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感言

中国法律思想史的感言

中国法律思想史经典的一句话

我觉得应该是杀人偿命,现在影响很深啊,中国也有意以后废除死刑(法学界经常在讨论),不过很难,杀人偿命毕竟流传了几千年。

至于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从来没有实现过,老百姓也不在乎了。

刑不上大夫,表示当官的有特权,倒是和现在挺相似。

以上意见供参考,可追问,望采纳~

中国法律思想史

吉林大学即便是本科教育也不固定教材,但是任课老师会推荐或指定。

本科生学的是中国法律史,我毕业前还一直用的是张晋藩教授主编的那本21世纪红皮教材。

中国法律思想史是在研究生期间才会系统开始的课程,从来没有教材,史料、文献加教授研究课题,还有就是推荐书目。

你要是有兴趣的话你给我发消息或者是留qq。

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有什么意义

德主刑附,刑民不分。

  中国传统法制以礼法结合”为特征,同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是密切相关、一脉发展而形成的。

  西周是这一传统特征的源流,表现在其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基本策略、礼的含义内容及其与刑的关系上(出礼入刑、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法家思想占了主导地位,表现为铸刑书”(郑国)、竹刑”(邓析)、铸刑鼎”(晋国)、《法经》等一系列成文法的公布和商鞅变法。

秦朝法制以法家思想为指导思想。

  汉承秦制,法制是法家的,但汉初思想为黄老”(无为而治),汉武帝摆出百家、独尊儒术”,法家思想的法律开始了儒家化的过程,表现为上请原则、恤刑原则、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等刑罚适用原则的儒家化,还有春秋决狱的司法上法律儒家化。

  魏晋南北朝进一步儒家化,表现为名例律的演变,立法技术、法典结构、法律内容等方面的巨大进步,代表性的是魏律、晋律、北魏律、北齐律等重要法典的制定;名例律的形成与封建法典结构的完善;八议、官当、重罪十条等重要制度的确立。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封建法律制度的成熟、定型时期,法律儒家化终于结出丰硕结果——《唐律疏议》。

主要把握《唐律疏议》总则和分则各篇的基本内容(如类推制度)、唐律的基本精神、唐律的特点及历史地位。

  明朝重典治吏的内容及对今天法律建设的借鉴意义。

  明朝重典治吏对后世的影响。

明朝以严法整肃吏治,重典打击官吏贪墨、奸党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提高了国家机器运转功效,保证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

但是,轻其轻罪,重其重罪”,不是愈轻易犯,就是重罪加重则多冤,非善政也。

”单靠严刑纠治贪污腐化,只能朝杀而暮犯”,未能触及剥削制度、官僚政治的根本,仅凭滥杀以惩朋党为奸,往往株连无辜,对臣民失去信任,其结果则是皇帝宠信宦官,为明朝宦官擅权干政局面的酿成种下祸根。

但明朝有些规定至今仍不失为良法,如对贪官的惩治方面的”罪之不恕”很值得当代立法者去借鉴,笔者非常同意严法治贪的立法思想,否则,我国贪污腐败之风实在难以得到有效扼制,如果现在对贪污腐败施以重365kuaile.cn法,定会让那些欲贪者忘法止步.明律要求凡是国家律令百司官吏务要熟读,讲明律意,剖决事务”,每年年终要通过考核,否则,初犯罚俸一月,再犯笞四十,三犯降职叙用,若擅为更改,变乱成法,则要处斩。

用以督促官吏知法、守法、执法,这在历代律典中还是创造性的新篇,对现今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004年胡锦涛主席在十二月四日的法制宣传日上发表讲话并亲手组织宪法讲座学习,无疑为我国全民普法带了一个好头。

另外,明律规定,官员不体察民情,抚慰百姓,非法行事而致百姓聚众反叛的,对官员要处斩,这种非常明智的民重官轻的立法无疑对后世有积极的影响。

明大浩颁行之后朱元璋强行”户户有此一本”,当时私塾学校把明大浩作为教材进行讲解,明统治者把明大浩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囚犯手中如有明大浩,可以减罪,不收藏不敬明大浩者则要被加罪或被诛杀,可见,明朝统治者为了推行明大浩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种法律的普及意识,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清政府立宪举措及对中国法律近代化的意义。

  1906年,清政府设立考察政治馆,次年改建为宪政编查馆,作为预备立宪的办事机构,此后,进行了一些预备立宪活动。

一、设立咨议局和筹建资政院。

二、制定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并于1908年宣布立宪以九年为期。

大纲的精义有:君主神圣不可侵犯;君主独揽统治权;臣民按照法律有应得的权利义务。

清末钦定宪法大纲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皇帝专权,人民无权,以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为根本目的,它一方面激起了人民的激愤,同时也让立宪派大失所望。

三、《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则是在武昌起义的沉重打击下,清政府为了渡过危机而临时炮制的宪法”。

其采用责任内阁制,在形式上限制了君权,扩大了国会和总理的权力,但用君主立宪的形式保持皇帝的统治地位,对人民民主权利只字未提,暴露了它的欺骗性和反动性。

  认识晚清预备立宪的保守性和欺骗性的同时,我们也要正确看待它的积极意义:(1)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预备立宪的措施加剧了中央与地方、满汉之间、阶级之间的矛盾,引起了社会的极大混乱,加速了它的覆灭。

(2)清政府在实行预备立宪”过程中,相应地对旧有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它缩小了皇帝与国会之间的权力比例,调整和改造了君主专制制度,直接冲击了二千多年的专制政体,拉开了封建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的序幕。

(3)预备立宪传播了宪政知识,进行了民主政治思想的启蒙,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初步民主自治能力的知识分子,为我国近代宪政运动的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法律思想史

你要是学习法律,怎么也得知道一些思想的来龙去脉吧,也需要知道中国的先人做些啥吧, 总不能和人说我生下来法律就这样, 历史的作用的就是让人拓展自己的时间局限,去从一个大的历史纵深上去了解,理解法律这个事物。

同时也是你学习历史的目的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1

深奥……抢到沙发咯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ganyan/show-44506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