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自己的搞笑歇后语,句句扣人心扉!
【谚语俗语第1句】:【撒谎瞒不过当乡人】见“说谎不瞒当乡人”。
【谚语俗语第2句】:妈妈在看见哥哥吃了饭就躺床上睡觉后说:“饭后百步走,寿过九十九;睡觉不蒙首,健康又长寿。”(河南·偃师)
【谚语俗语第3句】:【蟛蜞裹馄饨——里戳出】(歇)蟛蜞:蟹的一种,体小,可食用。戳出:蟛蜞做馄饨馅,它的壳、足等会把皮戳破。指在内部搞破坏。
【谚语俗语第4句】:山羊爱石山,绵羊爱草山——各有所好
【谚语俗语第5句】:写字不在行——出格
【谚语俗语第6句】:足球队员——不用手(守)
【谚语俗语第7句】:蚊子说成大象——夸大其词
【谚语俗语第8句】:【七个窟窿倒有八个眼儿等着】(惯)形容入不敷出,钱不够花。
【谚语俗语第9句】:【 伸出橄榄枝】橄榄枝象征和平,谓作出和平姿态。《北京 晨报》( 2002,7,30):“还税款,松禁令,以(以色列)为何伸出 橄榄枝?”
【谚语俗语第10句】:【 出太阳打伞,多此一举】无此必要。《北京日报》(1982,7, 19):“在他们看来,既然眼前无人‘下水’,那反腐蚀教育就 是出太阳打伞——多此一举。”
【谚语俗语第11句】:【平地起风波】(惯)比喻无端生出是非。
【谚语俗语第12句】:糊涂虫不知聪明的可贵,健康不知患病的痛苦。
【谚语俗语第13句】:【强将手下无弱兵】领导有方,指挥得当,能够充分发挥手 下人的聪明才智。台湾朱秀娟《女强人》:“强将手下无弱 兵,余菱到你那里去上班,简直变了一个人。”
【谚语俗语第14句】:烂泥塘边的蚊子一嗡嗡起哄
【谚语俗语第15句】:【小报告】人们把告黑状等目的不纯的报告称为“小报告”。这种“小报告”在明朝首次被制度化,由见不得人登上了“大雅之堂”。上奏折参奏朝野大事,是大臣行使自己职责的一部分。唐代时规定,由“下之所以达上的”官文书有“表、状、笺、启、辞、牒”等六种形式。到明代时,朱元璋通过改革,又增加了一种新的形式——密疏。就是皇帝特许大臣之间写秘密奏折,报告大臣的言行。密疏突出“密”,其内容一定属于机密事宜,一般只需要皇帝本人知晓就可以了,所以它是除了大臣向皇帝所上的正常奏章表议之外的一种非正式文书,即秘密奏章,具有保密性强、无正式地位和非制度参与等特点,类似于现在的小报告。从洪武时期实行密奏形式,永乐之后逐渐制度化,到明朝后期,密疏言事范围更加广泛。密疏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专制皇权,突出了它的政治功能。在前朝不登大雅之堂的密疏(小报告),被朱元璋首次肯定并大力推行,使得皇帝又多了一条控制官员的信息渠道。但同时也为心术不正的大臣提供了陷害他人的机会和条件。被人暗算了,还不知道是谁。
【谚语俗语第16句】:【家住山前识鸟音】(谚)住在山前的人家,听惯了鸟鸣,也就能辨识鸟音。比喻久处某一环境,自然就熟悉某一环境的情况。 也作“久住山林辨鸟音”。
【谚语俗语第17句】:【上边动动嘴,下边跑断腿】瞎指挥,形成混乱。相关的:上 边放个屁,下边一台戏。古华《浮屠岭》:“公社主任梁友如 亲自把这一光荣任务布置给田发青。真是上边动动嘴,下 边跑断腿,田发青可作大难了。”
【谚语俗语第18句】:和尚摸头——没发(法)
【谚语俗语第19句】:【撞倒南墙不回头】(惯)形容人固执,不知变通或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也作撞到南墙不回头。 碰到南墙不回头。
【谚语俗语第20句】:【歪理三千,不如正理一条】(谚)歪理:谬论邪说。指歪理再多,也抵不上一条正理能说服人。
【谚语俗语第21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谚)千里长的堤坝,会因小小的蚂蚁洞而溃决。泛指小小的隐患如不及早防治,会造成不可收拾的大患。 也作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千里长堤,溃于一穴。
【谚语俗语第22句】:【一脚高,一脚低】见“高一脚,低一脚”。
【谚语俗语第23句】:八吊钱算命——难摸那一吊(调)
【谚语俗语第24句】:【 你不仁,我就不义】报复对方。池莉《来来往往》:“你不仁 我就不义,可是如果人敬我一尺,我就还人一丈。”
【谚语俗语第25句】:【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释义:比喻坏人本性不会改变。也比喻本事强的人到哪里都吃香,无能的人到哪里都吃亏。“行”又作“走”。例句:冯贵堂满心欢喜,心里想:“可见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认识金子的人,漫沙荒野里会拾到金子;不认识金子的人.满地黄金走,两眼黑糊糊,我这算碰上朋友了!”
【谚语俗语第26句】:染坊里的木勺——色色各别
【谚语俗语第27句】:鼻孔里长瘤子——气不顺
【谚语俗语第28句】:【鸡肚不知鸭肚事】(谚)鸭肚子里想些什么,鸡肚子里并不知道。比喻各有各的心事,别人难以猜测到。
【谚语俗语第29句】:要考试了,我说:“又得考试了,真倒霉。”爸爸说:“有什么倒霉的?当兵不怕跑,学生不怕考。”(江苏·镇江)
【谚语俗语第30句】:【一头撞倒南墙】(惯)形容入固执、认死理,碰了钉子或遭到失败也不回头。也形容人立场坚定不动摇。
【谚语俗语第31句】:【有心炒豆,不怕锅响】(谚)有心要炒豆子,就不怕锅里的豆子爆响。比喻决心要做某事,就不怕来自各方面的干扰。
【谚语俗语第32句】:【鸡子里头算出四两骨】(惯)比喻十分吝啬,极能算计。
【谚语俗语第33句】:【船漏水入,壶漏内虚】释义:船漏了,水就进来,壶漏了,水就流完了。比喻方式相同,结果相反。例句:“鬻棺者欲民之死,蓄谷者欲岁之饥。‘船漏水入,壶漏内虚’也。”
【谚语俗语第34句】:大榔头砸豆腐——笃定
【谚语俗语第35句】:我放学回到家里,什么事都不想做,妈妈批评我说:“就是等老鸹往嘴里屙,人也得张张嘴啊!”(河北·磁县)
【谚语俗语第36句】:骏马的蹄力有限,人民的智慧无穷。
【谚语俗语第37句】:【眼/羊死不闭眼。】成语:死不瞑目。老舍《骆驼祥子》:“这玩 艺一成家,连大带小,好几口儿,死了也不闭眼!你说是不 是?”
【谚语俗语第38句】:家雀进笼子一有翅难飞
【谚语俗语第39句】:【掀被头讨屁臭】(惯)比喻自找倒霉,自讨没趣。
【谚语俗语第40句】:【属黄花鱼的——溜边】(歇)黄花鱼:学名黄鱼,分大黄鱼和小黄鱼,在深海过冬,春天向沿岸洄游,产卵后在近海觅食。本指黄花鱼喜欢在海边游动,转指人靠着边儿行走,或遇事回避矛盾,躲在一旁。 也作“黄花鱼——溜边儿”。
【谚语俗语第41句】:红娘拿到莺莺的信——心领神会
【谚语俗语第42句】:【—花引来万花开】发生了好的影响。成语:发扬光大。 李存葆《山中那十九座坟茔》:“光有英雄事迹而没有哺育英 雄的经验,好比收获了庄稼而没有留下种子,既不能一花引 来万花开,更不能体现园丁的辛勤。”
【谚语俗语第43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谚)旧指人的生死与贵贱,都由天命决定。
【谚语俗语第44句】:【家中百事兴,全靠主人命】释义:家庭兴旺,全凭主人的命运。例句:自古道:“家中百事兴,全靠主人命。”十个妇人,敌不得一个男子。自从宋敦故后,卢氏掌家,连遭荒歉,又里中欺他孤寡,科派户役,卢氏撑持不定,只得将田房渐次卖了,赁屋而居。
【谚语俗语第45句】:【鸡肚不知鸭肚事】释义:比喻这个人不知那个人的心思。例句:“不是不相信老三。你是‘鸡肚不知鸭肚事’。我有我的难事,你可就无所谓了。”
【谚语俗语第46句】:【指到哪儿打到哪儿】(惯)比喻对某人言听计从。
【谚语俗语第47句】:蝎子打呵欠——毒气冲天
【谚语俗语第48句】:【 翻脸不认人】记不住别人的好处,稍于自己不利,就闹翻 了。成语:反眼成仇、六亲不认。老舍《骆驼祥子》:“过河拆 桥,老头子翻脸不认人,他们替祥子鸣不平。”
【谚语俗语第49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下多大功夫,就会获得多大成果。 海外赵淑侠《当我们年轻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一 定比不努力好。”
【谚语俗语第50句】:原始森林——自高自大
【谚语俗语第51句】:妈妈又做面条,弟弟一看便说:“又是面条,我不吃。”妈妈说:“芝麻秆喂驴——吃不吃让到。”(河南·泌阳)
【谚语俗语第52句】:【日落三条箭,隔天雨就现】释义:太阳落山时,天空如有三条箭形云,第二天就会下雨。例句:麦子收到第四天,竞赛正搞得热火朝天,我们发现有雨情了。先是在太阳落山的时候,我们发现天空上有三条箭形云,按照农谚说:“日落三条箭,隔天雨就现。”
【谚语俗语第53句】:【属鸭子的——肉煮烂,嘴也是硬的】(歇)嘴:本指鸭子的嘴,转指说话。硬:本指坚硬,转指强硬。 指人心里已经认输,嘴上还很强硬。常含讥讽或责骂意。
【谚语俗语第54句】:【大白天说梦话】释义:说荒唐话、不实际的话。例句:“连升嫂子,你不要大白天说梦话吧,这是不可能的事儿!”
【谚语俗语第55句】:菜园里的辘轳——由人摆布
【谚语俗语第56句】:【千里马还有一瘸】(谚)千里马:日驰千里的名马。瘸(que):跛腿。 即使是千里马,有时也会失蹄。比喻做事再缜密的人,有时也会出错。
【谚语俗语第57句】:【两物相形,好丑愈见】(谚)人或物,只要两两放到一起比较,好的丑的,自会看得很分明。指比较是识别人与事物的最好办法。
【谚语俗语第58句】:【叫亲了的娘,住亲了的房】(谚)亲娘越叫越亲近,房子越住越亲切。泛指人与人或人与物相伴时间长了,自然增长感情。
【谚语俗语第59句】:【自己堵自己的嘴】说话自相矛盾,无法自圆其说。类似 的:拿你的拳头(包子、馒头)堵你的嘴。清代《红楼梦》:“可 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堵自己的嘴。”
【谚语俗语第60句】:【 打虎不成,反被虎伤】打不死老虎,要被老虎吃掉。对方 危险,斗争中不可疏忽大意。姚雪垠《李自成》:“除掉寨内 的祸根刻不容缓,还必须将活儿做得干净利索,决不能打虎 不成反被虎伤。”
【谚语俗语第61句】:【爬刀山,下火海】见“上刀山,下火海”。
【谚语俗语第62句】:【买香囊吊泪——睹物伤情】(歇)香囊:盛香料的小囊,旧时常挂在腰间,可作赠品或传情的信物。指看到与已有关的物品,引起伤感之情。
【谚语俗语第63句】:【三分毛利吃饱饭,七分毛利饿死人】(谚)毛利:本钱除过所得利润。指做买卖薄利多销周转快,自然受益多;牟利太重,没了顾主,就没钱赚。
【谚语俗语第64句】:【属爆竹的——点火就响】(歇)人像是有爆竹的属性,一点火就爆炸。形容人性子急躁,遇事容易发火。 也作“属炮仗的——一点就响”。
【谚语俗语第65句】:【八十年不下雨——好睛儿】(歇)晴:谐“情”。反话,意指没有什么情分可说。
【谚语俗语第66句】:【天涯何处无芳草】释义:天底下到处都有芳草。比喻到什么地方都一样生存。例句:其实我也是个傻瓜,天涯何处无芳草?只要有钱有势,金屋何患无娇藏?何必那样死心眼呵?
【谚语俗语第67句】:【佳人有意郎君俏,红粉无情子弟村】(谚)佳人、红粉:均指俏美的女子。村:粗野,俗气。女人看中某个男子,就觉得他俊气;女人看不上某个男子,就觉得他粗野。指男子在女人眼中的美丑,就看对不对胃口。
【谚语俗语第68句】:【拿豆包不当干粮】(惯)豆包:包有豆馅儿的包子。比喻小看了有本事的人。
【谚语俗语第69句】:【高山头上点灯——来明的】(歇)明:本指明亮,转指公开、不隐蔽。指采取公开、透明的方式。
【谚语俗语第70句】:【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惯)指抬高别人,贬低自己。也指过高地估计对方的力量,而对己方的力量估计不足,因而助长对方气势,使自己灰心丧气。 也作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长他人锐气,灭自己威风。 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谚语俗语第71句】:【睡着的人好喊,装睡的人难叫】(谚)真正睡着的人一喊就醒,假装睡着的人再喊也不应。比喻在教与学方面,真正不懂的人好教,有意拒绝的人难以施教。
【谚语俗语第72句】:【又吃纣王水土,又说纣王无道】(惯)纣王:商朝最后一个君主,荒淫无道,是有名的暴君。比喻既要靠人养活,又说人坏话。
【谚语俗语第73句】:哥哥在家复习功课,没有计划性,常常刚拿出语文,又去翻数学。伯母批评他:“孩子,咱不能走了一步说一步,哪里黑了哪里住。要心里有点谱。”(河南·虞城)
【谚语俗语第74句】:张华嫌冬天太冷,不想起床。他妈妈说:“少年小伙子三把火,老人冷得棉花裹。怎么不能应时起床呢?”(江苏·高邮)
【谚语俗语第75句】:我整理了几篇日记,让姐姐帮我寄给报社寄去。谁知姐姐瞅了一眼说:“不行,不行,哪有你这种日记,东拉被子西扯毡,谁看啊!”我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陕西·成阳)
【谚语俗语第76句】:大篓洒香油,满地拾芝麻——得不偿失
【谚语俗语第77句】:拔掉屋檐当柴卖——穷极了
【谚语俗语第78句】:【插杠子】释义:两人抬东西,第三人拿杠子插进去。比喻事情有局外人插手干扰。例句:再说家,仍是我当,不许你乱插杠子。
【谚语俗语第79句】:【鲁班门前掉大斧】(惯)鲁班:也作鲁般,古时著名的木匠。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事。 也作鲁班门口抡斧头。 鲁班门口弄大斧。 鲁班门前耍斧子。
【谚语俗语第80句】:一次吃午饭,妈妈让我多吃豆腐,我不想吃。妈妈说:“鱼生火,肉生痰,豆腐青菜保平安。多吃豆腐好处多着呢!”(河南·许昌)
【谚语俗语第81句】:【世事有常有变,英雄能屈能伸】(谚)指世事有经久不变的规律,也有升沉起伏的变化;英雄豪杰做事,贵在随时应变,失意时能承受屈辱,得志时能施展才干。
【谚语俗语第82句】:我爱好广泛,什么都想试试,妈妈说我“十处打锣十一处在,没打锣的地方也有你”。(四川·遂宁)
【谚语俗语第83句】:大麦芽做饴糖——好料子
【谚语俗语第84句】:【成大事不记小仇】释义:要成就大事业,就不能在小事上计较。例句:“他的左右人都巴不得一下子攻破城市,替他报仇。……他说,成大事不记小仇。”
【谚语俗语第85句】:龙王爷凑热闹——涨水
【谚语俗语第86句】:老天爷的拐棍——天地之别
【谚语俗语第87句】:面条锅里整人——软收拾
【谚语俗语第88句】:【鼻子长,碍了嘴】拉不开情面,不好说话。刘澍德《桥》: “不错,他开了工钱,可是别人割地开七千,他给大家开五 千,鼻子长,碍了嘴,大家谁也不好意思争。”
【谚语俗语第89句】:【抢棺材奔命】(惯)骂快跑的人是抢着去死。
【谚语俗语第90句】:【枣核解板儿——能有几锯】(歇)解板儿:用锯子锯开。枣核很小,把枣锯开,根本用不了几锯。 锯:谐“句”。指没有多少话语或唱词。
【谚语俗语第91句】:【老实的终须在】(谚)为人老实厚道,最终会有个好结局。指人要老实,才能长久。 也作“老实常常在,奸狡是祸害”。 奸狡:为人奸诈狡猾。
【谚语俗语第92句】:【黄连拌苦瓜——苦上加苦】(歇)黄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味苦,可入药。苦瓜:本义味苦,转指痛苦、苦难。形容苦难极其深重。 也作“苦胆拌黄连——苦上加苦”。
【谚语俗语第93句】:老鼠啃菜刀——磨牙
【谚语俗语第94句】:大伯看到别人下海挣了大钱,说:“我也要辞掉工作去打工,挣不来钱就不回来。”奶奶说:“做事都要留条后路,能吃过头饭,不能说过头话。”(河南·内乡)
【谚语俗语第95句】:【反其道而行之】这一词语经常用到,意思是用与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 “反其道而行之”的出处与韩信有关。楚汉相争时,在力量对比上,项羽处于强势,刘邦处于弱势。在张良和萧何的力荐之下,刘邦封韩信为大将军。据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对刘邦说:“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日其强易弱。今大王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意思是说,项羽虽然被称作一霸,但他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天下百姓的心。所以我说他的强大很快就会变弱。今天大王确实能够用相反的方法行事,聚集天下的勇武之士,还有什么不能被消灭的?刘邦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一直执行这方针,楚汉之间,强弱易势,最终取得了胜利。
【谚语俗语第96句】:【见怪不怪,其怪自败】遇到怪异之事,无须自相惊扰。清 代《红楼梦》:“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不用砍他,随他去就是 了。”
【谚语俗语第97句】:【 瓮里走不了鳖】意即出不了范围,容易得到。或说:罐儿 里王八跑不了。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这全怪我睡了 觉,不要紧,瓮里的王八,他跑不了。包在我身上,非抓回来 不可。”
【谚语俗语第98句】:【好马比君子】(谚)比:比得上。 指好的马性情温驯,通人性。
【谚语俗语第99句】:弯藤结歪瓜——孬种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gaoxiaojuzi/show-41635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