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卢湘君事迹感言
中国好人周世国的事迹
教书育人 关爱最真 ——记中国“身边好人” 周世国周世国,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邻水中学教科室副主任,中学物理高级教师,四川省物理骨干教师,该同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良好的师德风范和教师素养,遵纪守法,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书育人成绩突出。
潜心教书,成绩斐然周老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吸收最新专业知识,大胆实践,善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将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新的教学观、知识观和学生观。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教班级高考各项指标皆名列全县前茅。
在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总结自己的得失,坚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多篇论文在《数理报》《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物理实验》、《中学生学习报》等专业报刊杂志上发表;积极参加学科竞赛,锤炼教学艺术,参加物理优质课大赛获县、市第一名,获省二等奖。
2006年、2009年被邻水县政府授予“邻水县普通高中教育先进个人”,2010年被广安市政府授予“广安市教书育人楷模”,2011年获“邻水县首届名师”称号。
爱心育人,扶正幼苗周老师具有从事班主任工作和担任年级主任职务的素养及丰富的实践经验,连续15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和连续12年担任年级主任工作,“无私奉献,爱生如子”——这是周老师教书育人中对待学生的根本态度,工作期间他深入了解学生个性,挖掘学生优点和潜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狠抓级风、班风和学风,在要求学生搞好学习的同时,更要求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对班中每一位同学的关爱在细微之中见真情,同学们与他无话不谈,关系融洽,经过努力,使学生脱胎换骨,深受学生敬爱和拥护。
在转化后进生方面周老师花大量的精力用爱心、诚心、耐心从思想上、品德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予正确的引导,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温暖,让他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发现问题随时与学生交流谈心,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的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在教育上善于因材施教,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在生活上就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
通过他的努力许多后进生面貌焕然一新,中考、高考成绩突出。
20余年来周老师成功转换的后进生数十名,现在有的已走上不错的工作岗位、有的已出国深造、有的已考上研究生,有的已成为企业家。
周老师还连续10余年坚持每天早上到校与住校学生一道出早操,关注住校学生的动态,帮助住校学生解决困难,经常晚上去寝室看看,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拉拉家常,让他们感受不到离家的寂寞和孤独,还曾10余次半夜护送生病住校学生到县住院部看病并帮助他们解决经费问题,一个住校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忆往日育人之道,念今日关爱之情,犹若慈母严父在侧”。
在周老师看来,这些成绩已经不需要记,他说学生的成才本来就是他的责任,学生的一切就是他工作的全部。
关爱有加,助生成长周老师对学生宽严相济,一方面对学生学习要求十分严格,另一方面对学生的生活关爱有加,总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着想,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尤其是对留守学生或家庭困难的学生,他往往会给予更多额外的关照。
他曾多次资助过10余名贫困学生,帮助解决他们生活费、学杂费和部分贫困学生读大学的部分学费,目前爱心还在继续传递,让这些学生成人成才,回报学校,回报社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他的信条。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勤教学、苦钻研,不图名、不争利,脚踏实地、兢兢业业,这是他的责任。
这一切都只缘于对教育事业诚挚的爱,对学生深沉的爱。
周老师的努力没有白费,在他的精心培育下,大批学生被理想大学录取,逐步走上工作岗位,其本人也3次被教育局党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连续5次获学校“优秀班主任”,多次被评为“邻水县高中教育先进个人”,2009年教师节被邻水县政府授予邻水县“十佳班主任”荣誉称号,2011年被中央文明办授予中国“身边好人”,四川文明办2012年授予其“四川好人”的称号。
请介绍一个你所了解的或发生在你身边的中国好人及其事迹。
雷锋
有没有一些关于“说中国故事,做中国好人”的800字以上作文范文,急用
立德树人: 在我们这个里,每个人都有幻想,但是谁能把幻想变现实呢?这下我来跟你谈谈实干的作用。
每人都有幻想,比如说我也有幻想,我幻想过我长大以后是一位让人尊敬的人,而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小混混,幻想也只是幻想,幻想如你不现实也只如吹泡泡,幻想与现实当中有很远很远的差距,幻想你可以闭起眼睛做做梦,但是要让梦变现实很难很难,要毅力,恒心。
从幻想就想到了实干,实干是让你把你想的梦想实现,比如说:你要考前三名,那你就要努力的实现,因为幻想是成功的第一步,实干是第二步,如果你说我去干什么事,我一定去做,但一定要坚持到底,实干从幻想开始,你要做一位科学家,那你做成了,那你就做成功,你看看人家名人多好说到做到,我们也要想到做到,实干就是这样。
成功就是你所实现的,实现的就是你所把幻想变实干变成功,这就是你所表现出来的,你看看把幻想变成你所做到的,你实现的事就是你打造出来的,比如,你在路边把一片好地变成了一家超市那你一定被人羡慕。
最终,我们就得出了一个重要理论,首先要有幻想,再加上自己的实干,或者一个团队的实干,历经一段,终取成功的旗帜。
安徽省出现的中国好人等模范的感人事迹,说明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怎样才能提升生命的价值
模范 [mó fàn]模范,是个褒义词,本指制造器物时所用的模型,引申为值得人学习或取法的榜样。
其后,还指取法;仿效等意思[1]。
中文名模范外文名norm近义词榜样词目模范拼音mó fàn
说中国故事,做中国好人 材料作文怎么写
“80后”张伟,来自承德偏远山村。
从2005走上公益之路起,他12载矢志不渝,“痴心”不改。
5年里他坚持献血帮助众多患者;6年里他募集善款200万,帮助了无数困难家庭渡过难关。
现在,他又扮演了致富领路人的角色,引进木耳种植技术,带领村民改善种植结构,共同富裕奔小康。
12年弹指一挥间,张伟向人们讲述了一个“爱心车辆始终转不停”的美丽故事。
5年献血32次获全国无偿献血金奖2005年8月,走出大山的张伟初到北京打工。
一次街头散步时,他看到无偿献血的公益宣传,立刻加入了献血队伍。
也是从那一刻起,“我奉献我快乐”这个念头开始在他心里扎根发芽。
从此之后,张伟先后参加北京市、承德市无偿献血共计32次,其中包括在承德的20次机采小板(血小板采集)。
张伟居住的地方距离承德市中心血站110多公里。
每次,为了赶到中心血站献血,天还没有亮,他就从家出发,有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需要打车,他已经记不清为此搭了多少钱。
慢慢地,张伟意识到,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
于是,张伟还参与到志愿者服务中,积极宣传献血知识。
在他的带动和感召下,很多亲戚朋友都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而且这支队伍正在不断壮大。
张伟的一系列表现,让他荣获2008—2009年全国无偿献血金奖证书。
从此,人们亲切地称他为“献血哥”。
帮扶弱势群体6年筹集善款200余万2010年,被确诊为糖尿病后,张伟不得不止步献血。
但他的爱心之路没有终止,他开始借助网络平台通过另外一种形式传递爱心。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此前,张伟的乡亲患病时,曾得到社会上爱心人士的帮助,张伟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回馈社会。
经过考量,张伟决定借用网络的力量做公益、做慈善。
2010年,他成立了爱心QQ群。
经过努力,到2012年,这个网络救助平台已经在社会上小有名气,并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献血哥爱心群”。
6年里,他募集善款200多万元,资助了的对象包括重病患者、贫困学生,养老院。
为了用好募捐款,张伟曾经冒着被传染的危险自费前往围场肺癌及肺结核患者家中8次进行慰问。
为节省路费张伟要来回坐8个小时的火车,一个来回最少要2天时间。
2013年农历正月,张伟的公益道路开始进入平稳期,但他依然每天强忍糖尿病腿步溃烂所带来的疼痛,坚持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最多时每天吃10片止痛片坚持为需要帮助的人在网络上进行募捐,很少在凌晨5点以前休息过。
引进木耳种植技术改善种植结构成为致富领路人救助只能救一时,救了困,也救不了穷。
看到那些困难群体,看到自己周围的村民,怎么帮助却不能富起来,张伟着急啊
张伟家乡的土地都是山坡地,乡亲们种植一亩地玉米能剩下200元就不错了,一个家庭一年靠种地只能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
而种木耳每亩地可以实现纯收入5000元。
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张伟多次只身前往东北学习木耳种植技术。
2022年,面对巨大压力,张伟多方借钱凑够20余万元,购置了10万个木耳菌棒,与乡亲们共同进行摸索试验种植。
今年种植的木耳非常成功,6月份第一茬木耳采摘了3000多斤收益良好。
这样,村里16名留守妇女不但可以足不出村就找到了挣钱的工作问题、还学习到了木耳的种植技术。
张伟在淘宝网开设了献血哥黑木耳销售网店实现了农户互联网加的跨越,现在有了实际的收益,更坚定了张伟的信心。
他说,明年他将响应国家号召,带领更多的乡亲们种植木耳,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可喜的是,也是在2022年6月,张伟入选了“中国好人榜”,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ganyan/show-444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