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流行搞笑歇后语,美到令人心醉!
【谚语俗语第1句】:我要带几本字典去上学。爸爸说:“老虎一个能拦路,老鼠一窝喂了猫。带那么多干啥?”(四川·彭州)
【谚语俗语第2句】:开山平地——积少成多
【谚语俗语第3句】:光棍遇着无皮柴——对光棍
【谚语俗语第4句】:【拆东墙,补西墙】(惯)拆掉东墙用来修补破损的西墙。比喻经济拮据,只能临时应付眼前的困难,没有能力彻底摆脱窘境。
【谚语俗语第5句】:刚大年初三,爸爸可就扛着锄头下田了,我说:“爸呀!你怎么没年没月呢?快把锄头放下,我们打牌去。”爸说:“三天戏,五天年,过得多了人们烦。”唉,真拿爸爸没办法。(河南·内乡)
【谚语俗语第6句】:哥哥谈对象,谈了吹,吹了谈,总没着落。妈妈着急地说:“你是瓜地挑瓜,挑着眼花,啥时挑到头啊?”(河南·林州)
【谚语俗语第7句】:伯父下岗了,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爸爸整天为他担忧。爷爷说:“只要肯做牛,就不怕没田耕。”(河南·内乡)
【谚语俗语第8句】:半夜洗衣月下晒——明是阳来暗是阴
【谚语俗语第9句】:【捡得一根针,带掉一斤铁】(惯)指因贪图小便宜而失去更多的东西。
【谚语俗语第10句】:【刀钝石上磨;人钝世上磨】(谚)钝刀要在砥石上磨砺,才能锋利;笨人要在社会上磨炼,才能开化。 指社会实践最能使人增长才干。
【谚语俗语第11句】:【抖搂包袱底儿】(惯)包袱底儿:比喻最拿手的本领。指把最拿手的本领亮出来。
【谚语俗语第12句】:【看哈哈笑】(惯)比喻见别人出了事而幸灾乐祸。 也作看哈哈。 看笑话。
【谚语俗语第13句】:【越丑越爱】戴花指人总想掩盖自己的缺点。周立波《暴 风骤雨》:“谈到韩老六说自己脚正不怕鞋歪时,小王哈哈大 笑道:真是人越丑越爱戴花。”
【谚语俗语第14句】:【黄连树下长大的】释义:比喻在困苦环境中长大的。例句:咱是从黄连树下长大,在苦头里活出来,还不死心塌地打日本闹革命,给咱穷人长点志气,你们说呢?
【谚语俗语第15句】:【花开能有几日红】释义:感叹青春短暂。例句:舒海力哈哈一笑,转了话题道:“花开能有几日红?你的库玛丹多大了?”
【谚语俗语第16句】:【在刀刃上试脖子软硬】(惯)比喻拿生命去冒险。
【谚语俗语第17句】:平时我对学习抓得不紧,临近考试了才想着去看书。妈妈说:“现喂的鸡不下蛋啊!”(山东·苍山)
【谚语俗语第18句】:【将心比,都一理】(谚)遇到事情,用自己的心去推比别人的心,适用的道理是一样的。指人能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就能理解与宽恕别人。
【谚语俗语第19句】:【上不得台盘】(惯)台盘:席面。 1比喻自身素质差,不能在正式或公开的场合露面、应酬。2比喻见不得人的话或主意。 也作上不得高台盘。 上不得台面。
【谚语俗语第20句】:【吃一行,怨一行】(谚)行(h。ng):行业。在哪个行业做事,总抱怨哪个行业不好。
【谚语俗语第21句】:光底鞋走冰道——滑得厉害
【谚语俗语第22句】:弟弟一手写着字,一手玩着泥,眼睛看着书,嘴里哼着曲。爸爸看见可生气了,说:“像你这样,一手牵着牛,一手拉着驴,嘴里吃苹果,想着油炸鱼。如果不改正,学啥也不成器。”(河南·鄢陵)
【谚语俗语第23句】:爸爸批评我说得多于得少,光有想法不见行动;说我是“四两的鸭子三两的嘴,想吃鱼虾又不下水”。(江西·大余)
【谚语俗语第24句】:【人多一技有益,物裕一备有用】(谚)人多掌握一种技能,总是有好处的;器物能多准备一件,总有用得着的。指人的本事不嫌多,物的备件不可少。
【谚语俗语第25句】:一天小全睡了懒觉,怕上学迟到,早饭没吃就走了。他妈妈说:“真是早起逸当,迟起急慌啊!”(江苏·兴化)
【谚语俗语第26句】:鸡鸭共一笼——语言不相通
【谚语俗语第27句】:【偷来的钱易尽,买来的官易坏】(谚)指偷来的钱花着不心疼,容易花完;买下的官来路不正,容易败坏。
【谚语俗语第28句】:【 修了庙,老了和尚】事情进展太慢,等不及。和尚,也说: 神、鬼。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什么理想呀,幻想 呀,那些全都不实在。等庙子修起,鬼都老了。”
【谚语俗语第29句】:【刀不出鞘,弓不上弦】释义:比喻不用武力行动。例句:以统之计,莫若来日设宴,请季玉赴席;于壁夜中埋伏刀斧手一百人,主公掷杯为号,就筵上杀之;一拥入成都,刀不出鞘,弓不上弦,可坐而定也。
【谚语俗语第30句】:【有石头在,火种不会绝】石头能打出火来。借指不会绝 灭,仍然有希望。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实在,火种是不 会绝的。但我要重申九年前的主张:不要再请愿。”
【谚语俗语第31句】:狗熊叫门——熊到家了
【谚语俗语第32句】:皇帝祠堂——太庙(妙)了
【谚语俗语第33句】:【乡下狮子乡下跳】(谚)乡间的社火赛会舞狮子,也就只限于在乡间。指低俗的技艺,不可在高雅的场地表演。也指低层次的人物,不能冒充到高层次中。 也作乡里狮子乡里舞。 乡下狮子乡下调。 乡里狮子乡里滚。
【谚语俗语第34句】:过河踩钢丝——玄乎
【谚语俗语第35句】:【七字两点——斗出弯来了】(歇)“七”字左上角加两点,就成了“斗”字下面加个弯钩。斗:谐“抖”。指人因境遇好转而得意洋洋起来。含讥讽意味。
【谚语俗语第36句】:【滚水烫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歇)螃蟹:也叫毛蟹,生长在淡水里。横行:本指螃蟹横着爬行,转指倚仗恶势力做坏事。比喻某种恶势力横行霸道的日子不会长久。
【谚语俗语第37句】:妈妈心情特别好,给我买了一件新衣服。我趁妈妈高兴的时候说:“妈妈,我的鞋破了,你再给我买双新鞋吧!”妈妈说:“你啊,真是吃七股想八股,吃了驴尾巴还想驴屁股。”(河南·沁阳)
【谚语俗语第38句】:【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走】释义:虽不是亲身经历,但也知道一些。例句:谁都是在行的?孩子们这么大了,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走?
【谚语俗语第39句】:【牡丹虽好,绿叶扶持】释义:牡丹花虽然艳美,还得靠绿叶来衬托它。比喻能力强的人也需要别人帮助配合。例句:南都闻巷中常谚,往往有粗俚而可味者,漫记数则,如日……:“牡丹虽好,绿叶扶持。”
【谚语俗语第40句】:【新来的媳妇三日勤】新到一个地方工作,总会积极一些, 时间久了,就渐渐疲塌。清代《醒世姻缘传》:“狄希陈也没 叫改姓,就收做了家人。‘新来的媳妇三日勤’,看看两口子 倒也罢了。”
【谚语俗语第41句】:【打虎不死必伤人】释义:比喻不彻底消灭坏人,必定反受其害。例句:对李油罐这样的人,一棒子打不死就干脆别动他,打虎不死必伤人!
【谚语俗语第42句】:两个山头的斑鸠——唱一和
【谚语俗语第43句】:【好虎难抵众犬】力量孤单,抵挡不住。或说:好虎抗不住 一群狼。成语:寡不敌众。张孟良《儿女风尘记》:“张天保 单骑战群兵,好虎难抵众犬,被疯狗似的差人打了出去。”
【谚语俗语第44句】:放学回家,我看见菜板上有个南瓜,就对爸爸说:“让我来炒南瓜。”爸爸说:“你还小,如果现在让你炒,你准会在锅上开一个窗户!”(安徽·黄山)
【谚语俗语第45句】:【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谚)有:富有。无:指贫穷。 指注意节约要在平日富有之时。 告戒人过日子要作长远打算,不可挥霍浪费。 也作“宁当有日筹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谚语俗语第46句】:【贴人不富自家穷】(谚)贴:补贴,帮补。在钱财上帮补别人,往往是别人没有帮补好,倒把自己拖垮了。指用财物扶持别人,并非救助人的好办法。
【谚语俗语第47句】:狮子张嘴——大开口
【谚语俗语第48句】:【快牛门前卧,蔫牛不下套】见“蔫牛不下磨,快牛门前卧”。
【谚语俗语第49句】:【名字后头带个长,说话放屁】比人响指当了官就盛气凌人, 有人奉承。戴厚英《人啊人》:“自打他名字后头带个长,说 话放屁比人响,那些拍马屁的就围住了他。”
【谚语俗语第50句】:【坠入五里雾中】见“堕入五里雾中”。
【谚语俗语第51句】:【纺丝吊面——布里儿】(歇)吊面:用丝绸做衣裳的面。布里:用棉布做衣裳的里,谐“不理”。指不予理睬。
【谚语俗语第52句】:这几年,我家渐渐富起来。奶奶喜滋滋地念叨:“吃大锅饭时,咱这儿房子破,地皮薄,耗子进家要挨饿;现如今,可是仓不漏底,房不漏雨,鞋不夹脚,衣能遮体。吃不愁,喝不愁,‘大哥大’怀里搂,日子是越过越有甜头啊!”(安徽·萧县)
【谚语俗语第53句】:【 好话说尽,坏事做绝】说话骗人,行动害人,坏透了。申跃 中《挂红灯》:“你谎话说尽,坏事做绝,我跟你姓武的势不两 立,水火不相容。”
【谚语俗语第54句】:妹妹吃饭时,常是碗里留饭根,吃馍剩馍头。奶奶心疼地说:“一块馍,半碗饭,都是农民的血汗换。万万不能随意乱扔啊!”(河南·鹿邑)
【谚语俗语第55句】:【三步并作两步】(惯)形容快步行走,步子迈得很大。 也作三步并两步。 三步并成一步迈。
【谚语俗语第56句】:【雨过地皮湿】见“水过地皮湿”。
【谚语俗语第57句】:【不知道哪头炕热】北方农村居民睡炕,冬季炕要加热。 谓对他好,对他亲热,他不知道。又指不知好坏。成语:不 识好歹。孙犁《风云初记》:“吃的拿的都是从我们这里出, 你那上级,连四两烟叶儿,我看也没给你称过。怎么你这么 向他们,到底是哪头炕热呀?”
【谚语俗语第58句】:【蔫人出豹子】蔫人,指性情温和,老实巴交的人。这样的 人有时也会大发脾气,或有惊人之举。韩志君等《古船·女 人和网》:“蔫人,出豹子啊!小豆倌儿这家伙,你可千万不 能小瞧!”
【谚语俗语第59句】:【出气多,进气少】(惯)形容人病重,快要断气。也比喻钱不够花,入不敷出。
【谚语俗语第60句】:【糠菜半年粮】(惯)指生活贫寒,一年中有半年吃糠咽菜。
【谚语俗语第61句】:【放邪火】(惯)比喻造谣诬陷。 也作“放野火”。
【谚语俗语第62句】:【上贼船易,下贼船难】(谚)比喻和坏人一起干坏事容易,弃邪归正难。
【谚语俗语第63句】:【荒旱三年,饿不死厨子】见“大旱三年,饿不死厨官”。
【谚语俗语第64句】:【井底蛤蟆——没见什么天日】(歇)生活在深井里的蛤蟆,没见过天,不知天有多大。形容人眼界窄,没见过大世面。 也作井底的青蛙——只看见碟子大的天。 井里的青蛙——没见过簸箕大个天。
【谚语俗语第65句】:【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释义:镜:指照镜。不必在水里去照自己面容,而要从别人的反映里去真切了解自己。例句:古者有语日:“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谚语俗语第66句】:灶王爷伸手——稳拿糖瓜儿
【谚语俗语第67句】:树倒猢狲散——跑的跑,溜的溜,彻底垮台
【谚语俗语第68句】:【属啄木鸟的——嘴硬屎稀】(歇)啄木鸟:一种益鸟,嘴尖而直,能啄开木头。嘴:本指啄木鸟的嘴,转指说话。指人说话的口气很强硬,行动却松懈、无能。含讥讽意味。
【谚语俗语第69句】:老师要求我们做一件作品上交到学校的展览室,同学们正为此事而发愁。班长站了起来,充满信心地说:“人多出韩信,智多出孔明。咱们大家在一起合计合计,一定会做出好作品来。”(广东-龙门)
【谚语俗语第70句】:【富易交,贵易妻】见“贵易交,富易妻”。
【谚语俗语第71句】:【分一杯蓝】(惯)比喻分得一份好处。
【谚语俗语第72句】:【南人驾船,北人乘马】(谚)南方多水域,故人们善于驾船;北方多平原,故人们善于骑马。指不同的生活环境往往会培养人们的特有习性与技能。 也作“北人乘马,南人乘舟”。
【谚语俗语第73句】:【摆架子】“摆架子”形容有的人特别是领导爱装腔作势,高人一等,摆威风,目中无人。 “摆架子”一词源于我国古代民间的一项游戏,后传到日本成为该国的传统体育项目“相扑”。相扑比赛是在两位体重各达几百斤大胖子之间进行,比赛开始时,两个大胖子不穿衣服,用布条遮住羞部,叉开双脚,硕大的两臂摆来摆去,弯着腰昂着头,彼此虎视眈眈。因为相扑运动员摆架势吓人,我国古书中就借它来比喻装腔作势、摆架势显威风的人,一直流传至今。
【谚语俗语第74句】:鸭子浮水——飘飘然;暗里使劲;使暗劲;上松下紧
【谚语俗语第75句】:拔掉屋檐当柴卖——穷极了
【谚语俗语第76句】:邻居张爷爷辛勤耕作一年,庄稼获得了好收成。他高兴地对我说:“钱不会枉花,工夫不会枉搭。这学习和种地一样,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河南·登封)
【谚语俗语第77句】:【亲望亲好,邻望邻好】(谚)指亲戚邻里之间,彼此都有一种良好的愿望,希望对方幸福美满。
【谚语俗语第78句】:拔了桩的篱笆——七倒八歪
【谚语俗语第79句】:作文写得不生动,我自己也很着急。妈妈看了我的几篇作文后说:“谎话像雾,大话像雷,空话像云,惟有实话才像滴滴春雨。你看,你的作文中没有真情实感,怎么会打动人?”(河南·鹤壁)
【谚语俗语第80句】:【吃宽心丸】(惯)指听到舒心宽慰的话。
【谚语俗语第81句】:【只有糊涂官,没有糊涂案】(谚)只有判错案情的糊涂官,没有毫无线索、不明不白的案件。指案件本身是既成的事实,只在于判案官员的能力高低。
【谚语俗语第82句】:鸭脖颈上挂铜铃——呱呱叫;响当当
【谚语俗语第83句】:【跑单帮】(惯)l指一人来往于各地经商。2指一个人单独行动。
【谚语俗语第84句】:草地上的蘑菇——独根独苗
【谚语俗语第85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下多大功夫,就会获得多大成果。 海外赵淑侠《当我们年轻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一 定比不努力好。”
【谚语俗语第86句】:【各走各的路,各投各的店】各干各的,互不相干。浩然《艳 阳天》:“咱们是井水不把河水犯,后脊梁对着后脊梁,各走 各的路,各投各的店儿!”
【谚语俗语第87句】:眉毛上吊猪胆——苦在眼前前
【谚语俗语第88句】:【冤家】“冤家”一词,原意为怨家,指仇人。现在指爱的亲昵之称,是反语,如同情人之间女子说情郎“你真坏”一样。“冤家”一词源自唐代,唐张薷《朝野佥载》有“此子与冤家同生”之句。到了宋代,“冤家”这个词,通过“不饶人”这一语义成分,从所仇转为所爱,表示似恨而实爱的感情。如黄庭坚《昼夜乐》词:“其奈冤家无定据,约云朝又还雨暮。”《董解元西厢记》一日:“正是咫尺是冤家,浑如天样远。” “冤家”的这种含义,在“冤家”一词的运用过程中得到了丰富。宋蒋津在《苇航纪谈》中对“冤家”的这种丰富含义作了总结:后阅《烟花记》有云:“冤家之说有六:情深意浓,彼此牵系,宁有死耳,不怀异心,所谓冤家者一;两情相系,阻隔万端,心想魂飞,寝食俱废,所谓冤家者二;长亭短亭,临岐分袂,黯然销魂,悲泣良苦,所谓冤家者三;山遥水远,鱼雁无凭,梦寐相思,柔肠寸断,所谓冤家者四;怜新弃旧,忘恩负义,恨切惆怅,怨深刻苦,所谓冤家者五;一生一死,触景悲伤,抱恨成疾,迨与俱逝,所谓冤家者六。”“冤家”的这六重含义,无不传达了男女之间那种又爱又恨,又疼又怨,缠绵悱恻的复杂感情,难怪古往今来的恋人都爱以“冤家”相称了。 “冤家”一词,除了指心爱的人外,还指心爱的东西。如《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日:“婆子袖里扯出个小帕儿来。道:‘就是这个冤家,虽不值钱,是一个北京人送我的,却不道礼轻人意重。…
【谚语俗语第89句】:叔父说我哥办事是“嘴上没毛,做事不牢,东一拖子西一耙子,上一斧子下一榔头,像杆没星的秤”。(河南·郏县)
【谚语俗语第90句】:老鼠做道场——哪有正经
【谚语俗语第91句】:绳圈套在桩头上——正着(正好)
【谚语俗语第92句】:【连锅端】(惯)1比喻彻底消灭。2比喻全部出动。
【谚语俗语第93句】:煮烂的鸭子——嘴还硬
【谚语俗语第94句】:【七钱银子二分铜的银元——假也假不了多少】(歇)银元:也作银圆,旧时使用的银质硬币,价值相当于七钱二分白银。一个银元掺进了二分铜,所占的比重很小。 指即使有假也假不到哪里去。
【谚语俗语第95句】:火车出山洞——豁然亮堂
【谚语俗语第96句】:【在外面舍块板,给家里丢扇门】(谚)丢:搁置,放。在外面施舍给别人一块板,就等于给自己家添上一扇安全门。指保护别人的家庭,自己的家庭也会得到保护。
【谚语俗语第97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释义:比喻女子出嫁后,不论丈夫好坏,都要顺从地跟他生活下去。这是封建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例句:你我是有情有义,可我们是阶级兄妹,咱们决不搞旧社会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那一套。
【谚语俗语第98句】:大狸猫伸懒腰——唬(虎)起来了
【谚语俗语第99句】:【三更打火五更鸡】三更点灯,五更鸡叫,从半夜熬到天 明。台湾龙应台《野火集》:“如今我很庆幸自己脱离了那种 三更打火五更鸡,读书像拼命一样的漫长梦魇。”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gaoxiaojuzi/show-414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