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大奖感言
谁有牛根生的成长史啊
牛根生个人档案附录fulu附录:牛根生个人档案·1958年生内蒙古人。
·1978年成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厂的一名养牛工人。
·1983年任内蒙古伊利集团(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厂长。
·1992年担任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
·1998年被内蒙古伊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一职。
·1999年创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带领蒙牛采取“小区包围超市”的策略打开了深圳市场。
建立了第一个自建生产基地,年底,蒙牛冰淇淋生产线正式投产。
·2000年2月21日,蒙牛液态奶生产线正式投产,开发出中国第一袋利乐枕产品,并用此产品打开了北京市场,成为外埠牛奶第一品牌。
蒙牛产品开始进军上海,用“易购365”深入千家万户(这是中国乳业首次大规模使用网络营销工具)。
·2001年在上海,跃居为“外埠牛奶第一品牌”。
5月8日,中共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委员会正式成立。
6月,蒙牛率先提出建设“中国乳都”的倡议,启动了以地区品牌带动企业品牌的大品牌大营销战略。
9月,蒙牛制订未来“五年计划”,牛根生将2006年的销售目标锁定为100亿元。
·2002年获“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中国经济最有价值封面人物”、“中国民营工业行业领袖”等荣誉,蒙牛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升至第4位,荣获了“中国乳品行业竞争力第一名”的荣誉。
2月,进入香港市场。
摩根、鼎晖、英联加盟蒙牛,“全球样板工厂”落成投产。
·2003年获“中国企业新领袖”、“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称号。
被评为“中国十大卓越企业家”之一;“中国十大营销人物”之一;“中国民营工业行业领袖”之一;“中国经济最有价值封面人物”。
代表蒙牛接收了两块奖牌:“利乐枕无菌包装使用量全球第一”、“2002年度使用利乐包装超10亿包”。
并获得“2003年香港超市表现最优秀新产品奖”的桂冠,成为众多进军香港的大陆产品中的唯一获奖品牌。
·2004年赴港上市,获“中国策划最高奖”,被评为“影响中国营销进程的25位风云人物”之一。
12月2日,中国第一位挤奶机器人走进蒙牛。
2003~2004年,蒙牛液态奶连续两年保持全国销量第一。
蒙牛冰淇淋也夺得全国销量第一。
蒙牛摘得“2004年度最佳ipo”桂冠。
2004年三四月份遭遇“投毒恐吓事件”。
蒙牛开始兴建“国际示范牧场”。
年底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
·2005年获得“中国十大创业领袖”称号、“2005年中国品牌十大年度人物”以及“2005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公众提名。
获“首届中国十大年度环保人物”的荣誉称号。
·2006年辞去蒙牛集团总裁职务。
这一年蒙牛2006年销售额比2005年的108亿元人民币上涨了50?1%,增加至162?46亿元人民币,完成了2001年制定的“五年计划”。
·2007年1月,在中国改革人物颁奖大典上,牛根生荣获最高奖“中国改革年度人物大奖”;3月,牛根生荣获“2006中国品牌领袖大奖”;4月,牛根生获“2006中国改革年度人物大奖”,捧得“紫荆花杯”杰出企业家奖。
在2007年度中国慈善排行榜、2007年表现最佳10位企业家排名榜上,牛根生榜上有名。
关于世界乳业大会
获奖回顾 ·第50届 美国当地时间2008年2月10日晚,一年一度的流行音乐盛事、2007年度第50届格莱美奖在美国洛杉矶的斯台普斯中心隆重举行。
最近负面新闻频出、因护照和健康问题被迫留在英国而未能亲临格莱美颁奖现场的灵歌小天后艾米-怀恩豪斯(Amy Winehouse)成为本届格莱美最大的赢家,她在自己所得到的六项提名中一共命中了五项(年度最佳唱片、最佳歌曲、最佳新人、最佳流行女歌手、最佳流行演唱专辑),追平了2007年南方小鸡组合(The Dixie Chicks)所创造的不俗成绩。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安慰千里之外的Amy Winehouse,一贯守旧、后知后觉的格莱美评委们竟给了这位有“毒后”席琳迪翁曾多次获格莱美奖之称的个性歌手五项大奖,这在以往是并不多见的。
Amy Winehouse在英国的一家录音室中通过卫星转播为观众演唱了她的代表作《You Know I"m No Good》和《Rehab》。
不过,从Amy Winehouse当时的表情和发表获奖感言时的语速来看,她的健康状况目前似乎还没有完全恢复。
连她自己都不敢相信这个梦幻般的结果。
在Amy Winehouse之后,Hip-Hop巨星坎耶-维斯特(Kanye West)和蓝领摇滚巨匠布鲁斯-斯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分别拿到了四项和三项大奖,此前一直被认为极有希望拿奖的女歌手Feist最终令人失望的空手而归。
在我国乐迷特别关注的古典类“最佳器乐独奏奖”当中,郎朗最终与大奖失之交臂。
作为全世界受关注程度最高的流行音乐盛事,格莱美在2008年迎来了它的50岁生日,因此美国唱片工业学院对2008年的颁奖礼格外的重视。
在此之前,一度闹的沸沸扬扬的美国编剧协会罢工曾威胁到本次颁奖礼,随着罢工风波的逐渐平息,本届格莱美的颁奖礼才得以如期举行。
为了这次格莱美五十大寿,美国唱片工业学院着实花了不少心思,在本次颁奖礼中特别设立了向The Beatles乐队致敬的环节、1958年首届格莱美奖颁奖实况的回顾环节以及有John Fogerty与Little Richard和Jerry Lee Lewis合作表演的“摇滚基石”环节。
为了增强与观众的互动,格莱美从2007年开始特别增设了“我的格莱美时刻”(My Grammy Moment)这个需要观众参与的特别环节。
2007年,年仅18岁的罗伯因-特洛普(Robyn Troup)成功登台与流行人气小天王Justin Timberlake一起演唱。
2008年是My Grammy Moment活动的第二届,最终幸运胜出的女选手Ann Marie Calhom得到了与Foo Fighters乐队以及由Led Zeppelin成员John Paul Jones指挥的管弦乐团同台演出的机会。
综合类奖项 毫无疑问,2008年格莱美最闪耀的明星非Amy Winehouse莫属,尽管她并不在现场。
在四项引人注目的综合类奖项中,Winehouse一人就包揽了三项,若不是格莱美评委有意护老的话,她完全有可能实现大满贯。
不过,格莱美永远都有保守的一面,能够给负面新闻不断的Amy Winehouse这么多奖,格莱美的评委们也已经给足她面子了。
竞争最为激烈、Amy Winehouse唯一错过的“年度最佳专辑”最终被爵士钢琴大师赫比-汉考克(Herbie Hancock)的专辑《River: The Joni Letters》获得。
在发表获奖感言时,Herbie Hancock还对他当年的良师益友、英年早逝的爵士萨克斯大师约翰-柯川(John Coltrane)念念不忘。
流行类奖项 在流行类奖项当中,英国灵歌小天后Amy Winehouse凭借她的那首《Rehab》和她广受赞誉的第二张个人专辑导演与制作人帮麦当娜领取格莱美奖《Back To Black》几乎毫无悬念地拿到了“最佳流行女歌手奖”和“最佳流行演唱专辑奖”。
而“最佳流行男歌手奖”和“最佳流行乐队\\\/组合奖”分别属于贾斯汀-廷伯雷克(Justin Timberlake)和即将来到中国举办演出的魔力红乐队(Maroon 5)。
齐柏林飞艇主唱罗伯特-普兰特(Robert Plant)与美国兰草女歌手阿丽森-克劳斯(Alison Krauss)这个令人稍感意外的组合2007年让大家眼前一亮,最终,在“最佳流行合唱奖的争夺中,这两位的组合战胜了Beyonce和Shakira( 听歌)以及Gwen Stefani和Akon这两对更为年轻的组合。
继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之后加盟星巴克娱乐的加拿大民谣女诗人Joni Mitchell凭借《One Week Last Summer》荣膺“最佳流行器乐演奏奖”,而野兽男孩乐队(Beastie Boys)的混音专辑《The Mix-Up》成为本届格莱美评出的“最佳流行器乐演奏专辑”。
在传统流行音乐演唱专辑奖的角逐中,当红流行爵士男歌手麦克尔-巴布尔(Michael Buble)在巴巴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和詹姆斯-泰勒(James Taylor)这两位老将的包夹之下胜出。
摇滚类奖项 作为部分中国歌迷最为关注的奖项,近几年格莱美的摇滚类奖项一直不乏看点。
2007年,在摇滚类奖项中大胜的是红辣椒乐队(Red Hot Chili Peppers),2008年,笑到最后的人换成了蓝领摇滚教父布鲁斯-斯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他一共得到“最佳摇滚歌手”、“最佳摇滚乐器演奏”(《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和“最佳摇滚单曲”(《Radio Nowhere》)三项大奖。
在近几届格莱美奖中,高产的Springsteen几乎已经拿奖拿到手软了,格莱美评委们对“The Boss”的偏爱显而易见。
白色条纹(The White Stripes)凭借新专辑《Icky Thump》的出色表现摘得了“最佳摇滚乐队”和“最佳另类音乐专辑”两项大奖。
在最佳摇滚乐队奖的几支提名乐队当中,Daughtry略显稚嫩,而Green Day、U2( 听歌)和Nickelback在过去的一年中都没有突出的新作品问世。
首次获得格莱美提名、与“另类音乐”根本不沾边的英国女歌手Lily Allen如意料之中的一样与“最佳另类音乐专辑”奖无缘。
和White Stripes一样,Foo Fighters乐队在本届格莱美的摇滚类奖项中也摘到了两个奖项,分别是“最佳硬摇滚演奏奖”和“最佳摇滚专辑”奖(《Echoes,Silence,Patience&Grace》)。
在金属方面,美国激流金属班霸Slayer凭借《Final Six》连续第二年拿到“最佳金属演奏奖”。
节奏蓝调(R&B),说唱类奖项 节奏蓝调类奖项的分配相对较为平均,R&B才女Alicia Keys轻松拿到了“最佳R&B女歌手”与“最佳R&B歌曲”两项大奖。
而Urban老将Chaka Khan不仅获得“最佳R&B专辑奖”,而且还凭借与Mary J. Blige合唱的《Disrespectful》拿到“最佳R&B组合奖”,与Alicia Keys平分秋色。
常青树Prince依靠《Future Baby Mama》成为本届格莱美的“最佳R&B男歌手”,而“最佳传统R&B歌手奖”和“最佳当代R&B专辑奖”分别由Gerald Levert和天才少年Ne-Yo的《Because Of You》获得。
2008年的说唱类奖项无疑是巨星Kanye West一个人的天下。
在“
【第9句】:11”那场美国Hip-Hop销量大战中胜出的Kanye West毫无争议的成为“最佳说唱男歌手”,他与Common凭借合作的一曲《Southside》被评为了“最佳说唱乐队\\\/组合”,他与T-pain合作的《Good Life》如愿获得“最佳说唱歌曲奖”,与此同时,Kanye West成为07年说唱专辑销量之王的唱片《Graduation》也被评为本届格莱美的最佳说唱专辑。
在说唱类奖项的5项大奖中,Kanye West一共染指四项,由此可见他在当今美国流行说唱乐坛的统治力。
Kanye West唯一错过的奖项是“最佳说唱歌曲合作”,他与T-Pain合作的单曲《Good Life》输给了蕾哈娜(Rihanna)与Jay-Z合作的夺奖大热门《Umbrella》。
其他各主要奖项 在乡村音乐类奖项中,前美国偶像大赛冠军卡丽-安德伍德(Carrie Underwood)在与Alison Krauss、LeAnn Rimes和Trisha Yearwood几位前辈的竞争中最终胜出,成功当选“最佳乡村女歌手”。
同时,Underwood的《Before He Cheats》还被评为最佳乡村单曲。
从2007年格莱美的“最佳新人”到2008年专业类奖项的收获,Carrie Underwood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标志着她的表现已经被广大歌迷和乡村音乐界业内人士所认可。
在“最佳乡村男歌手奖”的争夺中,澳洲男星Keith Urban在与Alan Jackson、Tim McGraw和George Strait几位实力派大将的竞争中最终胜出,幸运获奖。
此外,在折服近30年之后推出新作的老鹰乐队(The Eagles)凭借新专辑中的一首《How Long》摘得“最佳乡村乐队\\\/组合奖”。
乡村泰斗威利-尼尔森(Willie Nelson)与雷-普莱斯(Ray Price)依靠两人合唱的《Lost Highway》摘得“最佳乡村合唱奖”,而最佳乡村乐器演奏奖和最佳乡村专辑奖分别归属于布拉德-派斯利(Brad Paisley)以及文斯-吉尔(Vince Gill)的专辑《These Days》。
在电影电视类奖项方面,由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传奇制作人乔治-马丁(George Martin)制作的《Love》获得多次获格莱美奖的U2了“最佳改编影视音乐专辑奖”,《Dreamgirls》、《Hairspray》以及颇受好评的文艺电影《Once》的原声大碟都与大奖失之交臂。
在竞争激烈的“最佳原创影视音乐专辑奖”中,由Michael Giacchino创作的《Ratatouille》最终胜出。
《Dreamgirls》中的《Love You I Do》被评为最佳影视歌曲。
在音乐录影带奖项方面,已故的美国乡村音乐传奇人物约翰尼-卡什(Johnny Cash)的《God"s Gonna Cut You Down》荣膺“最佳短篇音乐录影带奖”,独立女歌手Feist和Gnarls Barkley组合在这个奖项的竞争中不幸落败。
在最佳长篇音乐录影带奖的评选中,纪录Madonna巡回演出的《The Confessions Tour》轻松拿奖。
在2008年的爵士类奖项当中,总是慢半拍的格莱美评委们依然在补奖。
“最佳爵士乐器独奏”和“最佳爵士专辑奖”都被授予了2007年年初去世的萨克斯演奏大师麦克尔-布莱克(Michael Brecker)。
在最佳雷鬼专辑奖方面,Bob Marley的二儿子Stephen Marley的专辑《Mind Control》战胜了Burning Spear、Sly & Robbie和Toots & The Maytals这几支各有来头的老牌组合,把这个奖项继续留在了Marley家族。
2007年,获得这一奖项的是Bob Marley的大儿子Ziggy Marley。
在朗读类的奖项方面,美国总统热门候选人Barack Obama的《The Audacity Of Hope: Thoughts On Reclaiming The American Dream》力压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和吉米-卡特(Jimmy Carter)这两位前总统的专辑而折桂。
在非古典类制作奖项中,马克-容森(Mark Ronson)力压Timbaland而折桂。
2007年中,有不少著名的音乐界人士不幸去世,本次颁奖礼对这一年里辞世的音乐人做了一次全面的回顾,这其中包括意大利著名男高音帕瓦罗蒂、民谣歌手丹-福盖伯格和爵士钢琴家Joe Zawinul。
为了表示对帕瓦罗蒂的敬意,意大利著名盲人男高音安德鲁-波切利(Andrea Bocelli)和当红古典跨界小生乔什-格罗班(Josh Groban)第一次同台合作,为帕瓦罗蒂献歌。
此外,Beyonce与Tina Turner、Fergie与John Legend也都是以合作形式登台献艺。
如何提高商会的品牌
质量信任是忠诚的基石这是一个由Web
【第2句】:0技术革新带来的“品牌
【第2句】:0”时代。
先来普及一下基本知识。
Web
【第2句】:0是相对Web
【第1句】:0的新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
Web
【第1句】:0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
Web
【第2句】:0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所谓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是说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用户不再仅仅是互联网的读者,同时也成为互联网的作者;不再仅仅是在互联网上冲浪,同时也成为波浪制造者;在模式上由单纯的“读”向“写”以及“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从而更加人性化。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里,我们不能忽视品牌与消费的距离正在变的越来越短这一变化,尽管初听起来有些让服装人一头雾水。
服装品牌发展到web
【第2句】:0,时代也随之升级成
【第2句】:0版本,通俗地讲,消费者再也不是被动接受时尚理念传达的单向接收者了,而是越来越积极地参与设计、参与营销,角色变成了品牌缔造者之一。
在互联网时代,不与消费者互动的品牌没有未来,这句话不是危言耸听。
现代社会由于存在不同的社会分工、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度,那么,具体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什么来实现呢?就是品牌。
品牌是特定的生产和特定消费之间通过市场中介建立起来的联系的纽带。
这种纽带的强度是用生产和消费建立起来的忠诚度来衡量的,这种忠诚度便是品牌价值效应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纺织工业协会把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作为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核心目标。
提高科学技术贡献率的内涵在于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武装从而提高产业科技附加值。
提高品牌贡献率的内涵在于依靠品牌产品在质量、创新、快速反映、社会责任这四位一体的市场诚信,建立起品牌生产与品牌消费间的彼此诚信关系,从而获得较高的品牌附加值。
“十二五”期间,品牌生产与品牌消费的忠诚再度被提上新高度。
杜钰洲指出,品牌不是生产者自己创造,而是生产和消费对象合作创造的。
品牌绝不能仅仅是对消费者的支配。
质量信任是忠诚的基石丰田汽车是世界名牌,由于在脚踏板的安全问题上出了事故,品牌的价值损失惨重。
这件事说明即使已经是各方面都做得非常好的世界名牌,一直有极高的市场性,对消费者也建立极高的忠诚,但是一旦质量———基石出了问题,品牌忠诚度和价值会即刻变质。
举这个例子就是为了再次强调:失去了质量的信誉,价值也就无从谈起。
重视质量、重视标准是自主品牌最基本的价值观,质量问题涉及企业生产的全过程、管理和营销的全过程,是企业综合素质的基本表现。
达利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费建明这样形容:“不管任何时候,我们对产品质量的自满都是致命的。
”他解释,市场竞争就是市场份额的竞争,市场份额的得到与失去取决于客户对竞争者们产品价值的认知和满意程度。
如果产品质量不能超越对手,市场就会流失,就会在竞争中败北。
即便一时的质量水平处于领先也丝毫不能大意,因为别人也在不断进步。
关于质量,一直在提。
时时刻刻,还要一直提下去。
因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也是品牌的生命”不是一句空话。
质量品质是品牌价值的基石,也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品牌产品的质量表现在功能的先进性、稳定性、可靠性,在满足人的生理、心理、人体工学适用性、文化审美需求方面,它的材质、面料质地、产品的制作、功能和性能、采用标准,都要是高水平的、可靠的。
因此,品牌从采购环节开始就要严把质量关。
青州市坦博尔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勇萍的名片上赫然印着“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这一头衔,尽管这个称号不代表任何“权利”,但王勇平依然愿意把它印在名片最显著的位置。
因为这个称号代表着一个企业诚信的态度,对产品质量的重视与严格要求。
他说,坦博尔羽绒制品的面辅料供应商从未变过,一直精诚合作了10年。
其最初就是选择那些同样重视品质的行业翘楚作为合作伙伴,这么多年来共同坚守着一份对消费者的品质承诺。
王勇萍在管理上非常重视人的因素,强调依靠企业全体人员的努力来保证质量,践行全面质量管理,而这种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并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方面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这种基于最终顾客要求的质量控制手段使该品牌在创建10年以来,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与青睐。
现在,我国纺织服装品牌竞争很激烈,国内消费对品牌的需求非常旺盛。
面对国际品牌的挑战,国内品牌在质量上一点都不能疏忽。
我们有很多品牌虽然已经开拓了很大的市场,但是也会出现穿两天就掉纽扣的“小问题”。
这还真不一定是“小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影响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而造成“负面口碑”成为影响品牌形象的一个污点,就变成了破坏消费者忠诚的严重问题。
在迎接服装强国的新十年的新起点上,质量必须一如既往地被品牌企业所重视,甚至加倍重视。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果品牌败在质量上,就相当于还没遇到对手,就先输给了自己。
消费忠诚基于需求的满足很多企业在客户化时代到来之后,开始思考到底是以客户需求导向还是产品利润导向。
那么,客户和产品哪个更重要呢?当下,很多企业家都会回答:是客户。
因为客户代表市场。
尤其是那些已经拥有核心产品和稳定客户群的,处于发展上升期的品牌企业,他们更倾向于以创造需求和满足客户需求来获得市场。
就像目前很多成功的企业,老总日常工作的重点就是把握市场,亲自去看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
因此有了一批重视代理商意见、重视终端运营、重视商业信息回馈的CEO,亲自去问消费者“什么样的设计你最满意?你还需要什么?”而很多案例证明,只有老总了解市场,了解自己的客户,才能更有的放矢的进行管理和决策,才更容易成功。
苏州七彩城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卢爱芬就是这样一个天天跑市场的人。
做童装产品的她深谙童装的消费取决于“妈妈”,因此除了研究童装本来的趋势和流行因素外,她更多地关注那些购买童装的母亲的流行偏好和消费口味,会将她们服装中受到追捧的元素用于童装的细节设计,而争取到了更多的消费者。
亲自参与设计,不是对设计团队的不放心,而是老总们或者是分管市场的管理者手里往往有最全面的市场销售数据,这些代表了市场需求,谁引起重视,谁就能获得成功。
因此,消费者的选择在越来越多地影响产品,生产与消费这种互动关系从品牌价值的角度可以看出,真正驱动品牌资产形成的基础是生产与消费相互关系的强度。
“在忠诚度关系上做文章,而不要单方面的一方去吸引另一方,应该双方吸引,像谈恋爱一样,单相思还是不行的。
”杜钰洲会长这样形象地表达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
谈到品牌营销技巧的时候,人们往往总是站在生产者推销的角度,先强势拿出产品,然后讨论用什么方法,找什么形象代言人,用什么广告才能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好感,吸引消费者跟着品牌走。
然而,仅仅做这些,很难获得消费者的真诚信任,也很难获得持续稳定的品牌价值。
如同web
【第2句】:0的概念,当创造者和使用者的界限开始模糊,现代设计的理念就会发生重要的变化,而消费者参加设计就变得不足为奇。
不光是服装,所有的生活消费品都存在着消费者参加设计这样一个趋势———只有生产与消费共同培育品牌,品牌才是稳定的、有生命力的。
这几年,时尚传播的互动性越来越强。
一方面,是各类涂鸦大赛、穿着方式比拼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与参与。
在消费者自己设计构建的“产品”中,商家可以洞悉到他们心目中什么样的产品是够酷的、够炫的。
另一方面,很多平面媒体与互联网愿意用“街拍”的方式来吸引读者———这意味着,引导时尚潮流的任务不仅仅是产品制造者的事情,而是每一个穿着服装的人。
在“人人都是设计师”的年代,企业还将工作重心放在“盯防”竞争对手上就显得不入流且可笑了。
市场的空间远未饱和,那些关注消费者需求本身的,愿意和消费者“共同研发”的企业方可轻松前行。
需求的满足离不开创新,创新有很多层面,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
有综合创新能力的企业无疑是具备强有力核心竞争力的。
杜钰洲将创新喻为品牌的灵魂。
他表示,纺织服装品牌无论在物质使用功能,还是在文化审美功能上都要保持一种个性化创新能力。
个性化创新能力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创意,创意产业就是个性化创意。
即是物质生产里的创新,是文化生产力的创新。
只有创新才能保持自己品牌不落入俗套,始终处于前沿地位,从而获得独占性、个性化价值。
从材料创新、设计创新、工艺创新、技术装备创新、营销管理直至服务创新,总之创新不仅是能力而且是灵魂。
品牌创新不仅是一种目标,更重要的是一个过程,它支配着主题要不停观察消费的新趋势,产业链上下游的新发展,影响文化创意的各种新思维,不断学习运用新型科学技术,掌握运用新的标准规范,改革传统生产方式、管理方式,激发人的创造性,从而能不断的有所发展,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山东舒朗时装有限公司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企业。
舒朗股份董事长吴健民日前受邀参加了2010山东省产学研(工业设计)展洽会。
董事长吴健民在会上作了《立足观念创新、加强品牌战略》的发言,围绕企业如何提高工业设计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作了主题发言,从加强自有品牌建设、健全网络体系、注重引进人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全产业链模式、力促品牌多元化等六方面解读舒朗成功运作模式,得到了与会者肯定。
这么多年这家不占据产业集群优势、没有完整产业链配套的企业硬是从山东烟台走向了全国,秘诀无他,只是坚持创新。
快速反应牵系消费者情感目前的市场不可预测,除了消费者的“善变”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品牌企业并不知道竞争对手所处何方。
以前,对手可能只是百货店相邻柜台的品牌,而现在其范围已经开始跨平台、跨渠道甚至跨行业。
因而,如何先于别人打动顾客成为品牌
【第2句】:0时代的决胜关键。
快速反应是品牌的活力。
品牌对环境的应变能力、对消费者变化的适应能力,反映了品牌从决策到实践过程的机制状态。
品牌快速反映机制必然影响着品牌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情感。
如果品牌生产和消费者心心相印,非常默契,在千变万化的环境中总能互为动力,品牌企业就能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消费者物质的和审美的需求变化。
如果品牌对于消费者需求变化节奏总是慢半拍,那么你与消费者之间感情联系就会淡化。
因此快速反应,是生产和消费之间情感联系的润滑剂。
互联网时代给企业带来的挑战就是是否能赢在“速度”上。
如同中国功夫中“唯快不破,唯快不立”的精髓一样,可能只是比对手走得快半步,先于别人完成需求满足就会抢占先机。
“快时尚”悄然兴起,当看到顾客都在ZARA、H&M、优衣库款台前排队的时候,除了艳羡,有没有想过将自己一年只有两次的品牌订货会做个调整呢?达利中国有限公司认真想过这个问题。
他们终端新货品的更新周期是以“周”计算的,旗帜鲜明的打出“周周有新品”。
总经理费建明在采访中表示,既然互联网这么便捷,为什么我们不利用呢?据了解,达利旗下女装品牌的订货会大部分都在网上完成。
订货会前,经销商会提前拿到产品料样,以弥补网络不能体验材质手感的不足。
其他试衣展示环节均通过视频在第一时间传到各网点采购者的显示屏上。
有人会问,这种看似“仓促”的订货,难道不会带来风险吗?达利已经先于代理商想到了这一问题,公司承诺,市场反应不好的款式在两周之内可将库存返回公司,进入折扣店等其他销售渠道。
因此,达利的终端店铺内,总有新品,没有库存,给了消费者很大的购买信心和热情。
这个案例,告诉企业,“快”除了要做在产品投放市场之前,还要持续地做在库存处理之时———快速地将其转到下一个销售平台。
社会责任加深消费者认可社会责任是品牌的道德标准。
社会责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
它是贯穿在当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社会过程和精神过程的价值观,也是品牌的社会价值的直接体现。
社会责任不仅体现在对劳动者、对消费者的人文关怀,还涉及品牌生产、交换、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诸多因素,涉及宏观、全局、长远的社会利益。
这些都是品牌的社会道德因素。
当代很多消费者已经把是否执行社会责任作为消费偏好或者价值观,宁可溢价消费履行社会责任的产品,也要拒绝消费生产过程中严重违反社会责任的产品。
一个名牌产品一旦出现社会责任方面的丑闻,就会名誉扫地,失去应有的品牌价值。
这些年,纺织服装行业的品牌建设,大力提倡社会责任。
从2004年,国内一批品牌骨干企业带头倡议社会责任建设,纺织工业协会2005年特别制定了CSC9000T———纺织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旨在将贯彻社会责任从频繁验厂这种外部性转变为企业的内部性管理机制。
这个内部性工作,不仅得到了行业的广泛响应和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且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管理认同。
此后逐年扩大示范、试点的规模。
如意、真维斯、红豆、铜牛、海天、报喜鸟等等都在去年参加了行业社会责任发布。
当前行业的形势很好,2010年1~3月纺织服装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7%,其中内销增长30%,其中服装销售产值增长
【第22句】:86%,内销增长
【第28句】:9%,全行业出口增长
【第15句】:3%。
从去年到今年的“V形反转”的好形势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中央的政策拉动内需起了作用。
宏观政策向低收入人群倾斜,提高了消费能力,从而拉动了纺织行业的生产。
第二个原因就是产业调整提升使生产也创造了新的消费。
特别是品牌企业,由于品牌产品的创造力,在消费者身上引起了新的需要,因而也拉动了新的消费。
2009年服装行业,全行业将近
【第1句】:8万户企业,销售收入增长
【第14句】:5%,利润总额增长
【第21句】:3%,平均利润率达到
【第4句】:68%。
其中利润率大于10%的企业有1239户,销售收入增长
【第18句】:58%,利润总额增长
【第36句】:86%亿平均利润率达到
【第16句】:97%。
这1239户企业的企业销售额占全行业的
【第12句】:83%,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
【第45句】:5%,从业人数占全行业的10%。
这就说明品牌对于消费者乃至全社会履行的责任换来了消费者对品牌创造力的信任与忠诚。
获得中国服装品牌大奖的几个品牌的掌门人的现场获奖感言中都突出了“感谢消费者的关爱”这句话,可见成功的品牌始终把消费者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通过质量、创新、快速反应、社会责任这四个方面相互融合,构成品牌生产与消费忠诚关系的本质内容,由此树立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良好信誉,这才是中国自主品牌必须坚持的方向。
怎样做好一个校庆主持人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为你的坚持喝彩
★主持的好处:
【第1句】:锻炼应变能力
【第2句】:突破自我
【第3句】:锻炼控场能力
【第4句】:增强自信
【第5句】:自我行销
【第6句】:提升演讲力
【第7句】:拓展人际
【第8句】:组织能力
【第9句】:增强知名度
【第10句】:丰富知识 ★主持的目的:
【第1句】:突出活动的正式与隆重
【第2句】:规范活动现场秩序
【第3句】:塑造活动内容
【第4句】:塑造活动价值
【第5句】:带动气氛
【第6句】:让下位上场者更轻松、更受欢迎★大课主持的流程:
【第1句】:上台前的准备
【第2句】:上台
【第3句】:站位
【第4句】:问候
【第5句】:自我介绍
【第6句】:代表主办单位表示欢迎
【第7句】:互动、气氛调动(破冰)
【第8句】:纪律说明
【第9句】:讲师的塑造
【第10句】:再次塑造气氛
【第11句】:请出讲师●优秀主持人的七大信念:
【第1句】:主持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第2句】:是我影响听众而不是听众影响我
【第3句】:做到我能做到的,而不是听众要求做到的(不可能所有人都满意)
【第4句】:只要我对听众是发自内心友好的,他们对我也是友好的
【第5句】:站在台上就是让听众听我的,而不是我听他们的
【第6句】:听众都是可以被影响的,只要我决定
【第7句】:站在台上我就是无可替代的**我是最受欢迎的主持人**●顶尖主持人十大要素:
【第1句】:形象(发型、脸、服饰、鞋子、首饰)
【第2句】:气势
【第3句】:亲和力
【第4句】:控场破冰(如果在前三十秒控不住场将永远失控)?气势?开场就让听众参予?主动要求回应?互动游戏?带动举手?笑话?问合适的问题?前三十秒引起听众兴趣?预先框式
【第5句】:肢体语言50%
【第6句】:气氛调动
【第7句】:语言流畅度
【第8句】:讲师塑造
【第9句】:流程完整
【第10句】:时间的撑控一、充分的准备
【第1句】:熟悉流程
【第2句】:内容、纸稿、腹稿
【第3句】:
销售名人的姓名和事迹
李嘉诚 李嘉诚目录 一.李嘉诚简介 二.辛酸的童年 三.意大利偷艺 赚得千万归 四.李嘉诚的爱情传奇 五.李嘉诚用人之道的关键 六.李嘉诚侃谈管理艺术 七.李嘉诚给年轻商人的98条忠告 八.李嘉诚做人经商之道 九.李嘉诚14句经典成功格言 [编辑本段] 一.李嘉诚简介 李嘉诚,男,汉族。
1928年7月29日出生于广东潮州市北门街面线巷五号的祖家(今属潮州市湘桥区) 星座:狮子座 生肖:龙 绰号:幼时校友叫他“李大头”
【第1句】: 家庭情况 父亲李云经,母亲庄碧琴 弟弟李嘉昭,已故,妹妹李素华 已婚,妻子庄月明,跟李嘉诚诞下两子:长子李泽钜,已婚,妻子王富信,1996年,(李泽钜大女儿李燕宁出世,次女于2000年6月出生,2004年8月5日,李泽钜的第三个女儿出世,2006年李泽钜儿子出生,这是李嘉诚的第一个男孙。
) 李嘉诚幼子李泽楷
【第2句】:人生经历 ⊕1928年,7月29日出生于广东潮州,父亲是小学校长。
⊕1932年,9月进入北门街观海寺小学读书 ⊕1940年,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压迫,全家逃难到香港投靠亲戚。
年底进入香港的中学读初中。
⊕1943年,父亲李云经病逝。
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
李嘉诚当时为一间玩具制造公司当推销员。
工作虽然繁忙,失学的李嘉诚仍用工余之暇到夜校进修,补习文化。
⊕1948年,由于勤奋好学,精明能干,不到20岁的他便升任塑料玩具厂的总经理。
[1] ⊕1950年,李嘉诚把握时机,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在筲箕湾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他将它命名为“长江塑胶厂”。
⊕1958年,李嘉诚在北角购入一幅地皮,兴建一幢12层高厂厦,正式介入地产市场。
他独到的眼光和精明的开发策略使“长江”很快成为香港的一大地产发展和投资实业公司。
⊕1963年,与庄月明女士结婚。
⊕1964年,8月长子李泽钜出生。
⊕1966年,10月次子李泽楷出生。
⊕1967年,左派暴动,地价暴跌,李氏以低价购入大批土地储备。
⊕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其股票被超额认购65倍。
到70年代末期,他在同辈大亨中已排众而出。
⊕1978年,与国家领导人邓小平会面。
⊕1979年,“长江实业”宣布与汇丰银行达成协议,斥资
【第6句】:2亿元,从汇丰集团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
【第22句】:4%的股权,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
⊕1984年,“长江实业”又购入“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
⊕1986年,进军加拿大,购入赫斯基石油逾半数权益。
⊕1986年,5月1日李嘉诚母亲逝世。
⊕1986年,6月20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会见了李嘉诚。
⊕1987年,联同2名华资大亨李兆基及郑裕彤,成功夺得温哥华86年世界专览会旧址的发展权。
⊕1990年,1月份,夫人庄月明女士突发心脏病逝世。
⊕1994年,所管理的企业除税后赢利达28亿美元。
⊕1995年,12月长江实业集团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共已超过420亿美元。
⊕1999年,长江实业集团除税后盈利达1,850亿港元。
⊕2000年,长江实业集团总市值约为8,120亿港元。
【第3句】:历年得奖纪录 ⊕ 1981年,获委任为太平绅士 ⊕1981年,获选为“香港风云人物” ⊕1986年,2月6日香港《信报》排出香港十大财团,长实系四家上市公司市值达三百四十三亿港元,名列榜首 ⊕1986年,3月25日香港大学授予李嘉诚名誉法学博士 ⊕1986年,被比利时国王封为勋爵 ⊕1986年,香港大学校监、港督尤德爵士授予李嘉诚名誉法学博士称号。
⊕1989年,1月1日获英女皇颁发的CBE勋衔 ⊕1989年,6月获加拿大卡加里大学授予的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1990年,12月15日港督卫弈信向李嘉诚颁发“商业成就奖” ⊕1992年,4月28日北京大学授予李嘉诚名誉博士称号 ⊕1994年,被评选为1993年度香港商界“风云人物” ⊕1994年,11月22日获《亚洲周刊》颁发的首届“企业家成就奖” ⊕1995年,12月1日被(香港)“国际潮团联谊会”推举为大会名誉主席 ⊕1996年,第三期《资本》杂志公布香港华人富豪榜,长实系三间上市公司市值3,250亿港元,占全港上市公司总市值的
【第13句】:7%,居华人财团榜首;个人资产600亿港元,并列全港华人富豪第2名 ⊕1999年,《福布斯》(Forbes)世界富豪排名榜中位列第十,是亚洲首富 ⊕1999年,4月被英国《泰晤时报》选为千禧年企业家年奖大奖 ⊕1999年,5月被英文版的《亚洲周刊》,评选为亚洲区五十位最具权力人物之一 ⊕1999年,获英国剑桥大学荣誉法学博士 ①1995年-1997年出任特区筹备委员会委员 ②1992年被聘为港事顾问 ③1985年出任基本法起草委员 ④1979年与霍英东等人出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董事
【第4句】:公益事业 1981年创立汕头大学,至今对大学的投资已过31亿港元(包括长江商学院)。
1987年,他捐赠5000万港元,在跑马地等地建立3间老人院。
1988年,捐款1200万港元兴建儿童骨科医院。
并对香港肾赃基金、亚洲盲人基金、东华叁院捐资1亿港元。
1989年,捐赠1000万港元,支持北京举办第11界亚洲运动会。
1991年,李嘉诚向英国保守党捐赠10万英镑作竞选费用,引发英国两大政党争议。
2004年的印度洋大地震曾捐助300万美元赈灾。
1997年,北京大学100年校庆期间,李嘉诚基金会向北京大学图书馆捐赠1000万美元,支持新图书馆的建设。
1999年,李嘉诚基金会捐款4千万港元予香港公开大学,香港公开大学将设于信德中心的持续及社区教育中心命名为李嘉诚专业进修学院。
2002年李嘉诚海外基金建立长江商学院,是中国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实行教授治校的商学院。
2003年11月MBA第一批学员入校,MBA学员GMAT入学成绩高居亚洲首位,现在已在北京 上海 广州等地设立学校,目前是中国最著名的十大商学院之一,目标是用十年的时间进入世界十大商学院之列。
2004年南亚海啸,李嘉诚透过旗下的和记黄埔及李嘉诚基金会,共捐出300万美元予受灾人士。
2005年5月,李嘉诚向香港大学医学院捐出港币10亿元以资助医科学生及医学研究用,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称将重新命名香港大学医学院为“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并于2006年1月1日正式易名,此次转名引起社会巨大争议。
2005年10月10日基金会与和记黄埔合共捐出50万美元予巴基斯坦地震灾民。
2005年11月,李嘉诚(加拿大)基金向加拿大多伦多圣米高医院捐出2500万元加币(当时约1亿6仟4百75万港元),兴建以他命名的医学教育大楼。
于2009年落成。
2007年3月,李嘉诚向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捐款1亿新加坡币(逾5亿港元),创立教育及学术发展基金,设立教授席及40个硕士奖学金等。
志在培育区内公共管治人才。
这笔捐款一半由李嘉诚基金会捐出,其余则由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分别捐出四分之一。
获捐款的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布巴尼表示,新增奖学金将惠泽中国大陆、香港、印度、越南、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新加坡学生亦可受惠。
继香港大学医学院后,新加坡国大校园内一幢建筑物,将其中一幢建筑物命名为“李嘉诚大楼”。
在新界粉岭的东华三院李嘉诚中学,亦是以他命名的。
校内不少设施的建设费用亦是由他捐赠的。
这包括学校在礼堂的冷气系统和建造校舍新翼之费用。
2008年3月十九日,李嘉诚致函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主任高祀仁,再以李嘉诚基金会、长江集团、和记黄埔集团的名义捐款一亿元人民币,用于为灾区学生设立特别教育基金。
加上此前李嘉诚教育基金捐出的三千万元人民币,李嘉诚捐款已达一亿三千万元人民币。
李嘉诚在信件中称,自四川省发生重大震灾以来,本人每日密切关注灾情发展,并于灾后立即以基金名义认捐三千万元人民币(未计集团名下其他公司之捐款),冀能尽一分之力。
从过去一个星期以来报道所见,灾区同胞情况之惨重,感同身受,不禁怆然。
现再以基金会名义捐款四千万元、长江集团及和记黄埔集团各三千万元,合共一亿元人民币,捐款将获教育部配套,用于为区内受灾学生(包括大、中、小学)设立特别教育基金,使获得资助生活费及学费以作日后继续升学之用。
2009年4月22日,李嘉诚旗下长江集团、和记黄埔联合向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捐赠人民币1亿元人民币。
[编辑本段] 二.辛酸的童年 李嘉诚的祖先原为中原人士,因灾荒而南迁至福建莆田。
后又因战火连绵不断而由世祖李明山带领全家迁至粤东潮州府海阳县,定居于潮州城内北门面线巷。
从此李氏家庭同大批因战乱而南迁的中原人一起成了潮州各部落、各家族中的一支。
李氏家庭可以说是书香世家。
李嘉诚的曾祖父李鹏万曾经是清朝每12年选拔一次的文官八贡之一,一时传为佳话。
李氏祖居门前用于插贡旗的碑座,就是历史的见证。
因其家族人士治学风气甚浓,知书识礼,学问渊博,在乡村之中颇有名望,颇受村民尊重,故地位极高。
大凡有志之人,无论年长年幼,只要心里一旦有了宏大的目标,就会有永不枯竭的动力和永不气馁的行动。
所以李嘉诚一有时间就躲在小书房里,如痴如醉地看书,海阔天空地去考虑问题。
即使有很多书他不能看懂或似懂非懂,但他仍能凭他的天赋和聪颖努力去领悟。
在书房的小小天地里,李嘉诚常常做着状元及第、衣锦还乡的好梦,他对那些精忠报国的有识之士敬佩不已。
然而美丽与祥和却是暂时的。
1939年6月,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开始践踏这片宁静的土地。
整日整夜,日本的飞机对潮州地区狂轰滥炸,宁和而美丽的潮州城成了一片废墟。
李氏一家冒着随时可能被杀的危险,躲着不时而来的流弹,爬过一道道封锁线,步行十几天,一路风餐露宿,历尽千辛万苦,辗转到香港。
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庄静庵的家里。
祸不单行,这时候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因劳累过度不幸染上肺病。
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一边照顾父亲,一边拼命地温习功课。
他知道父亲是给累病的,因此,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以取得好成绩,让生病的父亲能获得一份精神上的慰藉。
为了给父亲治病,李嘉诚一家的生活过得相当清贫。
两顿稀粥,再加上母亲去集贸市场收集的菜叶子便是一天的“美食”。
全家唯一的希望都寄托在李嘉诚的父亲身上,希望他能尽快把病养好,让全家能度过这一难关。
父亲没能熬过那年冬天,还是撒手归西了。
作为长子,李嘉诚从此不得不眼含热泪,无奈地结束他的学业出来打工,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父亲死后,14岁的李嘉诚被迫离开了心爱的学校用他还很稚嫩的肩膀,毅然挑起赡养慈母、抚育弟妹的重担。
李嘉诚先在舅父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
李嘉诚到这里之后,学到的第一个功夫就是察言观色,见机行事。
他每天总是一个到达公司和最后一个离开公司。
辛苦而困难的3年过去了,当年那个14岁的少年已经长成精瘦但结实、英气十足的小伙子了。
17岁的李嘉诚在一家五金制造厂以及塑胶带制造公司当推销员,开始了香港人称之为“行街仔”的推销生涯。
当今世界很多杰出的企业家都从事过推销工作。
推销是一门十分复杂而且不容易学会的工作。
李嘉诚酷爱读书。
每天白天工作之后,晚上他还要买些旧书来自学,学完的旧书再拿到旧书店去卖,再用卖掉的钱买“新”的旧书。
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节省了很多钱。
最初,李嘉诚向客户推销产品之前,心情总是十分紧张。
于是他就在出门前或者路上把要说的话想好,反复练习,从而成功地克服了紧张的心理。
渐渐地,李嘉诚发现自己不仅推销有术,而且大有潜力。
他那与生俱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十分适合于做推销员。
他总是能凭着直觉看出客户是什么类型的人物,并且能马上了解客户的心理和性格,从而定好相应的推销策略。
李嘉诚认为,在从事推销工作的时候,必须充满自信,而且要熟悉所推销的产品,尽最大努力,设法让客户感到你的产品是廉价而且优秀的。
很快,李嘉诚成了全公司的佼佼者。
但李嘉诚从来不喜欢高谈阔论,他认为从事推销工作,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勤劳,二是创新。
由于出色的推销成绩,李嘉诚18岁就做了部门经理,两年后又被提升为这家塑胶带制造公司的总经理。
走南闯北的推销生涯,不仅初步形成了李嘉诚的商业头脑,丰富了他的商业知识,而且也使李嘉诚结识了很多好朋友,教会了他各种各样的社会知识。
同时,在推销过程中,也使他学会了宽厚待人、诚实处世的做人哲学,为他日后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编辑本段] 三.意大利偷艺 赚得千万归 1957年春天,李嘉诚揣着强烈的希冀和求知欲,登上飞往意大利的班机去考察。
他在一间小旅社安下身,就及不可待地去寻访那家在世界上开风气之先的塑胶公司的地址,经过两天的奔波,李嘉诚风尘仆仆来到该公司门口,但却戛然却步。
他素知厂家对新产品技术的保守与戒备。
也许应该名正言顺购买技术专利,然而,一来,长江厂小本经营,绝对付不起昂贵的专利费;二来,厂家绝不会轻易出卖专利,它往往要在充分占领市场,赚得盘满钵满,直到准备淘汰这项技术时方肯出手。
情急之中,李嘉诚想到一个绝妙的办法。
这家公司的塑胶厂招聘工人,他去报了名,被派往车间做打杂的工人。
李嘉诚只有旅游签证,按规定,持有这种签证的人是不能够打工的,老板给李嘉诚的工薪不及同类工人的一半,他知道这位亚裔劳工非法打工,不敢控告他。
李嘉诚负责清除废品废料,他能够推着小车在厂区各个工段来回走动,双眼却恨不得把生产流程吞下去。
李嘉诚收工后,急忙赶回旅店,把观察到的一切记录在笔记本上。
整个生产流程都熟悉了。
可是,属于保密的技术环节还是不得而知。
假日,李嘉诚邀请数位新结识的朋友,到城里的中国餐馆吃饭,这些朋友都是某一工序的技术工人。
李嘉诚用英语向他们请教有关技术,佯称他打算到其他的厂应聘技术工人。
李嘉诚通过眼观耳听,大致悟出塑胶花制作配色的技术要领。
李嘉诚满载而归。
随机到达的,还有几大箱塑胶花样品和资料。
临行前,塑胶花已推向市场,李嘉诚跑了好多家花店,了解销售情况。
他发现绣球花最畅销,立即买下好些绣球花作样品。
李嘉诚回到长江塑胶厂不动声色地把几个部门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召集到办公室,他宣布,长江厂将以塑胶花为主攻方向,一定要使其成为本厂的拳头产品,使长江厂更上一层楼。
李嘉诚在香港快人一步研制出塑胶花,填补了香港市场的空白。
按理说,物以稀为贵,卖高价在情理之中。
但是李嘉诚明察秋毫,他认为塑胶花工艺并不复杂,因此,长江厂的塑胶花一面市,其他塑胶厂势必会在极短时间内跟着模仿上市。
倒不如在人无我有、独家推出的极短的第一时间,以适中的价位迅速抢占香港的所有塑胶花市场,一举打出长江厂的旗号,掀起新的消费热潮。
卖得快,必产得多,以销促产,比居奇为贵更符合商界的游戏规则。
这样,即使效颦者风涌,长江厂也早已站稳了脚跟,长江厂的塑胶花也深深植入了消费者心中。
李嘉诚走物美价廉的销售路线,大部分经销商都非常爽快地按李嘉诚的报价签订供销合约。
有的为了买断权益,主动提出预付50%订金。
李嘉诚掀起了香港消费新潮流,长江塑胶厂由默默无闻的小厂一下子蜚声香港塑胶业界。
果不出所料,很快,香港冒出数家塑胶花专业厂。
长江厂只是先行一步,等待它的,将是与同业的公平而无情的竞争。
大家都在抢占市场,而长江厂的现有规模,无法保证长江号在同业的龙头地位。
李嘉诚到亲友中集资招股,筹集的资金用于租赁厂房,添置设备。
他赴意大利考察塑胶花,同时对欧洲的企业结构和管理方式抱有浓厚的兴趣。
他深知私营企业财力单薄,发展缓慢。
他看好股份制企业,他决定分两步走。
第一步,组建合伙性的有限公司;第二步,发展到相当规模时,申请上市,成为公众性的有限公司。
1957年岁尾,长江塑胶厂改名为长江工业有限公司。
公司总部由新莆岗搬到北角,李嘉诚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厂房分为两处,一处仍生产塑胶玩具,另一处生产塑胶花。
李嘉诚把塑胶花作为重点产品。
塑胶花为李嘉诚带来数千万港元的盈利,长江厂成为世界最大的塑胶花生产厂家,李嘉诚塑胶花大王的美名,不仅蜚声全港,还为世界的塑胶同行所侧目。
[编辑本段] 四.李嘉诚的爱情传奇 李嘉诚先生已经连续多年荣膺世界华人首富称号。
关于他缔造商业神话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
然而,关于他感情世界的文章却极为鲜见。
为什么呢
李嘉诚不喜欢谈私人感情。
近日,笔者在陪同撰写李嘉诚传记的青年女作家丽妮采访李嘉诚时,总算对这位富豪的情感世界有了一点了解。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1928年7月29日(农历六月十三日),李嘉诚出生在广东省潮州市北门街面线巷的一个教师之家。
5岁那年,李嘉诚在父亲李云经的引导下,祭拜孔子儒学,进入观海寺小学念书。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
1941年李云经与妻子庄碧琴商议,决定带上李嘉诚、李嘉昭和李素娟三兄妹前往香港投奔妻弟庄静庵。
李嘉诚的舅舅庄静庵,是香港钟表业的老行家。
今日有关香港钟表业的著作,莫不提及庄氏家族的中南钟表有限公司。
庄家长女叫月明,比李嘉诚小四岁,聪明伶俐,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
月明在教会办的英文书院念书。
小月明一点也不嫌弃穷表哥李嘉诚,相反还十分同情他。
李云经发现香港是一个金钱至上的商业社会,于是告诫李嘉诚兄妹,要在香港生存下去,就要学做香港人。
而要与香港社会融为一体,第一步就是要过语言关,改掉潮汕口音,学好广州话。
从此,月明就成了李嘉诚的广州话老师。
表妹用心教,表哥认真学。
不久,李嘉诚便能用广州话与香港人交流了,月明十分高兴。
李嘉诚也发挥自己的长处,教月明学习中国古典诗词。
这一对“金童玉女”两小无猜、互相学习的情景,是当时庄家最为动人的风景。
那一段日子,也成了李嘉诚动荡童年中最温馨的回忆。
赤手空拳打天下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圣诞节前夕,香港英军向日军投降。
港币不断贬值,物价飞涨,李家生活愈加困难,而李云经又在这时病倒了。
1943年冬天,李云经病重,他把李嘉诚叫到床前,轻声告诫道:“求人不如求己。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失意时莫灰心,得意时莫忘形。
”15岁的李嘉诚坚定地点了点头,李云经才放心地闭上了眼睛。
父亲去世了,李嘉诚自觉长大了许多,他明白,从此以后他要挑起全家的生活重担了。
尽管舅舅表示要资助李家,但倔强的李嘉诚仍然决定中止学业,打工挣钱。
他相信只要自己肯努力,一定能出人头地。
舅舅表示支持他,因为舅舅自己也是十多岁就离开父母到广州打天下的。
不过,他仍然没有让李嘉诚进他的公司。
李嘉诚明白没有人可以帮助他,他必须赤手空拳闯出一条路来。
月明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另一条路。
她以优异成绩从英华女子中学毕业后,进入香港大学,后来又留学于日本明治大学。
她的生活之路充满阳光和鲜花。
但难得的是,她从来没有嫌弃过表哥。
而且,她与李嘉诚两小无猜的纯真感情还随着年龄的增长转变为热烈的爱情。
她一直牵挂着在香港拼搏的表哥。
李嘉诚踏上谋生路后,不管是当茶楼的堂倌、还是当钟表公司的学徒,月明对李嘉诚都是一往情深,她在精神上对李嘉诚的慰藉和支持,鼓舞着李嘉诚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1950年,年仅22岁的李嘉诚在筲箕湾创办长江塑胶厂。
“长江”取意于“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足见李嘉诚的雄心壮志。
月明更加欣赏表哥,并为他感到自豪。
办厂初期,曾经出过质量事故,李嘉诚再一次体会到世态炎凉。
危难之中,不变的是庄月明对表哥的一片赤诚之心。
爱情的力量,将历经磨难的李嘉诚锻造成不屈的男子汉。
1955年,长江塑胶厂终于出现了转机,产销渐入佳境。
1957年,李嘉诚到意大利考察,回港后率先推出塑胶花,随即成为热销产品。
不久,他又积极开拓世界市场,很快就成为“塑胶花大王”。
1958年,李嘉诚涉足地产业,在港岛北角建起了第一幢工业大厦;1960年,又在柴湾兴建了第二幢工业大厦,李嘉诚的事业迅速走向辉煌。
有情人终成眷属 李嘉诚已经事业有成,他与庄月明的爱情也本该瓜熟蒂落,但好事多磨,若按世俗的眼光,他们并不门当户对。
月明出身富贵名门,受过高等教育,才貌双全;而李嘉诚出身寒微,只读过初中,虽然事业初成,但将来怎样还是未知数。
而庄静庵和李嘉诚母亲庄碧琴也表示反对。
转眼到了1963年,李嘉诚已经35岁,月明也已经31岁,他们对爱情的执著和真诚终于感动了庄静庵夫妇和庄碧琴,同时李嘉诚在商业上创造的奇迹也越来越让庄静庵感到惊奇,他们终于同意两人结婚。
在一片祝福声中,李嘉诚牵着庄月明的手,幸福地踏上了红地毯。
为了让爱妻住得舒适,李嘉诚斥资63万港元买下一幢花园洋房,这就是李嘉诚现在仍然居住的深水湾道79号3层住宅。
当时李嘉诚并不算大富豪,一下子拿出63万港元很不容易,所以有人说,这是他送给妻子的最好礼物。
婚后,庄月明加入长江工业公司,她流利的英语和日语、谦和勤勉的作风,深得同事的尊敬。
1964年8月和1966年11月,李泽钜和李泽楷兄弟相继出生,庄月明渐渐退居幕后,相夫教子,孝敬家婆。
在她的悉心教导下,李泽钜、李泽楷兄弟均勤奋好学,先后赴美国大学深造。
1972年11月,“长江实业”上市,这是李嘉诚事业上的重大转折点。
庄月明出任执行董事,是公司决策层的核心人物之一,李嘉诚不少石破天惊的决策,均蕴含了庄月明的智慧和心血。
但庄月明在公众面前始终保持低调,她很少露面,也不接受记者采访。
所以人们在谈论李嘉诚的“超人”业绩时,很少会提到庄月明。
其实如果李嘉诚的生命中没有庄月明,真不知他会变得怎样。
一生只爱你一人 进入20世纪80年代,李嘉诚的事业如日中天。
庄月明别无所求,丈夫事业成功就是她最大的心愿。
1989年12月31日夜,李嘉诚携夫人出席在君悦酒店举行的迎新年宴会,夫妇俩容光焕发,是宴会上最“抢镜头”的一对伴侣。
不料翌日下午,庄月明却突发心脏病,于医院逝世,年仅58岁。
当时李嘉诚也才60出头,身体硬朗,精神奕奕,又是富豪,因此不乏主动示爱的美女。
香港不少富商都以绯闻为荣,但李嘉诚始终如一块白璧。
港人都知道李嘉诚和庄月明情深似海,所以至今竟无人向他提及续弦之事。
这些年来,李嘉诚获得了无数的名誉,这便是他的人品的最好证明。
[编辑本段] 五.李嘉诚用人之道的关键 出身寒门的李嘉诚通过半个世纪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从一个普通人成为商界名人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每当提起他的成功,李嘉诚总是坦然告知,良好的处世哲学和用人之道是他成功的前提。
白手起家的李嘉诚,在其长江实业集团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敏锐地意识到,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
一个企业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需要有不同的管理和专业人才,而他当时的企业所面临的人才困境较为严重。
李嘉诚克服重重阻力,劝退了一批创业之初,帮助他一起打江山的“难兄难弟”,果断起用了一批年轻有为的专业人员,为集团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与此同时,他制定了若干用人措施,诸如开办夜校培训在职工人,选送有培养前途的年轻人出国深造,而他自己也专门请了家庭教师学习知识、自学英语。
在李嘉诚新组建的高层领导班子里,既具有杰出金融头脑和非凡分析本领的财务专家,也有经营房地产的“老手”,既有生气勃勃、年轻有为的香港人,也有作风严谨善于谋断的西方人。
可以这么说,李嘉诚今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和他回避了东方式家族化管理模式分不开的。
他起用的那些洋专家,在集团内部管理上把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带入长江集团,使之在经济的、科学的、高效益的条件下运作;而对外,李嘉诚不但把西方人作为收购的主要对象,而且让西方人作为进军西方市场的主导。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ganyan/show-445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