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地形图制作感言
地理考试很差,怎么写感想
我是高三文科的,我的经验对你应该有帮助首先你要端正心态,不要怕苦,先从看图入手。
看图必掌握的基础知识(纬线经线等),等看图积累多了,在接触一些文字知识,最好对着图看方便记忆。
如地球地理知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人文地理。
这些知识记忆的时候要先从大的点入手,从宏观上建立知识体系,再从细点出发分析每个事物的特殊性。
如要了解中国地理,首先要从中国地形、区域划分等概况出发,然后在细分,记忆如气候类型,河流,矿产分布,铁路枢纽等,再细分到各个区域的状况。
先抓住整体,再兼顾部分,久而久之知识量就上去了。
最后一定要多做题,掌握做题技巧,再与知识相结合,你想不得高分都不行。
我当初地理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的上去的,其窍门就是贵在坚持。
时间长了,地理自然就有感觉。
祝你地理步步攀升。
感想:考试失败一两次算不上什么,重要的是不要失去信心。
我地理之前也是一窍不通,成绩很低,但是我坚持多看图、多记点和多做题三者结合,成绩慢慢也就上去了。
其实学哪门都一样,只要不抛弃,不放弃,跟着老师走,成绩自然提高。
你具体考多少我不清楚,所以也不能妄加评论,但记住地理做题一定不能抄,要不然真的一点效率也没有。
关于学习心得怎么写
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多练习。
数学:课本上讲的定理,你可以自己试着自己去推理。
这样不但提高自己的证明能力,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还有就是大量练习题目。
基本上每课之后都要做课余练习的题目(不包括老师的作业)。
数学成绩的提高,数学方法的掌握都和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分不开的,因此.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包括:听讲、阅读、探究、作业.听讲:应抓住听课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在听讲时尽可能与老师的讲解同步思考,必要时做好笔记.每堂课结束以后应深思一下进行归纳,做到一课一得.阅读:阅读时应仔细推敲,弄懂弄通每一个概念、定理和法则,对于例题应与同类参考书联系起来一同学习,博采众长,增长知识,发展思维.探究:要学会思考,在问题解决之后再探求一些新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甚至改变条件或结论去发现新问题,经过一段学习,应当将自己的思路整理一下,以形成自己的思维规律.作业:要先复习后作业,先思考再动笔,做会一类题领会一大片,作业要认真、书写要规范,只有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学好数学.总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小的细节注意起,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而培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把数学学好.语文:学习实际上就是提高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的一个过程。
那就是他们阅读量大、阅读范围广,而且一边读一边写,经常写读后感。
读,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也是一个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作文素材的手段。
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空洞干巴,而是洋洋洒洒,言之有物了。
写,在作文方面。
虽然说,文无定法,但是作文还是讲究一点“法”的。
应试作文与平时写的文章是有区别的。
平时写的文章,我们是去“品味”,而应试作文往往是浏览的。
浏览与品味就有了质的区别。
所以写应试作文非注意一点应试技巧不可。
比如文章开头,单刀直入,开宗明义,一开篇先让读者明白你在写什么,这点很重要。
否则,看了半天了,读者还云里雾里,不知道你要说什么。
这怎么可以呢?文章主体部分一定要围绕中心去写,一定要言之有物,这些最起码的要求必须做到。
到了结尾部分,对所要表达的主旨最后再强调一次,加深一下读者的印象。
这样,一篇文章也就大功告成了。
最后,再提一个建议:充分地利用课文。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读”,只要广泛地阅读就可以了。
但是,读课文有读课文的好处。
第一,课文是你的无声的老师。
我们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对“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思考的正确与否呢?如果无人请教,我们将无法确定。
可是如果我们去读课文,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
每篇课文都有阅读指导,课文之后还附有一些注释,它们可以给我们解疑答惑,帮助我们积累知识。
综上所述,我想只要坚持了读和写,一定可以提高语文能力和素质。
英语: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运用的最高境界就是四会——听说读写,因此相应的,要耳到、口到、眼到、手到。
很多同学在学英语的时候往往只是用了眼睛、或者用了手、用了嘴、用了耳,用了某一个器官,而没有想到在一个单位时间里面,其实可以五官并用,这样的话可以提高自己学习英语的效率。
我觉得朗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读的过程中既训练了听力,又提高了阅读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对英语的语感。
语感是在面对英语试题时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有时它是说不清楚的,但往往就是这种能力使我们在考试中能够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
英语的学习应该在平常的生活中见缝插针。
仅仅利用在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课后投入大量的时间以巩固和完善。
另外,就是我们的朗读材料,不仅仅局限于课文,可以读很多的东西,比如说一些英文杂志、英文报纸。
而且这些杂志报纸上文章的内容和课文不同,经常会遇到一些生词,是平常的课堂上可能遇不到的,但是在高考中可能会遇到,所以我们在面对生词的时候,就可以搜索以前的一些积累。
1.坚持不懈,从不间断。
每天至少看 15-20 分钟的英语,早晨和晚上是学英语的最好时间。
2.方法要灵活多样。
一种方式学厌了,可以变换其他的方式,以便学而不厌。
3.上下相连,从不孤立。
记忆英语要结合上下文,不要孤立的记单词和短语,要把握句中的用法。
4.熟记常用语,确保准确无误。
把常用的交际用语背熟,熟能生巧。
5.尽量用第一人称来记忆习惯用语和句型,以便记忆牢固。
6.多方位多角度来学英语。
经常读报、听广播、看外语电影、听外语讲座、读课本和别人交谈等方式来练习英语。
7.敢于开口说英语,不要怕说错。
只要敢说,就一定能学好。
8.要创设情景,加强交际训练。
语言的运用离不开场景的强化训练,只有交际,才能学好。
9.勤奋和持续坚持。
.多背,课文范例,背得越多越好,越熟越好;大多数人学不好英语根本的原因是懒惰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10.把英语当成一门声音而不是文字来学。
英语首先是一门声音,敢说,加入英语学习,天天说,大胆说,大声说,不怕错,错了及时纠正。
11.建议从学单词开始就听音背单词,建立起人对英语单词声音形象的条件反射能力。
政治:
【第1句】: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的内驱力,是探索与创新的源头。
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第2句】:整体把握,理清课本内容层次: 把繁杂、冗长的知识一层一层地进行梳理,犹如剥洋葱一样,将所学的知识梳理出层次,然后从整体上把握这些知识层次。
将其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这就是所谓的“先放后收”。
【第3句】:简要概括,把课本由厚变薄: 这要求学生建立在整体把握课本的基础上,领会其精神实质。
可先对一节或一段内容进行归纳,用一两句话,一两个字概括。
随着学习归纳能力的提高,逐步发展为对一课,一章的概括。
【第4句】:抓住线索,清晰知识的发展脉络: 如果知识是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珍珠串起来的那根线。
学生要去发现所学知识的线索,抓住了线索就抓住了所学知识的脉络。
在自学中要注意“三大问题”,即先讲是什么,后讲为什么或重要性,最后讲怎么样。
【第5句】:划出关键词,突出知识核心结点: 线索是学习内容的“网”,关键词则是这张网中的“结点”。
在知识学习中,要求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将知识高度压缩在认知结构中,再应用时依据线索,快速检索出关键词,由此引出自己所学的知识。
【第6句】:写读书笔记,进一步内化所学知识: 学生自学完一节或一课后,写出自己的读后感,体会,或者对课本进行评述,如果能长此以往,坚持下去那就真正达到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学生的理论水平及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较大提高。
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学法上有着与其他学科许多共同点。
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同时还有它独特的学法。
其实我们一直强调的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思维方法。
一、地理学习的灵魂——地图的利用
【第1句】:学会分类地图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景观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
【第2句】:学会读图①先读图的主题②看清图例③注意细节④联系实际
【第3句】:学会变图①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②图文转换
【第4句】:学会用图①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②用图记忆 中国地理:可看这几方面的地图,即: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图等。
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学习世界地理:
【第1句】:要在十条线上下功夫(五条经线、五条纬线)。
【第2句】:找出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第3句】: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
这样你会发现你开始“脑”中有“图”,“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
二、地理学习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第1句】: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①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 ②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
【第2句】: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
【第3句】: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
如: 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相信经过努力,同学们一定会喜爱地理并学好地理的。
生物:对生物课的学习不能按照数理化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学习方法上应该和地理有点类似。
数理化一节课上讲解的知识点不多,对一个重点知识会反复的在课堂上做题训练。
而生物一节课上的知识点很多,可以不夸张的说,老师说得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是一个考点。
而且课时紧张,不能在课堂上巩固练习。
所以课后的练习一定要认真做,有不懂的要马上问。
生物的题目从一开始就比较具有综合性,一个题目会涉及到许多知识点。
这种知识点的联系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强调的或者是补充的,很多学生不听课,自己看书,结果书看了,题不会做。
也有学生上课只听课本上有的内容,课本上没的以为是不重要的,就没听。
这些都应该避免。
学习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
【第1句】:学习生物学知识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
【第2句】:要重视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认真进行观察和实验 。
【第3句】: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
历史: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解决问题的。
历史更需要的还是理解。
复习时关键是要反复地看书,在反复中提高。
书才是最根本的。
离开书本谈能力是不现实的。
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也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
例如,某两场政变或两种政策之间有什么异同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说明了什么。
分析异同点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从背景、性质、影响等几个固定的版块去想。
经常这样思考,对不同的历史现象,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它们的实质,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
这是读书时要注意的问题。
书本绝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
相信你不久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有味的。
总之,是个积累的过程,你了解的越多,学习就越好
应该怎样去学好文科地理
呵呵,我也是文科,不过今年已经大三了。
但是地理还是蛮好学的。
高中的时候地理一直是年级第一~我觉得地理其实不难学。
比如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自然地理是文人地理的基础,工业布局、农业布局、还有城市分布都跟自然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觉得学好自然地理是学好地理的基础。
至于你说的记不住山脉走向、具体位置还有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
我觉得你应该多看地图,如果你觉得那个带颜色不好辨认的话,我建议你在白纸上画一个山脉走向图,先画东西向的,再画南北向的,然后是东北西南走向的,西北东南走向的。
没事的时候拿出来看看。
记下来以后在白纸上默写下。
这个图还可以帮你复习一下地形地貌~比如新疆的地形就是三山夹两盆,山脉从北向南依次是是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而阿尔泰山和天山中间夹了一个准噶尔盆地,天山和昆仑山中间夹了个塔利木盆地。
我觉得这样更能让你记住。
学地理,我觉得多画画比多背更能让你印象深刻~~hoho~有什么别的问题可以给我发邮件~我很乐意帮你解答问题O(∩_∩)O~还有其他的方法我也可以教你~
历史上嘉峪关有过战斗吗
如果有,都有过什么战斗
它被称为天下第一
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
嘉峪关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
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又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从百度百科里看,那里貌似没什么战事,不过因为在边境上,所以还是有很多任务和故事的
去延安王家坪纪念馆的感受简短篇作文
延安王家坪纪念馆 迎着温暖的春风,在阳春三月、天气晴朗的日子里,我们唱着欢快的歌,转眼间来到了王家坪纪念馆。
一下车,刚迈进纪念馆大门,望见毛主席高大的铜像耸立在纪念馆的中央。
毛主席身穿军装,头戴军帽,两手叉腰,展望着未来美景。
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纪念馆序厅,序厅中间有两根正方形的大理石柱子,有6米多长,顶上有13枚军徽,代表毛主席在延安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
地上铺着红色的大理石地板,象征着红色的土地。
正中间有一张延安市全进图,是用泥雕刻而成的,有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左边是毛主席打仗回来在按延安志丹县和乡亲们团聚的情景。
右边是红军战士渡黄河是艰苦的情景。
我们来到第一展厅,看见毛主席用过的笔、油灯、墨盒,吃过的小米、豆钱钱等。
还有作战时用过的炮、长枪、手榴弹、大刀…… 接着我们来到第二展厅,看见了毛主席写的;〈论持久战〉、〈人民民主专政〉……许多光辉著作。
看到这些,我又回想起以前人民是多么辛苦,才换来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想着想着,一个同学叫我过去看装在大玻璃框的延安地形图,啊
这个地图大极了,全部都是用泥捏成的,延安市的每个县、每个景点,都看的清清楚楚。
我真没想到延安有这么大呀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第三展厅,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匹毛主席骑过的白骏马,高大无比,又肥又胖,我想:“毛主席作战行程二万五千里,可能就靠这匹白马当交通工具。
转过来,我看见民间艺术展厅里买有毛主席胸章、剪纸、布贴画……我很快买了一个毛主席胸章挂在胸前,因为毛主席永远在我们心中。
最后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纪念馆,望着纪念馆顶上的12个大字“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
”我决心:发扬老一背的传统,把祖国建造的更好。
总平面布置图与规划图有什么区别
特别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中
总平面布置图亦称“总体布置图”,按一般规定比例绘制,表示建筑物,构筑物的方位、间距以及道路网、绿化、竖向布置和基地临界情况等。
图上有指北针,有的 还有风玫瑰图。
建筑总片面图 是表明新建房屋所在基础有关范围内的总体布置,他反映新建、拟建、原有和拆除的房屋、构筑物等的位置和朝向,室外场地、道路、绿化等的布置,地形、地貌、标高等以及原有环境的关系和邻界情况等。
建筑总平面图是表明新建房屋所在基础有关范围内的总体布置,他反映新建、拟建、原有和拆除的房屋、构筑物等的位置和朝向,室外场地、道路、绿化等的布置,地形、地貌、标高等以及原有环境的关系和邻界情况等。
是房屋及其他设施施工的定位、土方施工以及绘制水、暖、电等管线总平面图和施工总平面图的依据。
从建筑总平面图中应包括以下内容:(1)该建筑场地所处的位置与大小。
(2)新建房屋在场地内的位置以及与其邻近建筑物的距离。
(3)新建房屋的方位用指北针表明,有时用风向频率玫瑰图表示常年风向频率与方位。
(4)新建房屋首层室内地面与室外地坪及道路的绝对标高。
(5)场地内的道路布置与绿化安排。
(6)扩展房屋的预留地。
规划图指对一个社区或类似范围内日后的发展所做的规划图,其中标明用于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活动区或其他用途的土地的大小和位置。
土地利用规划图常是确定具体区划的基础。
追问: 谢谢您的回答,但还是有些疑问
EG:我给可行性研究设计出图纸,内容是“北山小区”的设计,图名应该怎么叫:我们有两种意见,请高人指点一二:意见一:**市**镇北山小区总平面布置图;意见二::**市**镇北山小区规划总平面图; 本人的意见是应该是方案二,因为图纸更注重的“规划”,而非建筑性质的总平面布置图,例如一个小区可以包括, 小区规划图(规划总平面图);小区竖向设计图,小区绿化设计图等。
希望看到你的真知灼见
谢谢,分数是小事,求知是大事
回答: 那是,不过昨天有事不在线上,所以回答比较晚,望见谅
本人回答仅为抛砖引玉或者建议:你的图纸为可行性研究设计阶段图纸,还处于方案选择阶段,你们的问题是对的概念不清,上面已经提到,这里不再赘余。
“总平面布置图”和“规划总平面图”的命名设计到你们单位或公司的资质及等级, “规划图指对一个社区或类似范围内日后的发展所做的规划图,其中标明用于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活动区或其他用途的土地的大小和位置。
土地利用规划图常是确定具体区划的基础。
”,一般为规划设计院的承揽业务范围,个人根据你的回答和和实际,取名为“**市**镇北山小区总平面图”较好
天涯幸运星 的感言: 感谢
弘扬设计者求真务实的精神
2009-06-15
年度重要活动
景陵峪地区地质概述 第一章 一、 实习目的
【第1句】: 分析该地区构造运动史,
【第2句】: 该地区沉积环境及演化史。
二、 所读图幅
【第1句】: 比例尺为1:100000的景陵峪地质图,
【第2句】: 构造纲要图及其图A-B剖面图。
三、 区域地理概况景陵峪地区地势总体表现为东南部地势较高,北西东方位地势较低。
海拔最高处为东南方的平望岗,海拔约1120m左右。
海拔最低处应为西南部的河流下游,海拔约为500m左右,该地区平均海拔大概为700-800m。
北部的青峰岭海拔约620m.该地区河流较为发育,由东北至西南呈网状遍布于整个地区,支流较多,故可知该地区较便利,且以水上运输为主,沿河多有村落分散。
第二章 地层与岩体该地区以沉积地层为主,由图可知,主要出露地层有:(按图上列出)出露地层面积最大的C1-2灰岩和D2砂砾岩及D3砂岩。
在黄山一带有构造窗出现,沉积地层为P,通过观察相邻地层地质界线关线可知该地区地层接触关系包括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
不整合接触主要表现为:S1-D2不整合接触,D3-K2不整合接触,D3-Q4不整合接触。
另外该地区还有岩浆岩岩体产出,主要有?4花岗岩体及β花岗岩, 这些岩体产出时间较晚,在地层沉积形成以后,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后固结其上。
根据该项地区地层的不整合接触以及出露的岩体,该地区地层可分为六个构造层,即C-D构造层,S构造层,E1-E2构造层,Q4构造层,?4花岗岩体及β花岗岩体。
另外该地区东南部平望岗由K2灰岩地层和E1页岩组成。
而该两种沉积地层在其他地方并没有出现。
故推测该地原来应处于海洋环境,沉积形成K2灰岩层和E1页岩后,经过一次构造运动而抬升为现在的平望岗。
Q4砂砾岩沉积主要是由河流携带的沉积物在下游地区由于水动力减,流速变缓,沉积物沉积而成。
第三章 构造该地区地形构造有褶皱和断层,主要以褶皱为主。
第一节 褶皱 景陵峪地区褶皱发育较完整,为阿尔式褶皱。
从该地区的构造纲要图上可知,主要有四组背斜,三组向斜。
而且轴迹线方向沿东——西方向。
下面对轶闻中标标号Z1-Z7的褶皱进得描述:类型 两翼地层 翼间角(度) 核部地层Z1 背 S2板岩层,D2砂砾岩D3砂岩层 50左右 S1千枚岩Z2 向 S2板岩层,D2砂砾岩D3砂岩层 70左右Z3 背 D3砂岩层,C1-2灰岩层 70左右 D2砂砾岩Z4 向 D3砂岩层,C1-2灰岩层 120左右Z5 背 D3砂岩层,C1-2灰岩层 80左右 D2砂砾岩Z6 向 D3砂岩层,C1-2灰岩层 120左右Z7 背 D3砂岩层,C1-2灰岩层 60左右 D2砂砾岩根据以上各褶皱分析,可以推测出:Z1-Z2褶皱是由加里东运动形成 ,Z3-Z7褶皱是由印支构造运动形成 。
第二节 断层 该地区断层走向均近东—西方向,F1—F7七个断层包括正断层和逆冲断层两类。
其中F
【第4句】:F5断层伸展整个地区。
下面依个描述:上盘地层 下盘地层 类型 断层面倾向F1 S2板岩 S1千枚岩 逆冲断层 北北东F2 S2板岩,S1千枚岩 S2板岩 逆冲断层 北向F3 S1千枚岩 S2板岩 逆冲断层 北北东F4 C1-2灰岩,D3砂岩, C1-2灰岩,D3砂岩 正断层 南向F5 C1-2灰岩,D3砂岩,D2砂砾岩 C1-2灰岩,D3砂岩,D2砂砾岩 正断层 北北东F6 D3砂岩,D2砂砾岩 D3砂岩,D2砂砾岩 正断层 东向F7 D3砂岩,D2砂砾岩 D3砂岩,D2砂砾岩 正断层 西向另外F6与F7断层处,发育为一地堑构造。
(附图)第三节 岩体该地区岩体有?4花岗岩体及β花岗岩。
出露地区较小。
。
?4花岗岩主要产出于Z1—Z2褶皱处。
规模较大,与围岩呈不整合接触,侵入时代为志留系后期和泥盆系前期。
β花岗岩体主要产出于东南部的平望岗,K2—E1地层交界处,出露面积较小,与围岩呈不整合接触。
侵入时代为K2之后,E1之前。
第四章 构造变形史根据前述地层及其接触关系、沉积顺序,以有断层和褶皱的分析,可简述该地区构造 变形史。
景陵峪地区早期沉积以S1千枚岩、S2板岩为主,之后经过加里东运动改造,形成了Z1Z2褶皱,几乎与此同时,?4花岗岩岩体产出,然后又经右D2砂砾岩、D3砂岩及C1-2灰岩的沉积,在C1-2后期经历印支构造运动,海底抬长形成陆台,水平挤压形成 一系列的褶皱和断层,最后呈个变形阶段为东南部的平望岗,该地原为浅海环境,发育有K2灰岩沉积和E1页岩沉积,喜山运动时,该处被抬升形成平望岗。
与此同时β花岗岩岩浆沿E1页岩与K2灰岩间隙中乘虚而入出露地表固结成岩。
经过长期的出露剥蚀,个别地区剥蚀严重,造就了而仿的地貌。
第五章 实习感言(自写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ganyan/show-445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