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感言

中国古代史阅读感言

学习中国古代史的感受

我对古代文学有兴趣,觉得挺有意思的,我们老师上课时还会给我们讲故事,而且对我们中国古代社会会有所了解的

中国古代史的感言(200字左右)

从古石器时代来看,人类在进步~夏,商两朝不过是历史的过渡

到了周朝,周武王推翻了商纣王的统治,建立了周朝,定都镐京(因为在西边,也称为西周)到了周幽王,被褒姒所迷,西周灭亡~继而在东边出现了东周。

过后是春秋战国。

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

后秦孝公任命商鞅改革,出现了一片大好景象~后来秦王嬴政(秦始皇)统一六国~但被赵高拥立昏君胡亥,秦朝只有两代就灭亡了。

刘邦,本是市井无赖,加入反秦起义军后,都到了萧何,张良,韩信等人的帮助,打败了项羽,成了西汉的开国皇帝~经过“文景之治”后,西汉调养成了国富民强。

就有了汉武帝刘彻的大作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提出的

致使,中国在日后的许多年中,都提倡儒

西汉后期,王莽篡位,当了不久的皇帝,被刘秀推翻,刘秀建立了东汉

随后是三国时期,蜀,吴,魏,三国斗争,魏国胜利了。

被司马懿父子篡位,史称晋。

后面是五代十国,也是一片混乱的景象,只有魏文帝(北方民族),进行了改革。

颇有一些作为~ 隋朝统一了当时的混乱局面,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一心致力于儒家学说,调养生息。

后被儿子隋炀帝杨广篡位,开凿京杭大运河,劳民伤财,但这是他这一生中,做的唯一一件好事,后被李渊父子推翻. 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自己的兄长。

自己当了太子,最后成了皇帝,就是唐太宗。

后来出现了中国古代史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

此前做的一切都算是为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做铺垫

后期杨玉环出来,迷惑朝政,经过安禄山反叛,唐朝从此就走了下坡路~ 宋朝开国皇帝 赵匡胤 ,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从经过前朝的经验得知,不能让诸侯有兵权,所以让最京城外做官的全是文官。

还说“只是他们贪污,其危害没有一个武将来的厉害”

自此,宋朝的兵队就是散沙。

致使不管是南宋还是北宋,都是被动挨打的局面

元朝由蒙古族铁木真建立,它成为了地跨亚欧的大帝国,只是因为都是马上的部落,都很野蛮,致使很多地方出现了起义。

朱元璋就是其中的一支,(前面是跟随郭子仪)。

推翻了元朝后,朱元璋发动了“文字狱”,因为是穷苦人家出生的,有当过和尚,所以不允许出现“光”“穷”等字。

末代皇帝 明思宗朱由检 ,被李自成逼得在皇宫后面的山上上吊了

清朝入关,与吴三桂有一定的关系。

皇太极时期出现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事件,给日后登基的爱新觉罗·玄烨(康熙)有了一定的压力,他七岁登基,但有顾命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鳌拜,遏必隆。

其中鳌拜最目中无人,被康熙帝在七岁时除掉了。

随后他在位了六十一年,其间被太子的争夺搞的身心憔悴,后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当了皇帝,随后乾隆(爱新觉罗·弘历)当了皇帝,出现了大贪官--和珅。

乾隆也是中国最长寿的皇帝,“康乾盛世”也是中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

后面被慈禧统治清朝大约半个世纪~ 1840,“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古代史结束

孙中山“辛亥革命”给了清朝的最大一击。

1912年,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王制度,废除。

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写一篇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心得体会,600字

中华五读书笔记一  中国是一个古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了,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

这本书追随历史发展轨迹,触摸五千年文明脉搏,讲述了我国五千年的巨大变化。

从盘古开天地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经历了一切该经历和不该经历的。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数不清的英雄豪杰、文人志士在历史的道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荆轲刺秦王的壮举;办事公平,执法严明的好宰相狄仁杰;名医李时珍;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着名诗人李白、白居易;大发明家祖冲之;女皇帝武则天;天文学家张衡;大禹治水;秦始皇……  在这本书中,我最痛恨的就是奸臣秦桧了。

就在岳飞即将抗金胜利、凯旋归来之际,是秦桧在宋高宗面前花言巧语,致使岳飞在一天之内收到12块“金字牌“。

可怜的岳飞,十年之功,毁于一旦啊!最后,昏君秦桧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这位抗金名将杀死在狱中。

文天祥也是一个坚强的人中豪杰。

在皇上投降敌人时,他却致死不屈,结果被判死刑。

死前,他写下了《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更是成了千古名句。

《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了成千上万个古代发生的事情,读了这本书我增长了不少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

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二  《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因为它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历史故事,可以让我增长见识,广博见闻。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着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

这本书记录了从盘古开天地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详细的展现在了我们面前,书中有数不清的英雄豪杰、文人志士在历史的长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有爱国诗人屈原、推行新政的范仲淹、抗元的文天祥、抗击倭寇的戚继光、虎门销烟的林则徐……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虎门销烟的名族英雄林则徐。

当时的广州是外国烟贩子的贩毒中心,吸食鸦片已成为危及中华民族存亡的祸患。

面对这种局面,道光帝派林则徐赴广州禁烟,身为钦差大臣的林则徐到了广州就下令收缴鸦片,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近2万箱,总重量约237万余斤,读书笔记大全《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

用了23天才把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

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意志,同时也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英雄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为了民族利益呕心沥血,他们为了民族尊严而献身成仁,他们永远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我要以他们为榜样,好好学习,长大了为祖国做贡献!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三  最近一段时间,我阅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

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我们所处的21世纪,大约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

因为炎帝族和黄帝族原来是近亲,后来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也常常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

  书中有许多故事和人物深深地吸引了我,在那么多的故事和人物中,给我印象最深的,那就是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岳飞的“精忠报国”和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在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作战,越国失败,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俘虏后,受尽了吴王的折磨和羞辱。

三年后勾践回国,不忘雪耻报仇,以柴草为被褥,每天舔尝苦胆汁,激励自己,最后终于在范蠡等人的帮助下灭了吴国。

  这个故事之所以成为历史典故,为世人所津津乐道,说明了一个人只要痛下决心,不怕吃苦,不忘耻辱,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我们学习也是一样,考得不好或受到挫折,也要象越王那样,发奋图强,决不放弃,就一定能成功。

  另一个故事是岳飞的“精忠报国”,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他自幼丧父,跟随母亲生活。

因为买不起笔和纸,岳飞就端来一盘散沙,又拿了一根柴枝,跟母亲学习写字、作诗。

并拜老英雄周侗为师刻苦学习武艺。

从军前,母亲在岳飞背上刺上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激励他,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当上了大将军。

当年正是金兵攻打京城的时候,宋高宗赵构派岳飞去镇守边关,抗击金兵力量,岳飞先把金兵打了个落花流水,将他们逼退到了边关外。

金兵通过奸细--丞相秦桧向宋高宗赵构进谗言,以“莫须有”的罪名,连下十二道加急金牌将岳飞召回京城杀害。

一代抗金名将,竟会死在秦桧这等奸臣手下,罪名还没有!  看了是在令人扼腕。

  这个故事启发我们每个人都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像岳飞一样,报效祖国。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事迹,1839年6月3日,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国际禁毒日。

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管中窥豹,我感受到了中国深厚的文化背景,感受到了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文化的魅力。

知道了我们的祖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悠久、灿烂文化的民族。

我为身为炎黄子孙而感到深深的自豪。

了解了祖国的过去,才能更加热爱祖国的现在,努力创造更美好的将来。

七年级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心得体会,600字

中国古代文学史 可以让我们领略历史长河中文人的喜怒哀乐,以及文人的思想主张。

也能学习到文学上最优秀的作品,潜移默化的净化思想。

想要一篇关于中国古代建筑史的读后感言

中国铁道博物馆是铁路唯一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它的前身是铁道部科学技术馆,1978年成立,2003年更名为中国铁道博物馆,主要任务是负责铁路文物、科研成果等展品的收藏、保管、陈列、展示及编辑研究工作。

同时作为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和科学普及教育的基地。

中国铁道博物馆有三个馆:正阳门馆、东郊馆、詹天佑纪念馆。

博物馆办公区位于宣武区马连道南街2号院1号楼,正阳门馆是中国铁道博物馆的主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南侧,是由原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旧址改建而成,2010年10月开馆。

詹天佑纪念馆位于世界著名的旅游景区八达岭长城北侧,是为纪念詹天佑而建立的专题人物纪念馆,展馆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陈列面积1850平方米,馆藏文物2000余件,1987年对外开放。

詹天佑纪念馆现为国家三级博物馆,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基地、科学和平教育基地。

我们今天去的是东郊馆,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侧,建筑面积20500㎡,分为机车车辆展厅、综合展厅,2003年9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目前展厅内展出了50多台经过整修的机车车辆,其制造年代跨度从1881年到1993年。

其中蒸汽机车28台,内燃机车8台,电力机车1台,客车7辆,货车9辆。

它们当中既有堪称镇馆之宝的中国现存最早的机车——0号蒸汽机车,还有以伟人名字命名的“毛泽东”号和“朱德”号等功勋机车,也有英、美、日、俄、比利时等国不同时期制造的多种型号的蒸汽机车。

内燃机车中有中国制造的第一代“东风”型电传动干线货运机车。

中国制造的第一代“韶山”型电力机车等。

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多种客货车辆,有老式的专用客车;有国家领导人的公务车;还有不同种类的铁路座车、卧车、餐车、行李车及不同用途的多种铁路货车等。

中国铁道博物馆机车车辆陈列厅展出的文物展品,是中国铁路牵引动力发展变化的缩影,是中国铁路从落后到现代化的历史见证。

谁读过《中国古代史》或者其他的历史书,你读完后有什么感想或读后干,也可以给我说说你读过的历史书的梗

《史记》中最激动人心的思想在今天看来主要有四点:其一是它所表现的进步的民族观。

司马迁吸收了战国以来有关中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周边国家发展来源的说法,在《史记》中把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原、荆楚、吴越、秦陇、两广、云贵、塞北、东北各地区的国家与民族都当作黄帝的子孙,这对于两千年来我国这个多民族的友好大家庭的形成与稳定,起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不仅如此,司马迁在写到汉王朝对周边国家、周边民族用兵的时候,又总是站在反对穷兵黩武,反对扩张、掠夺的立场,他所追求的是各民族间平等友好地和睦相处。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司马迁是当时汉族被压迫人民与各周边少数民族的共同的朋友。

其二是它所表现的进步的经济思想。

这包括强调发展经济,认为经济是国家强大的基础;反对单打一的“重本抑末”,而提倡“工”“农”“商”“虞”四者并重;反对从政治上对工商业者的歧视,而歌颂他们的本领、才干,并专门为他们树碑立传等等。

其三是它所表现的强烈的民主性与批判性。

《史记》是先秦文化的集大成,司马迁是先秦士大夫优秀思想人格的继承者与发扬者。

他之所以写《史记》不是单纯地为了记载历史陈迹,而是明确地为了“成一家之言”,因而《史记》中就突出地显示了一种作者所追求的理想政治、理想社会的光芒,和对现实政治、现实社会的种种批判。

其中有些是相当深刻、相当准确,甚至有些是两千年来常读常新的。

其四是贯彻全书的那种豪迈的人生观、生死观、价值观。

司马迁在《史记》中所歌颂的几乎都是一些勇于进取、勇于建功立业的英雄。

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他们为了某种信念、某种原则可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都有一种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司马迁曾在《报任安书》中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他遭受宫刑,痛不欲生,为了完成《史记》他顽强地活了下来。

他视为榜样的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司马迁的个人奋斗经历与《史记》中所歌颂的这些艰苦奋斗的思想,是司马迁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它永远给我们以激励,给我们以启迪,当我们灰心丧气、濒临绝望的时候,给我们以无比的力量、信心与勇气。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文学著作。

从历史的角度讲,《史记》开创了我国古代两千多年纪传体的历朝“正史”的先河;从文学的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给人们展现了丰富多彩而又各具个性的历史人物。

有震铄古今的帝王如秦始皇、项羽、刘邦、汉武帝;有家喻户晓的朝臣如管仲、晏婴、萧何、张良;有百战百胜的名将如白起、韩信、卫青、霍去病;有改革家如吴起、商鞅、赵武灵王;其他节烈型的有屈原、王蠋;口辩型的有张仪、苏秦、郦食其;侠义型的有鲁仲连、荆轲、朱家、郭解;滑稽型的有淳于髡、优旃等等。

他们千姿百态,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大约有一百多个。

《史记》人物与先秦文学人物的显著差异在于它们鲜明的个性。

由于作者十分注意设身处地揣摩每个情节、每个场面的具体情景,并力求逼真地表达出每个人物的心理个性,因此《史记》的描写语言和他为作品人物所设计的对话都是异常精彩的。

我想只要我们细心地把《廉颇蔺相如列传》《荆轲列传》中有关“完璧归赵”“渑池会”“易水送别”“秦庭惊变”等情节、场面的具体描写分析一下;把《项羽本纪》《高祖本纪》中有关项羽、刘邦、张良等人物的对白分析一下,我们会深深为作者那种出神入化的匠心独运所倾倒。

《高祖本纪》写刘邦与项羽相峙于荥阳时,项羽的部下一箭射中了刘邦的胸口,而刘邦当时竟“乃扪足曰:‘虏中吾趾!’”这对刘邦那种绝顶聪明,那种像是条件反射一样迅速而自然的随机应变,而同时又是“恢宏大度”、好骂人、好调笑的性格是多么生动的刻画!当项羽被围垓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的时候,他“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清代周亮工说:“垓下是何等时?虞姬死而子弟散,匹马逃亡,身迷大泽,亦何暇更作歌诗!即有作,亦谁闻之,而谁记之与?吾谓此数语者,无论事之有无,应是太史公‘笔补造化’,代为传神。

”此话可谓道出了《史记》文学性的某些重要诀窍。

也正是从这些方面,我说《史记》在塑造人物的方法上,似乎有一种飞跃性的超前的成熟。

《史记》文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抒情性。

《史记》中有些作品篇幅不长,而通篇像一首诗,如《伯夷列传》《屈原列传》《游侠列传》就是这样的。

但《史记》中大量篇章的抒情性是在于作品的夹叙夹议,以及融浓厚的爱憎感情于叙事、描写之中。

如《项羽本纪》《魏公子列传》《李将军列传》等就是这样的。

整部《史记》是一曲爱的颂歌,恨的诅曲,是一部饱含作者满腔血泪的悲愤诗。

鲁迅曾说司马迁“恨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

”(《汉文学史纲要》)《史记》的主观色彩与其抒情性,在历朝“正史”中是最浓厚、最突出的。

《史记》的出现,确定了我国古代传记的基本格局,诸如思想方面的以史为鉴,富有教化作用;形式方面的篇幅短小,强调表现人物性格,而不在堆砌材料的多与全,以及语言的精美、抒情等等。

而《史记》写人物、写故事的方法则又给我国后世小说、戏剧以深刻影响,《史记》中的诸多主题,《史记》人物的诸多范型,以及《史记》故事的许多情节场面,都为后世的小说、戏剧开出了无数法门。

《史记》作为第一部传记文学的确立,是具有世界意义的。

过去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他们称古希腊的普鲁塔克为“世界传记之王”。

普鲁塔克大约生于公元46年,死于公元120年,著有《列传》(今本译作《希腊罗马名人传》)50篇,是欧洲传记文学的开端。

如果我们把普鲁塔克放到中国古代史的长河里来比较一下,可以发现,普鲁塔克比班固(32—92)还要晚生14年,若和司马迁相比,则要晚生191年了。

司马迁的《史记》要比普鲁塔克的《列传》早产生几乎两个世纪。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ganyan/show-44498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