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同桌的你感言
同桌的你诗意的感言
讲述青春讲述纯爱的电影,是老少咸宜男女通吃的电影类型。
那些怀旧的元素不说了,不同的年龄段的观众总能找到自己的共鸣。
就像《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就像《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致青春》是群戏,更着力讲述不同人物的不同轨迹。
《同桌》更像《那些年》,是大背景下的双人戏。
同样有纯情的女孩和帅气的男孩,同样是从学生时代的爱恋开始,到一场婚礼结束。
听“同桌的你”有何感受
也许。
也许。
那是多年后的我们。
曾经绽放在今夏的美好。
曾经划过今夏的霹雳。
时间匆匆过后,都已模糊。
只留下心底偶尔闪现的今日的温暖。
淡淡哀伤……
我说今天与同桌的互动你们看了给些感言
谢谢
无论时光如何改变,让真诚永远;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让善良永远;无论眼前还是天边,让美好永远;无论距离是近是远,让朋友永远
相逢又告别,归帆又离岸,是往日欢乐的终结,未来幸福的开端。
相会再别离,别离再相聚;秋风吹旷野,一期只一会。
我会珍惜你我的友情,更期待相会的时刻。
想说的很多。
可是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场合,能留给你的,只有我的默默的祈祷:珍重啊,朋友
唱《同桌的你》这首歌应该有怎样的神态以及怀着怎样的情感
怀念美好的岁月,想念曾经美丽的同桌。
这样的感情很好把握的。
用淡然却惆怅的心,回忆,在回忆中快乐的思绪飘扬。
神态就表现的很有生活阅历感却很有年轻的活力一样就可以了。
《同桌的你》这首歌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感情
对学生时代,尤其是某位同桌的怀念
说说你学了乐理课后的学习感受?
乐理重要性不说了。
在您下功夫学乐理之前,请确定您能唱准音阶(上行、下行),并能打准基本的节拍(四四拍、八六拍啥的)。
如果您努力了一段,却做不到上述两点,那您的天赋不在这里,又或者您有希望被培养成一个很好的听众。
大家业余学乐理不会很系统,也不必系统。
因为研究的多了,也就自然融会贯通了。
想学好乐理得需要一本参考书,有个叫李重光的人写的乐理书很适合业余学习,大家不妨买本看看。
弹吉他的人学乐理的第一课应该是调弦,调弦的方法一般的吉他教程中都有,但这个基本功不一定所有人都掌握了。
以下说说我自己的乐理学习过程和体会,仅供参考。
我学乐理是从识谱、视唱开始的,我相信很多人都是这么开始的。
我的做法是找一本歌本或是民谣吉他教程,把我会唱的歌都用唱名来唱。
一开始可以一句、一句的走,先唱歌词,在翻过来唱谱。
这个练习的目的:一是在头脑中建立音程关系的概念,就是逐步熟悉诸如 1
【第3句】:3
【第6句】:2 5等各音相距多少;二是熟悉各种音型、节奏型的唱法,比如附点、切分等等。
用唱名能唱十几首歌以后,我就在歌本上找我根本不会唱的歌,直接唱谱,然后再填词,也就是视唱。
开始你可能老半天也唱不下来一句,你得慢慢的来。
但要每个音的音高、时值都力求唱准,这个过程需要勇气与耐心。
如果你能做到本帖开头说的那两点,那视唱也是很容易的。
比如看到谱子上第一个音是1,第二个音是5,你唱完第一个1音后却不能准确唱出第二个5音,那你就
【第1句】:
【第2句】:
【第3句】:
【第4句】:5这样唱音阶找到5 ,然后唱
【第1句】:5两个音,并不厌其烦唱100遍,
【第1句】:5两个音的音程关系就印在你的脑子里了,以后再遇到这两个音也就很容易唱出来。
其他各种音程也是这样练习,常见的音程有限,不用多久我就能对一般乐谱进行视唱了。
但那个把歌翻成唱名来唱的练习也经常会做,唱起来挺有趣的。
与此同时大家要读读乐理书上的内容(李重光的书都很薄,很好读),作书上的各种练习,这些练习都很容易的。
会视唱也就有了一个好的开始,之后我的第二台阶是听音记谱。
就是听到某个没听过的歌时,一边听,一边把它的主旋律的谱子写出来。
这个过程有点长,我也没想明白自己是怎么过这一关的。
我只记得我有段时间总在哼哼《同桌的你》这首歌的头两句,想把它翻成谱子来唱,但就是感觉不出用的是哪几个音。
后来,我有天随便唱了一个谱子里边有5 5 5 5 3 4 5这几个音连在一起,我唱了一下就忽然感到,这不是《同桌的你》的第一句吗?之后也就迫不及待的马上哼后面的乐句,然后把音都用谱子记下来,当时感觉很爽,特有成就感。
第二天拿着谱子给我一个懂乐理的老师看了下,除了一些记谱错误,音都找对了。
能听音记谱应该是个较大的跨越,因为这是能即兴伴奏的基础。
也就是说只有听出歌者唱的是哪些音,并判断出是什么调,才能决定用那些和弦伴奏。
第三个台阶就是结合扒带学习和弦。
能听出主旋是什么音之后,我就开始试着听伴奏中吉他部分演奏了些什么音,并把他们记下来或用吉他演奏出来,也就是扒带。
开始当然找简单的曲子扒,比如 《白桦林》《同桌的你》啥的,主要是伴奏乐器较单纯,吉他声音较明显。
扒带的方法在王鹰、马鸿合著的《民谣吉他新教程》的最后一章有介绍,归根到底就是听音记谱(不过这里是记和弦),你要听不出来,说啥都白搭。
在这一阶段,有几篇关于和弦的文字对我启发最大,那就是王鹰、马鸿在《民谣吉他大教本》和《民谣吉他新教程》中关于和弦的分类、命名、分析、运用、记忆、推导等的讲解,我觉得这是在所有吉他教程中关于和弦最科学、最浅显易懂、深入浅出的介绍了。
实际上在王、马二人的书里,编配从来都讲究原汁原味,和弦的运用都不会落俗套,我建议大家多看他们的书,尤其不要看刘传的教程,我记得刘传在很早以前的一本教程中,居然把唐朝的《月梦》编成了三连音的节奏型(后来改过来了),真是让人笑掉大牙。
自从知道了和弦的含义后,便了解了歌中的伴奏是以和弦为单位组织的,我就开始利用扒带研究和弦了,主要是听各种和弦的构成音,感受、记忆他们的色彩,并看在原配中该和弦是怎么运用的,能否用其他和弦代替等等。
和弦是丰富多彩的,七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各种代理和弦、掺杂了各种经过音的和弦,再结合不同的节奏型和演奏技巧,真是变化多端,越玩越爽。
第四个台阶,就是扒总谱、编曲、指弹。
现在很多歌曲伴奏都是由电声乐队担任的,基本是四大件:鼓、吉他、贝司、键盘。
期间,还穿插着很多音效、小打、弦乐、和声等等,能把总谱写出来,真的对你的耳朵和乐理素养是个极大的考验。
而对我们这些喜欢原声箱琴的人来说,就总想着把这些元素尽量用一把吉他表现出来,于是除了扒带,接下来就是吉他编曲了。
这里就有和弦走向、调弦法,节奏型,和弦经过音的使用,音色、力度、速度的安排,前奏、间奏、尾奏的设计,拍弦、闷音、敲扳等技巧的运用等等,总的感觉你既是一个指挥,又是一个身兼数职的演奏(唱)者,真的很有挑战性。
而这些过程的实现都需要乐理的支持,基本上还就是那句老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了半天乐理还是要用的,亲自编一些东西再回来看理论,体会更多。
在这一台阶我也是刚入门,我想突破的方法只有多听、多做、多动脑。
听真的很重要,任何音乐都会对你的弹奏有所启发,不断的开阔耳界总能使你更有创意;亲自编曲的提高会很大,有很多吉他弹奏上的细节只可意会,只有亲自做过才能体会到。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ganyan/show-445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