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搞笑歇后语,集锦
【谚语俗语第1句】:【红白喜事】中国民间称结婚为“红事”,埋人为“白事”,合称“红白喜事”。结婚叫红喜事,还好理解,花轿是红的,新娘穿红的(白色婚纱是后来的外来婚俗),洞房内铺的、盖的全是红的,室内外、院内外墙上贴的、门口挂的全是红的,嫣然似红海洋一样,红事忌白。然而,死了人叫“白喜事”不好理解。那么这又是什么缘由呢?所谓白喜事,有悲喜交加之意。首先,如果百岁老人死了,那是自然归天,有人称之为喜丧。另外,丧葬本是一件悲哀的事情,但同时又要跟着“热闹”一番。这种自相矛盾的心态,在中国是有传统的。两千多年前的庄子死了老婆,他没有悲伤,相反,却在地上鼓盆而歌。在庄子看来,自然界是最高的权威,一切都要听从自然界的安排。人的一生没有任何主动性,一切都是命定的。《庄子·德充符》云:“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他丧妻鼓盆而歌,正是浓厚的宿命论的思想意识的反映。对丧事的喜庆活动,在中国许多民族中都存在过。例如,土家族跳丧舞。人死了以后,尤其是长辈去世后的第一个晚上,丧家就开始了这种跳丧舞的活动。被请的歌师傅一个人击鼓领唱,另有两个人帮和,边歌边舞,围着棺材一跳就是一个晚上,借以给死者家属减轻悲痛,解除忧闷,因此跳舞哀而不悲,伤而不痛。丧葬风俗中这种悲喜交加的现象,寄托了人们对生之眷恋与死之恐惧,这不可调和的矛盾,是“白喜事”的真正根由。
【谚语俗语第2句】:【弹指】比喻时光短暂常用“弹指一挥间”。“弹指”是佛教中的一个时间量词,出自印度的梵语。《僧祗律》上解释说:“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二十弹指名一罗预,二十罗预名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照这样计算,24小时是30须臾,那么一须臾就是48分钟,48分钟是20罗预,l罗预是204分钟;204分钟是20弹指,1弹指就是【第7句】:2秒。我们当然还可以继续换算,【第7句】:2秒是20瞬,一瞬间是0.36秒;20念为一瞬,一念就应该是0.018秒。这样算来,一昼夜就是一万多个“弹指”,时常所说的“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将几十年比喻为一弹指,真有沧海桑田之感觉。
【谚语俗语第3句】:【乌鸦彩凤不同栖】(谚)比喻志趣高雅的君子,绝不会和低三下四的小人混在一起。
【谚语俗语第4句】:【 羊群里跑出骆驼来】指突出,优秀。类似的:谷子地里长 出一棵高梁。成语:出类拔萃。清代《红楼梦》:“如今你还 了得,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你又会做文章了!”
【谚语俗语第5句】:梦中吞象——野心勃勃;野心太大
【谚语俗语第6句】:【豁唇骡子卖了个驴价钱——吃亏就在嘴头子上】(歇)豁唇:唇裂,上唇直着裂开。指入吃亏是因说话不注意。
【谚语俗语第7句】:【 不是撑船手,莫要弄篙竿】外行不必逞能。类似的:不会 拿钻,别当石匠/不会绱鞋,休当皮匠/不会念经,别当和尚。 清代《官场现形记》:“不是撑船手,休来弄竹竿,兄弟实实在 在有点来不得了。”
【谚语俗语第8句】:【雷同】“雷同”现在指两个东西极为相似。一般指抄袭现象。 “雷同”最早出处是《礼记》。《礼记·曲礼》上记载:“毋剿说,毋雷同。”汉代郑玄注:“雷之发生,物无不同时应者。人之言当各由已,不当然也。”意思是说,打雷的时候,万物同时都响应。人应该用自己的心去断其是非,不要他人之说以为己语,像万物闻声而应那样。所以,雷同还有“随声附和”的意思。《汉书·刘欲传》:“或怀妒忌,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就是指随声附和。但,“随声附和”今已不取其义。后“雷同”引申为抄袭现象。
【谚语俗语第9句】:【麻秆儿打狼——两害怕】(歇)麻秆儿:指剥掉皮的麻秸秆儿,又细又脆,容易折断。用麻秸秆儿打狼,狼害怕,打狼的人也害怕。指争斗双方对对方都有所顾忌。 也作麻秸秆打狼——两头害怕。 麻秸秆打狼——两头怕。
【谚语俗语第10句】:【养多大的鸟儿,置多大的笼子】释义:比喻花钱做事不能浪费。例句:“……咱们就得这样,不能大手大脚地花钱。俗话说:养多大的鸟儿,就置多么大的笼子。咱不能花大家的钱像掰着不疼的牙……”
【谚语俗语第11句】:【一人气力担一担,众人力量搬倒山】(谚)一个人的气力只能挑起百斤担;众人的力量合到一起,就能把山搬倒。指人多力量大,困难再大也不怕。
【谚语俗语第12句】:【大炮不靠吹,火车不靠推】释义:比喻说大话、吹牛皮没有用。例句:大炮不靠吹,火车不靠推。不能光凭嘴皮硬,真要动手,看你敢不敢!
【谚语俗语第13句】:【兵不厌诈】(谚)厌:满足。诈:欺诈。用兵打仗,使用假象蒙蔽敌方,作为一种手段,是不厌其多的。 指在对敌时使用欺骗策略,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越妙越好,越多越好。
【谚语俗语第14句】:【去了咳嗽添了喘】解决了一个问题,又引发了一个问题。 电视剧《辘轳·女人和井》:“为了不守寡,嫁了个铜锁,去了 咳嗽添了喘。”
【谚语俗语第15句】:【天下文章一大抄】抄录模仿别人的文章,是社会的普遍 现象。此语既是对抄者的嘲弄,又是抄者的自慰。古华《浮 屠岭》:“报纸上大块文章看多了,他也就心有灵犀一点通, 懂得了天下文章一大抄的奥妙。”
【谚语俗语第16句】:【抓不住头发揪耳朵】(惯)比喻胡乱抓人顶罪。
【谚语俗语第17句】:灯谜晚会——耐人寻味
【谚语俗语第18句】:【三下五除二】(惯)原为珠算口诀。形容做事干脆利索。 也作“三下五去二”。
【谚语俗语第19句】:【癞蛤蟆剥皮眼不闭,黑甲鱼剖腹心不死】释义:比喻不甘心失败。例句:“敌人是‘癞蛤蟆剥皮眼不闭,黑甲鱼剖腹心不死’,我们一定要百倍提高警惕。”
【谚语俗语第20句】:歪墙开旁门——斜(邪)门
【谚语俗语第21句】:榆木疙瘩的脑袋——死硬
【谚语俗语第22句】:【大丈夫四海为家】释义:有作为的男儿不恋家。例句:“大丈夫四海为家。喜财,我劝你还是避一避的好。”
【谚语俗语第23句】:鼻梁上挂钥匙——开口
【谚语俗语第24句】:【拿着皮肉往外人身上贴】(惯)比喻把好处白白送给外人。
【谚语俗语第25句】:沙锅里煮驴头——脑袋瓜早软了,嘴巴骨还挺硬
【谚语俗语第26句】:鼻子大了压到嘴——难开口;口难开:不好张口
【谚语俗语第27句】:【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见“白天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谚语俗语第28句】:【房檐滴水照道描】释义:下辈照着上辈的样子学。例句:说话的妇女学着老头腔:“……你们坏良心,将来你们的孩子也房檐滴水照道描!”
【谚语俗语第29句】:爸爸听我把一句话说了许多遍,不耐烦地说:“一遍香,二遍臭,三遍四遍脸皮厚。说了这么多遍还有什么意思啊!”(四川·美姑)
【谚语俗语第30句】:麦秸装枕头——草包
【谚语俗语第31句】:猎人枪下的野兽——跑不掉
【谚语俗语第32句】:戴着有色眼镜看东西——不明真相
【谚语俗语第33句】:大海退潮——水落石出
【谚语俗语第34句】:【你开你的顺风船,我行我的逆浪舟】释义:比喻各走各的路,互不相干。例句:大哥,潘字号的家规可是你立的。你再这样干,咱们就散伙!你开你的顺风船,我行我的逆浪舟。
【谚语俗语第35句】:属啄木乌的——嘴强身子弱;嘴硬身子软
【谚语俗语第36句】:【没事常思有事】(谚)指人应有备无患,以免事到临头措手不及。
【谚语俗语第37句】:【翻手是雨,合手是云】(惯)比喻玩弄权术,反复无常。 也作翻手为云覆手雨。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谚语俗语第38句】:【 绿绿豆皮儿,请退】请、青谐音。绿豆用水泡,青皮即脱。 借指下逐客令。明代《金瓶梅》:“自今以后,你是你,我是 我,绿豆皮儿请退了!”
【谚语俗语第39句】:【逆子顽妻,无药可治】见“蛮妻拗子,无法可治”。
【谚语俗语第40句】:【赵老送灯台——一去更不来】(歇)赵老:也说赵巧、赵果,传说是鲁班的徒弟;鲁班计划在大河上修桥,为防龙王干扰,制作两座灯台让赵呆送给龙王,赵呆把其中一座内藏夜明珠、外观漂亮的灯台藏在怀里,想私自带回家,没想到剐出龙宫,就葬身海涛之中。指人或物有去无回。
【谚语俗语第41句】:【势大仗权,腰粗仗钱】(谚)仗:依靠,凭借。势大压人,凭的是手中的权力;腰粗气壮,凭的是手中的钱财。指权重了势就大,钱多了气就粗。
【谚语俗语第42句】:【拿钱往水里打漂漂】(惯)比喻白糟蹋钱。
【谚语俗语第43句】:【腊月生的,冻手冻脚】释义:腊月天冷,冻手、脚。“冻”与“动”谐音。比喻人手脚不老实,好动。例句:我对耿大田说:“你这个人,腊月生的,怎么老是冻(动)手冻(动)脚呢?”
【谚语俗语第44句】:【下台阶】(惯)比喻摆脱困窘的处境。
【谚语俗语第45句】:【打死老虎】(惯)比喻打击已经失势或失去反抗能力的人。
【谚语俗语第46句】:【船到桥,直苗苗】(谚)指船行到桥头,船身自会直直地随着水流通过。比喻凡事用不着心急,事到临头,自会有解决的办法。 也作船到桥头自会直。 船到江心自会直。 船到湾头自然直。
【谚语俗语第47句】:宋江的绰号——及时雨
【谚语俗语第48句】:脸盆里栽豆芽——根根扎到底
【谚语俗语第49句】:【犄角旮旯】“犄角旮旯”指的是房间中窄小的角落或狭窄偏僻的地方。它源自北京方言。犄角旮旯是个合成词,合在一起能用,分开也能用,而且意义不变。 “犄角”指的是牛、羊、鹿等动物头上生出的坚硬角质物,亦即“角”。由于牛角里边逐渐收窄,犄角渐成窄小角落之意常指房间中窄小的角落,也可形容人的思想不会转弯,思路越来越窄,常说他“钻牛角尖”。 “旮旯”这两个字成词历史不久。“旮”字在《康熙字典》里说与“旭”字通用。而“旯”字在《康熙字典》里根本没有收入。因此,“旮旯”合起来也表示“角落”应是近百年左右北京人的创造。犄角和旮旯意同,北京人一撮合,合成了“犄角旮旯”。
【谚语俗语第50句】:拖拉机进弄堂——转不过弯
【谚语俗语第51句】:【大意失荆州】释义:荆州:今湖北江陵,三国时是蜀国军事、政治重镇。关羽镇守荆州因设防不严而被孙权袭取。比喻疏忽大意会造成损失。例句:“四岭山的地位可不同寻常,对我们来说,是生死攸关的大事,我{门可不能大意失荆州呀!”
【谚语俗语第52句】:【吃人不吐骨头】形容剥削者的贪婪和残酷。类似的:吃 枣不吐核,吃人带皮骨。海外刘宜良《江南小语》:“剥削,剥 削,天下吃人不吐骨头的职业,莫过于律师了!”
【谚语俗语第53句】:【吃错了药/吃错了耗子药】做事反常,颠三倒四。韩志君 等《古船·女人和网》:“你吃错药了吧?她是我老婆,还是你 老婆?”
【谚语俗语第54句】:【贫不学俭,卑不学恭】(谚)贫穷的人,不学俭省自然俭省;卑贱的人,不学谦恭自然谦恭。指人的习性受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制约。
【谚语俗语第55句】:一家盖不起龙王庙,万人造得起洛阳桥。
【谚语俗语第56句】:【亲故亲故,十亲九顾】(谚)亲故:亲戚与朋友。指亲戚故旧之间,遇事总会互相照顾。
【谚语俗语第57句】:夺下羊羔放走狼——留下后患
【谚语俗语第58句】:【一个死了,一个还没出世】人世间不存在好人。《台湾小 说选》:“一点都不假,古早人说天良的有两个,一个死了,一 个还没出世。”
【谚语俗语第59句】:三更半夜出世——亥时人(害死人)
【谚语俗语第60句】:妈妈一让我学习我就犯困,妈妈无可奈何地笑着说:“你真是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仨月。什么时候你也精神一次?”(河北·行唐)
【谚语俗语第61句】:【新婚不如远归】(谚)刚结婚的夫妻,比不上久别归来的夫妻情爱热烈。指久别归来的夫妻情爱最深长。 也作新娶不如远隔。 新娶还须让远归。 新婚不如久别。
【谚语俗语第62句】:干鱼给猫当枕头——过不了夜
【谚语俗语第63句】:运动劲出来.歇着病出来。
【谚语俗语第64句】:坏掉根的茄苗——不成秧(样)子
【谚语俗语第65句】:【连阴百日,也有天晴;冬长三月,早晚打春】释义:比喻好日子总会到来。例句:“你不能死,你得活着。连阴百日,也有天睛;冬长三月,早晚打春。我就不信这种闷死人的日子没有尽头!”
【谚语俗语第66句】:【春三月,不圆梦】(谚)春三月:春天的总称。圆梦:迷信根据梦境来推断吉凶。指春天的梦虚幻多变,没有准头,无法推断。
【谚语俗语第67句】:【 挨了打还当被告】吃了亏而又不占理。语文图书:“经过 吕相这么一说,在崤之战中吃了亏的泰国,挨了打还当被 告。”
【谚语俗语第68句】:【太华之下,白骨狼藉】(谚)太华:西岳华山。白骨狼藉:遍地都是死人的白骨。上华山原为求药避世,却多有死在山下的。指华山不易攀登,十分凶险。
【谚语俗语第69句】:【稻雾去,麦雾来】释义:指稻子不要雾,麦子希望有雾,因雾气对稻粒的成熟有害,而对麦子则有利。例句:稻雾去,麦雾来。稻遇雾则谷轻,麦遇之则饱。
【谚语俗语第70句】:【有天没日头】(惯)天空没有太阳。1形容社会黑暗,没有公理。 2形容人无知、说话放肆或无中生有。3指天色已晚。 也作有天无日头。 有天没日。
【谚语俗语第71句】:【事不关己,己不劳心】跟自己无关的事情,不去费心。香 港梁凤仪《千堆雪》:“我有种怪脾气,一般的事不关己,己不 劳心!”
【谚语俗语第72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发生事情,采取相应的方法对付,不 退让。成语:针锋相对。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你放 心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难道我们怕他!”
【谚语俗语第73句】:跳远比赛——寸土必争
【谚语俗语第74句】:【冬不可以废葛,夏不可以废裘】(谚)葛:葛麻,夏季衣料。裘(qiu):冬季皮毛衣裳。指冬季虽然不穿葛麻衣服,但不可丢弃它;夏季虽然不穿皮毛衣裳,但也要把它保管好。泛指凡事要有长远打算,不可眼光短浅。
【谚语俗语第75句】:【偷食猫儿性不改】释义:比喻恶性难改。例句:常言道:偷食猫儿性不改。他在外边放荡惯了,看在家中,犹如牢狱一般,哪里坐立得住。
【谚语俗语第76句】:【钱是奴才,用了还来】(谚)奴才:旧时卖身供主人役使的人。指钱财就像奴才一样,是供人使用的,花了还会来,不必过于看重。
【谚语俗语第77句】:【八个麻雀抬轿,担当不起】释义:比喻没有资格或没有力量承担。例句:凡人遇患小疾,岂敢惊动妙手神医?八个麻雀抬轿,担当不起!算了,我知道你是在警告我哩。
【谚语俗语第78句】:【见台阶就下】(惯)比喻及时寻找机会摆脱困境。
【谚语俗语第79句】:【耗子偷米汤,勉强糊得着嘴巴】释义:比喻勉强填饱肚子。例句:我们家一共有八亩田,有猪有牛有泉水,农具什样也将就拖得过去。一年到头,只要不懒,按说也耗子偷米汤,勉强糊得着嘴巴的。
【谚语俗语第80句】:【十年河东,十年河西】释义:比喻人生一世,兴衰无常,变化很大。例句: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单家桥这几年竟然转了风水,出现了令人想象不到的变化。
【谚语俗语第81句】:【 置于死地而后快】不断加害,不肯罢休。尤凤伟《中国一 九五七》:“仍不算完,倒底想怎么样呢,真要将人置于死地 而后快么?”
【谚语俗语第82句】:【大树底下无丰草】草长赶不上树长。谓环境不利,无法 竞争。类似的:茂林之下无丰草。政论图书:“不是不进则 退,而是慢进则退。人家长得比你快得多,大树底下无丰 草,大块之间无美苗。”
【谚语俗语第83句】:【人受一口气,佛受一炉香】(谚)人活着求的是气顺,就像佛要的是人们给它上香、对它敬重一样。指人不能忍受的是对自己的无礼和压制。 也作人争一口气,佛争一股香。 人争一口气,神争一炉香。 佛争一炉香,人争一口气。
【谚语俗语第84句】:星期天,我和妈妈一块儿上街买菜。卖菜的大爷多找了妈妈一角钱,妈妈推让不肯收。大爷笑容满面地说:“真是能叫桶掉井里,不叫井掉桶里。”(河南·内乡)
【谚语俗语第85句】:老鼠偷秤砣——盗铁(倒贴)
【谚语俗语第86句】:【指到哪儿打到哪儿】(惯)比喻对某人言听计从。
【谚语俗语第87句】:【留后手】(惯)指为避免以后发生困难而采取留有余地的措施。
【谚语俗语第88句】:【穷在路边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见“富家山野有人瞅,贫居闹市无人问”。
【谚语俗语第89句】:【大意失荆州】关云长镇守荆州,因骄傲轻敌,荆州失守。 现指遇事不可疏忽大意。陈登科《淮河边上的儿女》:“快 吧!不要大意失荆州,我们不靠圩边走,奔南河底去。” 担迟不担错意为要慎重,不可出错。担,也说:耽。明 代《金瓶梅》:“假如灵柩、家小、箱笼一同起身,未免起眼,倘 遇小喽罗怎了?宁可耽迟不耽错。”
【谚语俗语第90句】:【打旗号】(惯)旗号:旧时标明军队名称或将领姓氏的旗子,现比喻某种名义。指假借某种名义。
【谚语俗语第91句】:【挂羊头,卖狗肉】谓卖假货。表面上冠冕堂皇,实际上以 坏充好。成语:弄虚作假。古华《浮屠岭》:“因为浮屠岭地 方只有单干农户,不存在什么集体农民。这里的一切都是 挂羊头卖狗肉。”
【谚语俗语第92句】:【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歇)硬:本指坚硬,转指强硬。指争斗的双方都很强硬,互不相让。
【谚语俗语第93句】:【仁不统兵,义不聚财】见“慈不掌兵,义不主财”。
【谚语俗语第94句】:【深山出俊鹞,十字街头出饿殍】(谚)鹞(ya。):-种猛禽,捕食鼠类等。殍(pia。):饿死倒地的尸体。 深山野林里会出俊美的人才,繁华闹市里会有无力生存的人。指人才不择地而生。 也作深山出俊鸟。 深林出俊鸟,山沟出凤凰。 深山出俊鸟,大海出珍奇。
【谚语俗语第95句】:【名取西川,暗夺荆州】释义:名义上说是去夺取西川,实际上暗中去夺取荆州。比喻声东击西。例句:“你真是鬼主意多!我就依了你的,看你的什么名取西川,暗夺荆州”。
【谚语俗语第96句】:病好郎中到——晚了:迟了
【谚语俗语第97句】:城隍爷的马——骑不得;样子货
【谚语俗语第98句】:【闲磨牙】(惯)比喻毫无意义地争辩或多费口舌。
【谚语俗语第99句】:【粗柳簸箕细柳斗,世上谁见男儿丑】释义:粗柳簸箕细柳斗:类似诗歌中的“起兴”,无具体意义。指男儿长相不讲俊丑。例句:驿丞道:“你虽是个男身,但只形容丑陋,不中我王之意。”八戒笑道:“你甚不通变。常言道:‘粗柳簸箕细柳斗,世上谁见男儿丑?…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gaoxiaojuzi/show-41558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