观总体发展思路,适时抓住机遇,使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强化管理积极开拓市场,努力提升企业素质,使企业形象不断地得到提升。

企业管理正在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转变,企业的经营无论是规模还是业务面都在不断的扩大。

企业员工的素质和工作效率都有很大的改观。

随着十七冶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大,经营结构不断调整,原材料公司的经营模式亦在逐渐向现代化物流企业转变。

在企业转型的进程中,产品如何定位,管理模式如何跟上十七冶的发展步伐,员工素质和技能如何适应新的经营模式,这些都需要亟待地解决。

现根据我近几年学习到的新的管理理念以及我多年从事经营管理的实践体会,对目前物流与装备成套公司在企业转型中遇到的短暂机遇与挑战,谈谈我的粗浅想法。

一、 敢于正视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时,因每一个人的能力和勇气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态度。

勇敢者敢于面对困难,正视困难的存在。

懦弱者遇到难题绕道走,但最终还是躲不过去。

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特别近几年电视剧的热播,可能我们每个人都能讲上几个段子,但是我读这本书给我的启迪最大的地方就是唐僧师徒四人在西行取经的路途中经历的八十一难,在每一次的劫难中,孙悟空都能勇于面对困难,无所畏惧,迎难而上,积极想办法,排除困难,最终坚持到达西天取回了真经。

这种当困难来临时,不讲条件,不推辞,不后退,勇往直前,排除万难的决心和勇气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也是必须具备的。

二、 积极应对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经火焰山,炽热的火焰山挡住了西行的道路,孙悟空并没有仰山而止,而是积极主动的想办法,三借芭蕉扇最终熄灭天火,顺利的翻过火焰山继续西行。

敢于向困难挑战,新的机遇必将降临,首先要振奋精神,只要精神不滑坡,我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其次要按照发展规律制定出长远规划和定位,进行重新整合.面对困难我们要有足够的勇气和战胜的决心,更要敢于挑战困难。

只要我们战胜困难,闯过眼前的难关,就会有一个个的新机遇向我们走来。

挑战就会有机遇,机遇来自挑战,只要我们有勇气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如何提振精气神,适应新常态学习感言

积极适应新常态,必须充分认识不同以往的发展变化。

认识是适应的前提。

认识理解新常态,才能积极适应新常态。

积极适应新常态,就要深刻认识从严 管治党的新要求,深刻认识经济运行变化的新趋势,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任务,深刻认识群众需求多样的新特点,深刻认识倡导清廉文化的新风气。

  积极适应新常态,必须树立新常态下的新思维新理念。

比勤奋更重要的是理念、眼界和勇气。

理念的领先优于资源的领先。

没有新思维新理念,就不会有 积极适应新常态的高度自觉,就不会有主动适应新常态的思想境界。

只有理念领先,才能打破惯性思维,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状态,获得改革创新的更大勇气,以先 人一步、快人一拍的节奏迅速提升工作水平。

  积极适应新常态,必须消除等待观望的心态。

等待观望,不在状态,虽谈不上违法乱纪,却有涣散作风、松弛纪律之弊,也是一种变相腐败。

各级党员干 部要清醒认识到,从严管党治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真正在思想严起来、整改上严起来、正风肃纪上严起来,以更加坚 决的态度、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将从严管党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为全面推进“四新”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

  积极适应新常态,必须摆脱为官不为的状态。

为官不为,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大敌。

全会对做好当下工作和谋求长远发展做出部署, 成就事业需要好状态、干部成长需要好状态、凝心聚力需要好状态,当前要着力解决一些干部中存在的不想干、不敢干、不会干、不愿干等问题,切实从僵化、教 条、懈怠、背时的茫然状态中解放出来,提振精气神、凝聚正能量,为适应新常态、解决新问题、推动新发展担当新作为。

关于“一带一路”有哪些感悟

在国际关系和我国外交战略方面形成新常态。

当下中国,所处的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面对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正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继续推动人类朝着和平与发展目标迈进,正在成为新常态;观大势、谋大事,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加强外交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开展一系列重大外交行动,提出许多重大对外战略思想,将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多边工作密切结合,推动与各方关系全面发展,打开外交工作新局面,展示我国外交新气象,正在成为新常态;按照亲、诚、惠、容理念推进周边外交,坚持正确义利观,既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也使我国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同时着力维护周边和平稳定大局,决不允许在我们自己家门口生乱生事,决不接受中国的发展进程再度受到干扰和打断,正在成为新常态;敢于划出红线、亮明底线,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始终把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作为外交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稳妥应对涉我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同时推动各领域交流合作,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维护同周边国家关系及地区和平稳定大局,正在成为新常态。

我感觉大学生的新常态,主要应该是跟上时代。

现如今社会信息化,自主化,所以在学习上自己也应该改变了。

自己可以在网上学习,如果是高手可以在网上开课,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也是一个大家方便聚集的时代,组建自己的兴趣,圈子。

慢慢地你的生活就会有所不同,大学也便精彩

中国阅兵的感想

2009年是我们国家国庆60周年的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共有过13次国庆阅兵,目的都是为了展现军备建设成果,增强民族自信心,展现武装力量建设成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展示了国威、军威和民心,也是对我全军指战员的最好褒奖。

这样看来,国庆60周年即2009年国庆阅兵是势在必行了

国庆60周年的阅兵,即2009年国庆阅兵,是胡锦涛继邓小平、江泽民之后,以中央军委主席的身份首次也是胡锦涛上任后的首次国庆阅兵。

2009年国庆阅兵,国庆60周年前瞻 2009年是国庆60周年的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共有过13次国庆阅兵,目的都是为了展现军备建设成果,增强民族自信心,展现武装力量建设成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展示了国威、军威和民心。

看着阅兵式上的官兵们雄赳赳气昂昂、英姿飒爽的样子使人们倍感精神振奋、非常自豪,有这样的军队、有这样的官兵作为一名中国人我非常骄傲。

阅兵式方阵的官兵们迈着标准的步伐,每一步75厘米、每分钟116步做到了分毫不差;严谨的要求、严格的训练使方阵的官兵们练就了一身的真本领......10月1日上午,军委主席江泽民乘检阅车徐徐向东检阅三军部队。

这是共和国本世纪最后一次国庆盛大阅兵。

10时36分,当江泽民在天安门城楼发表了讲话后 ,军乐声再次回荡在天安门上空,气势磅礴的阅兵分列式开始了。

像一团流曳的火焰,鲜艳的军旗首先映入人们的视线 。

156名三军仪仗队员护卫着这面鲜血染红的神圣战旗 。

“雄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凝聚在这面旗帜下,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辉煌走向辉煌。

“向前,向前,向前……”17个徒步方队伴随着整齐的步伐声动地而来,接受祖国和人民的庄严检阅。

陆军的三色迷彩,仿佛秋日里斑斓的草场——来自北京军区的两个步兵方队,一支曾在太行山击毙日本“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另一支涌现过“济南第一团”等31个英模单位。

铿锵有力的足音,延续着长征的脚步;勇往直前的雄姿,像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身影。

宛若蓝色的海洋,恰似洁白的波浪——黑飘带、蓝披肩勾画出海的风采,孔武有力的面庞上镌刻着海的威严。

平均年龄18岁的水兵方队,显示出人民海军迈向新世纪的希望。

大海,托举他们从浅蓝驶向深蓝;大海,托举他们从国门走向世界。

黑白相间的作战服,展现着伞兵健儿翱翔蓝天驰骋大地的气概——作为曾威震上甘岭的英雄部队,今天,黄继光的传人们热带雨林凌空展翼,雪域高原纵横逾越,昔日的陆地猛虎插上了雄鹰的翅膀。

一支支威武的方队走过,如劲风呼啸,如春雷滚地。

那青春的橄榄绿,是武警官兵热血铸就的盾牌;那朝霞般的桔红色,是女民兵方阵的飒爽英姿…… “向前,向前,向前……”金戈铁马,浩浩荡荡。

25个机械化方队出现在人们眼前。

一辆辆坦克、步战车、装甲车披坚执锐,一门门榴弹炮、滑膛炮、加榴炮、火箭炮、自行高炮昂首挺胸……军乐声声,马达隆隆。

整个天安门广场,整个北京, 整个中国,都在这一刻产生了共鸣—— 60年前的今天,当毛泽东主席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华民族把珍藏心中一个多世纪的激情都迸发出来,纵情欢呼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首次通过天安门。

当时的受阅武器95%是从战场上缴获的;而此刻,95%为国产新装备。

“那时候穷啊,连受阅官兵还穿着补钉衣服。

”望着这一幕幕动人心魄的画卷,天安门城楼上85岁高龄的开国上将杨成武感慨万千,“弹指一挥50年,人民军队换新颜。

今天的阅兵式是国庆阅兵中最壮观的一次。

”正如这位担任过开国大典阅兵副总指挥的老将军所亲身感受的那样,一个“新”字概括了今天大阅兵的鲜明特征。

“新”,一支军队生机勃勃的象征;“新”,一个国家繁荣兴旺的标志。

注目强大的机械化方队,凝望一枚枚直指云天的红箭 ,一颗颗心中涌动着热流,一张张笑脸洋溢着自豪。

那机动灵活的反坦克导弹,那骑鲸蹈海的舰舰导弹,那笑傲苍穹的地空导弹……显示了我国雄厚的国防实力,标志着我国国防科技的最新进展。

这是13次国庆阅兵中兵种最多的一次。

改革开放新时期诞生的陆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武警特警、预备役等部队,今天第一次汇入了这受阅大军中。

这一切,连着一个世纪伟人的名字——邓小平。

人民不会忘记,就在国庆35周年阅兵过后8个月, 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伸出的一个指头震惊了世界: 中国军队裁减员额一百万。

就像这次大阅兵所展示的如虹气势一样,在中国大裁军的舞台上,上演的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雄壮活剧。

经过那次战略调整,全军减少了大军区和军官的数量,却增加了陆军航空兵、电子对抗部队等现代化兵种部队。

新组建的集团军内,特种兵首次超过了步兵……带着“叶挺独立团”的铁军雄风,18辆轮式装甲战斗车隆隆驶过。

从骡马化到摩托化到机械化,人民解放军陆军已基本形成了立体机动作战的装备体系和比较配套的支援保障体系。

作为陆军巨变的缩影,这支机械化劲旅, 有着猛虎啸月的威严,瀑布泻地的气势。

面向饱经沧桑的天安门城楼,机械化方队的领队们举手致敬。

天安门作证,1900年,八国联军把大炮架在正阳门上,2900多名耀武扬威的侵略者竟在故宫里举行“ 阅兵”。

今天,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10万双手臂挥 舞彩旗、花环,编织成一幅幅绚丽的图景,编织成江泽民关于军队建设“总要求”的20个醒目大字: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此情此景,令西观礼台上65岁的澳门大学教授程祥徽百感交集:“有文事者,必有武备。

一个和平的建设环境,需要这样强大的国防。

”老先生的话语,道出了中华民族百年兴衰的昭示:一个巩固的国防,一支强大的军队,始终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宁幸福的可靠保证。

如同眼前这飘扬的战旗,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接力捧代代相传;如同脚下这笔直的长街,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越走越宽。

从人员素质的历史性飞跃到编制构成的精干高效,从常规武器的长足发展到国防尖端技术的重大突破,从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与共和国同步发展的人民军队正日新月异地改变着自已的面貌,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 就像一部雄壮的交响乐,世纪大阅兵的尾声气壮山河 。

11时5分,在压阵的第二炮兵4个战略导弹方队驶进广场的同时,10个空中梯队组成的强大机群超低空呼啸而来。

穿云破雾。

25架涂着迷彩的直升机仿佛绿色的雁阵 ,107架新型轰炸机、强击机、歼击机如同银色的闪电 ——陆海空航空兵首次联合编队飞越天安门上空。

弯弓射天狼。

一枚枚中程、远程导弹倚天长啸,像一条条奔腾的巨龙——壮我军威,壮我国威。

地上,铁流滚滚;空中,战鹰轰鸣。

从纵横陆地到翱翔苍穹,从“小米加步枪”到“两弹 一星”,我国国防现代化事业蒸蒸日上。

8架护卫机喷射的五颜六色的彩烟还未散尽,天安门 广场上五色的花环组成一幅巨大的和平鸽图案。

俯视广场上森林般的手臂,在200米空中驾驶国产武装直升机的共和国同龄人马湘生,热血沸腾——谁持彩练当空舞

人民。

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11时13分,军乐团奏完阅兵曲最后一个音符,历时1个多小时的阅兵落下帷幕。

作为浓墨重彩的一页,今天的世纪大阅兵已载入了人民共和国50年不平凡的史册,也将人民军队走向新世纪的光荣与梦想留在了壮丽的天安门广场。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ganyan/show-44422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