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搞笑的句子

抖音搞笑歇后语,很经典很通透!

【歇后语第1句】:手榴弹炸臭虫——得不偿失

【歇后语第2句】:小红和小丽不知为什么事吵起架来,越吵声越大,同学们怎么也劝不住。这时,老师来了,她和蔼地对小红和小丽说:“谦,可平人怒;让,可息人争。同学们在一起,难免会有磕磕绊绊的,每个人都要学会互相谦让才行啊!”(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3句】:扁担挑灯笼——两头明

【歇后语第4句】:【哪个猫儿不吃腥】(谚)指凡是猫就没有不贪吃鱼肉荤腥的。比喻有贪财好色等恶习的人,任何时候都改变不了本性。 也作哪个猫儿不吃荤。 哪个猫儿不偷食。 没有不吃腥的猫。

【歇后语第5句】:【豆芽不好做柱,丫头不好做主】(谚)丫头:婢女。就像豆芽做不得顶梁的柱子一样,丫头不能当家作主。旧指地位低下的人不能当大事。

【歇后语第6句】:【头枕着烙饼挨饿】见“枕着烙饼挨饿”。

【歇后语第7句】:【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谚)九十九:指高寿。指晚饭少吃,可以养胃、促进健康,从而益寿延年。

【歇后语第8句】:五更天起床——渐渐明白

【歇后语第9句】:【缝衣店里的营业员——左也衣,右也衣】(歇)衣:谐“依”。指一味依从。

【歇后语第10句】:【出门碰到劈面雨,行船遇到顶头风】释义:比喻做事遇到困难,不顺利。例句:他刚一出门,正好遇到日本鬼子进村,还没来得及闪开,就被抓住了。真是出门碰到劈面雨,行船遇到顶头风。

【歇后语第11句】:邻居家的平平姐今年该上初二了,可婶婶硬是让她退学出门打工。妈妈劝婶婶说:“她婶子,人说三辈不读书,活像一窝猪,还是让娃子去上学吧!”(河南·邓州)

【歇后语第12句】:【不怕不卖钱,就怕货不全】(谚:指生意场中不愁卖不了钱,只愁货物不齐全,满足不了顾主的需求。 也借指手艺行业要想使事业兴盛,就必须尽力满足人们的需求。

【歇后语第13句】:【起大早,赶晚集】提前作了充分准备,没有做成事情。或 说: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清代《三侠五义》:“这是怎么 说!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这半夜的工夫白走了。”

【歇后语第14句】:【大风刮不多时,大雨下不多时】(谚)指狂风暴雨来势猛烈,但不会持续多久。也借指特殊情况只是暂时的。

【歇后语第15句】:紧着裤带数日月——难过

【歇后语第16句】:【 会偷吃不会抹嘴】指被抓住把柄,或露马脚。陈残云《香 飘四季》:“可水生真像个偷了油吃不会揩嘴的人,样子尴尬 得厉害,使他一眼就明白是什么回事。”

【歇后语第17句】:【拍马屁拍到马蹄子上】见“马屁拍在马腿上”。

【歇后语第18句】:【 一个和尚一份斋.有稀有稠打起来】分配不均,互相争吵。 金近迈《欧阳海之歌》:“一个和尚一份斋,有稀有稠打起来。 凭什么他吃稠的我喝稀的?”

【歇后语第19句】:【随大流】(惯)指随着大多数人的意愿说话、办事。 也作随大溜。 随大势。

【歇后语第20句】:新年伊始,爸爸要我们谈谈自己的理想。哥哥说:“我将来要做一名有文化的新型农民。”我抓抓头皮说:“将来我要当一位科学家。”小弟弟笑着说:“将来我要当联合国秘书长!”爸爸听后夸奖道:“好,好!炎黄小龙,各奔前程!”(新疆·叶城)

【歇后语第21句】:【寿桃】在我国有一民俗,每逢父母或长辈生日,儿女或晚辈都要送一个大寿桃,并祝父母或长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那么,送寿桃的习俗源自哪里呢?据说送寿桃祝寿的习俗是从孙膑开始的。孙膑十八岁时离家学习兵法,与家人无音讯达十二年。一年五月初五那天,孙膑想起今天是母亲的六十岁生日,便向师父告假回家探母。临行前,师父鬼谷子摘下一个桃送给孙膑,并说:“这桃是不轻易送人的,我送你一个带回去给令堂上寿。”孙膑接过就辞别师父急忙行家赶。孙膑回到家,看见母亲憔悴的面容,心里难过极了。他赶忙从怀里捧出师父送的桃献给母亲,老母亲接过桃吃了一口说:“这桃比冰糖蜂蜜还甜。”桃还没吃完,老母亲容颜大变,皱纹一扫而光,青丝如墨,双目明亮,牙齿重生。后来,人们纷纷效仿孙膑,也在父母生日时,送上鲜桃祝寿。在冬春初夏没有桃子时,人们就用面粉做成寿桃,蒸熟了送给父母拜寿。

【歇后语第22句】:【老鼠眼看天】(惯)比喻目光狭隘、短浅。

【歇后语第23句】:【 天塌不了,地陷不了】不可能发生险情,无须顾虑。或说: 天塌不下来。成语:杞人忧天。姚雪垠《李自成》:“天塌不 了,地陷不了,官军把咱们从商洛山赶走不了。”

【歇后语第24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释义:屠刀:宰杀牲畜的刀。立地:立刻,马上。原是佛教劝人悔改的话。比、喻改恶从善,做好人。“立地”又作“立刻”。例句:海蛮毫不畏缩,“你跟产:丰特务外逃,当然不是为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歇后语第25句】:【吞下秤砣——铁了心】见“吃了秤砣——铁了心”。

【歇后语第26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原为佛教偈语。修行已经很高,还 需要追求更高境界。借指不能满足已有成绩,要继续进步。 《傅雷家书》:“再加一个月的琢磨,自然会百尺竿头,更进一 步。”

【歇后语第27句】:木头人过河——摸不着底

【歇后语第28句】:【爱挑的担子不觉重】(谚)指做任何事情,只要心甘情愿,就不怕困难,不觉得难以忍受。

【歇后语第29句】:【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见“富家山野有人瞅,贫居闹市无人问”。

【歇后语第30句】:【牛皮灯笼——肚里亮】(歇)亮:本指明亮,转指亮堂、清楚。指心里清楚、明白。 也作“牛皮灯笼——外头不见光,内里亮堂”。

【歇后语第31句】:【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释义:王叔和:晋朝的医学家,著有《脉经》、《脉诀》。读医书,不如多在治病的实践中学习医术。例句:“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不瞒太爷说,晚生在江湖上胡闹,不曾读过什么医书,却是看的症不少,近来蒙少爷的教训,才晓得书是该念的。

【歇后语第32句】:【 严霜单打独根草,大水尽淹独木桥】力量孤单,处境不好, 又遭遇不幸。明代《初刻拍案惊奇》:“刘家夫妻两口,染了 疫症,一卧不起,正是:浓霜偏打无根草,祸来直奔福轻人。”

【歇后语第33句】:【哑巴见面——没说的】(歇)指无话可说或不说话。也用来称赞人或事物完美,没什么可指责、挑剔的。

【歇后语第34句】:【老健春寒秋后暖】(谚)指老年人的健康就像春天的返寒,秋后的乍暖,都是不久长的暂时现象。也指老年人的健康无法逃过自然法则,很快就会由衰到死。

【歇后语第35句】:【鸡蛋里寻骨头】释义:比喻故意挑剔毛病。例句:那李凤娘本是一片忤逆不孝之心,正是要鸡蛋里寻出骨头之人,听了此话,一发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歇后语第36句】:【在刀刃上试脖子软硬】(惯)比喻拿生命去冒险。

【歇后语第37句】:【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谚)无门:没有门径。指祸或福的到来,是人自身招引的。 也作祸福无门皆自取。 祸福无门人自攀。

【歇后语第38句】:【望乡台上打莲花落——不知死的鬼】(歇)望乡台:迷信传说阴间有望乡台,人死后,鬼魂登此台可望见阳间家乡情况。莲花落:曲艺的一种,用竹板击出节拍以辅唱,旧时常有乞丐用以乞讨。指不知自己处境的险恶或不知死到临头,还一意孤行的人。含讥讽、责骂意。

【歇后语第39句】:我和妈妈打羽毛球。妈妈给我发了一个很好的球,我却没接住,还埋怨妈妈没把球发好。妈妈笑笑说:“你这个臭小子,别手不溜怨袄袖了,多找一找自己的原因吧!”(河南·南阳)

【歇后语第40句】: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歇后语第41句】:【人来投主,鸟来投林】见“鸟来投林,人来投主”。

【歇后语第42句】:【东家种竹,西家治地】(谚)东边的人家种了竹子,西边的人家只要整好地,竹子就会长出来。指竹子爱向西南方向滋长,只要东边种竹,西边自然长出。

【歇后语第43句】:【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做事无论是出于爱还是恨,都 要做到底,有效果,不能半途而废。明代《水浒》:“鲁智深 道: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 州!”

【歇后语第44句】:【使的憨钱.治的庄田】(谚)憨钱:大注的银钱。只要舍得花大价钱,就能买到上等的庄田。指要想置好产业,就不可吝惜钱财。

【歇后语第45句】:【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贪婪,自不量力。明代《警世通 言》:“古人说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当初贫困之日,低门 扳高,求之不得;如今掘藏发迹了,反嫌好道歉起来。”

【歇后语第46句】:【重打鼓,另开张】(惯)比喻从头干起或作新的打算。 也作重打锣鼓另开张。 另打锣鼓重开张。

【歇后语第47句】:【地头文书铁箍桶】(谚)地头:地方上,专指当地的衙门。铁箍桶:用铁条紧箍的木桶。指当地衙门的文书,就像铁箍的桶一样牢实,是当地人人都必须遵从的。 也作“地头的文书,铁箍的桶”。

【歇后语第48句】:【上刀山,下火海】(惯)指奋不顾身去做最危险、最艰难的事情。 也作入火海,上刀山。 爬刀山,下火海。

【歇后语第49句】:【八个金刚抬不动一个礼字】释义:金刚:佛教称佛的侍从力士,因手拿金刚杵而得名。形容“礼”重,要讲“礼”。例句:大尹道:“一个官要拶就拶,管你什么根基不根基!”高氏道:“这也难说,八个金刚拾不动一个‘礼’字哩!”

【歇后语第50句】:【蒙在鼓里】(惯)比喻受蒙蔽,不明真相。 也作蒙在鼓肚里。 蒙到鼓里边。

【歇后语第51句】:冷死花旦,热死武生。

【歇后语第52句】:雪山日出——天明地白

【歇后语第53句】:肚里藏生铁——心情沉重

【歇后语第54句】:人造卫星上天——不翼而飞;惊天动地

【歇后语第55句】:【 打了盆说盆,打了罐说罐】只说遇到的事情,不涉及其他, 不转移目标。或说:打锅说锅,打碗儿说碗儿/有碗数碗,有 碟计碟。成语:就事论事。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打了 盆说盆,打了罐说罐。既然事情闹成这样,众人光哭闹也不 行呀,咱们得想个办法解决。”

【歇后语第56句】:【水从源流树从根】(谚)水流总有它的源头,树木总有它的根柢,世上不会有无源之水,无根之树。比喻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它的起因。

【歇后语第57句】:【白昼老鼠,不敢见人】释义:比喻胆小怕人。例句:金枝嘲弄地说:“当乡长那阵子倒顶威风,胆子也大,如今却成了白昼老鼠,不敢见人,连徐文盛都比不上。”

【歇后语第58句】:小明的爸爸把白菜收回家后,自语道:“这菜都被冻坏了。”小明妈听见后埋怨说:“谁叫你不早收呢?立冬不起菜,冻了不要怪!”(河北·献县)

【歇后语第59句】:【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句俗语形容自私自利、少管闲事、明哲保身的为人处世的消极态度。此语出自宋代陈元靓《事林广记·警世格言》:“自家扫取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此语诞生以来,流传甚广。要说对此语有独到见解的,还是非鲁迅莫属:这乃是“教人要奉公、纳税、输捐、安分,不可怠慢,不可不平,尤其是不要管闲事。”而对于压迫者来说,这句格言另有一番含义:“所以被压制时,信奉着‘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格言的人物,一旦得势,足以凌人的时候,他的行为就截然不同,变为‘各人不扫门前雪,却管他人瓦上霜’了。”

【歇后语第60句】:【拔一根寒毛比腰粗】(惯)拔出一根汗毛来也比人家腰粗壮。比喻钱多势力大,不同一般。 也作“拔一根毫毛比腰杆儿粗”。

【歇后语第61句】:【景德镇的大穿——净瓷儿】(歇)景德镇:市名,在江西省东北部,以产瓷器闻名。瓷儿:谐“词儿”。形容词语丰富。

【歇后语第62句】:【冬虫夏草】“冬虫夏草”是味名贵的中草药。它的名字听起来挺古怪,它到底是虫还是草?1723年,法国人巴拉南在中国发现了冬虫夏草,把它介绍给了世界。1842年,真菌学家伯克利初步弄清楚了这个怪东西的真面目,发现它是一种叫虫草菌的子囊菌寄生在蝙蝠蛾的幼虫上形成的。蝙蝠蛾在冬天到来时,把虫卵产在土里,一个月以后就差不多孵化成一条条胖胖的幼虫。这时候,早在一旁等候多时的一种叫虫草的真菌便使劲往幼虫的体内钻,开始专门吸取幼虫体内的营养。于是,整个冬天,幼虫体内都有这种寄生菌大量繁殖,使幼虫体内充满菌丝。等到第二年的5—7月,幼虫早已死亡,这种寄生菌就迫不及待地钻了出来,在虫体顶部长出了3~5厘米,甚至10厘米的“草”,这“草”粗0.4—0.7厘米。这时候的虫体像三眼老蚕,外表深黄色,粗糙,背部有不少皱纹,腹部还有8对足,其中中部的4对足最为明显。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冬天看它是虫,夏天看它是草,人们也因此给它起了个“冬虫夏草”的怪名字。冬虫变草虽然可以说是虫和草的结合体,却既不属于虫,也不属于草,它是一种菌藻类生物,大多分布在中国青海、四川、云南、贵州、甘肃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海拔地区。冬虫夏草除含有对人体非常有益的虫草酸外,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以及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所以它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最近由于商家炒作,身价蹿升,直逼黄金。

【歇后语第63句】:【既在佛会下,都是有缘人】(谚)原指佛教徒聚会在佛门下,都是有缘分的,泛指人与人能相聚一处,就是有缘分。

【歇后语第64句】:【匹夫】“匹夫”通常作普通的人、平常的人来解释,常言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什么称普通的平民百姓为匹夫呢?它起源于春秋时期。匹,原是数量单位,古代四丈为一匹。又说两丈为一端,二端为两,每两就成一匹,长四丈。两而成匹,是相合的意思,按照这个意思,夫妇两者也相合,故作匹夫、匹妇。由于古代只有贵族、富人才可能实行一夫多妻的制度,如《论语·正义》:“士大夫以上,则有妻媵;庶人无妾媵,惟夫妻相匹。其名既定,虽单,亦通谓之匹夫匹妇。”这就是“匹夫”的出处。因此,实行一夫一妻的人也就是代表着地位低下和贫苦,所以,在封建社会里,便把没有地位的平民百姓叫做“匹夫”、“匹妇”。段玉裁注《说文》中说:“虽其半,亦得云匹……犹人言匹夫也。”就是说匹夫、匹妇拆离开来单独也可使用。以后,匹夫便不光指男子,而泛指平民百姓。需要指出的是,匹夫本是贫富和不平等的产物,带有歧视百姓的意味。如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称为“匹夫之辈”、“匹夫之勇”,这就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背道而驰。

【歇后语第65句】:【鸡啄鸡食袋,狗咬狗骨头】释义:鸡食袋:鸡嗦子,即鸡的嗦囊,鸡的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在食道的下部,像个袋子,用来储存食物。比喻自己人互相倾轧,自相残害。例句:他有什么事对不起你?我这做娘的有什么事对不起你?只有我屋的人淘气,鸡啄鸡食袋,狗咬狗骨头。又不是吃饭的人多了,咸的、辣的分不匀!

【歇后语第66句】:【外好里丫槎】(惯)丫槎:树枝歧出的样子。形容人表面上随和宽厚,内心却复杂,让人捉摸不透。 也比喻对外人好,对自己人苛求。

【歇后语第67句】:【农历】“农历”又称夏历,又名旧历,民间也有称农历为阴历的。相传起源于我国夏代,其科学性、实用性都很强,因此流传至今,还在沿用。它用严格的朔望周期来定月,又用设置闰月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与回归年相近,兼有阴历月和阳历年的性质和特点,因此实质上是一种阴阳合历。夏历把日月合朔(太阳和月亮的黄经相等)的日期作为月首,即初一。朔望月平均约【第29句】:53059日,所以有的月份是30天,称月大;有的月份是29天,称月小。夏历以12个月为一年,共354或355天,与回归年相差11天左右,所以隔三年安排一个闰月,再过两年又安排一个闰月,平均19年有7个闰月。农历即依据地球回归年所用时间,又依据月相变化而制定,而且以身边的气象与物候条件、农事活动力参照,实用性强,因而成为四季分明、便于记忆的历法。在我国,农历历法尤其适用于中原的广大地区。特别是二十四节,指导农时的作用十分准确。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芒种三天见麦茬;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的麦子(指种麦)正应时。

【歇后语第68句】:看到我们一家人生活得很有规律,村里一位大嫂羡慕地说:“俺家做饭常是照时不照晌,少长无短的。你们家一年吃的应时饭,四季穿的变色衣,干啥都行是行,趟是趟的,真好。”(河南·郏县)

【歇后语第69句】:【天子不差饿兵】见“朝廷不差饿兵”。

【歇后语第70句】:【眼睛长到头顶上】(惯)形容人骄傲自大,目空一切。也形容人势利。 也作眼睛长上额头。 眼睛长到脑门子上。 眼睛长到脑瓜顶上。

【歇后语第71句】:【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指诉讼言辞既经记录呈递,即 无法更改。尤凤伟《中国一九五七》:“我问能不能向审讯员 讨回看看。崔老摇摇头,说有句俗话叫一字入公门十牛拉 不出。”

【歇后语第72句】:卸磨杀驴子一利用一时;忘恩负义

【歇后语第73句】:【说东就东,说西就西】(惯)指说要干什么就去干什么,毫不含糊。

【歇后语第74句】:【油锅里抓钱】油锅里滚烫,谓不顾一切地捞钱。清代《红 楼梦》:“我们二爷那脾气,油锅里的钱.还要找出来花呢,听 见奶奶有了这个梯己,他还不放心花了呢!”

【歇后语第75句】:【人不凭嘴,狗不凭尾】(谚)人好不好,不是看他嘴头上如何说道;狗好不好,不是看它见了人尾巴摇得欢不欢。指看人要看他的实际行动。

【歇后语第76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发生事情,采取相应的方法对付,不 退让。成语:针锋相对。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你放 心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难道我们怕他!”

【歇后语第77句】:【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惯)比喻才貌出众的姑娘嫁给了丑陋或卑鄙的丈夫。也比喻聪明能干的女子生活在不能发挥才智的地方,或珍贵的东西落在不适合拥有它的人手中。 也作好花插在牛屎上。 鲜花插在牛粪上。

【歇后语第78句】:【 赢得猫儿丢了牛】所得不足所失。赢,也说:争。成语: 因小失大、得不偿失。明代《二刻拍案惊奇》:“些小言词莫 若休,不须经县与经州;衙头府底赔杯酒,赢得猫儿卖了 牛。”

【歇后语第79句】:【鸡食盆里鸭插嘴】(惯)斥责人多嘴多舌。

【歇后语第80句】:【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谚)用心栽花,花反不成活;无意插柳,柳却长得树粗冠大。指人往往刻意要做好的事偏做不好,不经心的事反倒意外地成功。 也作“着意种花花不活,等闲插柳柳成荫”。

【歇后语第81句】:旧车断了轴——破烂不堪

【歇后语第82句】:【过河拆桥】“过河拆桥”这一俗语用来比喻达到目的后,抛弃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属于一种忘恩负义、晶行不端的行为。典出元朝。《元史·彻里帖木儿传》记载,元顺帝至元元年,朝廷首议罢科举。参政许有壬是科举出身,因此坚决反对。太师伯颜大怒,第二天在崇天门宣读罢科举的诏书时,专门让许有壬做了听诏的班首。许有壬害怕招致祸患,于是勉强答应了。治书侍御史普化讥笑他说:“参政可谓过河拆桥者矣。”自此赋予“过河拆桥”新的含义,至今未变。

【歇后语第83句】:自鸣钟断了发条——全身不活络

【歇后语第84句】:鳄鱼生疮——瞒不住

【歇后语第85句】:【人生能有几回搏】(谚)搏:拼搏。指人的生命有限,机遇不多,应该积极拼搏,成就事业。

【歇后语第86句】:【捧着金饭碗讨饭吃】见“拿着银碗讨饭吃”。

【歇后语第87句】:【常在河边站,哪能不湿鞋】在某种环境里生活久了,难免 要受影响。或说:常在江边走,难保不失脚。马烽《刘胡兰 传》:“俗话说:常在河边走,难免踏湿鞋。赌博场、料子馆, 臭名在外,即便自己行得正,走得端,常去那地方,外人提起 来名声也不好听啊!”

【歇后语第88句】:【天塌压大家】(谚)指天灾人祸临头,大家都会遭殃,不用独自担忧。 也作天塌砸众人。 天塌有大家。 天塌大家死。

【歇后语第89句】:【酒肉朋友,柴米夫妻】见“柴米夫妻,酒肉朋友”。

【歇后语第90句】:【 为别人的豆子,炒烂自己的锅】为帮助别人,牺牲了自己的 利益。张恨水《夜深沉》:“您早知道我是个热心的人 吧!……就为了这一点,常常为着别人的豆子,炸了自己的 锅。”

【歇后语第91句】:妈妈的同事要结婚,邀请我们全家去做客。可爸爸却对妈妈说:“还是你一个人去吧,我们和他们家的亲戚朋友都不熟,傻站在那儿,像卖不完的红甘蔗,尴尬着哩!”(四川·永寿)

【歇后语第92句】:家雀变凤凰——越变越俏

【歇后语第93句】:【 深山出俊鸟】偏僻之处出现人才或美女。张孟良《儿女 风尘记》:“真是深山出俊乌,穷人家居然生下这样的美女。”

【歇后语第94句】:【一个老鼠坏了一锅汤】(谚)比喻个别的劣质分子会殃及整体事业。也比喻因为一个环节不好而影响了整体荣誉。

【歇后语第95句】:【硬来硬抗,软来软磨】想一切办法对付。浩然《艳阳天》: “对这种事儿,硬来硬抗,软来软磨。就是到了韭菜叶儿那 么宽的路,也决不把胸脯子弯下来。”

【歇后语第96句】:【豆腐里挑出骨头来】(惯)形容检查得十分仔细、严格。也比喻过分挑剔。 也作“豆腐里寻骨头”。

【歇后语第97句】:【丫头】我们现代人常称小女孩为“、了头”。那么,这个称呼是怎么来尼?这还要从中国古代说起,在古时候,女孩子到了及笄之年,头上都要梳两个髻,左右分开,对称而立,形状很像个“丫”字,这种头型就被称为头”。后来,丫头就慢慢成了女孩子的代称。唐代刘禹锡《寄赠小樊》诗云:“花面、了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 在唐朝,“、了头”就有女孩之意了。此外,因为古代婢女经常梳丫髻,所以“、了头”有时也指婢女,如戏剧的婢女就叫“丫环”。

【歇后语第98句】:脚跟拴石头——进退两难

【歇后语第99句】:觉多腿脚软,酒多脑袋沉。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gaoxiaojuzi/show-41491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