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自己的感言
写自己的感言
今天一个陌生的朋友突然给我发了一条消息:祝你生日快乐
刚接到这个祝福的消息时,着实让我很纳闷。
谁会知道我的生日呢
连我自己也忘得一干二净。
因为长这么大,我还没有为自己过一次生日呢。
惊诧之余,我赶紧回问情况,那位朋友才说是看了我的资料后才知道的。
虽然是一位陌生朋友的问候,但是还是为朋友的细心而多了几分感动。
于是我想起了为自己的生日写点什么,也算是给自己第一次的生日礼物吧。
一转眼,我都人到中年了,细数前面几十年的光景,好像就在昨天才发生一样,但是看到比我高一头多的儿子,才发觉自己确实不再年轻。
生日礼物,生日祝福,这个好像与我无缘。
自从懂事以来,除了谈恋爱的时候,也就是现在的爱人给我寄过一张音乐贺卡。
表示生日的祝福,以后再也没有过。
我因此也习惯了没有祝福和礼物的生日,每年我生日的这一天都是在不经意间就过去了,我也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寒酸。
也不去羡慕人家怎么样浪漫和风光的过生日。
也许这就是平淡的日子,平淡了几十年的生日礼物就是“不经意”。
不过,我的这个生日礼物是自己送给自己的第一次感言,从来没有扳过指头算计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从来不渴望自己的生日会有人给祝福和送礼物,有祝福和没祝福不也是在不经意间都过来了吗
如今我已为人母,深知母亲生我这一天的痛苦,有人说生日就是母难日。
一点不假,所以,在我的生日这天除了感慨时间的飞逝之快,世事沧桑以外,最想说的还是谢谢母亲给了我生命
我的生日有如我平淡的生活一样,没有更多的祝福和礼物,因为我早已成了习惯。
既然母亲生我这一天是平淡无奇的,我也就平平淡淡的过好这一天吧。
我的感言
假如这界没光、水源、没有,没有亲情友情和爱那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当然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
这些道理都很浅显,但是生活中,我们在理所应当的享有着这些的时候,却常常少了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道德准则,很多人,很多事,其咎都源于不会,不愿感恩。
的确,中国的文化传统让我们很难从口中说出“妈妈我爱你;爸爸我爱你”。
然而,这不应该是借口。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爱的感情基础。
所以,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激朋友的帮助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帮助自己的人甚至感恩给我们所经历的坎坷。
我不会忘记不久前的一件事情。
那天我和同学逛街,一个也就四五岁的小男孩,从前面跑了过来。
因为已经是冬天,羽绒服把小男孩撑得圆嘟嘟的,像个小皮球滚动了过来。
他问我到动物园坐哪趟车,我告诉他就在那边坐4路车。
他高兴地又跑了回去。
我和同学就往前走。
我们都走得挺远的了,听见小男孩在后面“哥哥哥哥”的叫我。
我不知道他要干什么,便站在那里等他,看着他一脑门子热汗珠儿地跑到我的面前,我问他有事吗,他气喘吁吁地说:“我刚才忘了跟你说声谢谢了。
妈妈问我说谢谢了吗。
我说忘了,妈妈让我追你。
”我不会忘记那个孩子和那位母亲,他们让我永远不要忘记学会感谢,对世界上不管什么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帮助和关怀,也不要忘记了感恩。
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常常是细小琐碎却无微不至,不仅常常被我们觉得就应该是这样,而且还觉得他们人老话多,嫌烦呢。
其实感恩是发自内心的。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更何况父母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
因为,父母是上苍赐予我们不需要任何修饰的心灵的寄托。
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父母。
而现在我们远在外地学习,依然牵挂着我们的,还是父母。
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样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们无法体会的,我们虽不能与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但我们在生活上可以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
当父母生病时,我们是否应担起责任,照顾父母
要知道,哪怕一句关心的话语,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方便面,都会慰藉父母曾为我们百般焦虑的心。
感恩父母,并不难做到。
我们也许会记得感谢在人生道路上帮助过我们的朋友,也许会记得感谢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是的,他们当然是我们要感谢的,可同时,我们更不应该忘记,父母,永远是我们最值得感谢的人
谢谢大家 感恩父母,希望全天下的父母一切都好
自己的读书感言,怎么写
自古文人好读书,故有“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古人读书多以时间和恒心来竞赛,寒窗十年,饱读诗书,鲤鱼跃龙门的奇迹只在出榜一刻,那时便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愁者会年复一年地赶考,因此对他们而言,时间就是前途,浪费时间就是在自毁前程。
在耗费大量时间的同时,持之以恒是必不可少的。
否则“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又如何证明呢
相比而言,生活在当代的我们则逊色许多。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这句话始终给千千万万的读书人带来了动力,有人是为提高自己的修养,有人是为将来的前途,尽管目的不同,但却都是发自内心的,至少他们能为此努力读书,不在于理想的庸俗与否,他们都是最真诚的人。
然而不堪重负的我们不仅没有尽到人子之责,还有放弃学习、放弃自己的念头,虽然这样的痛苦与忧郁可能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但善于控制自己,善于取读书之乐来填补内心痛苦的人才是所谓的善学者。
一曲《桃花扇》填补了孔尚任亡国时的痛苦,一把折叠扇舞出了坎坷的人生,李贺的“我当二十不得志,一心愁谢如枯兰”更是宣泄了自己内心的苦闷。
可以说书读多的人,他宣泄内心的方式也非比寻常。
因此圣贤绝非天生的,而知识可以提高修养,读书可以丰富情感,圣人因此而生。
培根的《人生论》,王充的《论衡》以及《颜氏家训》等著作都可以丰富我们的内心情感,完善生活。
古人著书立说为的是能让自己的想法公布于世,以供他人学习和指正;叹如今,功利性的著书立说已经泛滥成灾,这就使得书的作用和性质发生了变化,人们也就渐渐忘记了书中的黄金屋、颜如玉。
可想而知,不是书使人们如此,而是社会使然。
尽管如此,还是不乏读书之人,他们能够区分出善恶之类,选择经典之作来读,“所谓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在与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若读的是一部劣作,那就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即使你很感兴趣,你也毫无提高,只会对你造成误导。
李杜诗篇,韩柳散文,建安风骨,皆是古人的佳篇巨作,试问不读书何以作此文章诗歌
非学无以至此,非明达无以通晓人生,非读书无以成人。
写一句自己的学习感言
在学习的路上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努力学习,不要向困难低头,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ganyan/show-44576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