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95岁生日感言
七一党的生日,想写一篇感言,请指教
七月——有一个伟大的生日,93年前的7月1日那一天,一个古老的民族开始获得新生,那一天,一个曾经辉煌的民族又找到了崛起的支点,那一天,东方的雄狮开始昂起它不屈的头颅! 百年前的中国,腐朽没落。
英法联军的坚船利炮,圆明园的熊熊烈火,日俄强盗的烧杀掳掠,就像一把利剑刺进这民族的胸膛,又像一条鞭子抽在这民族的脊梁,耻辱的怒火燃烧在每个人心上。
但苦难的中国走向何处,黑沉沉的大地见不到一丝曙光。
看!在湘江之畔,在黄浦江边,在紫禁城下,在黄鹤楼旁,星星点点,点点星星,是谁在擦亮一丝火星,这希望的火星,这振奋的火星!终于在93年前,在绿草如茵的七月,在碧波荡漾的嘉兴南湖,在一只普普通通的小船上,那些星星之火聚成了一只火炬。
从此,这火炬燃起了一个民族的希望;从此,这火炬开始指引一个民族前进的方向。
越来越多的仁人志士聚集在这火炬下,越来越多的劳苦大众跟随在这火炬后,这火炬从广东来到武汉,从南昌来到井岗山,从瑞金来到陕北,从瓦窑堡又来到北京。
它带领中华民族扫荡了土豪军阀,赶走了日寇列强,覆灭了蒋家王朝,焚毁了一切专制与腐朽。
这只熊熊燃烧的火炬就是我们的党——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在战争年代里的每一天,每时每刻都会发生感人的故事。
董存瑞,黄继光,张思德,刘胡兰每个熟悉的名字都让我们难以忘怀,都给我们留下了感人肺腑的故事。
他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人。
为了中国人民的事业,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他们无怨无悔地奋勇向前,这,就是共产党人。
你对马克思有什么感想和认识800字
马克思主义无疑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使人类真正从蒙昧中睁开眼睛,推动人类意识实现了大觉醒,引导人类社会发生了大变革.马克思的名字始终和工人阶级的事业紧紧相连,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共产党人的伟大旗帜. 马克思主义的晨曦照在古老的东方,给黑暗的中国带来光明,使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走向自为,中国人民的精神从被动转为主动.它一经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便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日出东方,开天辟地,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马克思主义的耀眼光辉和巨大威力,使越来越多的人崇敬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由此也就产生了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主要有两种态度: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不同,结果大不同. 马克思是怎样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的呢?他在自己理论活动的初期就申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他十分厌恶对他的理论的“奴隶式的盲目崇拜”和“简单模仿”.他终生站在工人阶级争取解放的最前线,但从不对自己不熟悉的斗争指手划脚.在巴黎公社存在的日子里,尽管他对公社的事业十分关注,倾注了最大的热情,但他始终认为,身居伦敦,对巴黎事件的直接参加者发号施令是根本不行的.他终生注视着世界历史发展的新情况,根据科学和实践的发展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最先树起了反对教条主义的旗帜. 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位创立者恩格斯,同样是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他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共产党宣言》发表24年后,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宣言》德文版序言中说: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实践的发展,《宣言》中的一些观点、一些论述“是不完全的”,有的“已经过时了”;如果可以重写,“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写法”. 恩格斯撰写的《反社林论》——这部被马克思誉为他和恩格斯理论的“百科全书”——发表八年后,恩格斯在新版序言中说,本书有许多地方是应该修改的,例如“关于理论自然科学的那部分,这里叙述得极其笨拙,有些地方现在本来可以表达得更清楚些.更明确些.……我理应在这里作自我批评.” 恩格斯满怀信心寄希望于未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因为很可能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去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 列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也许可以用列宁的两句话做出概括:“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
党的生日的由来,用两三句话介绍一下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23日成立,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
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ganyan/show-445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