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最流行民间俗语俗话文案,快收起来备用!

【歇后语第1句】:【拿鱼先拿头,刨树要刨根】(谚)捉鱼要抓紧鱼头,鱼就无法溜走;刨树要从根刨起,树才能彻底挖掉。比喻做事必须抓住要害,解决问题必须抓住根本。

【歇后语第2句】:【大姑娘裁尿布——闲时做下忙时用】见“小大姐儿裁褯子——闲时置下忙时用”。

【歇后语第3句】:两星期前,我得了感冒,还引起了胃病,医生嘱咐我不要吃油腻和生冷的食物。可这天放学回家,我看到桌子上有两根肉肠,抓起来就吃。爷爷看见了说:“吃药不忌嘴,医生跑断腿。”(山西·大同)

【歇后语第4句】:眼望玻璃窗——看得过去

【歇后语第5句】:擀面杖打飞机——高不可攀

【歇后语第6句】:楠竹搭桥——走的空路

【歇后语第7句】:我由于贪玩没有做完作业,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批评我说:“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还是努力学习吧!”(河南·淅川)

【歇后语第8句】:梭子两顶头——尖对尖

【歇后语第9句】:铡刀剃秃头——拿脑袋开玩笑

【歇后语第10句】:【—脚踢出去/一脚踢开】断然抛弃。张洁《无字》:“这种男 人就是跪在脚底下求我,我也会把他一脚踢开。”

【歇后语第11句】:【打官司】“打官司”一词是个俗语,就是现在的诉讼。那么,“打官司”一词是怎么来的呢? “官司”一词原来泛称旧时的官吏或官府,最早见之于春秋时期的《左传》:“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于是秦始征晋河东,置官司焉。”西晋学者杜预解释说:“官司,百官也。”这里说的官司,是指官吏。 “官”是处理国家事务的人;“司”是掌管、负责的意思,后来人们称“官司”是官事。为什么将诉讼称作“打官司”呢?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诉讼的双方即原告与被告很少能够心平气和地解决其讼事,常常为此大打出手,闹个你死我活,故将诉讼称为“打官司”,时间一长成为口头俗语。其二是说“被官打”。从戏剧当中的“击鼓升堂”看确实是被官打。告状人不管有理没理,有冤无冤,只要击鼓,上堂后先打三十大板,然后再递状子。“打官司”一词是主谓语倒置,应当是“官司打”,就像戏曲《三打陶三春》一样,陶三春是打的主角,不是被动挨打。因此,上官府诉讼称为“打官司”。其三是说与“打”的词义有关,左边偏旁是手(扌),右边偏旁是人(丁),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手,所以“打”是个广义词,如打酱油、打电话、打篮球等,所以,“打官司”也类同,打官司就是请官吏公断。以上三说都有一定道理,观者自判。

【歇后语第12句】:【芝麻开花节节高】芝麻开花,由下而上。借指逐步发展 提高。成语:蒸蒸日上。《北京日报》( 1986,3,4):“多年生 活踏步的状况,六五期间基本扭转,我国人民生活如芝麻开 花,节节高。”

【歇后语第13句】:【小心没大差】(谚)指做事小心谨慎,纵然出现失误,也不会有大的差错。 也作小心无大错。 小心不为过。

【歇后语第14句】:刺猬钻进蒺藜窝——针锋相对

【歇后语第15句】:门角里藏着诸葛亮——暗算;暗中盘算

【歇后语第16句】:做饭,刷碗,洗衣服,妈妈说她天天忙得辫子不沾背。(江西·宜黄)

【歇后语第17句】:玻璃上跑车——没辙

【歇后语第18句】:【成立之难如登天,覆败之易如燎毛】释义:成家立业不容易,败落家业却容易。例句:先帝在世时曾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成立之难如登天,覆败之易如燎毛”,现今国贼当道,我们可不能消沉下去啊!

【歇后语第19句】:【六六大顺】“六”字,在当今社会大时兴,结婚选择带六的日子,买高层住宅要选十六层,电话号码要选带六的号,汽车牌照带六的拍卖时身价倍增,就连喝酒时的酒令也有“哥俩好,六六六”。为什么人们钟情于六呢?为什么是“六六大顺”而不是“七七大顺”、“八八大顺”呢?这里有四种说法。 【歇后语第1句】:在中国北方一些地区,对“六”有如此一些说法,因为六月六日前后农忙结束,正处于农闲阶段,是探亲的最佳时段。这一天,女儿要回娘家,也被称为“回娘家节”。如果晴天,在这一天很多人家都会把大红大绿的衣服被褥拿出来洗晒,到处呈现一派祥和之气。因为再过几天就要进入伏天,洗了衣服被褥就不容易晒干,容易发霉,这天洗晒衣服被褥能去除霉(晦)气,人们图个吉利,所以选择六月六日去做这些事情,当然六六心情大顺。 【歇后语第2句】:“六六大顺”来自《易经》,《易经》中“六”代表阴爻(“九”代表阳爻),六六即六条阴爻,是为坤卦,效法大地,厚德载物,功德圆满,自然大顺。因此有了“六六大顺”的说法。 【歇后语第3句】:春秋战国时期《左传》云: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称为“六顺”,这使六成为吉祥和顺的代名词。 【歇后语第4句】:“六”与“溜”、“顺溜”谐音,两个六就是特别溜。如最近上演的一部影视剧——《我的名字叫顺溜》,可见“顺溜”深人人心。

【歇后语第20句】:【插杠子】释义:两人抬东西,第三人拿杠子插进去。比喻事情有局外人插手干扰。例句:再说家,仍是我当,不许你乱插杠子。

【歇后语第21句】:吃过晚饭,我觉得很困,就上床睡觉了。奶奶笑着说:“落了夕阳关山门——真是老实和尚啊!”(河北·沧县)

【歇后语第22句】:【新账老账一起算】有了新问题,连过去的问题一起追究。 浩然《弯弯的月亮河》:“如果新旧账目一齐算,对他定会杀 不赦,不能冒此风险!”

【歇后语第23句】:【八十岁学吹手——来不及】(歇)指学某种技艺或从事某项工作为时已晚。

【歇后语第24句】:【屎一把,尿一把】见“一把屎一把尿”。

【歇后语第25句】:【好汉识好汉,英雄识英雄】(谚)英雄好汉独具慧眼,他们最能认准谁是英雄好汉。指杰出人物能鉴别人才。

【歇后语第26句】:【银样镴枪头】(惯)镴(la):锡和铅的合金,质软。形容中看不中用。

【歇后语第27句】:公鸡打鸣——尽天职;嗓门高;天天如此

【歇后语第28句】:期中考试临近了,我才忙着翻书。妈妈说:“你这是临上轿现穿耳朵眼,早干什么去了?”(河南·西华)

【歇后语第29句】:【聪明一世,懵懂一时】(惯)懵懂:糊涂,不明事理。指明白人一时糊涂做错了事。也指人一向聪明,脑子却一时转不过弯来。 也作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精明一世,糊涂一时。

【歇后语第30句】:【黄杏熬北瓜——一色货】(歇)一色:本指黄杏和北瓜一起熬时颜色相同,转指全都一样。指一伙人都是同一类型的坏人。常含讥讽意味。

【歇后语第31句】:【栽花不栽刺】指给人方便,不得罪人。反义说:栽刺不栽 花。《文摘报》(1987,7,16):“这些同志自个儿得过且过,对 别人也只栽花不栽刺。他们想的是:我对别人丁是丁、卯是 卯,轮到我时怎么办?”

【歇后语第32句】:【孔夫子打呵欠——满嘴文气】(歇)指说话文绉绉的,书生气十足。常含责骂或讥讽意味。

【歇后语第33句】:【人老惜子,猫老吃子】见“猫老吃子,人老惜子”。

【歇后语第34句】:【追击炮打蚊子——小题大做】(歇)追击炮:一种火炮,以曲射为主,能射击遮蔽物后面的目标。指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对待、处理。常含讥讽意味。

【歇后语第35句】:女儿在婆家受了委屈,回娘家直哭。王大妈心疼地抹眼泪:“唉,正月的宝,三月的草;儿在娘家是块宝,在婆家就成了草啊!”王大伯见状,不满地说:“到山砍柴,见河脱鞋。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哭什么!”(甘肃·岷县)

【歇后语第36句】:【求生不生,求死不死】(惯)想活活不好,想死又死不成。形容人备受折磨,痛苦不堪。 也作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歇后语第37句】:手榴弹里的绳子——导火线

【歇后语第38句】:鲤鱼吞钓钩——死在嘴上:吞不下,吐不掉

【歇后语第39句】:【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肚皮】(谚)少吃点,有滋有味;过饱了,会伤肠胃。指饮食要有节制。

【歇后语第40句】:【干榆湿柳,木匠见了发愁】释义:木匠也难对付干榆木和湿柳木。比喻人顽固,不好对付。例句:俗话说,“干榆湿柳,木匠见了发愁。”依我看,陆队长就是个榆木墩子,早就风干了,再锋利的锯子也劈不开!

【歇后语第41句】:【 插起翅膀也飞不出去】表示不可能走掉。成语:插翅难 飞。明代《二刻拍案惊奇》:“衙门封锁,插翅也飞不出去。 况且房里兀自关门闭户的,打从那里走得出来?”

【歇后语第42句】:【行家看门道,力把看热闹】(谚)行家:内行高手。力把:不懂行业的生手。指内行人能透过表象看透事物的实质,外行人只满足于事物的表面现象。 也作外行看热闹,行家看门道。 内行看功夫,外行看热闹。

【歇后语第43句】:【大火开锅,小火焖饭】(谚)指要开锅就得用大火,要焖饭就得用小火。比喻做事不能一个劲儿,该快时就得快,该慢时就得慢。

【歇后语第44句】:【有功必赏,有罪必罚】严格执行法纪。成语:赏罚分明。 姚雪垠《李自成》:“今后剿贼首要在整肃军纪,有功必赏,有 罪必罚。”

【歇后语第45句】:【藕断丝不断】(惯)藕:莲的地下茎,长形,肥大有节,白色,中间有许多管状的孔,折断后有丝。 藕被切断以后,上面还有丝连着。 比喻从外表上看关系是断了,感情并未断绝。多指男女之情也作“藕断丝连”。

【歇后语第46句】:【真金不怕火炼】(谚)真金子经得起烈火烧炼。比喻正确的事物或真正的英雄人物经得住考验。

【歇后语第47句】:毛笔吞进肚——胸有成竹

【歇后语第48句】:理发店关门——不理了

【歇后语第49句】:【放鸽子】“放鸽子”比喻说话不算数、违约和欺诈行为。自古以来,鸽子展示于人的都是吉祥和平的意义,鸽子还寓意诚信,飞鸽传书就是人们利用信鸽的准确和精准的特性来传递信息。可这代表诚信的鸽子怎么会被人们用“放鸽子”来比喻不遵守诺言,带有欺骗的含义呢?它源自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放鸽子”是诱拐名贵鸽子的行为。偷窃者训练出一种专用的“诱鸽”,混到别人放飞的鸽群中,诱骗鸽群迷失方向,把它们引回到偷窃者的鸽笼中。另一种说法是相传古时候有两个人,他们本来是很好的朋友。二人约定了某月某日,其中一个人要给另一人飞鸽传信,但到了约定的日子,等信的人却等来了一只没有携带信的鸽子。他就质问他的朋友:“你怎么只放鸽子不写信,不履行诺言,说话不算数呀!”“放鸽子”一词作为“爽约”的意思就这样流传下来。

【歇后语第50句】:【东葫芦扯到西架上】释义:借指把不相干的事混在一起。例句:“嘿嘿嘿!这叫把东葫芦扯到西架上了!”老队长不以为然地笑笑……

【歇后语第51句】:【 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礼物微薄,情意深厚。清代《镜 花缘》:“他这礼物虽觉微末,俗语说的:千里送鹅毛,礼轻人 意重。”

【歇后语第52句】:【落在鬼手里,不怕见阎王】既然遇到危难,就不必企求幸 免。柳青《铜墙铁壁》:“他把洋锹掼在一边,说:落在鬼手 里,不怕见阎王!爱怎办怎办!不挖!”

【歇后语第53句】:【无名不知,有名便晓】(谚)指人不出名时,没有人知道他;一出了名,便谁也知晓。也指人交识很广,只要是有名有姓的,他都认得。

【歇后语第54句】:【发现新大陆】原指哥伦布发现美洲。借指有了新的发 现。王蒙《相见时难》:“杜艳叫了起来,好像发现了什么新 大陆。”

【歇后语第55句】:【此一时,彼一时】此语比喻时间、条件改变,情况也随之改变。原作“彼一时,此一时”。形容人的境况居多。如京剧《锁麟囊》中富豪之女薛小姐因水灾流落他乡,巧遇奶妈,奶妈到舍粥之处为她舍来一碗稀粥,她却说粥是饭后之物,如何当饭吃。奶妈说:“此一时,彼一时,你凑合着点吃吧。” 此语源自《孟子·公孙丑下》,记述了在战国时,孟子离开齐国到别的地方去,弟子充虞在路上问他:“以前我听你讲过‘君子不怨天,不尤人’,今天您怎么看起来有点不高兴呢?”孟子回答说:“彼一时,此一时,我现在正为天下纷乱担忧,怎么能高兴得起来呢?”后人将“彼一时,此一时”颠倒过来,比喻时过境迁,情况发生了变化。

【歇后语第56句】:【弯镰刀碰个葫芦菜】(惯)比喻两个有缺点的人在一起,正好相配。

【歇后语第57句】:在县城一家家具厂上班的哥哥,正干得好好儿的,突然想改行做生意。全家人都劝他,他却不听。大伯生气地说:“骆驼蹄子走猴路,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踏踏实实,干啥工作也不行。”(河南·西华)

【歇后语第58句】:【打倒不如就倒】(谚)指与其被人打倒,还不如自己顺势倒下。借指凡事要顺应形势,灵活通变,不必自讨苦吃。

【歇后语第59句】:【千里雷声万里闪】形容声势浩大。李季《王贵与李香 香》:“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陕北红了半个天。”

【歇后语第60句】:厕所里吃甘蔗——臭嚼

【歇后语第61句】:【往火坑里推】(惯)比喻使人遭受苦难,陷入悲惨的境地。 也作“向火坑里推”。

【歇后语第62句】:【结发夫妻】“结发夫妻”是指原配夫妻,为什么叫结发夫妻呢? “结发”又叫“束发”。我国古代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此为孝行必须做到的基本要求。因此,男女皆要蓄留头发。男子“二十而冠”,即到二十岁把头发盘成发髻,再戴上冠(帽子),表示已经成年;女子“十五而笄”,即到十五岁也要把头发盘成发髻,再插上簪子,表示长大成人。这里的“结发”即表示初成年。成年之后,男女可以建立婚姻关系,在结婚之夜,由新郎把束在新娘发髻上的丝缨解开,这是“结发”夫妻的一项重要仪式。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记载:“凡娶妇,男女对拜毕,就床,男左女右,留少头发,二家出匹缎、钗子、木梳、头须之类,谓之合髻。”此外,新婚夫妻,在饮交杯酒前各剪下一绺头发,绾在一起表示同心。婚礼之夜,夫妻二人要“对镜结纽”,即对着镜子把头发束好。唐宋时期婚礼中的这些礼仪,就是由“结发”演变而来。由此,人们称首次结成的夫妻为“结发夫妻”。倘若再婚,就没有资格称为“结发夫妻”了,男方称为续弦,娶二房称为纳妾,女方则称再醮了。

【歇后语第63句】:春汛的跳虾——随大流

【歇后语第64句】:【萝卜雕宝盒——不是个材料】(歇)指不是做某事的合适人才。|

【歇后语第65句】:蜻蜓撞着蜘蛛网——有翅难飞

【歇后语第66句】:【掉枪花】(惯)枪花:武术中枪术变化的一种花招,能使对方产生错觉。比喻花言巧语,或耍花招、使手段、开玩笑。 也作“掉花枪”。

【歇后语第67句】:【 笑破不笑补,笑过不笑改】破了能补,过而能改,会得到谅 解,不会被嘲笑。韩志君等《篱笆·女人和狗》:“不补还行? 笑脏不笑旧,笑破不笑补!”

【歇后语第68句】:【刀不出鞘,弓不上弦】释义:比喻不用武力行动。例句:以统之计,莫若来日设宴,请季玉赴席;于壁夜中埋伏刀斧手一百人,主公掷杯为号,就筵上杀之;一拥入成都,刀不出鞘,弓不上弦,可坐而定也。

【歇后语第69句】:【请神容易送神难】(谚)把神请来不难,把神送走却不容易。比喻请人容易,把人打发走却很难。 也作“接神容易送神难”。

【歇后语第70句】:【棋力酒量】(谚)指下棋比的是智力,智力不高,棋就下不赢;饮酒比的是酒量,酒量欠缺的人,多饮一杯就会醉倒。

【歇后语第71句】:【忘到九霄云外】彻底忘记,解脱。忘,也说:丢、抛。萧红 《呼兰河传》:“到了如今,吃得饱,穿得暖,前因后果连想也 不想,早就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歇后语第72句】:【菜三菜三,三日露尖;水菜水菜,一冻便坏】释义:指蔬菜下种后,一般生长得很快,三天便可出苗;蔬菜水分多,最怕受冻。例句:秋日谚云:头伏萝卜末伏菜,尖头蔓箐大头芥。菜三菜三,三日露尖;水菜水菜,一冻便坏。

【歇后语第73句】:八只脚的螃蟹——横行

【歇后语第74句】:【坐收渔人之利】此语由“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演化而来。 谓双方相持不下,第三者趁机取利。姚雪垠《李自成》:“李 自成已逃出商洛山,他必定趁着咱们同杨嗣昌杀得难分难 解,因利乘便,坐收渔人之利。”

【歇后语第75句】:【什么钥匙开什么锁】(谚)钥匙不对眼子就开不了锁。比喻具体问题必须用有针对性的具体办法去解决,不可死搬硬套。

【歇后语第76句】:【一人难称百人心】(谚)一个人做事,很难使得人人都满意。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与志趣,谁也无法把大家的意愿统一起来。 也作“一人难合百人意”。

【歇后语第77句】:【胡同】城镇、村子的巷子、小街道,在北方叫“胡同”。据明朝末年出版的《正字通》说:“街也,今京师巷叫‘衙衙’。”“衚衙”乃“胡同”的异体字。明朝沈榜《宛署杂记》说:“元人呼街巷为胡同。”可见,“胡同”一词产生于元代。据考证,“胡同”一词源于女真族的“霍通”一词。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蒙古语和女真语同属于阿尔泰语系,语调和语音都很接近,女真族叫“霍通”、“火瞳”都指“聚族而居”的意思。后来汉族人把“火瞳”译为“胡同”,成为汉字化的外来语词。城市里的小街道大多直呼“胡同”,如李家胡同、于家胡同等。胡床人们常在古代文献或诗词中见到“胡床”或“床”字,有时误解为是睡觉的卧具,即现在的床。其实,古时候,“床”并不是专指卧具,而大部分作为坐具使用。汉朝人许慎在《说文》中称床为“安身之几坐也”,明确说是坐具。至迟到唐代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而不是指我们现在睡觉的床(寝具)。 “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是古代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类似于现在的马扎。胡床早期系用于军旅之中,相传大约是公元二世纪的汉灵帝从北方游牧民族中引入,故称“胡床”。可见,“床”在前,“胡床”在后,床与胡床是两种不同的坐具,胡床更加小巧灵活。胡床若用绳绷扎,则称“绳床”,又因其形制可以转动折叠,故又称“交床”。《演繁露》云:“今之交床,制本自虏来,始名胡床,隋以谶有胡,改名交床。”看来这种坐具非常便于携带,因而常为战争时将军出征所带,所以后来便发展为权力的象征——交椅。

【歇后语第78句】:【扼死在摇篮里】原指杀害幼儿,借指扼杀新生事物。余 杰《火与冰》:“无数有文学天赋的孩子被扼杀在摇篮中,从 而终身与文学绝缘。”

【歇后语第79句】:口吃蜜糖——心里甜

【歇后语第80句】:【无风三尺浪】原形容海洋波涛。借指造谣生事。成语: 兴风作浪。《邓丽君传》:“人怕出名猪怕壮。邓丽君名噪海 内外,一言一行常起‘地震’。真是无风三尺浪,有风浪千 尺。”

【歇后语第81句】:奶奶说:“六月的韭菜没有九月的韭菜好吃,六月韭,臭死狗;九月韭,九朵菊花下烧酒。”(云南·祥云)

【歇后语第82句】:水里捉鳝鱼——滑不溜鳅

【歇后语第83句】:【有上稍,没下稍】(惯)指有好的开头,没有好的结果。

【歇后语第84句】:跛脚马上战场——有死无活

【歇后语第85句】:【坐在黄鹤楼上看翻船】(惯)比喻幸灾乐祸。

【歇后语第86句】:【 拣高枝儿上飞】向高处走,想高攀。清代《红楼梦》:“如 今没长翎毛儿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上飞去了。” 浪子回头金不换谓犯过大错,吃过大苦,吸取教训,能 变为极有用的人。浪子,也说:败子。清代《十二楼》:“不上 十年,都成了气候。俗语道得好:浪子回头金不换。但凡走 过邪路的人,归到正经路上,更比自幼学好的不同,叫做大 悟之后,永不再迷,哪里还肯回头做那不端不正的事!”

【歇后语第87句】:【海上风多舟难行,世上官多不太平】(谚)海上的风多了,船只就难以行驶;世上的官多了,百姓就不得安宁。指官多骚扰就多,掣肘更多,使社会不能太平。

【歇后语第88句】:鼓脓的疖子——该出头了

【歇后语第89句】:【无本难求利】(谚)指做生意要有本钱才能求得利润。

【歇后语第90句】:数学测验我得90分,同桌得94分,我说下一次一定能超过他。妈妈说:“不要把锅盖揭早了,到时还不知怎么样呢!”(四川·忠县)

【歇后语第91句】:【叫花子】乞丐俗称“叫花子”,那么乞丐为什么被称为“叫花子”呢?有两个出处。一是古时候天津的职业乞丐上街讨饭时,手中都拿着一根花棍,一路乞讨,一路舞动,碰上恶狗当道,乞丐就用它来打狗防身。由于棍子上面缠着花纸条,系着小铃铛,耍起来会“叮当”作响,所以俗称打花棍,是天津职业乞丐行乞的象征。这乞丐是够花哨的,故称“叫花子”。二是如同化斋一样,“叫化”也是一个动词,叫化剩汤残饭的人被称为“叫化子”。这在元代的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比如元代戏剧家张国宾的《合汗衫》:“我绕着他后巷前街,叫化些剩汤和这残菜。”因为“化”同“花”谐音,后来,人们就将“叫化子”俗称“叫花子”。这就是“谓乞儿为花子”的由来。

【歇后语第92句】:张大娘虽然说话刻薄,却乐于助人,大伙儿都说她是“刀子嘴豆腐心,冷面子热心肠”。(贵州·金沙)

【歇后语第93句】:石灰厂开张——白手起家

【歇后语第94句】:【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释义:比喻长寿,用于开玩笑。例句:“大伙都愿意你多活几年,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好给我们多发展几头壮牲口。”

【歇后语第95句】:【贴人不富自家穷】(谚)贴:补贴,帮补。在钱财上帮补别人,往往是别人没有帮补好,倒把自己拖垮了。指用财物扶持别人,并非救助人的好办法。

【歇后语第96句】:【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惯)指什么活也干不了或不会干。 也作肩不能挑,手不能提。 手不能提,肩不能挑。

【歇后语第97句】:升上五年级,我们就要学英语了。我问爸爸学英语难不难,爸爸笑着说:“自身下水知深浅,自口品味知酸甜。你学学就知道了!”(广东·茂名)

【歇后语第98句】:【再过二十年,又是好汉一条】见“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歇后语第99句】:【黄金遍地走,单等有志人】(谚)指财富到处有,只等有志向的人去取得。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9148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