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感言

中国里约获奖感言

关于里约奥运会的微感言急需

最大的感触是,现在国人的思想变化很大,金牌意识淡化了。

不像以前那样非要拿到金牌,拿不到金牌就沮丧、责骂运动员。

现在大家都变得宽容了,即使拿不到奖牌,我们也多了一份理解与包容,少了苛责。

最后想说奥运健儿真的不容易,你们辛苦了。

中国领导人参加里约奥运会开幕式吗

中国的三,只有你有冠军相。

尽管潮起潮落也会有失但只要有你就有希望在,就有惊喜在,三大球才不至于丢脸。

八十年代的五连冠,曾经激励了多少中国人,让我们热血沸腾,让我们心潮澎湃,以致有一个词,专门属于你,叫女排精神。

二十多年来,世事更迭,队吕走了一茬又一茬,教练也换了几个,但只有女排精神的代表铁琅头郎平在,女排精神就在,凝聚力就在。

就像这次里约小组赛,输美国,输荷兰,谁都可以输,但不能输巴西,否则别说冠军,连门都没摸到,就打道回府了。

于是战巴西,我们看到了血性的中国女排,巴西队蒙了,世界冠军的主场,硬是生生地被我们打趴下了。

巴西人不明白,但我们明白,女排精神回来了

有了女排精神,什么对手都不在话下。

半决赛战荷兰,这个我们曾经输过的对手,不能手软,不要仁慈,狠狠地打,拚命地追,一分也不要放过,半点也不许谦让,嬴了,意料之中,情理之外。

决赛面对塞尔维雅,这个笫一次进决赛的对手,认真对待,细致研究,精心布置,反复商量,离冠军近在咫尺,摆正平常心,发挥高水平,打

又被我们打趴了。

我们是冠军,女排又带给我们惊喜了。

这惊喜,只有女排能够带给我们。

我们愿意女排惊喜不断,冠军拿得手软。

在东京,廷续辉煌,再写传奇。

以中国女排和祖国我心中为题写一篇发言稿

里约奥运会进行了女排决赛,中国女排战胜塞尔维亚队,夺得金牌,塞尔维亚队夺得银牌。

这是中国女排历史上第三次夺得奥运金牌。

  当最后时刻替补上场委以重任的张常宁,成功的发球过网后急坠破坏了对手的一传,惠若琪的探头给塞尔维亚人致命一击之时,如你,如我,如电视机前1365kUaIle.cN3亿中国人,都会发出歇斯底里的咆哮,人说看中国女排需要一颗大心脏,坚持着看完里约奥运决赛,发现自己已经不再紧张,更多的是热泪盈眶!  终于明白父辈所一直提的“女排精神”,翻开这些年女排的历史,1984年在洛杉矶,女排小组赛输给了美国——但在决赛中竟然没给东道主任何机会,3-0拿下;2004年在雅典,陈忠和的那支黄金一代在爱琴海彼岸成成就了“大写”的女排精神,从半决赛0-2落后古巴的绝地反击,到决赛0-2落后俄罗斯的登临绝顶,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在张越红重锤落地之后流下的激动的泪……  当伦敦奥运中国女排2-3被日本挡在四强之外时,那时的女排跌入谷底,我们以为还要等待下一个20年。

  幸好,我们有郎平,这个30年中国人永远兴奋的女排图腾!她上任后,给中国女排带来了全新一代的“朱袁张”组合,你能想象一支在伦敦仅仅进入八强的球队,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站上世界之巅吗?2022年世界杯夺冠——这竟然和郎平此前给出的时间表完全重合,在她连续发掘了朱婷、袁心玥和张常宁、龚翔宇之后,给出了这支女排出成绩的时间表就是2022年!  真的,除了这个团队,没有别的任何一支球队能够配得上“精神”二字——请记住,她们的名字叫中国女排,她们30多年来激励国人的叫“女排精神”。

网上流行的一句话:“哪有什么洪荒之力,不过是在咬牙坚持。

”在这个网络化、娱乐化充斥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女排精神的归来。

  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

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

”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不是目标太难,而是你还不够努力!加油,每一天!  女排精神常在,共筑泰山不屈斗志!

里约奥运会上的各国国旗是中国生产的吗

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

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

  这是郎平对女排精神的注解。

  郎平就是这样,刚毅果断、却也审时度势,虽然成长在集体和体制中,但她却是中国最早有独立意识的职业体育人。

  1985年退役进入北师大攻读英语,1987年带着几百美元赴美留学,取得体育管理系现代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继而在海外打球任教,郎平选择的是那个年代中国运动员少有的人生轨迹。

  在美国,郎平为了生活只能在大学担任助教,哄着一批孩子练排球。

她说自己午饭舍不得到学校食堂吃,连麦当劳都不敢吃一顿。

她自己做三明治来果腹,买些西红柿、白菜、面包,就能解决一个星期的伙食费。

  郎指导说,她看到三明治就想吐。

  海外生活的艰辛让郎平做出了一个决定:第一次为钱打球。

  在意大利,退役多年的郎平第一天训练就出现肌肉拉伤的情况,随后她右膝关节磨损严重,被医生要求伤停一个月。

  但是由于郎平的缺阵,球队四战全部失利,只能吃由朋友从美国邮寄的止疼片硬撑,软骨碎片游走于关节内却又卡在骨缝,刺激骨膜出水导致膝盖肿胀严重,只能让队医不停地抽出积液坚持。

  回归,跟着自己的只有两个行李箱  郎平识时务,她能随机应变,遵从她自己内心:不从政,出国留学。

但当祖国召唤,她能放弃一切。

  彼时郎平有稳定的工作合同,有不满两岁的女儿,在美国买了房子和车子,回国执教意味着这一切都要割舍,但她没有太多犹豫。

  郎平,祖国真的需要你。

这是当时球类司司长给郎平电传中的一句话,按照郎平的说法,正是这一句话让自己下定了决心。

  国家需要你的时候,你不能无动于衷。

当郎平收拾停当,发现跟着自己的只有两个行李箱,但就像当初为国效力一般,郎平又一次的义无反顾。

  回国后,郎平拿着微薄的薪水,这点钱连一个月给女儿打越洋电话都不够。

但就像她说的:执教中国女排我从未后悔过。

  里约奥运前再度出山,郎平心中的执念一如既往。

  选材,首创大国家队概念  郎平的刚毅果决,更体现在她的专业精神上。

  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

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

这是郎平的话,技术过硬,是铁榔头的硬道理。

  2013年回归国家队,郎平创建了一个新模式--大国家队。

  2013年,郎平先后组织四期集训,调动队员超过30人。

2014年,郎家军大名单多达27人。

2022年,世界杯郎平仍然给出了26人的集训名单。

只要表现出色,无论年纪,国家队大门都向你敞开。

  对于年轻队员,急需国际比赛历练。

郎平率队参加了瑞士精英赛、大奖赛、亚运会、u23世锦赛等一系列的国际大赛,年轻人不断成长。

  而当徐云丽、魏秋月、惠若琪连续遭遇伤病时,郎平在2013年发现了朱婷,2014年重点栽培袁心玥,2022年中国女排终于在周苏红之后,迎来了接应张常宁。

  尤其是2014年,由于人才储备充分,中国队得以顺利完成世锦赛和亚洲杯亚运会双线作战的任务。

以往靠七八个球员打天下的格局,如今被人人都能比赛所取代。

  取消22条军规,取而代之的是网购游戏  在以往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的基础上,郎平将国际化、专业化的团队合作形式和科学训练的理念引入。

  无论是赖亚文、安家杰等教练班子的组建,还是由rett,reg、brittni和dr ho四个美国人组成体能训练 伤病康复的小团队,都对过去陈旧训练和康复理念进行了颠覆。

  比如康复师就位之后,女排队员蹲杠铃等损害膝盖的练习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全面的体能指标,和根据这个基础上对队员实际情况的私人定制体能和训练计划。

  中国队还太年轻,欠缺奥运经验,郎平带成这样,已经竭尽全力了。

这是魏继中老人给出的评价。

  高情商的郎平在训练严格的同时,做到了对队员人性化的生活管理。

在郎平队伍中,所谓的22条军规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队员们可以爱美,网购、游戏和电视剧等。

  郎平对于队员生日,伤病,甚至假期,都会给予关怀,正是这种母亲般的温暖和知遇之恩,才让这些90后的孩子们升腾出无以比拟的杀气和拼搏意志。

  尽管眼眸深处时常带着疲惫,但只要眼光望向球场,铁榔头永远不会因时间而改变。

  郎平背后,三代人对于女排的精神寄托  我们热爱郎平,其实也更多是对她所代表的女排精神发自心底的认同,经历30年,这股精神被几代女排姑娘传承,又重新定义。

  那么对于我们每个人,对于几代人,女排精神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对中国女排的爱能超越了年龄,无论是耄耋老人、年近半百,还是80后、90后。

  对于60后、70后和年龄再大一些的观众来说,女排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印记。

  改革开放初期,国人猛然意识到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我们急需向世界证明:中国人,行!  中国女排承载了这个历史使命。

  1981年11月16日,这注定是中国体育史一个被铭记的日子,整个国家仿佛都屏住了呼吸,全国人民都守在黑白电视抑或收音机前,聚焦第三届女排世界杯中国和日本的决赛。

  随着一场艰难的3比2胜利,中国女排第一次收获世界冠军,这一天比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为新中国射落第一枚奥运金牌早了两年半时间,整个国家沸腾了。

  人群聚集在天安门广场高呼祖国万岁!女排万岁!对于一个跨越了浩劫年代的泱泱大国,这一刻承载的意义恐怕早已跨越了体育本身。

  女排精神,成了一代人振兴中华的精神寄托。

  而对于很多70末,80后,女排是脑海里长辈们一直念叨着的五连冠和铁榔头,是著名解说宋世雄嘴里反复播报着的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

  在孩提时代,女排的故事和经历甚至进入了教科书,即便少不经事,你也懵懂地知道,中国女排是支特别的队伍。

  在连续拿下5届世界冠军,包揽世界杯、世锦赛和奥运会奖杯,这一切都发生在一支运动队身上,长大以后,每一次回眸,你更会不自觉的心潮澎湃。

  而对于很多90后和95后来说,在网络上,妈妈郎平和女排姑娘们灿烂的笑容总是能给他们带来正能量,就像郎指导拍摄自己吃泡面的视频一样,女排和新一代的距离正在不断拉进。

  对于他们,女排不仅仅是爷爷奶奶甚至父母口中的英雄团队,这些年龄相仿的姑娘只是一个个可爱的个体,他们的同龄人。

  《人民日报》曾经用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为题描述中国女排,这样的标题放在今天可能有些不接地气,但人们内心的情感共鸣却可以跨越年代,留住时间。

  女排之于中国体育,之于中国,或许就诠释着这样的伟大。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环境与发展大会,又称“地球会议”。

为纪念人类环境会议召开20周年,1992年6月3日,在巴西的“里约中心”组织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60多个的代表及100多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在大会上发言,时任的出席大会并讲话。

这次大会是继1972年瑞典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之后,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一次国际会议。

大会的会徽是一只巨手托着插着一支鲜嫩树枝的地球,它向人闪昭示“地球在我们手中”。

这次会议的宗旨是回顾人类环境大会召开后20年来全球环境保护的历程,敦促各国政府和公众采取积极措施协调合作,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而共同作出努力,会议通过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宣言》和《21世纪行动议程》,154个国家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48个国家签署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

大会还通过了有关森林保护的非法律性文件《关于森林问题的政府声明》。

  “里约宣言”指出,和平、发展和保护环境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应在环境与发展领域加强国际合作,为建立一种新的、公平的全球伙伴关系而努力。

  巴西联合国环发大会之后,各国为履行环保承诺,作出了许多努力。

2002年10月,为纪念联合国环发大会10周年,联合国在召开环境会议,时任的出席会议并讲了话。

里约奥运会的评价

里约奥运会看的不是比赛,是笑话。

以前以为举办奥运是一种荣耀、一种骄傲,里约举办后才知道,奥运是没有国界,没有底限的,并且是随意选择的。

说不定哪一天哪个温饱都是问题的国家会申奥成功。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ganyan/show-44517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