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感言

中国铁路发展史感言

中国高速铁路读后感

一口气看完新华社的这一长篇通讯。

作为铁路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铁路在5年里,走完国际上40年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三年磨砺,一朝惊艳———140对、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国产动车组,在2007年4月18日,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时首次闪亮登场;一年多之后的2008年8月1日,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如果说,时速350公里的动车组,让中国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那么,铁道部和科技部签署了《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共同研发运营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将使中国登上世界高铁的制高点。

看着这些,是多让人振奋的事情啊。

联想到我们金华,每到节假日,几趟动车组,趟趟爆满。

而车站位于城市中心,更是让市民的出行便利。

现在乘时速200公里的动车到杭州,还需要一个小时二十分钟,再过几年,时速350公里高铁建成,走完这段路,只要半小时。

想象一下,双休日上午你在家里搞卫生,朋友一个电话,约你去杭州玩,车票已经买好现在楼下接你,快快快。

扔下手里的拖把,马上出门,几十分钟后,你和朋友的身影,已经出现在一百八十公里外的杭州西湖边。

时空转换到一百年前,金华到杭州这段路,要走两天吧

从宏观点的角度看,高铁的建成,拉近城市的时空距离,放大了各种生产要素、资源配置的空间,对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大运量、高密度、公交化的运输组织模式,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范围逐步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各地的“同城化”和“一体化”。

比如,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红昌认为,2008年下半年以来,京津两市GDP总量保持较大增长,与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运营,促进两地经济密切往来,拉动经济增长是分不开的。

京津城际铁路的示范效应坚定了中国加快修建高速铁路网的决心。

和我们这城市相关的,就是杭长高铁。

杭长高铁的开工建设,对于进一步密切铁路沿线各省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客货分流,保障物资的运输,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若杭长客运专线建成,届时,长沙到上海将缩短至3个多小时。

“距离不是问题,速度改变生活。

”现在,去杭州,上海购物、在金华工作生活已经是相当一部分人的选择。

再过两三年,中午去杭州上海开会、吃饭,晚上回金华睡觉也会相当相当轻松。

花在行走两城市中的时间,估计还没在城市当中堵车的时间长。

各位 ,等着高铁时代来临,改变我们的生活吧`````

建国60周年的感言,要求简短精炼

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1142公里)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贯通,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从此将画上句号。

青藏铁路不仅打破了西藏交通的瓶颈,而且自身也是一条旅游“黄金线路”,同时还促进了西藏旅游设施配套加快建设。

国际社会称青藏铁路是“可与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

短短4年多时间,跨越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就宣告全线贯通,包括藏族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百年梦想终于实现。

这是经过近30年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的表现;是人类千百年来对青藏高原不断认识、探索以及与之亲近、融合的一次升华;是中国人以“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新时期民族精神在“世界屋脊”创造的世界奇迹。

青藏铁路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是中国人引以为骄傲的伟大成就。

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等世界性难题的挑战,广大铁路建设者不辱使命、顽强拼搏、求是创新,克服了一个个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忍受着“生命禁区”一次次难以忍受的生命透支,不仅以奇迹般的高速度将铁路铺向拉萨,科学妥善地处理了重大工程与高原环境保护的关系难题,在冻土工程技术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创造了数十万人次施工人员高原病“零死亡”的纪录,而且培育了以“挑战极限、勇创一流”为内涵的青藏铁路精神,为青藏两省区乃至整个中国在新世纪实现经济腾飞,为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塑与弘扬输送了新的动力。

谈谈你对我国铁路取得的成绩的感想

【第1句】:中国的的高速铁路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已经完成和正在建设的高速铁路正不断的延伸到我们国家的各个省份。

  

【第2句】:高速铁路改变了全体人民的出行概念,这个是别的交通工具没有办法比拟的,毕竟一些相对临近的城市正成为同城效应,也丰富了人们的居住和生活空间。

  

【第3句】:高速铁路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高速铁路的建设催生的相关行业的发展是不同忽视的。

  

【第4句】: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正成为中国的走出去的一张名片,中国高铁的全世界开花建设的现实也是一个证明中国强大的标志。

  

【第5句】:高速铁路的建设,同时加快了中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专业铁路的不断建设,速度的不断提升,对于耗材,施工技术等等都提出了一个个崭新的课题,这些效应应急在国家的科技进步中得到了巨大的体现。

解决方案2:中国高速,说句真话,真的很担心,但是还是个技术进步啊。

设计、建筑、运行都感觉有问题。

设计不合理,设计不准确。

建筑质量担心运行的电气化控制还是个很大的问题。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解决方案3:国力进步的象征~~~简述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成果及其意义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对高速铁路的设计建造技术、高速列车、运营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组织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谈谈你对中国高速铁路的认识

答:

【第1句】:中国的的高速铁路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已经完成和正在建设的高速铁路正不断的延伸到我们国家的各个省份。

【第2句】:高速铁路改变了全体人民的出行概念,这个是别的交通工具没有办法比拟的,毕竟一些相对临近的城市正成为同城效应,也丰富了人们的居住...谈谈你对中国高铁的认识答:

【第1句】:中国的的高速铁路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已经完成和正在建设的高速铁路正不断的延伸到我们国家的各个省份。

【第2句】:高速铁路改变了全体人民的出行概念,这个是别的交通工具没有办法比拟的,毕竟一些相对临近的城市正成为同城效应,也丰富了人们的居住...谈谈你对中国高铁外交的认识答: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去年12月7日至9日在中国首都北京召开,这不仅是该大会首次离开全国高速铁路最新规划那位能够谈谈

答:到 2022 年,高速铁路 3 万公里。

到 2025 年,高速铁路

【第3句】:8 万公里左右。

展望到 2030 年,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

——完善广覆盖的全国铁路网。

连接 20 万人口以上城市、资源富集区、.

求一篇参观沈阳铁路陈列馆的观后感

在人们的心目中,青藏高原是遥远的、圣洁的、神秘的。

她雄踞祖国的西南边疆,养育着世世代代的高原子孙,在离上苍最近的地方,守护着中华民族的安宁。

她是那样的博大,长江源头,巍巍昆仑,世界屋脊,地球绝顶,都在她的怀抱之中;她又显得那样高不可攀,多少人带着激情和梦想,把血肉之躯交付与她,让灵魂游弋于神圣的雪山与碧蓝的天空之间。

但今天,青藏高原却距我们如此之近。

即将于7月1日正式通车的青藏铁路,就像青藏高原的一根大动脉,已经开始有力地搏动。

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建设,它一寸寸延伸、延伸,缓慢而又执著,把遥远的雪域高原拉近到我们面前。

仿佛是宿命,跨越世界屋脊的进藏铁路,注定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

这一举世罕见的浩大工程,将注定要与中华民族的国运相系相通,有着难以言传的标志性和象征性意义。

早在百年前,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就立下修建青藏铁路的志向,并写进了他宏大的救国强国蓝图——《建国方略》。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把铁轨铺上青藏高原,就成为几代人民共和国领导人高瞻远瞩、总揽全局的决策焦点。

1958年,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动工兴建。

此后的几十年里,限于经济实力和高原、冻土等技术难题,工程两上两下,格尔木成为这条新兴之路的休止符。

新世纪之初,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经过缜密论证,毅然作出了修建青藏铁路的战略决策。

2001年6月29日,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正式开工。

工程全长1142公里,计划投资262亿元。

2005年10月12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青藏铁路铺轨全线贯通,即将正式运行。

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天路终于打通,圣城终于拉近,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正式终结了。

以此为标志,我国所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全部贯通铁路。

从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到身经百战的老将军;从风华正茂的科技人员,到铁骨铮铮的筑路工,正是几代决策者和建设者,让百年梦想成为现实。

曾经与世隔绝的洪荒高原从此连接上了祖国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

这千余公里的铁路绝不仅仅是铁轨的延伸,也不仅仅是工程技术的跨越,更是国家建设的跨越、民族复兴的跨越。

曾有外国人预言:100年内,中国不可能建成青藏铁路。

的确,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自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包括西宁至格尔木和格尔木至拉萨两段。

青藏铁路格拉段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项目。

西宁至格尔木段全长814公里,于1984年投入运营,为单线铁路,现正进行增建第二线及电气化改造工程。

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新线建筑长度1110公里。

这段铁路自格尔木车站引出后,向南经西大滩、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垭口后进入西藏自治区境内,途中在温泉至安多间穿越了134公里的唐古拉山无人区,然后经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至拉萨。

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以上。

可想而知,面对天路,每一寸铁轨上都凝结着过硬的经济实力和过硬的科技能力,同样凝结着万千建设者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

青藏铁路纵贯青藏两省区、跨越青藏高原、直达我国西南边疆,是沟通西藏与内地的一条具有战略意义的铁路干线,是拉萨通向北京及西北、华北、中原等地的最便捷的陆上通道,也是通往南亚次大陆最快捷的途径。

早在2005年10月,200余辆满载着大米、面粉、煤炭、钢材、化肥等援藏物资的列车车辆平稳抵达拉萨,把全国人民的温暖情谊送到藏族同胞的手中。

青藏铁路的全线通车,对我国保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同时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民族意义和经济意义。

可以说,青藏铁路这条“天路”,是“世纪之路”,是“奉献之路”,是“科学之路”,还是一条将给沿线地区经济带来跨越式发展机遇的“黄金之路”。

我们是记者,当历史在躁动时,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着我们,走近它,抚摸它,见证它,记录它,传播它。

面对中国发展史上这一彪炳千秋的辉煌史诗,我们悉心聆听一个个亲历者、奉献者的故事,把珍藏在他们心中的一串串发光的记忆记录下来,把我们民族的雄壮灵魂书写下来。

为此,我们组建了近30人的报道团队,其中十几名文字和摄影记者,走出北京,走上高原,寻找那些曾见证青藏铁路步步艰辛的决策者、设计者、建设者,去感受他们的血汗留下的热度,去体验他们用生命铸就的辉煌。

采访的过程中,记者们也经历了一次人生的洗礼和精神的锻造。

他们行程数千公里,穿越无人区,在高原上颠簸,体验空气稀薄和头痛欲裂。

记者们住进了“三星级宾馆”——路边用煤炉取暖的木板房,在缺氧的环境中遭遇一氧化碳污染,何况青藏高原上本来就有5月飞雪、6月严寒。

而这一切,与青藏铁路的建设者所经受的艰辛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一切,我们的记者才对自己的采访对象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对建设者们表现出的拼搏精神有了最真切的感受。

这对于记者,也是一次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提升。

青藏铁路的建设是一组雄浑的史诗,而我们愧不能有诗人一样的笔触来铭刻它们。

何况,比起整个工程中升腾的雄心、意志、拼搏、血汗,任何语言又都显得如此苍白。

我们唯有用自己的脚走一走那片高寒峭拔的土地,用自己的心去感受那些经历过轰轰烈烈而愈发沉静的平凡人生。

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气冲斗牛的豪气:一大批青藏铁路的施工和科技人员,不能在父母病床前尽孝的儿子,儿女“相见不相识”的父亲,把血肉之躯融化在雪域的年轻人,那连骨灰也要撒在青藏线上的老将军。

这条铁路,分明是一条写满奉献的路; 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自主创新的力量:多年冻土,跨山越涧的挑战,高寒缺氧条件下的施工难度,高原病的防治,新型列车的引进等等,在无数的世界级难题面前有无数引以为自豪的科技成果; 我们感受到了一种难以掩饰的期待:铁路修通了,发展舞台已经搭就,但是,沿线区域经济如何飞跃

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如何和谐共处

人的全面发展如何实现

仍有一连串的问题摆在大西南人民面前。

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富有远见的关怀:脆弱的高原生态系统,能承载“铁路”这个庞然大物吗

藏羚羊的迁徙线路会不会中断

冰清玉洁的高原环境会不会改变

我们的对策是否周全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体验。

我们沿着铁轨走过青藏铁路的11个站点,来到工人的驻地,走进藏族居民的家庭,踏上生命禁区的巅峰,走过藏羚羊和野狼游弋的雪山圣湖,甚至“混”上了一趟试运行的列车,和铁道部长一起体验青藏线。

格尔木、玉珠峰、不冻泉、五道梁、沱沱河、唐古拉、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和拉萨,这些串在青藏铁路上的明珠将一一展现它们神秘而迷人的风姿。

我们要为这世纪唱一曲由衷的赞歌。

当你乘坐火车,跨越千里高原雪山,终于“回到拉萨,回到了布达拉”时,回望青藏铁路——这几代建设者,还有他们的亲人,用心血、汗水、眼泪和生命铸就的高原生命线,相信你会对这激越、苍

中国十大人物是谁

网上找的。

【第1句】:毛泽东 他是思想,政治,经济,军事,文学的全才,他是我们民族不可多得的财富,更重要的是,正是他和他的战友把中国从死潭中拉出来带入了正轨。

从此有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文化革命在中国的历史上称其为浩劫,文革必究对中国还是有贡献的,自然不是,不是人民造反,也不是文攻武斗。

文革是历史的偶然产物,但这一次的偶然却深刻的改变了中国人的习惯行为和思想规范。

这开始并不是毛的本意,但在客观上影响巨大。

人的思想意识却客观的发生了改变。

文革之后,中国年轻一代与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断裂。

有人总是心忧心如此,可是从历史角度看,这在客观上为中国下一次腾飞作思想的准备。

历史上总是在有新的民族混入之后,突发新文化的腾飞。

究其原因脱离不了落后文化、思想和先进的文化、思想比较后的进取。

到了现代靠民族融入改变文化和思想已不可能(移民国家除外)。

但文革或者中共政权的建立却歪打正着。

整整几代人与传统的理论断裂,才有改革开放的今天。

这就是官不逼,民不反,有乱才有治。

使得我们可以更好的吸收外来的思想和文化,再加上原有的传统,我相信今后的50-100年,我们正处于无意识的思维探索中。

这也是中国走向新世纪的第一个台阶吧。

设想没有,永远是有饭吃,有衣穿就是好日子了。

想发财就是资本主义思想,人人共讨之。

中国还和朝鲜一样要什麽没什么,还得发票子过日子。

这样一想就不因为文革影响毛泽东的伟大了。

2 武王伐商,我以为是中国从走向现实的的标志。

从此结束了部落纷争,有了国家朝代的概念。

武王以一己之力干掉了强大的商纣,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数的将一个鼎盛的前朝颠覆的例子,的确不简单。

当然,与其说这是一次改朝换代,我认为不如说是一种文明的替代。

周的文明更像是一种本土和外来文明的混合劳 表了, 在人种上似乎也为中原的部落注入了新鲜血液,中国的历史由此开始了真正的进程。

3 他在中国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了。

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均以民为体」。

他对于统治者来说,是一剂有效的灵药,能使他们的王朝尽量避免混乱和衰落。

但是,对于一国的发展,是个阻碍,那些维系个人和社会次序的礼教,几乎使人无法动旦。

当然在很大程度上这并不是他的责任,只是他的好学生朱熹借着他的头衔到处骗罢了。

另外,我们其实并不 知道这位老先生的真实想法,我们只是从后世人的胡编乱造中偷窥他的只言片语罢了。

4 孙膑 孙膑是的著作者,他是整个人类史上最早最伟大的军事思想家。

他的军事思想,军事法则几乎指导了地球上曾经发生过的所有战争。

现在世界上想以策略取胜的人都在学,几千年也不过时。

从军事领域到政治经济领域时时在发挥作用。

【第5句】: 对于这位讨论的太多了。

统一七国,统一全国的度、量、衡。

国家最早实现中央集权制,由仁政转入法治的初级阶段,给中国的历史开创了新的一页。

过早的统一,政治上的中央独裁,导致了后继无人,到了历史的晚期,政治僵化是必然的事情。

【第6句】:孙文 他是我们的国父,是的开创人,正是他为我们推翻了背负在我们民族身上漫无边际的封建统治,从此我们有了共和与民主。

但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革命四十年最终仍不能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

中国的前途 被他的“好学生”给糟蹋了。

【第7句】: 她对我们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女皇帝那样简单,365kUaIle.cN在男权至上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里,她的经历本身就是一种震憾,以一个女人的力量经历了贞观之治,让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实属不易。

【第8句】:林则徐 没有任何的一位中国人有他那样的眼光和勇气,他的事迹,成了这个民族最动听的英雄传说,在抵制鸦片,和例强的斗争中,他是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记忆。

9吴三桂,吴三桂是个反面人物,这个人的行为,使中国的历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因为明王朝已是内外交困,终究被取代。

没有吴三桂开关引满清入关,中国也要开始了新的一页,中国的科技文化将会空前发展。

现在世界上的老大不是美国,一定是中国。

但是满人的统治让中国落后世界三百年。

中国的所有的现代化进程从此中断,文化就更不用说了。

一怒为红颜,三桂兄啊,你要是后来造反成功,这也算是一段美闻啊,现在在汉人的眼中你是个大汉奸。

10 邓小平 邓小平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把中国的政治从死胡洞内拔出来。

拨乱反正,肃清四人帮,指引中国走上经济建设的正确道路。

提出了改革开放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经济体制的改革使中国开始走上富强,三十年时间终使中国成为世界十大强国之。

另一贡献就是培养了一批精兵强干的接班人,邓小平理论武装了一代人的思想。

但他也没想到在他离世后,早先提出让少数人先富起来的理论,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到少数人手中,让广大工人受剥削。

贫富两极分化更为严重,社会矛盾日益激烈。

官员腐败,强取豪夺,已经危及了党的形象。

求采纳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ganyan/show-44428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