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搞笑的句子

朋友圈俗话搞笑歇后语,简直太惊艳了!

【歇后语第1句】:白娘子哭断桥——想起旧情

【歇后语第2句】:【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此心愿,只是力量有限,办不到。成 语:力不从心。海外陈若曦《向着太平洋彼岸》:“教授死的 死,病的病,剩下的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歇后语第3句】:耗子陪伴猫睡觉——练练胆子

【歇后语第4句】:【狗屁不通】“狗屁不通”是一句不太文雅的俗语。对于不通事理、说话颠三倒四的人,人们常斥之为“狗屁不通”。其实这个俗语通常是指文理不通的话语或文章。那么,“狗屁不通”是怎么来的呢?原来这是一句流传中被讹变了的词语,实为“狗皮不通”。狗的表皮,与其他动物不同,它没有汗腺,但狗却长有一条比较特别的舌头,长长的、薄薄的。炎炎酷夏,狗借助于这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夏季常见到狗伸长舌头吁吁喘气,就是这个原因。“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一特点而言的。正因为狗皮密不透风,用以作床垫、椅垫,特别是狗皮褥子,可以隔潮,是冬季最佳的保暖用品。 “狗皮不通”的讹变,在于“皮”、“屁”谐音,所以就演变成“狗屁不通”。屁为污浊之物,对于文理不通的诗文或不明事理的人,用此贬之,以不雅对不雅,这意思倒是更为鲜明。所以人们将错就错,约定俗成,语虽不雅讽喻效果极佳。

【歇后语第5句】:有道数学题,爸爸讲了半天我还是不明白。爸爸急得点着我的头说:“难道你的脑筋都是直的,怎么连一点弯都不会转啊?”(河北·迁安)

【歇后语第6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语比喻人与周围事物、人与人之间习性的关系,常因环境等改变自己。此典出自《北堂书钞》六十五卷引《晋傅玄少傅箴》:“夫金木无常,方圆应形,亦有隐括,习与性成,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晋朝的大臣傅玄是个品学兼优的人,很受皇帝敬重,被任命为太子的首席教师——太子少傅。太子府里属员很多,有宫女、太监以及一大批为太子办事的官吏。这些人为讨太子欢喜,阿谀逢迎,在这样的环境里,要想学好是很难的。为此,傅玄非常忧虑。有一次,他给太子讲课的时候,讲道:“想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好皇帝,你一定要多接近正派的人。譬如,常接近朱砂,就会被它染红;多接近墨水,就会被它染黑。对自己则一定要严格要求,行为端正,做到这些,周围的人才会跟你学,正派的人才会围绕到你身边来。譬如:声音清亮,回声就一定和谐;自己站得直,影子就一定不会斜。你如果多接近正人君子,那么符合德义的话就会听得多,自己的行为就会逐渐符合规范准则。如果你多接近小人,那就好像进入卖鲍鱼的店一样,时间久了,你就闻不到兰花的芳香了。”后来皇帝听到了傅玄的这番话,觉得很有深意,就命人把它写在屏风上,放在太子的房里,让他每天读一遍,把它叫做《太子少傅箴》。从此,“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成了太子警示自己的座右铭。

【歇后语第7句】:货郎鼓别在腰里——没货了

【歇后语第8句】:烂泥坯子贴金身——坏了胎

【歇后语第9句】:【天上一拳,地下一脚】(惯)形容说话东拉西扯或做事没有条理。

【歇后语第10句】:【酱锅里煮元宵——混蛋】(歇)本指浑浊的球形东西,转指不懂道理或不明事理的人。含责骂意。

【歇后语第11句】:【看得破,忍不过】释义:能把事情看透,但感情上忍受不住。例句:“看得破,忍不过。九兄,你只细细地体会我这六个字去,便晓得我心里的苦楚了!”

【歇后语第12句】:【 掰不开镊子夹得紧,松不开】多指忙不过来。相关的: 掰不开蒜。浩然《山水情》:“就是眼下的活儿正紧得掰不开 镊子,出去太多的人,社员有意见,我在班子里也不好说 话。”

【歇后语第13句】:【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惯)指人下落不明。

【歇后语第14句】:【蛟龙归大海】谓到了能够充分发挥才能的地方。类似 的:龙归大海,虎人深山。成语:得其所哉。徐光耀《平原烈 火》:“老周这次回来,就是蛟龙归了大海,咱大队又添了一 员虎将,无论如何,今天得庆贺庆贺!”

【歇后语第15句】:【每逢佳节倍思亲】释义: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句。意谓每到节日,格外思念亲人。例句:可能是由于“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缘故吧,我透过房内仅有的一小扇窗玻璃,望着当空一轮皓月,不禁想起了年迈的妈妈,年幼的儿子以及和我一起受难的妻子。

【歇后语第16句】:到了悬崖不勒马——死路一条

【歇后语第17句】:【炒下豆子自己吃,打破砂锅让人赔】释义:比喻有了成绩归自己,出了差错怪别人。例句:他觉得,作为一级党的领导,遇有这种情况,必须给下边承担责任,下边同志,往后才敢大胆工作。不能炒下豆子自己吃,打破砂锅让人赔。

【歇后语第18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形容好打抱不平。成语:见义勇为。 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人家秦先生,根本与农场无关,纯 粹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歇后语第19句】:星期天,我看见一个卖肉的割了很大的一块肉硬往乡长的儿子手里塞。我问爸爸为什么卖肉的不收钱,爸爸说:“这就叫大人当官小孩娇,男人当官老婆高。”(河南·淮阳)

【歇后语第20句】:【英雄遇上好汉】遇到对手,反而赏识。类似的:惺惺惜惺 惺,好汉识好汉。老舍《骆驼祥子》:“他们素来是所向无敌 的;及至遇到张妈的蛮悍,他们开始感到一种礼尚往来,英 雄遇上好汉的意味,所以颇能赏识她,把她收作了亲军。”

【歇后语第21句】:一块石头落了地——放心了

【歇后语第22句】: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分

【歇后语第23句】:【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这个俗语形容不受欢迎的多管闲事的人。捉老鼠是猫的职责,狗的职责是看门。可在古代,却有狗捉老鼠的记载。在四川三台县郊江镇金钟山一区一号汉墓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幅“狗咬耗子”石刻画像,图中有一只蹲坐的狗,此狗耳竖、嘴长、牙尖,四肢肌肉发达,双眼炯炯有神,口中还叼着一只长尾巴老鼠。战国末年成书的《吕氏春秋》中就记载了一则狗捉老鼠的故事。故事内容是:“齐有善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日:‘是良狗也。’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日:‘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麇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则桎之。’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魏略》记载曹操手下典军校尉丁斐贪财好利,一次因私易官牛事发被捕,可曹操念他们的同乡之谊不想处罚他,就对人说道:“我之有斐,譬如人家有盗狗而善捕鼠,盗虽有小损,而完我囊贮。”又西晋时,东海王司马越还洛,有童谣日:“洛中大鼠长尺二,若不早去大狗至。”看来魏晋时狗鼠还是两个死对头。由此可见,狗拿耗子在魏晋以前并不算多管闲事,从此以后,猫和狗的分工逐渐清楚了,分工更细了,各司其职,狗再拿耗子就有多管闲事之嫌了。

【歇后语第24句】:【猫奸狗忠】(谚)猫是谁家有吃就往谁家跑,狗无论主人多么穷苦,绝不离开。指猫性奸猾,狗性忠诚。 也作“狗是忠臣,猫是奸臣”。

【歇后语第25句】:【吃过水面】(惯)本指面条煮熟后在凉水中过一下再吃,比喻在商品交易中转手倒卖,从中获利。也比喻替别人办事,从中得好处。

【歇后语第26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谚)路途远,才能检验出马力的强弱;日子久,才能考验出人心的善恶。 指要真正认识一个人,必须经过长年累月的观察与考验。 也作路遥知马力,时久见人心。 日久知人心,路远知马力。

【歇后语第27句】:【老鼠过街,人人喊打】释义:比喻人人痛恨,群起而攻。例句:现在不同了,满鞑子已经摇摇欲坠。尤其从铁路风潮发生,就像“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歇后语第28句】:盐沟子里的水——流到哪里哪里咸(嫌)

【歇后语第29句】:戏子的脸蛋——要哭就哭,要笑就笑

【歇后语第30句】:【吃人饭拉狗屎】(惯)吃的是人饭,做的不是人事。斥人做尽坏事。 也作“吃人饭不拉人屎”。

【歇后语第31句】:【围着锅台转】(惯)指烧火做饭,忙家务事。

【歇后语第32句】:菜刀剃头——与众不同

【歇后语第33句】:【上人不好,下人不要】(谚)上人:上层人物。好:喜爱,爱好。上层人物要是不表示爱好的,手下人就不会积极张罗。指下属对上级,往往是投其所好。

【歇后语第34句】:铁匠夸徒弟——打得好

【歇后语第35句】:扁担戳鸡子儿——捣蛋

【歇后语第36句】:【把心放在肚子里】(惯)指心里踏实,没有牵挂和忧虑。 也作“把心搁在肚里”。

【歇后语第37句】:【 老和尚死了,小和尚照样念经】谓事情不会中断,自然有人 继承。西戎《丰产记》:“看把你愁的,老和尚死了,人家小和 尚照样念经!”

【歇后语第38句】:【笑骂由他笑骂,好官我自为之】一心只为得利,不管别人耻 笑。明代《石点头》:“因为这些榜样,所以见了钱财,性命不 顾,纵然被人耻笑鄙薄,也略无惭色。笑骂由他笑骂,好官 我自为之,这两句便是行实。”

【歇后语第39句】:【新官上任三把火】此语比喻新上任的官员总是要先做几件有影响的事,以显示自己的才能和胆识,与“下马威”异曲同工。这个俗语源于三国时期的火战。据《三国演义》所描述,诸葛亮27岁出山当了刘备的军师,在很短的时间内,连续三次用火攻战胜曹兵。第一次火烧博望坡,使十万曹兵所剩无几;第二次在新野,火攻水淹,使曹仁、曹洪的十万人马几乎全部覆没;第三次诸葛亮借来东风火烧赤壁,号称83万的曹兵惨败,华容道随曹操逃出去的仅剩十八骑。这“三把火”使诸葛亮名声大震。当时,人们把这三把战火称为“诸葛亮上任三把火”。后引申为“新官上任三把火”。

【歇后语第40句】:【婆娘做鞋——一针一线往前锥】(歇)锥:谐“追”。指一点一点地深入追问。

【歇后语第41句】:【不敢越雷池一步】雷池,水名。越即落水,指不敢超越界 限。香港梁凤仪《千堆雪》:“我们只是老同学,好朋友,感情 与关系永远止于此,不能稍越雷池半步!”

【歇后语第42句】:朽木棺材——坑死人

【歇后语第43句】:【老牛老牛,打死不回头】释义:比喻人态度坚决或脾气执拗。例句:马友良又一手扳住他脖梗说:“老牛,老牛,打死不回头。——看后面!这要拍上电影,准不错吧!”

【歇后语第44句】:【穿草鞋游西湖——忘了自己身份】(歇)讥讽人忘记了自己的卑贱地位,过高估计自己的身份。

【歇后语第45句】:【胳膊朝内弯】护着自己人,为自己的利益着想。类似的: 拳头朝外打,胳膊向内弯/一把指头总向内/十个指头往里 弯/千个猪爪朝内弯。杨绛《洗澡》:“他们要我帮助你,我可 没说什么,咱们胳膊折了往里弯!”

【歇后语第46句】:【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惯)才:文才。八斗:六朝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植)独占八斗。见《南史·谢灵运传》。五车:五车书,形容书很多。指人富于文才,学识渊博。 也作“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歇后语第47句】:【耗子栽进书篓里——咬文嚼字】见“老鼠钻书箱——咬文嚼字”。

【歇后语第48句】:隔山打斑鸠——乱放一通

【歇后语第49句】:鸡给黄鼠狼拜年——巴结到家反被害

【歇后语第50句】:【敢怒不敢言】(惯)指心里愤怒,但不敢说。

【歇后语第51句】:对着镜子说漂亮——自夸

【歇后语第52句】:在镇上召开的“严打”审判大会上,爷爷见罪犯都是年纪轻轻的小伙子,不由得感慨道:“这些人伸手可提得一斗,抬肩可挑得一担;站着是根柱子,横着可当枕木。年轻力壮的,为啥大路不走走歪道啊?”(湖南·浏阳)

【歇后语第53句】:【伤元气】(惯)元气: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和能力。比喻人或国家、组织的生命力受到损害。

【歇后语第54句】:【三明治】“三明治”是“进口”货,它来自英国,意思是“夹肉面包”,它是以人命名的食品。 “三明治”原来是大不列颠王国侯爵的封号,三明治侯爵的第四代约翰·蒙泰古是一个喜爱玩纸牌的贵族老爷,他一天到晚沉湎于纸牌之中,玩得废寝忘食。有一天,已到了吃饭时间,他舍不得放下手中的好牌,就吩咐仆人把餐桌上的肉、香肠和面包片拿来,随手将肉和香肠夹在两片面包之间,一边吃一边玩纸牌。以后,这种用两片面包夹肉或香肠的吃法就流传开了,并以这位爵爷的封号来命名它。

【歇后语第55句】:晴天响霹雳——惊天动地

【歇后语第56句】:阎王爷出天花——净是鬼点子;鬼点子多

【歇后语第57句】:【一山不藏二虎】释义:比喻两个互不相让的强人不能在一起共事。例句:“只有一桩,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如果展公伏得住他,这人也有用处。”

【歇后语第58句】:【京剧】“京剧”是中国的国剧,是国粹。它源于徽剧和汉剧。1790年,乾隆皇帝八十大寿,召集全国各地著名的戏班进京贺演。寿庆之后,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的精彩演出受到喜爱,继续留京献艺。1830年,湖北楚调(汉剧)也进入北京,汉剧和徽剧出于同源,因而时常合班演出。汉剧是西皮调的唱腔,徽剧以二黄调为主,这两种腔调同台演出,取长补短,并不断汲取当时流人北京的秦腔、弋腔和昆曲等戏曲的精华部分,同时又根据观众的要求和北京的语言特点,创造南北观众都能接收的戏剧语言——韵白。这样京剧便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由当初的“皮黄”改称“京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同治、光绪年间(1862年-1908年),京剧已经在全国盛行开来。京剧艺术比其他剧种更突出了戏曲集中、概括、夸张的特点,形成了念、唱、做、打一套完整体系和统一风格,表演时具有鲜明的色彩和强烈的节奏感。京剧形成的初期,老生最受重视,出现了“老生三杰”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后来又出现“老生新三杰”谭鑫培、汪秋芬、孙菊仙。到了民初,旦角的地位开始变得重要了,出现了“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各行当都有了自己的代表人物,并形成了京剧流派。

【歇后语第59句】:【宁吃天上二两,不吃地上一斤】见“能吃飞禽一口,不吃走兽半斤”。

【歇后语第60句】:妈妈对她们单位那个好逢迎领导、溜须拍马的人非常讨厌,说:“这个人,领导说砂锅能捣蒜,他说捣不烂;领导说公鸡能下蛋,他说亲眼见。”(甘肃·张掖)

【歇后语第61句】:【摔跟头】见“栽跟头”。

【歇后语第62句】:【拿着赶狗棒儿骂皇帝——贵贱也不自量】(歇)赶狗棒儿:乞丐讨饭时用来打狗的木棍。指人不知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自以为了不起。含讥讽意味。

【歇后语第63句】:【灯一拨就亮,理一讲就明】释义:比喻事情一说就明白了。例句:灯一拨就亮,理一讲就明。假如把全家怪的命案查到李宝泰头上,他一看活命难保,还再交代什么地下埋哩,外边藏哩。

【歇后语第64句】:【四面冒烟,八边着火】(惯)形容事情紧急。

【歇后语第65句】:【春梦虽好一场空】(谚)春梦虽然美好,但总不是真实的。泛指一切脱离实际的美好希望与企盼,并不能实现,仍是空的。

【歇后语第66句】:【拣日不如撞日】(谚)撞日:碰巧遇上吉日。指与其挑个好日子办事,不如现在就办。

【歇后语第67句】:【 深山出俊鸟】偏僻之处出现人才或美女。张孟良《儿女 风尘记》:“真是深山出俊乌,穷人家居然生下这样的美女。”

【歇后语第68句】:【身长六尺,天下难藏】(谚)天地虽然广阔,一个成年人也难以把自己长久地隐藏起来。指人匿藏得再诡秘,终究会被发现。

【歇后语第69句】:干活休息时,大家谈起了弟兄几人中,常常会有一个不争气的,并且还举了一些例子。张大爷结语似的说:“‘三斑出一鹞,三虎出一豹’,看来是很有道理的。”(河南·西平)

【歇后语第70句】:【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歇)王小二:泛指旧时穷苦人。指日子越来越艰难或境况越来越糟。

【歇后语第71句】:【坐蜡】“坐蜡”比喻陷入为难境地;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坐蜡”有时也写作“坐腊”。北方口语中常用。 “坐蜡”一词源自佛教中的“坐夏”。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里记载:“(印度)僧徒依佛圣教坐雨安居……前代泽经律者,或云坐夏,或云坐腊。”这里提到的坐夏,是指佛教僧人每年定期的诵经活动。根据佛家的戒律,每月望晦日即农历十五和三十,众僧人应齐集一处,诵读《戒本》,而且每人都要对照进行自我反省。如有违犯清规戒律之处,则要按情节轻重依法忏悔。一年之中,农历四月十五至农历七月十五的期间(正是一年中最热的夏季,谁坐都难受),僧人们须定居三个月,潜心修行,自省自律接受批评。经过这样的修炼之后,受戒的年头才算增长一岁,也叫“一腊”。因为腊月在农历中为最末,过了腊月即是新的一年,所以佛教中就用“一腊”来表示受戒了一岁的意思。由此,这种“坐夏”活动就又叫“坐腊”了。后来,“坐腊”这个词逐渐由佛教用语转入口语当中,词义也由原来的“受戒自律”转变成了“为难、受困”的意思了。

【歇后语第72句】:【碾盘上洗澡——浅得很】(歇)浅:本指不深,转指浅薄。形容人学识浅薄或见识肤浅。

【歇后语第73句】:英雄热爱人民,人民热爱祖国。

【歇后语第74句】:【正瞌睡,来了个枕头】见“瞌睡给了个枕头”。

【歇后语第75句】:【千钱精神头钱买】(惯)千钱:泛指很多钱。头钱:一个钱,指钱少。 价值干钱的人才,被雇佣时只能得一个钱。指廉价出卖劳动力。

【歇后语第76句】:【两国交锋,各为其主】(谚)指双方争斗交战,都是为了各自的国君。 也作两国相争,各为其主。 两国相争,各保其主。

【歇后语第77句】:【抬头不见低头见】(惯)指彼此经常见面,很熟悉。 也作“低头不见抬头见”。

【歇后语第78句】:【官人、死鬼】“官人”怎么能和“死鬼”放在一块相提并论呢?而且都是指古代女子的丈夫或相好。直到现在有的女人对丈夫或相好既爱又恨时还会说:“你个死鬼。”那么,这种奇怪的称呼是怎么形成的呢?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古人常有通假字之说,“官”同“管”,古代是种男尊女卑的社会形态,男人在外要管财,在内要管好家中的妻妾,这个“管”字就谐音而来了,“官人”就是“管人”之人。另一种说法是:这种称呼源自阴阳五行。根据五行理论,生我者为父母,我生者为子孙,比我者为兄弟,克我者为官鬼,我克者为妻财。古人由于男尊女卑观念,把嫁后女子列入“我克者”,相对于男人是“妻财”(妻子和财物);娶后男人处于支配地位,相对于女人是“克我者”,是“官鬼”。所以女人为了表示接受“支配”,通常称丈夫为“官人”;有些比较厉害的女人称丈夫为“死鬼”。意为丈夫在生前是妻子的“官”,死后是妻子的“鬼”。所以“官人”、“死鬼”都是对丈夫的称呼,其根源是“克我者为官鬼”。“死鬼”多在女人与丈夫或相好打情骂俏时使用。

【歇后语第79句】:【上吊也得找棵大树】谓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选择。沙汀《淘 金记》:“那就行!不过说一句老实话,就要上吊,也找大树 子吧!”

【歇后语第80句】:脚跟拴石头——进退两难

【歇后语第81句】:推小车上台阶——步一个坎

【歇后语第82句】:【白了尾巴梢的老狼不好打】(谚)尾巴梢上的毛发白,表明这匹狼已经很老,老奸巨猾,不好对付。 比喻岁数大、经验多的敌人,难以制服。

【歇后语第83句】:【吃不了蹦虾仁】把握不住好机会。《新凤霞回忆录》:“这 孩子没有多大出息,吃不了蹦虾仁,虾仁蹦到他嘴里也得蹦 出去!”

【歇后语第84句】:西施戴花——美上加美

【歇后语第85句】:【下台阶】(惯)比喻摆脱困窘的处境。

【歇后语第86句】:【犯牛脖子】(惯)牛脖子:即牛脾气,执拗倔强的脾气。指表现出倔强、不服气的样子。 也作犯牛脖子脾气。 犯牛脾气。

【歇后语第87句】:【 泥鳅翻不起大浪】泥鳅只能浮到水面上翻一点水花,产 生一点涟漪。比喻力量小,成不了大事,闹不了大乱子。亦 可用反义。从维熙《伞》:“那就睡大觉去,小泥鳅掀不起大 浪头来。”

【歇后语第88句】:【怕狼怕虎别在山上住】释义:比喻既然怕这怕那就不要硬充好汉。例句:怕狼怕虎别在山上住,怕死别活着。

【歇后语第89句】:过生日那天,爸爸给我十元钱,让我自己买礼物。我跑到新华书店花十元钱买了一本注音《三国演义》。回到家,我问奶奶贵不贵,奶奶笑着说:“能买吃亏物,不买便宜嘴。”(河南·邓州)

【歇后语第90句】:【丑八怪】“丑八怪”这一俗语形容某人长相丑陋。说起丑陋,人们就联想到猪八戒。其实这个词原来并不是指相貌的,它源自“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指的是趣味相投画风相似的一批人,“扬州八怪”究竟指哪些画家,说法不尽一致。有人说是八个,有人说不止八个,所指人物也不尽相同。据各种著述记载,计有十五人之多。其中李玉芬《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是记载“八怪”较早而又最全的,所以一般人还是以清末李玉芬所提出来的八人为准,即汪土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鳝、黄慎、李方膺,罗聘。八怪中尤以郑燮、金农、汪士慎最为有名。这些人在当时所谓正统画派眼里一是做人不合时宜.我行我素。二是作画我从我法,推陈出新,标新立异。所以被蔑称为“丑八怪”。然而,他们的怪异又人情人理,很被广大百姓喜爱,因此,一方面被主流画家和上层社会所攻击、所不容,一方面又深受大众喜爱,名气大振。特别是郑燮(郑板桥),爱民如子,他有诗句为证:“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占声。” 后来被人们喜爱的“扬州八怪”竟然演变出“丑八怪”一词,简直是对扬州八怪的亵读。不过,人们把这种艺术上的怪异当做相貌了,与扬州八怪已无干系,约定俗成,就流传开了。

【歇后语第91句】:【 打入十八层地狱】佛教认为人死后要下地狱受罪。指受 重罚。相关的:打入冷官。姚雪垠《李自成》:“要是真有地 狱,哼,他死后就该打入十八层地狱!”

【歇后语第92句】:【三亩棉花三亩稻,晴也好,涝也好】释义:一半地种棉,一半地种稻,晴收棉花雨收稻。比喻做事稳当,不冒风险。例句:三亩棉花三亩稻,睛也好,涝也好。花宜晴,稻宜雨,平分三亩,必有一得。故日:“晴也好,落也好。”计图人定胜天,不思不便宜处,亦必居其一。

【歇后语第93句】:【和尚置梳篦】(惯)梳篦:梳子和篦子的合称。和尚是光头,不需要梳子。比喻做毫无用处的事情。

【歇后语第94句】:打开西窗看风光——晚景;夕阳无限好

【歇后语第95句】:两根藤上结的瓜——扭不到一块

【歇后语第96句】:【搞鬼把戏】(惯)指暗中使用阴险的手段或计策。 也作“搞鬼名堂”。

【歇后语第97句】:我和妈妈走亲戚,看着妈妈走得并不快,可我总是跟不上。妈妈笑着说:“紧走赶不上慢不歇呀,孩子。”(河南·尉氏)

【歇后语第98句】:针当棍子一针(真)棒

【歇后语第99句】:吃竹竿长大的——直性人;直性子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gaoxiaojuzi/show-41556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