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搞笑的句子

最流行搞笑歇后语,句句扎心 句句珠玑

【歇后语第1句】:蒙面人出场——不留脸面

【歇后语第2句】:驴子跟马跑——蹩断脚;落在后头

【歇后语第3句】:【丢了凤凰巢,找个老鸹窝】释义:老鸹:乌鸦。比喻离开了条件好的地方,到了条件差的地方。例句:虽然当着她的面不叫,但是她怎么可能一点不知道?就是不骂她的人,也不免惋惜她实在是个傻瓜:“有福不会享”,“丢了凤凰巢,找个老鸹窝。”

【歇后语第4句】:属麂子的——胆小怕事

【歇后语第5句】:鱼鹰逮鱼——全凭一张嘴

【歇后语第6句】:吃炒面哼小曲——含糊其辞;含含糊糊

【歇后语第7句】:鳖笑龟儿——看不见自己的丑

【歇后语第8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谓采取相应的斗争方式、报复行动。 成语:针锋相对。老舍《四世同堂》:“不行,不能让她跑掉。 对她,就得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歇后语第9句】:【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胆大的胡作非为,吃多了以致 撑死;胆小的不敢越轨,没吃的以致饿死。指一种无法纪状 态,坏人得志,老实人吃亏。《北京日报》(1988,2,9):“过去 由于监督不力,确实存在‘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情况, 滥发被查到的倒霉,没被查到的收益,致使有些单位存在侥 幸心理。”

【歇后语第10句】:【提哪把壶哪把壶不开】(惯)形容事事不顺利。

【歇后语第11句】:【暗室亏心,神目如电】(谚)亏心:指对不起良心。指人即使在暗处偷偷做了昧良心的事,神灵的眼睛也会看得很清楚。劝人在任何情况下不要做坏事,不然,必将受到应有的惩处。

【歇后语第12句】:今年一直大旱,农民盼望着下雨。我爷爷说:“该下了。九月九,看十三,十三不下一冬干。”(河南·尉氏)

【歇后语第13句】:【京剧】“京剧”是中国的国剧,是国粹。它源于徽剧和汉剧。1790年,乾隆皇帝八十大寿,召集全国各地著名的戏班进京贺演。寿庆之后,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的精彩演出受到喜爱,继续留京献艺。1830年,湖北楚调(汉剧)也进入北京,汉剧和徽剧出于同源,因而时常合班演出。汉剧是西皮调的唱腔,徽剧以二黄调为主,这两种腔调同台演出,取长补短,并不断汲取当时流人北京的秦腔、弋腔和昆曲等戏曲的精华部分,同时又根据观众的要求和北京的语言特点,创造南北观众都能接收的戏剧语言——韵白。这样京剧便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由当初的“皮黄”改称“京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同治、光绪年间(1862年-1908年),京剧已经在全国盛行开来。京剧艺术比其他剧种更突出了戏曲集中、概括、夸张的特点,形成了念、唱、做、打一套完整体系和统一风格,表演时具有鲜明的色彩和强烈的节奏感。京剧形成的初期,老生最受重视,出现了“老生三杰”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后来又出现“老生新三杰”谭鑫培、汪秋芬、孙菊仙。到了民初,旦角的地位开始变得重要了,出现了“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各行当都有了自己的代表人物,并形成了京剧流派。

【歇后语第14句】:看着村上许多人经商致了富,爸爸也闲不住了。谁知他一趟广州跑下来,竟赔了五百多元,奶奶安慰他说:“地黄瓜上不了高架子,吃草的羊变不成牛,你还是安心种地吧!”(河南·南阳)

【歇后语第15句】:【急行无好步】(谚)好步:稳当的步子。急急忙忙地走,就不会迈出稳当的步子。比喻匆匆忙忙做事,往往难以把事做好。 也作“紧行无好步”。

【歇后语第16句】:【按牛头吃不得草】(谚)指牛不想吃草时,硬按住它的头角让它吃也没用。比喻做事贵在顺理成章、情通理顺,专靠强迫命令是行不通的。

【歇后语第17句】:【有钱不住东南房】(谚)东南房:旧时四合院中的东房和南房。东房夏天太阳光照多,太热;南房冬天刮西北风,太冷。指有钱人家不住东南房。

【歇后语第18句】:新娘子蒙头——不给面子

【歇后语第19句】:馋猫见了腥味——没有不沾的

【歇后语第20句】:【傻公子,好奉承】(谚)愚蠢的公子少爷,最爱听向他吹捧讨好的话。指凡是爱好人们奉承的人,实质上都属傻公子之流。

【歇后语第21句】:【挑得篮里便是菜】见“搭在篮里便是菜,捉在篮里便是蟹”。

【歇后语第22句】:【骑着驴骡思骏马】(谚)骑上驴和骡子,可以代步,还想着骑骏马可以更快更风光。指人的欲望总是无止境的,

【歇后语第23句】:【庄户人挑粪担——两头都是屎】(歇)庄户人:指农民。屎:谐“死”。形容处境险恶,无论如何都是死路一条。

【歇后语第24句】:【逼公鸡生蛋】释义:比喻要求苛刻,强人所难。例句:袁廷发头也不回,抵塞他:“你们简直在逼公鸡生蛋哕。”

【歇后语第25句】:【上山打得虎,下海擒得龙】(惯)形容身体强壮,武艺高强。

【歇后语第26句】:口吃黄连——苦在心

【歇后语第27句】:【树大招风】(谚)树木高大了,就容易招来大风。常比喻名声大或权势重了,就容易招来非难、嫉妒与仇恨。 也作树大招风,官大招祸。 树大招风,钱多惹事。 树大招风,名高招忌。

【歇后语第28句】:我给爸爸读课文听,爸爸说:“看你怎么读的,一个字一个字地乱蹦,像炒豆似的。”(山东·汶山)

【歇后语第29句】:一到冬天,我就好感冒,经常嗓子刚刚不疼了,又开始咳嗽。妈妈说:“你这是去了个孙悟空,又来了个猴儿。”(河南·新野)

【歇后语第30句】:【七太公,八太婆】(谚)太公:男性的高寿者。太婆:女性的高寿者。旧指怀胎七个月生下的男孩寿命长,怀胎八个月生下的女孩寿命长。

【歇后语第31句】:【气不打一处来】(惯)指心中所有的怒气一起爆发出来。

【歇后语第32句】:【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谚)诸葛亮:《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足智多谋。三个普通人的智谋,能顶个诸葛亮。指人多出智慧。 也作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 三个缝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人顶个诸葛亮。

【歇后语第33句】:【为五斗米折腰】释义:五斗米:指微薄的薪俸。折腰:弯腰,鞠躬。为微薄的薪俸而屈身伺候上司。例句:不,我可不愿跟余敬唐这样卑鄙的人在一起!宁可饿死,也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歇后语第34句】:【一个红脸,一个白脸】(惯)一个做恶人,一个充好人。比喻两人串通一气,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做坏事。

【歇后语第35句】:【谁养孩子谁当娘,谁种土地谁收粮】(谚)指谁出力经营,成果理当归谁所有。

【歇后语第36句】:【蛤蟆打呵欠——口开得太大】(歇)本指嘴张得很大,转指人太贪心,要价太高。常含讥讽意味。

【歇后语第37句】:房脊上逮鸡——不好捉摸

【歇后语第38句】:【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谚)指丈母娘爱女儿,自然就喜欢自己的女婿。 也作丈母娘看女婿亲。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

【歇后语第39句】:大庙里的娘娘——有求必应

【歇后语第40句】:【架桥拨火儿】(惯)比喻挑拨双方的关系,引起事端。

【歇后语第41句】:洗淋水澡——首当其冲

【歇后语第42句】:人老病多,树老根多。

【歇后语第43句】:【蛤蟆吃黄蜂,倒挨了一锥】释义:比喻没得到好处,反而受责备。例句:这次欢迎史厂长,你想再尝甜头,来了个老谱袭用。故技重演,没料到热面孔碰了个冷屁股,弄了个蛤蟆吃黄蜂,倒挨了一锥。

【歇后语第44句】:【禾秆盖珍珠】释义:比喻不显露本领、才华。例句:我知道他们有锋芒,不过像俗话所说的,“禾秆盖珍珠”,他们把光芒隐蔽起来,使你看不见。

【歇后语第45句】:暑假里的一天中午,天气闷热。吃饭时,我脱光衣服,开着电扇,还是热得要命。奶奶说:“要是能把肉皮子也脱了就凉快了!”(四川·达川)

【歇后语第46句】:【好心不得好报】(惯)指好心去帮助别人却没有得到好结果。 也作好人不得好报。 好心没好报。

【歇后语第47句】:【若说钱,便无缘】(谚)如果提起借钱,再好再亲的关系都会冲淡,甚而至于决裂。指钱财是很敏感的东西,它关涉人情冷暖。 也作提起钱,便无缘。 说着钱,便无缘。

【歇后语第48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最好赶快离开。语出《南史》:“檀公 三十六计,走为上。”明代《水浒》:“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若不快走时,更待什么!”

【歇后语第49句】:【救人如救火】(谚)救人之命,就像救火一样刻不容缓。指救人是十万火急的事,丝毫不能延迟。 也作“救命如救火”。

【歇后语第50句】:【摆谱】“摆谱”指摆门面、摆架子、摆气派。是常见的一种社会现象。那么,“摆谱”是怎么来的呢? 18世纪,清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之为“康乾盛世”。和平局面的出现,再加上清朝实行“摊丁人亩”政策,造成了人口的大量增加,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人口已首次超过四亿,相当于解放初期的人口数量。人口的增加,造成了耕地面积的相对缩小,当时京师一带地区情况更是突出,再加上人为因素,清朝统治阶层八旗贵族在京郊跑马圈地,抢占良田,因此,人们不得不开始向人口稀少的东北和西北移民。这些从北京一带出来的移民,到达目的地后建立起了村落,安家落户,繁衍后代。由于老辈家都有家谱,于是大伙坐到一块,将各自家的家谱摆开,看看谁家的谱大,从而确立起不同家族在村里的地位。这就是“摆谱”。看来本义的摆谱和现代意义上的摆谱有相近之处,都是贪大。不过原意淡出,只剩铺张和显摆了。

【歇后语第51句】:【眼睛长到头顶上】(惯)形容人骄傲自大,目空一切。也形容人势利。 也作眼睛长上额头。 眼睛长到脑门子上。 眼睛长到脑瓜顶上。

【歇后语第52句】:【牵羊入屠户之家——一步步来寻死地】(歇)屠户:以宰杀牲畜为业的人家。指人一步一步走向绝路。多指自寻死路。

【歇后语第53句】:【十八般武艺】“十八般武艺”源自十八般兵器,多出自文学作品,形容某人武艺高强。最早见于南宋永嘉戏文《张协状元》:“十八般武艺都不会,只有白厮打。”元代关汉卿杂剧《五侯宴》:“孩儿十八岁也,学成十八般武艺。”可见最迟到元代,南北都已通用“十八般武艺”一词。但其包括的内容有各种说法。《水浒传》称十八般兵器是:矛、锤、棒、弓、努、铳、鞭、简、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枪、权。明代朱国桢《涌幢小品》说是:弓、弩、枪、刃、剑、矛、盾、斧、钺、戟、鞭、简、挝、殳、叉、爬头、锦绳套索、白打(徒手搏斗)。清代有两种并存的说法,一说为矛、锤、弓、铳、弩、鞭、锏、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棒、枪、扒:一说为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鞭、锏、锤、殳、叉、爬头、锦绳套索、白打。还有九长九短的说法。九长是:枪、戟、棍、钺、叉、钩、槊、环;九短是: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皆因出自小说家之口,可谓五花八门,没有定说,以上诸说,可互相参照。也可理解为武艺精通,样样皆能。

【歇后语第54句】:【只当给大风刮跑了】指说的话作废。李准《大河奔流》: “有些言和语不和的话,就只当大风刮跑了。”

【歇后语第55句】:隔墙扔蒲包儿——飞(非)礼

【歇后语第56句】:【 真金不怕火炼】谓经得起考验。西戎《纠纷》:“我说你们 呀,不要管人们说长道短的,只要把活儿做好,任务完成,摆 出成绩来,叫他们尽管说,真金不怕火炼,到那阵,叫他们想 挑毛病也没嘴说了!”

【歇后语第57句】:【当着和尚骂贼秃】释义:借指当面揭短。例句:副厂长邵顺宝听了这些话,明知这是当着和尚骂贼秃,也只好打落牙齿往肚里咽。

【歇后语第58句】:【人过三十不学艺】人应在年轻时学习,三十岁以后不容 易专心。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人过三十不学艺,老了, 手脚也不灵便了,叫人家年轻人们闹吧。”

【歇后语第59句】:我又向爸爸要橘子,爸爸拿出最后一个说:“砍了树子免得老鸦叫。”(四川·射洪)

【歇后语第60句】:【不走高山,咋会显平地好】释义:不走艰险的山路,显不出平地好。比喻不经过比较,不知道哪个好。例句:老七伯感慨地说:“当然喽,不走高山,咋会显平地好?你们两人和好如初,还要比以前好好多呢!”

【歇后语第61句】:【隔层肚皮隔垛墙】(谚)隔着一层肚皮,就像隔着一堵墙一样,有着极大的隔阂。旧指妇女对待非亲生儿女会百般歧视,加以虐待。 也作隔重肚皮隔重山。 隔层肚皮隔层山。

【歇后语第62句】:【二月间的桃子——不熟】(歇)本指桃子尚未成熟,转指对人或事物不熟悉。

【歇后语第63句】:【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惯)指人虽穷而有志气,在困难面前不低头。

【歇后语第64句】:企业改组以后,小强成了饲料厂的总经理,可每逢有什么重大举措时,他仍是亲临车间去倾听职工的意见,人们对此大为不解。小强却颇有感触地说:“这叫听人劝,得一半。”(河南·辉县)

【歇后语第65句】:【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耗子的就是好猫】不管外表如何,以实 际效果来判断好坏。类似的:不管黄牛黑牛,能拉犁的就是 好牛。浩然《金光大道》:“你何必这么死板、机械呢?不管 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歇后语第66句】:【多个香炉多个鬼】(谚)比喻多一个人就多一份麻烦或支出。

【歇后语第67句】:狗尾巴放三年——变不了水貂皮

【歇后语第68句】:晚饭时,妈妈叫弟弟吃菜,弟弟不肯吃。妈妈一边给弟弟夹菜,一边对弟弟说:“三天不吃青,行路不正经。”(广东·吴川)

【歇后语第69句】:【此地无银三十两】想掩盖,反而暴露。成语:欲盖弥彰。 海外梁厚甫《海客随笔》:“‘此地无银三十两,隔邻王二不曾 偷’是中国人的笑话,但依着这一个笑话行事的美国人,着 实不少。”

【歇后语第70句】:【别人求我三春雨,我去求人六月霜】释义:别人求自己容易,自己求别人困难。例句:桂迁恐怕又说,慌忙道:“足下来意,我已悉知,不必多言,恐他人间之,为吾之羞也。”说罢,先立起身来,施还只得告辞道:“暂别台颜,来日再来奉候。”桂迁送至门外,举手而退。正是:别人求我三春雨,我去求人六月霜。

【歇后语第71句】:近视眼看告示——迫在眉睫

【歇后语第72句】:【灯草拐棒儿,拄不定】释义:用灯草做的拐棒儿,拄不得。比喻人靠不住。例句:你干净是个球子心肠,滚下滚上;灯草拐棒儿,原拄不定。把你到明日,盖个庙儿,立起了旗杆来,就是个谎神爷。

【歇后语第73句】:【饿眼见瓜皮——就当一景儿】(歇)景:景物,这里指美好的事物。 讥讽人贪婪,连别人遗弃的坏东西或不三不四的人,都当成宝贝。

【歇后语第74句】:老虎的头发——没有人敢理

【歇后语第75句】:杏和麦,如果不熟,总不熟;要熟,很快就都熟了。于是人们总说:“杏熟一天,麦熟一晌。”(河南·灵宝)

【歇后语第76句】:锁头守门——家无闲人

【歇后语第77句】:【风不吹,树不摇】释义:风要是不吹,树不会摇动。比喻事出有因。例句:马长胜说:“风不吹树不摇,说你有缺点,也不是平白无故的。”

【歇后语第78句】:【烈火炼真金】(谚)指真的金子不怕烈火炼,只有在烈火之中才能识别出真金来。比喻经受严峻的斗争考验,才能见出意志坚强的人。 也作“烈火识真金,百炼才成钢”。

【歇后语第79句】:【客大压店,店大压客】见“店大欺客,客大欺店”。

【歇后语第80句】:放假了,我光知道玩,把今天的作业推明天,明天的作业又推后天。他妈妈没好气地说:“真是懒汉嘴里明天多,明天再多也不多啊!”(河南·淅川)

【歇后语第81句】:外练身、法、步,内练精、气、神。

【歇后语第82句】:【扣屎盆子】(惯)指无中生有地陷害人,损害其名誉。

【歇后语第83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歇后语第84句】:【歪嘴和尚念不好经】谓有缺点,有毛病,做不好事情。韩 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歪嘴和尚还能念出好经?铜锁 这回,又上了他的当了。”

【歇后语第85句】:【 哑巴梦见娘,说不出的苦】内心痛苦,无法诉说。类似的: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成语:有口难言。清代《儒林外 史》:“早晨开船,这客人情思还昏昏的,到了此刻看见被囊 开了,才晓得被人偷了去。真是哑子梦见妈,说不出来的 苦!”

【歇后语第86句】:老太太吃冰糖——闭了口

【歇后语第87句】:马脖子上的铜铃——叮当响

【歇后语第88句】:【翻老账】(惯)老账:过去的账。 比喻重提已经过去,让人厌恶的事情。 也作“翻旧账”。

【歇后语第89句】:【擀面杖吹火——不通气儿】(歇)擀面杖:擀面用的木棍儿,没有通气孔,无法用来吹火。本指空气不流通,转喻不通达事理。

【歇后语第90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丈二,身高,摸不着头脑。借指 弄不明白。和尚,也说:金刚。成语:莫名其妙。王朔《私人 律师》:“林崖惊异地望着这对表情奇特的男女,有点丈二和 尚——摸不着头脑。”

【歇后语第91句】:鲁智深倒拔杨柳——好大的力气;蛮劲十足

【歇后语第92句】:【林子大了,什么鸟儿没有】情况复杂,什么人都有。浩然 《艳阳天》:“十个指头伸出来还不能一般齐哪,林子大了,什 么鸟儿没有?这种人总归是一个半个,成不了大气候,您别 往心上放就是了。”

【歇后语第93句】:【有理讲倒人】有理讲理,无须采取欺诈或暴力方式。浩 然《艳阳天》:“快回去吧,我们有理讲倒人,为什么要打架?”

【歇后语第94句】:头穿袜子脚戴帽——切颠倒

【歇后语第95句】:【黄鼠狼娶媳妇儿——小吹小打】(歇)讥讽人办事小里小气,不大方。也指小打小闹,气派、规模小。 也作“黄鼠狼娶媳妇儿——小打小闹”。

【歇后语第96句】:骑驴吃豆包——乐颠了馅

【歇后语第97句】:荷叶包粽子一宽大有余

【歇后语第98句】:【神不知,鬼不觉】见“人不知,鬼不觉”。

【歇后语第99句】:癞蛤蟆剥皮不闭目——还想蹦鞑几下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gaoxiaojuzi/show-41103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