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搞笑的句子

最流行搞笑歇后语,大全

【歇后语第1句】:【无巧不成话】(谚)话:话本,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指没有巧合的情节,就构不成说唱的故事。后泛指小说、剧本的编写,总离不开引人人胜的巧妙情节。 也作无巧不成书。 无巧不成戏。 无巧不成故事。

【歇后语第2句】:【五十年不变】原指香港回归,制度五十年不变,借指长期 定型。香港梁凤仪《千堆雪》:“整个人,如假包换的五十年 不变,在成长过程中既已早定模式,不见得会吸引别人作感 情上的突破。”

【歇后语第3句】:【猫不在家,耗子造了反】释义:比喻主管的人不在家,下属无人管束,就会胡乱行动。例句:这时,就听见屋里三人拉扯的声音,接上又是扑通一下响。燕西嚷道:“呵唷!猫不在家,耗子造了反了。”

【歇后语第4句】:【费手脚】(惯)指事情复杂或麻烦,不好办。

【歇后语第5句】:【七个窟窿倒有八个眼儿等着】(惯)形容入不敷出,钱不够花。

【歇后语第6句】:【好客主人多】(谚)好客:有钱人。指对有钱的客人,愿以主人身份接待的就多。

【歇后语第7句】:【猴不钻圈多敲锣】释义:比喻加紧引诱人上圈套。“敲锣”又作“筛几遍锣”。筛:敲。例句:丁世宗很有把握地说:“猴不钻圈多敲锣。谬德俊那小子是个汽油桶,只要把盖揭开了,点火就炸。”

【歇后语第8句】:【砸明火】(惯)明火:点着火把。 指公然抢劫。

【歇后语第9句】:【不到时候不开花】不到时候不结瓜需要等待条件成熟。 西戎《灯心绒》:“人常说:不到时候不开花,不到时候不结 瓜。社里经济力量大了,该办的事,一样一样就办成了!”

【歇后语第10句】:【求人不如求己】(谚)指求助于别人,不如自己努力来得可靠。

【歇后语第11句】:【敲门砖,不值钱】释义:用来敲门的砖头,门敲开,砖便丢弃了。比喻借以谋求名利的工具,目的达到后就没有价值了。例句:他知道,到胡老大那里去,求他给说情,那只是敲门砖,不值钱。而以后到高大干那里取批条,才是目的。

【歇后语第12句】:【读书人识不尽字,种田人识不尽草】(谚)读书人无法把字认全,种田人不能把草认全。指知识无穷无尽,是学不完的。

【歇后语第13句】:【卖瓜的谁肯说瓜苦】(谚)卖瓜的没有说自己的瓜是苦的。指卖东西总要自夸东西好。泛指凡是自家的人或事,总不免要自夸自赞。 也作卖瓜的说瓜甜。 卖瓜的说瓜甜,卖醋的讲醋酸。 卖糖的讲糖甜,卖盐的讲盐成。

【歇后语第14句】:【物离乡贵,人离乡贱】见“人离乡贱”。

【歇后语第15句】:紧着裤带数日月——难过

【歇后语第16句】:【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谚)指知道满足就能永远保持快乐,能够忍让就能永远保持安宁。 也作知足心长乐,能忍身自安。 知足身常乐,能忍心自安。

【歇后语第17句】:【吃凉不管酸】(惯)比喻对事情不操心。也比喻不管闲事。

【歇后语第18句】:不怕风大闪了舌头——就怕风大栽了跟头

【歇后语第19句】:【老虎不走回头路,好汉说话要算数】释义:比喻讲信用,不食言,不反悔。例句:“老虎不走回头路,好汉说话要算数。”你要想把泽彤乃慕弄到手,眼下,你就可以在水库决堤一事上大作文章,在群众中把沙比尔搞得一钱不值。这样,就有人撤他的职。

【歇后语第20句】:吃了剩饭想点子——光出馊主意

【歇后语第21句】:【叫花子】乞丐俗称“叫花子”,那么乞丐为什么被称为“叫花子”呢?有两个出处。一是古时候天津的职业乞丐上街讨饭时,手中都拿着一根花棍,一路乞讨,一路舞动,碰上恶狗当道,乞丐就用它来打狗防身。由于棍子上面缠着花纸条,系着小铃铛,耍起来会“叮当”作响,所以俗称打花棍,是天津职业乞丐行乞的象征。这乞丐是够花哨的,故称“叫花子”。二是如同化斋一样,“叫化”也是一个动词,叫化剩汤残饭的人被称为“叫化子”。这在元代的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比如元代戏剧家张国宾的《合汗衫》:“我绕着他后巷前街,叫化些剩汤和这残菜。”因为“化”同“花”谐音,后来,人们就将“叫化子”俗称“叫花子”。这就是“谓乞儿为花子”的由来。

【歇后语第22句】:我的头摔破了,弟弟不停地说风凉话。妈妈指着他的鼻子说:“你真是穷不帮,富不帮,挖稀泥背洋枪。”(山东·单县)

【歇后语第23句】:【脑子怕不用,身子怕不动】(谚)脑子怕的是不用,越不用越迟钝;身子怕的是不动,越不动越僵硬。 指脑子越运用越灵活,身子越活动越健康。

【歇后语第24句】:【笨鸟儿先飞】释义:比喻能力低下,比别人先走一步。“笨乌”又作“笨雀”。例句:钱要少花,力气要多卖。笨鸟儿先飞,两条腿勤快些。

【歇后语第25句】:【死马做活马医】(惯)马即便已死,也把它当作活马来医治。比喻明知事情没有希望,仍作最后的努力。 也作死马当着活马医。 死马当成活马救。

【歇后语第26句】:【踩在一个鼓点儿上】(惯)比喻想法一样,步调一致。

【歇后语第27句】:【佛争一炉香.人争一口气】见“人受一口气,佛受一炉香”。

【歇后语第28句】:我从小就不喜欢活动,身体虚弱,听到上体育课,就不提劲儿。有一次在体育课上,才跑了四百米,就差一点儿晕了过去。妈妈知道了,劝我说:“丝不织不成网,体不炼不强壮,以后要经常活动,加强锻炼。”(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29句】:【一女不吃两家茶】(谚)吃茶:旧时订婚,男方须给女方送茶叶,故以“吃茶”比喻订婚。指一个女子不能同时许配两家。

【歇后语第30句】:【站干岸儿】(惯)比喻冷眼旁观或站在一旁不介入。

【歇后语第31句】:几场秋雨过后,天气有些冷了。我问爸爸:“冬天还没到,咋这么冷呢?”爸爸说:“一场秋雨一场寒,三场秋雨换上棉。”(陕西·宝鸡)

【歇后语第32句】:【树倒猢狲散】“树倒猢狲散”比喻以势力(利)相聚合的人,为首者一倒,跟从的人一哄而散,含有贬义。它源自南宋。宋庞元英《谈薮·曹咏妻》记载:“宋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显赫一时。依附者甚众,独其妻兄厉德新不以为然。咏百端威胁,德新卒不屈。及秦桧死,德新遣人致书于曹咏,启封,乃《树倒猢猴散赋》一篇。”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宋高宗时,有个侍郎叫曹咏,他善于逢迎拍马,深得奸相秦桧的欢心,所以官运亨通,当了侍郎。曹咏当了大官以后,有很多人来巴结他,独有他的大舅子厉德新却从不向他献殷勤。厉德新知道曹咏并非凭真才实学,而是靠依顺秦桧才得以升官的,所以料定曹咏这种人没有好下场。对此,曹咏耿耿于怀,一心想找个茬整整厉德新。后来,秦桧死了,那些依附秦桧的家伙一个个倒台了,曹咏也被贬到了新州。厉德新得到消息后,非常高兴,就写了一篇《树倒猢狲散赋》寄给曹咏。文中说如今大树一倒,猢狲四散,于国于家,真是可喜可贺。将秦桧比作一棵大树,把曹咏等人比作树上的猴子。这篇赋很快便在临安传开,遂成俗语。

【歇后语第33句】:【瓜儿不离秧,孩儿不离娘】释义:比喻彼此存在依附关系,离不开。“秧”又作“藤”。例句:“瓜儿不离秧,孩儿不离娘呀!”连阴天老虎挂念珠儿,假充善人,“蓑嫂,我把你留下吧!”

【歇后语第34句】:【狗咬刺猬插不上嘴】释义:形容别人说话,无法插嘴。例句:我的口又讷,从不和人吵架,人家谈论个什么现今政策呀,张某长、李某短呀,我是狗咬刺猬插不上嘴,这样也就没人烦气我。

【歇后语第35句】:【千钱买邻,八百买舍】(谚)舍:宅院。用千钱买邻居,用八百钱买宅院。指好邻居要比宅院本身更重要。 也作干贯治家,万贯结邻。贯:旧时币制,干钱为一贯。 干金买屋,万金买邻。 干金置家,万金置邻。

【歇后语第36句】:【东道主】“东道主”一词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家。“东道主”一词最早见于左丘明的《左传》一书中的《烛之武退秦师》。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秦晋联军包围了郑国国都,郑国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老臣烛之武赴秦,私下会见了秦穆公,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巧妙地游说秦穆公:“秦晋联军攻打郑国,郑国必亡,但郑国亡了,似乎对贵国也没有什么好处。从地理位置上讲,秦国和郑国之间隔着晋国,贵国要越过晋国来控制郑国的土地,恐怕也难以做到吧?到头来得到好处的还是晋国。晋国的实力增加一分,就等于秦国的实力削弱一分啊!”秦穆公听后,觉得烛之武说得有理。烛之武进一步分析说:“如果你能把郑国留下,让它作为你们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您的使者来往经过郑国,郑国可以供给财物,这对您有什么不好呢?”秦穆公终于被说服了,不但跟郑国签了和约,还派了部分秦军留守郑国。晋国无奈只得退兵了。郑国的一场危机得到了化解。因为秦国在西,郑国在东,所以郑国对秦国自称“东道主”,从此,“东道主”就成了主人的代称。

【歇后语第37句】:开锅的水——上下翻腾

【歇后语第38句】:【穷休笑,富休夸,没有长贫久富家】见“见贫休笑富休夸,谁是长贫久富家”。

【歇后语第39句】:【不敢越雷池一步】(惯)雷池:古雷水自今湖北省黄梅县界东流,经今安徽省宿松县,至望江县东南,水积成池,称雷池。语本晋·庾亮《报温峤书》:“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意思是劝温峤坐镇原防,不要越过雷池向东。指不敢超越一定的界线或范围。

【歇后语第40句】:【空对空】(惯)1指讲话、写文章没有实际内容。2指什么东西也没有。

【歇后语第41句】:【伏天吃西瓜,药物不用抓】(谚)伏天:三伏天,一年之中最热的时节。热天吃西瓜,可以解暑去病。 指西瓜不仅能消暑解渴,而且有益于健康。

【歇后语第42句】:戴斗笠打伞——多此一举;双保险

【歇后语第43句】:拔掉屋檐当柴卖——穷极了

【歇后语第44句】:我见爸爸拖地没拖墙角,就告诉了妈妈。妈妈说:“他这是洗脸不洗耳朵,拖地不拖旮旯。”(湖南·攸县)

【歇后语第45句】:臭虫钻进花生壳——硬充好仁(人)

【歇后语第46句】:【既到灵山,岂可不朝我佛】(谚)灵山:灵鹫山,在印度,传为佛祖释迦牟尼讲经处。指到了灵山,自然就要朝拜佛祖。借指到了某地方,就要拜见这地方的主人。

【歇后语第47句】:【好人多磨难】(谚)指维护正义的人,往往因为主持公道而身受无理攻击,遭受种种磨难。也指有作为的人总不免经受许多坎坷。 也作“好人多难,好事多磨”。

【歇后语第48句】:买菜的等卖菜的说了胡乱要的高价,顺口说道:“你真是宁要跑了,不要少了!”(山东·莱西)

【歇后语第49句】:小偷拍照——贼相

【歇后语第50句】:【蛇逮老鼠,要独吞】释义:比喻想一个人占有,不让别人沾边。例句:赵聚财酒醉心上明。李鸿云这么一说,他可就着急了。哈哈,你原来是蛇逮老鼠,要独吞。一直对李鸿云不放心,果然来了。

【歇后语第51句】:【神仙眼睛看得宽,看不到自家鼻子尖】(谚)比喻即使是有才智的人,也往往很难看清自身的缺点。

【歇后语第52句】:星期天,两位表哥在家玩游戏机,外婆觉得烦,就到她表姐家去散心。可刚进她表姐院内,只见两个小外孙正在打架,外婆叹气说:“真是从蒸锅跳到煮锅里。”(陕西·吴堡)

【歇后语第53句】:【 有花自然香】好东西自然会表现出来,无须宣扬。花,也 说:麝、肉。李英儒《还我河山》:“俺爸的功夫是练到家了。 总是不愿意露。老说:有麝自然香,不须迎风扬。”

【歇后语第54句】:【不到西天不识佛】(谚)西天:传说中阿弥陀佛所居的国土。佛:佛祖。指不到西天去朝拜,就不认识佛祖的形象。比喻不亲历其境就不知事情的真相。也比喻不使出强硬手段对方就不知道厉害。 也作“不到西天,不知佛大小”。

【歇后语第55句】:上数学课,老师反复强调不要把被乘数与乘数弄颠倒了,结果还是有人弄颠倒了。老师说:“这就像抱起狗砸石头,怎么行呢?”(河南·汝州)

【歇后语第56句】:【树高千丈,叶落归根】释义:长期生活在外,最后总希望回到家乡。例句:“常言道,树高干丈,叶落归根。这小厮怕养不大;若还长大了,少不得寻根问蒂,怕不认我做外公么?”

【歇后语第57句】:【狗尿苔长在金銮殿上——生到好地方】(歇)狗尿苔:一种生长在潮湿地方的真菌,有黏液,有臭味,不能食,被人鄙视。指人生长在优越的环境里。

【歇后语第58句】:拔了萝卜窟窿在——有根有据

【歇后语第59句】:【没有孙猴子的本领,不敢取经】孙悟空随唐僧去西天取经, 事出明代《西游记》。借指:没有本领,不敢接受重任。西戎 《一个年轻人》:“你没有孙猴子的本领就敢取藏经,你看能 说过大家?”

【歇后语第60句】:【黑马】“黑马”是个外来语,原指那些出乎人们意料而获胜的“爆冷门”的运动员,后来泛指各领域爆冷胜出的人物。 “黑马”源自英国作家本杰明·迪斯累里的小说《年轻的公爵》,书中描写一匹黑马,原被人们认为夺魁希望甚微,谁料在比赛中它竟一举获胜。从此,“黑马”一词便被体育新闻广泛使用,指那些出乎人们意料而获胜的运动员。如朝鲜乒乓球运动员多年未参加国际比赛,复出后竟一路过关斩将杀人决赛,意外获得亚军,被人们称为乒坛“黑马”。后来,又有人把它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如选举中的意外获胜者、工程招标中的意外中标者等,都可以说出现了一匹“黑马”。

【歇后语第61句】:【煮熟的鸭子飞了】(惯)比喻眼看到手的东西又意外地失去了。

【歇后语第62句】:【物聚于所好】(谚)好:爱好,偏爱。东西往往聚集在对它有喜好的人那里。比喻人们总会聚合到所偏爱的东西那里。

【歇后语第63句】:怀里揣刀子——存心不良

【歇后语第64句】:【萝卜白菜,各有所爱】释义:比喻各人有各人的爱好。例句:常言:“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大干世界,尽管人们的喜爱各不相同,但却很难想象哪一个人会喜欢“失败”。

【歇后语第65句】:【当家三年狗也嫌】(谚)当家的时间长了,连家中的狗都会嫌弃。指当家人和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直接的利害冲突,有意见是正常的。 也借指群众对领头人总少不了有意见。 也作“当家三年,猫狗都嫌”。

【歇后语第66句】:弟弟学电脑回来,骄傲地说会打字了。爸爸叫他表演一下,见他的指法并不熟练,就语重心长地说:“舟小不能闯大海,船大才能漂远洋,正所谓宁做蚂蚁腿,勿学麻雀嘴。你不要太骄傲了!”(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67句】:死人托梦——阴魂不散

【歇后语第68句】:爸爸听我把一句话说了许多遍,不耐烦地说:“一遍香,二遍臭,三遍四遍脸皮厚。说了这么多遍还有什么意思啊!”(四川·美姑)

【歇后语第69句】:【鱼吃鱼不腥】(谚)鱼吃鱼,不感到有腥味。比喻同行业之间发生斗殴、吞并或互相揭短,是很容易上手的。

【歇后语第70句】:有人要听王老师的课,可他说不会讲普通话。领导说:“你就乡里鼓乡里敲吧!”(江苏·大丰)

【歇后语第71句】:我学习成绩不好,心里很着急。老师鼓励我:“日日行,不怕路千里;时时读,不怕书万卷。你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成绩总会上去的。”(河南·长垣)

【歇后语第72句】:蝉不叫蝉——知了

【歇后语第73句】:【货卖一张皮】(谚)一张皮:一副美观的包装。指货物固然要重在质量,但能够吸引顾主的美观的包装也不可忽视。

【歇后语第74句】:【退一步想,过十年看看】事情眼光要远,不要争一时的得 失。清代《儿女英雄传》:“古语云:退一步想,过十年看。这 两句话似浅而实深。”

【歇后语第75句】:【报一箭之仇】(惯)指采取行动,报复曾经亏待或伤害过自己的人。

【歇后语第76句】:树上的烂杏——数它坏

【歇后语第77句】:【打成一锅粥】(惯)形容打作一团,场面十分混乱。

【歇后语第78句】:【欲要知究竟,处处细留心】(谚)指要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必须细心观察,不放过任何疑点。

【歇后语第79句】:【刀对刀,枪对枪】直接拼搏。成语:针锋相对、短兵相接。 浩然《艳阳天》:“不能给他软的,也用不着跟他绕了,就跟他 刀对刀、枪对枪干一家伙,让他们有法儿开始,没法儿收 场。”

【歇后语第80句】:敲锣卖糖——各干各行

【歇后语第81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反映人的一种心理状态,与日常 生活有关。类似的:梦是心头想。巴金《探索集》:“人们还 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话有时灵,有时又不灵。”

【歇后语第82句】:【核桃枣子一齐数】一律对待,不加区别。类似的:葫芦茄 子一起数/栗子花生一盘端。成语:相提并论、混为一谈。 张贤亮《河的子孙》:“你们核桃枣子一块数,连这点眼力劲 儿都没有。”

【歇后语第83句】:【羡人吃饭,不如赶紧淘米】(谚)羡:羡慕,眼热。指想望不如立刻动手实干。

【歇后语第84句】:【客大压店,店大压客】见“店大欺客,客大欺店”。

【歇后语第85句】:【座右铭】最初并非是置于座右的铭文,而是一种称为欹器的酒具。欹器是一种奇特的盛酒器,空着的时候往一边斜,装了大半罐则稳稳当当地直立起来,装满了则一个跟头翻过去。这种欹器给人以不能自满,自满就要翻跟头的启迪。春秋时期的齐桓公生前非常喜欢这种欹器,座位右边总是放着一个欹器,用以警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而耐人寻味的是名震天下的一代霸主,竟被自己宠信的奸臣软禁起来,活活饿死,以致腐尸臭烂流出尸水才被人发现。一次,孔子带着学生到庙堂里来朝拜,看到了此酒器,他知道欹器的来历,便给弟子们讲述当年齐桓公置欹器于座右警戒自己的故事。说完,他就让学生取来水倒进欹器,果然一切正如孔子说的一样。孔子便对着学生说:“读书也是一样,谦受益,满招损。你们一定要牢牢记住。”回到家中,孔子也请人做了个欹器放在座位的右侧,用来警戒。以后,欹器被刻在金属上的铭文所代替,“座右铭”是由欹器发展而来的。再后,“座右铭”的材质和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有的贴到墙上,有的摆到桌上。

【歇后语第86句】:【说你胖,你就喘】多指禁不起夸奖。一经表扬就真以为 自己好得不得了。姚雪垠《李自成》:“你别逞能,越说你咳 嗽你越发喘!我告诉你新的探报,你别当我们的事儿很轻 松。”

【歇后语第87句】:开水泡黄豆——自大

【歇后语第88句】:【乌龟垫床脚——硬撑】(歇)硬:本指坚硬(乌龟背上的壳),转指勉强。撑:本指抵住,转指支撑、支持。指勉强支撑某种局面。含讥讽意味。

【歇后语第89句】:【不上高山,不显平原】有比较,才能看出差别和高下。张 恨水《啼笑因缘》:“真是不登高山,不见平地。像她这样用 钱,简直是把大洋钱看作大铜子。”

【歇后语第90句】:【掉片树叶子都怕打破头】见“树叶子掉下来都怕打了头”。

【歇后语第91句】:奶奶叫小倩端炉灰,可一连催了几次她都没动。奶奶边扫边说:“我宁可少耕二亩地,也不跟你这牛怄气。”(河北·冀州)

【歇后语第92句】:【烧的纸多,惹的鬼多】(谚)给鬼烧化的纸钱多,招来讨要纸钱的野鬼就多。比喻人做事无原则,迁就照顾的面越宽,招惹来的麻烦事就越多。

【歇后语第93句】:【此地无银三十两】想掩盖,反而暴露。成语:欲盖弥彰。 海外梁厚甫《海客随笔》:“‘此地无银三十两,隔邻王二不曾 偷’是中国人的笑话,但依着这一个笑话行事的美国人,着 实不少。”

【歇后语第94句】:【买酱油的钱不能买醋】(惯)比喻做事拘泥偏执。

【歇后语第95句】:【乡下狮子乡下跳】(谚)乡间的社火赛会舞狮子,也就只限于在乡间。指低俗的技艺,不可在高雅的场地表演。也指低层次的人物,不能冒充到高层次中。 也作乡里狮子乡里舞。 乡下狮子乡下调。 乡里狮子乡里滚。

【歇后语第96句】:棋逢敌手难藏身。

【歇后语第97句】:【长江后浪催前浪】喻事物不断向前发展,也指催赶。马 南邡《燕山夜话》:“许多年轻的人所创造的巨大成绩,只能 证明一条基本规律,这就是新生的力量总是不断在生长,总 是不可战胜的。这真好像长江后浪催前浪,一辈新人换旧 人。”

【歇后语第98句】:【聪明反被聪明误】(谚)聪明:智力高,理解力强。指聪明人往往自恃聪明,对己不加检点,拒绝他人建议,结果反而做出蠢事,害了自身。

【歇后语第99句】:【老妈妈睡着吃干腊肉——是恁一丝儿一丝儿的】(歇)干腊肉:腊月里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肉。 恁:那样。一丝儿:谐“意思儿”。 老妈妈牙齿不好,躺着吃干硬的腊肉,只好一点儿一点儿地撕扯着吃。指不必多说,点到就行。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gaoxiaojuzi/show-41634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