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很现实的搞笑歇后语,温柔了岁月!
【谚语俗语第1句】:【种田不离猪,教子不离书】谓各种职业各有不同的特点, 语文图书:“要当知识分子,就必须有阅读的习惯。俗话说, 种田不离猪,教子不离书。干一行有一行的特点。”
【谚语俗语第2句】:屋里风筝——高飞有限
【谚语俗语第3句】:【狼多肉少,神仙也苦恼】(谚)比喻人多物少,供不应求,事情很难办。
【谚语俗语第4句】:戴了笆斗进庙门——冒充大头鬼
【谚语俗语第5句】:【奶妈抱孩子——人家的】(歇)指人或物属于别人,不属于自己。
【谚语俗语第6句】:【起了风,少不得要下点雨】(谚)风是雨头,既然风起了,跟着或大或小总要下点雨。借指对方既然已经提出了条件,总得多少有点表示。
【谚语俗语第7句】:【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谚)旧时认为男子为风情女子而死,也是一件风流韵事。
【谚语俗语第8句】:【半年下雨半年睛】释义:一年中就有半年下雨,只有半年是晴天。指气候多雨或久晴。例句:元帅道:“国中气候如何?”公公道:“时候常热,就像我南朝的夏月天道。五六月间,日夜大雨,街市成河。俗语说道‘半年下雨半年晴’,就是这里。”
【谚语俗语第9句】:沙石打青石——石打石(实打实)
【谚语俗语第10句】:雷声大,雨点小——虚张声势
【谚语俗语第11句】:【黄花鱼——溜边儿】见“属黄花鱼的——溜边”。
【谚语俗语第12句】:【明道好走,喑径难摸】释义:熟悉的道路好走,陌生的道路难行。例句:有道是:“明道好走,暗径难摸。”他们按照盘太婆叙述的方位,不多时,便来到了枫树林后的大悬壁下。
【谚语俗语第13句】:弟弟的成绩刚刚好了一些,便有些骄傲,妈妈生气地说:“你太骄傲了,得了些颜色,就开起染房来了。比起人家第一名,你还差得远呢!”(安徽·阜南)
【谚语俗语第14句】:爸爸和妈妈吵了嘴。爸爸说:“打盆说盆,打罐说罐,你不要扯得簸箩乱动弹;东一榔头,西一斧子,光提那猴年马月陈谷子烂芝麻的事。妈妈说:“路走错了能拐回来,话说错了又拐不回来,我不说了行不行?”(河南·许昌)
【谚语俗语第15句】:【乘兴而来,败兴而去】释义:败兴:兴致被破坏,情绪低落。高兴地前来,扫兴地回去。“去”又作“返”。例句:这样,汪逆便乘兴而来,败兴而去。他的以伪中央、伪党来统辖南京与华北的野心,已经碰回去一半。
【谚语俗语第16句】:【兵随将令草随风】(谚)兵士要随着将领的指挥行动,就像草随着风向而摆动一样。指在战斗中,士兵必须坚决服从指挥。 也作“兵随将转”。
【谚语俗语第17句】:妈妈让我做一道奥林匹克数学题,可我怎么也做不出来,就顺口说:“唉!这道题怎么像打了个死结似的。”(浙江·桐乡)
【谚语俗语第18句】:【豹死留皮,人死留名】(谚)人死要留下美名,就如同豹死留下一张珍贵的毛皮一样。指人的一生应在正大光明、有所作为中度过,不可苟且偷生。 也作虎死留皮,人死留名。 人死留名,兽死留皮。
【谚语俗语第19句】:我家的闹钟坏了,为了不耽误上早自习,我缠着爸爸连夜去修。爸爸说:“慌啥呢?有鸡叫天明,没鸡叫也天明。明天不误你上早自习就是。”(河南·淮阳)
【谚语俗语第20句】:【七股子八权】(惯)形容事情头绪太多、太乱。
【谚语俗语第21句】:【炒冷饭】(惯)比喻说话或做事重复过去的一套,没有新的内容。
【谚语俗语第22句】:【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谚)王叔和:魏晋时期名医,著有《脉经》十卷。熟读王叔和的医著,不如多积累临床诊治的经验。指医家贵在临床实践。
【谚语俗语第23句】:【按定坐盘星】(惯)坐盘星:秤杆上的第一颗星,是秤砣和秤盘呈平衡状态时秤砣的悬点。比喻拿定主意。
【谚语俗语第24句】:妈妈常教育我们说:“有麝不用扬,风刮自来香。自己说自己千句对,不如别人夸你一句话好。”(河南·长垣)
【谚语俗语第25句】:【张开喉咙见心肺】(惯)比喻对人直抒胸臆,毫不隐瞒。
【谚语俗语第26句】:【掉进闷葫芦里】见“跌进闷葫芦里”。
【谚语俗语第27句】:【忙婆娘嫁不到好汉子】见“急婆娘嫁不下好汉家”。
【谚语俗语第28句】:【水长船高,泥多佛大】(谚)水位上升,船身自然就高;泥土加多,塑的佛像自然就大。比喻事物随所凭借的条件的提升而提升。 也作“水长船亦高”。
【谚语俗语第29句】:【三翻六坐九拿爬,十个月的伢儿喊爸爸】(谚)婴儿在生下三个月后会翻身,六个月能坐起,九个月能爬行,十个月会发声喊“爸爸”。指婴儿出生一岁之内的成长是有阶段性的。
【谚语俗语第30句】:爸爸问爷爷,东洼那块地可不可以种上棉花。爷爷说:“那块地啊,旱收蚂蚱,涝长蛤蟆,不涝不旱收盐巴。连棵草也长不高,还种什么棉花?”(河北-吴桥)
【谚语俗语第31句】:【药医不死病,死病无药医】(谚)药只能治可治之病,不治之症是无药可施的。指再高明的医生,再名贵的药物,功能都是有限的。
【谚语俗语第32句】:【拿屁股当脸】(惯)骂人不知有羞耻之心。
【谚语俗语第33句】:灶王爷上天——句句实情
【谚语俗语第34句】:老牛筋——难啃
【谚语俗语第35句】:【 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能满足一切要求,要什么有什么。 类似的:要东有东,要西有西。香港梁凤仪《千堆雪》:“自出 娘胎,就锦衣玉食,穿金戴银……自懂性以来,就要风得风, 要雨得雨。”
【谚语俗语第36句】:高树上的鸟儿——瞧不起低窝
【谚语俗语第37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歇)八仙:道教传说中的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等八位神仙。 神通:指修行有成就的人所具备的神妙莫测的能力,今指特别高超的本领。相传八仙渡海到蓬莱山赴蟠桃会,一路上能行风的行风,能下雨的下雨,各自施展法力。比喻各自施展本领,或各有各的一套好办法。 也作八仙过海——各使神通。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谚语俗语第38句】:高梁地里打阳伞——难顶难撑
【谚语俗语第39句】:【拔了萝卜带出泥】(惯)比喻在查处某一问题的过程中,也顺带发现了其他问题。也比喻由于办事不当而惹了麻烦或连累了他人。
【谚语俗语第40句】:【吉人自有天相】(谚)吉人:善良的人。相:扶持,帮助。旧指善良的人,遇有危难自有老天佑护。
【谚语俗语第41句】:爸爸身体不好,不能喝酒。有时,他和朋友们聚在一起,难免会喝上几杯。妈妈总是劝他说:“戒酒戒烟,身体平安。”(河南·鲁山)
【谚语俗语第42句】:【爬得高,跌得肿】(谚)指向上爬得越高,跌下来必定伤得越重。比喻人追求名利的欲望越强烈,失败起来就越惨重。也比喻权势越大,所承担的风险就越大。 也作爬得高,跌得重。 爬得越高,跌得越惨。 攀得高,跌得重。
【谚语俗语第43句】:八岁时我就学会了骑自行车,后来好长时间不骑了,这天骑车竟然摔了一跤。奶奶说:“这真是唱戏的三天不唱嘴生,打铁的三天不打手生。”(江苏·如皋)
【谚语俗语第44句】:【不信好人言,吃亏在眼前】(谚)好人:指正直、无私且有远见的人。 指不接受好心人的忠告,必定会遭逢倒霉的事。
【谚语俗语第45句】:【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强调要遵守法纪。马烽《刘胡兰 传》:“你老说的,倒也是一番道理。古话说:国有国法,家有 家规,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
【谚语俗语第46句】:【 脑袋掖在裤腰带上】冒着极大的危险,准备掉脑袋。或 说:脑袋提在手里/提溜着脑袋过日子。成语:出生人死。 台湾李敖《世论新语》:“如果想在政治上争一席之地,就该 把脑袋提在手上玩。”
【谚语俗语第47句】:【母猪不大,牌子不小】(惯)讽刺人本事不大,派头却不小。
【谚语俗语第48句】:【破家县令,灭门刺史】(谚)县令:一县之长。刺史:一州之长。 一县之长滥使权力能使人家破人亡,一州之长滥使权力能使人家族毁灭。指旧时地方官的权力是极大的,百姓惹不起。 也作“灭门刺史,破家县令”。
【谚语俗语第49句】:邻居刘婶的儿子小强,一玩起来就是一身泥一身土的。你听,刘婶又在说他了:“瞧你这孩子,都快玩成土地爷了。”(河北·邯郸)
【谚语俗语第50句】:车后拴小牛——带犊(歹毒)
【谚语俗语第51句】:【重打鼓,另开张】(惯)比喻从头干起或作新的打算。 也作重打锣鼓另开张。 另打锣鼓重开张。
【谚语俗语第52句】:狗咬吕洞宾——不懂好歹;不认得真人:不识好歹;不识好人心;不识真神仙;有眼不识真人
【谚语俗语第53句】:【箭在弦上——不能不发】(歇)比喻情势紧迫,不能不做某事。 也作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矢在弦上——不得不发。
【谚语俗语第54句】:【 饥者易为食,寒者易为衣】迫切需要,容易满足。明代《二 刻拍案惊奇》:“又道是: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大凡人 在饥渴之中,觉得东西好吃。”
【谚语俗语第55句】:【舅舅面前说姥姥,姥姥面前说舅舅】背后议论别人。尤凤 伟《中国一九五七》:“可不是这样,他是在舅舅面前说姥姥, 在姥姥面前说舅舅。”
【谚语俗语第56句】:【大丈夫报仇,十年不迟】谓遇到事情要沉着,找机会对侍。 类似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姚雪垠《李自成》:“大丈夫报 仇十年不迟,何况只用等几个月?气坏了身体可不值!”
【谚语俗语第57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则俗语的意思是形容身为其事的人反而糊涂,犹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源自宋欧阳修《新唐书·元澹传》:“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何所谓疑而不申列?” 这段话是唐朝的大臣魏光上书唐玄宗,要求把唐初名相魏征整理修订过的《类礼》(即《礼记》列为经书,也就是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玄宗当即表示同意,并命元澹等仔细校阅一下,再加上注解。不料,右丞相张说对此提出不同看法。他说,现在的《礼记》,是西汉戴圣编纂的本子,使到现在近千年;再说东汉的郑玄也已加了注解,已经成为经书,有什么必要改用魏征的本子呢?玄宗觉得说的也有道理,便改变了主意。但元澹认为,本子应该改换一下。为此,他写了一篇题为《释疑》的文章表明自己的观点。《释疑》是采用主客对话的形式写成的。先是客人问:“《礼记》这部经典著作,戴圣编纂、郑玄加注的本子与魏征修订的本子相比,究竟哪个好呢?” 主人回答说:“戴圣编纂的本子从西汉起到现在经过了许多人的修订、注解,互相矛盾之处很多,魏征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而重新修订,谁会想到那些墨守成规的人会反对!” 客人听后点点头说:“是啊,就像下棋样,下的人反倒糊涂,旁观者却看得很清楚。” 原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是指下棋,围观者清,确实如此。
【谚语俗语第58句】:【水中月,镜中花】指虚幻。成语:镜花水月。《傅雷家 书》:“像水中月,镜中花,始终可望而不可及。”
【谚语俗语第59句】:【茄子不开虚花,真人不说假话】(谚)虚花:不结果实的花。就像茄子不开虚花一样,心口如一的人不会说假话。指诚实的人说一是一,说二是二,绝不掺假。 也作茄子不开虚花,老实人不讲假话。 茄子不开谎花,孩子不说谎话。
【谚语俗语第60句】:【打败的鹌鹑斗败的鸡】释义:鹌鹑:一种小乌,也叫鹑,雄性好斗。比喻人失利后,完全丧失了战斗力。例句:“是啊,打败的鹌鹑斗败的鸡,这家伙上不了阵势。”老孟也附和道。
【谚语俗语第61句】:【兵骄者败,欺敌者亡】(谚)欺敌:轻敌。打了胜仗就骄傲的军队,不把敌方放在眼里的军队,必定要败亡。指骄兵和轻敌是兵家大忌。
【谚语俗语第62句】:【 风马牛干部】即刮共产风、拍马屁、吹牛的干部。张涛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这几年提拔了一批刮风、拍马、吹 牛的干部——风马牛干部,不但自己说假话,还逼着群众大 说假话。”
【谚语俗语第63句】:【有功同赏,有罪同罚】待遇平等,不厚此薄彼。成语:一视 同仁。姚雪垠《李自成》:“愿意留下的,分在窦开远、丁国 宝、黄三耀三人手下,从今后和他们三个人的老弟兄一样看 待,有功同赏,有罪同罚。”
【谚语俗语第64句】:爸爸准备去锄花生地,妈妈说:“天不下雨,地里没草,苗都快旱死了,不要锄了。”爸爸接过话头说:“锄头有墒,杈头有风,还是锄锄好。”(河南·商丘)
【谚语俗语第65句】:【万年历】在历法中,大家都知道有一个“万年历”可推算出前、后若干年的具体日期。由于前后跨度时间长,人们称之为“万年历”。其实,这是对“万年历”一词来源的误解。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荫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时间的日晷,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360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国君,对祖乙讲了日月运行的道理。于是,祖乙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天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头银发。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原来,《万年历》是以创立者的名字命名的。
【谚语俗语第66句】:星期六晚上,我们全家在看电视。9点钟的时候,妈妈让我上床睡觉。我故意闭着眼睛,身体斜靠在沙发上,装作睡着的样子。妈妈说:“小华,你把这串香蕉吃完吧!”姐姐凑趣地说:“好吧!”我一下子从沙发上跳起来,一看,根本没有香蕉。妈妈说:“我早知道你是水仙不开花——装蒜呢!”(河南·滑县)
【谚语俗语第67句】:【吃一堑,长一智】(谚)堑(qian):阻断交通的壕沟,比喻挫折困难。 受到一次挫折,就会增长一分见识。 也作“经一失,长一智”。
【谚语俗语第68句】:【恻隐之心,人皆有之】释义:对有难的人,人人都有同情心。例句:刘翁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你肯在我船上相帮,管教你饱暖过日。”
【谚语俗语第69句】:【七月半烧纸钱——哄鬼】(歇)七月半:指阴历七月十五,迷信说这一天是鬼节。纸钱:迷信的人烧给死人或鬼神的冥钞。本指哄骗鬼魂,转指人说的话或做的事全是骗人的。含责骂意。
【谚语俗语第70句】:【不怕人穷,就怕志短】释义:只要有理想,有志气,就能改变穷困状况。例句:“常言说:‘不怕人穷,就怕志短,’咱们是穷队,可是我们看到他和长水几个没明没夜往前领着干,心里总觉得有个依靠。”
【谚语俗语第71句】:【老勿入川,少勿入广】(谚)川:四川。广:广东。旧指老年人不可进四川,四川山多路崎岖;青年人不可进广东,广东有麻风女,青年男子容易被勾引染病。
【谚语俗语第72句】:【好事天顺心】事情办得顺利。成语:天从人愿。冯德英 《迎春花》:“真是好事天顺心,春玲找到他头上来学文化了。 孙若西使出所有力气,博得姑娘好感,攫取少女的心。”
【谚语俗语第73句】:三年不漱口——张臭嘴
【谚语俗语第74句】:【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道墙】(谚)多交一个朋友,就多一条方便的路;多结一个仇家,就多一道阻挡的墙。指朋友越多越容易成事,对头越多越难以行动。 也作“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对头少堵墙”。
【谚语俗语第75句】:【跛子走路——一脚高一脚低】(歇)比喻人思想、行动缺少一定准则或掌握不住分寸。
【谚语俗语第76句】:【好汉不打上门客】(谚)英雄好汉不慢待那些好意上门来的人。指凡能上门,都应以客礼相待,即使彼此不和,也应宽恕。
【谚语俗语第77句】:【一个要补锅,一个锅要补】指互相需要,正合适。电视黄 梅戏《天仙配》:“正好,一个要补锅,一个锅要补,爹爹正要 雇一个长工。”
【谚语俗语第78句】:你往哪里跑;死路一条;走投无路
【谚语俗语第79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惯)比好的差一些,比差的好一些。指处于中等水平。
【谚语俗语第80句】:卖了儿子招女婿——颠倒着做
【谚语俗语第81句】:【神怕敬,鬼怕送】(谚)旧指神怕对它敬奉,受到敬奉便不好降灾;鬼怕对它祝送,得到祝送便不能作祟。比喻对邪恶的人,消极的态度便是敬而远之。
【谚语俗语第82句】:【流水不腐,户枢不蝼】(谚)户枢(Shi):旧式门扇的转轴。蝼:蝼蚁蛀蚀。指流动的水不会腐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人身体能保持健康。 也作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蠹:蠹虫蛀蚀。 流水不腐,户枢不朽。
【谚语俗语第83句】:狐狸精问路——没有好道道儿
【谚语俗语第84句】:【老王卖瓜——自卖自夸】(歇)本指自己夸自己卖的瓜好,转指自己夸自己。也指自己人夸奖自己人。 也作“老王卖瓜——人不夸自夸”。
【谚语俗语第85句】:鹅毛落水——漂浮
【谚语俗语第86句】:【给小鞋穿】(惯)比喻有权有势者暗中刁难、限制或报复他人。
【谚语俗语第87句】:锅炉上烧足气的压力表——直线上升
【谚语俗语第88句】:女大十八变,临了上轿还要变三变。
【谚语俗语第89句】:【老鸹落在猪背上,看见猪黑看不见自己黑】指自己有同样的 缺点,却嘲笑别人。类似的:乌鸦笑猪黑,自己不觉得。韩 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得了吧,别老鸹落在猪身上,光 看见别人黑看不见自个黑。你脾气好还是咋的?”
【谚语俗语第90句】:落水的桃花——随波逐流
【谚语俗语第91句】:【手中没把米,叫鸡鸡不来】(谚)比喻不给人点实惠或没有吸引人的环境与条件,别人就不会向你靠拢。
【谚语俗语第92句】:【三杯和万事,一醉解千愁】以饮酒消除一切烦恼。老舍 《茶馆》:“二哥,走!找个地方喝两盅去!一醉解千愁!”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平庸的人常常无事烦恼,惊扰 不安。成语:无事生非、庸人自扰。台湾琼瑶《菟丝花》:“以 前的所有不快和误会,都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以 后,我们应该变得聪明一点,再别作庸人!”
【谚语俗语第93句】:【太上老君叫蛇咬——法尽了】(歇)太上老君:也叫老君爷,道教对始祖老子的尊称,传说他神通广大,法术无边。法:本指法术、法力,转指办法。指办法用尽了。 也作“老君爷叫蛇咬——法尽了”。
【谚语俗语第94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谚)朱:朱砂,红色颜料。指接近朱砂的,自然就会被染红;接近墨的,自然就会被染黑。比喻人接近好人会变好,接近坏人会变坏,习染是非常要紧的。
【谚语俗语第95句】:觉多腿脚软,酒多脑袋沉。
【谚语俗语第96句】:【玉不琢,不成器】释义:玉不经过雕琢,不会成为器物。比喻人不经过教育、学习,不会成材。例句:“是你不懂道理!”玉姑恼了,“玉不琢,不成器;幼不学,老何为?”
【谚语俗语第97句】:突然起雾了,我问妈妈:“秋天为什么还有雾?”妈妈说:“春雾晴,夏雾热,秋雾连阴冬雾雪。说不定天还晴不了。”(河南·内乡)
【谚语俗语第98句】:芭蕉插在古树上——粗枝大叶
【谚语俗语第99句】:【 十个明星,当不得月】星光不如月光。比喻人虽多,也抵 不上一个有能耐的人,没有能超过的。或说:满天星星,抵 不上月亮。明代《金瓶梅》:“难得你明日另养出来,随他多 少,十个明星,当不的月。”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gaoxiaojuzi/show-413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