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杰出艺术收藏家感言
中国历史最大的收藏家是谁
在潮州市潮安县浮洋镇凤彩村熏一座刚竣工的大型博物馆拔地而起熏这座名为“华夏历史博物馆”的私人博物馆占地25亩熏气势雄伟熏外观典雅而富有现代气息熏与周围的民居相比熏显得十分雄伟壮观。
带着浓厚的兴趣熏近日记者前往寻访博物馆的主人、中国收藏家协会鉴定委员会副主任洪木荣先生。
初见洪木荣先生,年已不惑的他朴实勤快、干练沉稳的个性给记者一种坚忍不拔的感觉。
他告诉记者熏新落成的“华夏历史博物馆”将陈列洪家几代人收藏的几万件艺术珍品。
这些珍品都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个最真实的见证。
两万多件文物精品奠定他在中国收藏界的地位在洪木荣先生的引领下,记者来到他位于潮州市区的“韩苑收藏馆”(没对外开放的藏宝之地)熏这里暂时存放着他的部分藏品。
一打开馆门,映入眼帘的是近500平方米的场地,里面陈放着一排排多层结构的专柜,杂乱摆放的各种艺术珍品使记者目不暇接:从商代的原始陶器、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皿到唐宋的官窑瓷、元明清的各类瓷器……林林总总的藏品几乎记载着整个中国文明的发展史
洪木荣先生说:“这里仅仅是我收藏的一部分,我的收藏总量已达二万多件。
”他随手拿起一件瓷器向记者介绍,这花瓶是最古老的元代青花瓶,此花瓶用彩全是波斯料,与刚在英国被拍走的超二亿元的一件元代青花瓶相似,目前已是稀世国宝;这彩碟是吉州绿窑,瓷质光彩照人;这是清康熙的一个粉胎碗,是为皇帝专用的特制品……提起眼前一件件珍品的收藏经历,洪先生一腔自豪,一番感慨。
他边走边向记者介绍这一件件藏品的年代、制作方法、价值和藏品的由来。
他指着一件约1米高的花瓶说:“这件清乾隆时烧制的青花瓶瓷器,让我苦苦等了13年才得以到手。
”十几年前,洪木荣先生到汕头一刘姓家中作客时,无意中发现了这个令他兴奋不已的青花瓶。
该青花瓶保存完好、画艺精湛,极具收藏价值。
洪木荣欲以重金购之,经自己多次登门、托朋友说情,刘家就是不肯转让,致使洪木荣13年间日思夜梦、眷恋不已,直至两年前刘家移居外地,洪木荣再次前往苦苦说情,方得此青花瓶。
像这样的收藏故事还不少。
为了得到更多的精品,洪木荣经常在全国各地爬山涉水,有时一蹲点就是一个多月。
有所收获时,常常爱不释手,欣喜若狂。
目前,在他收藏的大量艺术珍品中,不少是国家一级文物,有的是价达上亿元的传世宝贝。
他多次前往广州、上海等地举办个展,博得中国收藏界同行的好评。
几年前,国家文物部门的官员和专家带着怀疑的心态来到他家参观,一进家门,他们都惊呆了:没想到生活在省尾国角的潮汕地区的洪先生居然有这么多文物精品,“冷藏”有这么大的收藏家
其后,中国几大文物拍卖机构还多次为他举行专场拍卖会,使洪木荣的名字在中国收藏界如雷贯耳。
洪木荣告诉记者,这些藏品不仅耗费了自己大量的汗水和心血,还耗尽了他毕生的积蓄。
收藏世家成就了一个知名的鉴藏家洪木荣出生在潮安县浮洋镇凤彩村一个收藏之家,从其曾祖父算起已有四代收藏的历史。
孩提时受家庭的影响,洪先生常常将好玩的瓷器收集起来,藏放家中。
当洪木荣对古陶瓷的收藏意义有了正确的理解后,兴趣更大了,也收集得更认真了。
时至今日,儿时的一些藏品不仅还保留着而且已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中国素有“陶瓷之国”的别称,陶瓷历史源远流长,迄今已历3500多年,为人类留下了不少艺术精品。
二十多岁时,洪木荣先生师从著名的古陶瓷鉴藏家乔德光先生,系统地汲取收藏与鉴别的有关知识,感悟收藏学问的博大精深并全面投入对古陶瓷的专业研究中,并在国内多种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从一个收藏爱好者转而成为中国文物鉴定界的一个造诣颇深的鉴藏家。
洪木荣认为,搞收藏不分先后,关键是要有“功底”,而要打好“功底”,仅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经过长期的鉴赏实践才能炼就较高的鉴赏眼力。
另外,一个合格的鉴藏家必须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既要有历史学家的渊博,又要有艺术家的品味和修养。
一个成功的鉴藏家决不能以买卖的态度来做收藏,否则就不是一个鉴藏家,而是一个商人。
如今的洪木荣先生已是国家文物学会研究员、中国收藏家协会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还被授予中国古陶瓷优秀鉴定家、广东省十大“优秀收藏家”等荣誉称号。
他还多次以文物鉴定专家的身份上中央电视台的《鉴宝》节目“谈古论今”,获得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认同。
老祖宗留下来的文明瑰宝不能随便卖有人开玩笑说,如今的洪木荣先生是坐在金山上的鉴藏家,那些藏品的总价值无法估量。
面对着一件件价值不菲的藏品,记者问,如果有买家向您高价购买,您是否出让
洪先生说,一般不行,鉴藏家言藏不言卖
他认为,一件件古文物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不能用钱去衡量,更不能随便出卖。
提起不久前中国的一件元代青花瓷在伦敦拍出两亿多元人民币一事,洪先生显得有点激动。
他说,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文明古国。
五千年的历史决定了中国的文物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引以为豪的事情。
在收藏古陶瓷之余,洪先生还喜欢写字作画,同时也收藏不少古字画、古家具。
在另一间藏室里,挂满了历代名家的书画。
有明朝举人杨向荣、清朝名人黄香铁、许集等人的作品,还有一幅是清道光潮州知府的书法作品,室内还陈放着明、清的多件古家具。
洪木荣率直地说:“我痴迷的是古陶瓷,而古书画、古家具是在10年前才开始收集的”。
在洪先生“拥挤不堪”的收藏馆里,记者发现了一张画桌,正纳闷间,洪先生告诉记者,目前他不但收藏,而且一有空暇就挥毫写书作画,他现在还是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终生艺术委员呢 他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能建一个大型的博物馆,将洪家几代人收藏的二万多件古陶瓷全部陈列面世,给更多的人欣赏,发扬光大我国古陶瓷文化。
如今“华夏历史博物馆”的建成,无疑使他的这一夙愿得以实现。
他告诉记者,“华夏历史博物馆”是在国家文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建成的,馆里的展品将按照历史年代的先后顺序来陈列,首期将摆放二万多件古瓷器,等二期工程竣工后再摆放收藏的古字画、木雕作品和古家具,到时,华夏历史博物院将会成为潮汕地区一颗耀眼的“夜明珠”,通过里面的展品,将能见证中国五千多年历史所创造的辉煌。
书法个人简介怎么写
你一个例子,你套用 刘啸,1974年生,现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力书法家协会理事,天津市静海书协副主席,瀚海书画院副院长。
1998年入选歌颂改革开放二十年书法系列大展 1999年入选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 1999年在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举办了“翰墨世纪风”书画展 1999年入选天津市书法艺术展 2000年入选全国书坛新人展 2000年入选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作品展 2001年入选第一回韩中书艺家协会作品展 2002年入选中日交流书法大展 2003年入选全国电力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并获奖 2004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翰墨情静海人”书画展 2005年在天津举办“清风雅韵”书画作品双人展 2006年入选中国当代书画展 2007年入选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 作品被收入《中南海珍藏书法集》、《世界华人美术名家年鉴》;被中南海、钓鱼台以及多家省、市博物馆收藏。
《青少年书法》杂志、《书法》杂志、《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中国书法家网站》、《书法家网站》曾作专题介绍,出版《刘啸书法篆刻作品集》。
刘啸被天津市书法家协会评为“天津市十佳青年书法家”;被《中国书画投资》评为“最具升值潜质的百名书法家”之一;被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等艺术单位授予“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荣誉勋章,被中国收藏学术研究会和世界文化艺术鉴定中心授予“当代中国书画收藏市场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荣誉称号。
中国艺术家的介绍
第一名:“一指乾坤”之崔如琢崔如琢作为中国当代水墨绘画的代表性大家,以独特的指墨以及积墨画法享誉世界。
他在前师基础之上,将指墨、积墨、泼墨都赋予突破与创新,并集其大成,开创了指墨积墨山水以及指墨积墨花鸟画的新篇章。
随着中国当代水墨板块成为市场焦点,崔如琢近年迎来了他的飞速发展期,并以其独特的风格,成为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的旗手,引领中国水墨艺术走向世界,为中国水墨艺术在全球艺术殿堂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
第二名:“诗魂书骨”之范曾观察中国当前艺术界动态时,范曾的确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数十年来,范曾把对中国文化精髓之感悟融入他独特简约而超逸豪迈的人物画之中,其画精于白描,尤喜写意人物,提倡清初名僧石涛的“一画论”,主张“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画作笔力遒劲,线条简括,气韵生动。
他笔下的人物,无论是江畔行吟之屈原、横槊赋诗之曹操,还是豪气干云之钟馗,无不显现出清新隽永之画风。
第三名:行走斑斓世界之黄建南黄建南的水墨作品呈现出斑斓绚丽的色彩,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成为他画作的主题,众多作品均流淌着神秘莫测与众不同的东方艺术意境和神韵。
黄建南的艺术风格源自独特的人生经历,他12岁接触舞台布景,步入艺术天地,其一生游历甚广,曾从广东步行至黑龙江,用9年时间纵贯中国南北,用双脚、双眼、双手,行走、洞观和描摹
【第3句】:8万多公里沿线的山川大地。
第四名:“墨分千层”之蔡茂友“墨分五色”是水墨绘画的物质特性。
蔡茂友充分继承了宋元花鸟画的墨骨画法,创造性提出了“墨分千层”的艺术理论,并探索实践“墨分千层”的花鸟画法。
自其水墨牡丹长卷《春风得意》去年迈入千万元梯级后,今年单幅作品《盛世昌隆繁华似锦》全卷以3795万元成交,再创其个人记录。
蔡茂友的创作媒介、学术顿悟、市场认可经受了多重检验,未来的价值潜力令人期待。
第五名:“不老鬼才”之黄永玉黄永玉颇具传奇色彩,自学美术、文学,为一代“鬼才”,他设计的猴票和酒鬼酒包装家喻户晓。
其博学多识,书画俱佳,亦是诗、杂文、散文、小说、剧本的大家,在海内外享誉甚高。
黄永玉用笔运墨反叛传统,但审美趣味仍与传统一脉相承,水墨画作品展现出深厚渊博的学识、卓尔不群的才情、耿直倔强的性格。
今年94岁的黄永玉可谓中国画坛“不老鬼才”。
第六名:“点亮水墨山水”之邱汉桥邱汉桥是“北势南气,山水大成”绘画理论体系的创立者和倡导者。
他在山水画无限丰富的笔墨技巧中,单取“点”画——大大小小的椭圆墨点,由点成线、成365kuaile.cn形、成画。
邱汉桥能“点”出自家风貌,并成为中国水墨画坛中“亮点”,其鲜明的艺术风格受到收藏界的广泛关注,作品升值平稳。
2022年,60岁的邱汉桥作品总成交额由上年的4980万稳升至7798万人民币。
第七名:工笔竞独秀之何家英何家英在中国工笔画坛一枝独秀,技法全面,无论是工笔人物,还是水墨写意,他都能找到艺术与市场的最佳结合点,努力开拓,不断创新,兼融百家,自具一格,以其雅俗共赏、韵味绵长获得了“双赢”。
他的作品注重对心灵的卓越表现和对人性的深刻关注,开拓了水墨人物画的新天地。
2022年,61岁的何家英作品以总成交额7757万人民币,称雄当代水墨工笔画坛。
第八名:“海上丹青大家”之陈佩秋96岁高龄的陈佩秋,早年以山水为起点,上世纪50年代后专攻花鸟,画风浓丽秀美,无论重彩工笔还是泼墨写意,都别具风韵。
上世纪90年代始,她着力探索细笔青绿山水,以水墨的笔墨元素结合西方绘画的色彩,开创了彩墨结合的水墨画新风,被誉为“海上丹青大家”。
2022年,陈佩秋作品取得总成交额6331万人民币,晋入“前十”榜单,位居第八。
第九名:游离跨界多元之邢东“60”后的邢东,曾在纽约帝国大厦举办个人水墨艺术画展,举世无二。
2022年在美国洛杉矶和好莱坞亮相,23名好莱坞明星同时拜师学画。
邢东是世界多家奢侈品牌的合作伙伴,担任世界级32家品牌独家版权授权艺术家。
他带着东方的诗性文化,邂逅西方现代文化的激情,以大胆和不间断的创新,完成东西方文化从碰撞到交流、从牴牾到融汇,为中国水墨画注入新的生机。
第十名:京华画院掌门人之王明明王明明,中国北京画院的掌门人,以水墨人物享誉画坛。
其作品长于通过精严的笔墨表现出诗意精神,无论是表现南方热带雨林的花鸟,还是北方的花卉植物,都可以感受到画家精心营造的诗意氛围。
从某种意义上说,以人物画见长的王明明在花鸟画创作上的探索,对当代水墨花鸟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供参照和研究的典型案例。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ganyan/show-445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