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述林歇后语,累了就看看!
【歇后语第1句】:【 浑身都是嘴】形容会说话。浩然《艳阳天》:“你们为什么 不讲话呀?人背后浑身上下都是嘴,动真格的了,舌头都让 狗咬去了!”
【歇后语第2句】:两手捧寿桃——有礼(理)
【歇后语第3句】:【做贼遇上打劫的】(惯)指遇上了对手。 也作“做贼的遇上截路的”。
【歇后语第4句】:狐狸扮观音——扮来扮去是个狐狸精
【歇后语第5句】:【一朵鲜花插在牛屎上】释义:比喻一个如花似玉的美女嫁给很糟糕的男人。例句:无论什么人,她都一见如故,毫不在乎,所以大家愿意和她接近,可是暗中又为她叹息:“唉!一朵鲜花插在牛屎上。”
【歇后语第6句】:【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来程咬金是《说唐》中的人物,小说 写他是一位福将,虽然武艺不高,但经常得胜。谓事情受到 阻碍,遇到横加干涉的人。海外於梨华《又见棕榈又见棕 榈》:“可要当心呀!以讲学为名,以寻侣为实的人大有人 在,可要当心半路杀出程咬金来!”
【歇后语第7句】:人急跳窗户——不是门
【歇后语第8句】:【 小孩嘴里无假话】小孩天真不会作假,说话能够反映真 实情况。或说:小孩嘴里讨实话。清代《三侠五义》:“什么 缘故呢?俗话说的好,小孩嘴里讨实话。” 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说的都是假话。《敌后武工 队》:“这叫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刘太生笑着指指报 纸。”
【歇后语第9句】:【看人下菜碟儿】根据人的身份,用不同的菜肴招待。谓 看人行事,态度不一。韩志君等《篱笆·女人和狗》:“你就是 看人下菜碟儿呗,也不能这样啊!我和香草,人再不济,可 也有脸皮。”
【歇后语第10句】:麻绳打毛衣——乱牵扯
【歇后语第11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原为佛教偈语。修行已经很高,还 需要追求更高境界。借指不能满足已有成绩,要继续进步。 《傅雷家书》:“再加一个月的琢磨,自然会百尺竿头,更进一 步。”
【歇后语第12句】:【娘】“娘”是对母亲的称呼。但“娘”字产生时,却不是指母亲。南朝萧齐的《玉篇》解释说:“娘,女良切,少女之号。”当时该字并非母亲的代称,而是指年轻女子。作为母亲的称谓,当时习用“孃”字。“娘”、“孃”读音相同。清代著名学者段玉裁指出:“唐人此二字分用画然,故耶孃字断无有作娘者。今人乃罕知之矣。”意思是在当时,人们把“娘”、“孃”二字区分得非常严格,没有用“娘”字作为母亲代称的。考察唐代小说诗词,确实如此。“娘”字基本上用于年轻女子的名字,如武媚娘、杜十娘、谢秋娘等。或者用“娘子”等作为年轻女子的泛称。涉及母亲代称,则用“孃”字。如杜甫《兵车行》:“耶孃妻子走相送。” 不过,由于“娘”、“孃”两字发音相同,后来人们逐渐用“娘”字代指母亲了。到了明清时期,甚至超过“孃”的用法。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汉字进行简化改革,干脆用“娘”字取代“孃”字,“娘”字代指年轻女子的意思便废弃不用了。但“姑娘”仍旧指年轻女子,应是古意的延续。
【歇后语第13句】:【热心招揽是非多】(谚)热心:有热情,肯尽力。指热心人常会落得麻烦缠身,苦恼不断。 也作热心招是非,冷眼无烦恼。 冷眼:冷漠地看待周围的事物。 热心闲管招非,冷眼无些烦恼。 热心闲管是非多,冷眼觑人烦恼少。
【歇后语第14句】:【心有灵犀一点通】古人认为犀牛角是灵异之物,角中心 有一条白色细纹。原为唐代李商隐的诗句,借指心意暗中 相通。成语:心心相印。台湾林海音《晓云》:“但心有灵犀 一点通,她就常常及时地给我帮助和安慰。”
【歇后语第15句】:【拣了芝麻,丢掉西瓜】拣小的,放弃大的。比喻抓不住重 要的。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所差的是抓不住关键, 往往是这也有理那也有理,有时候拣了芝麻,丢掉西瓜。”
【歇后语第16句】:【真人面前说不得假话】(谚)真人:明察一切的人。指在阅历丰富、深谙世情的人面前,只可实话实说,说假话是无用的。 也作真人面前不说鬼话。 真人面前莫打诓语。 真人面前莫说假,假人面前莫说真。
【歇后语第17句】:【男儿有泪不轻弹/英雄有泪不轻弹】男子应该刚强,不轻易 流泪。不,也说:莫。古华《姐姐寨》:“男儿有泪不轻弹,只 未到伤心处。盘满牛这时低声哭泣了起来。”
【歇后语第18句】:【一个模子铸的】(惯)模子:用压制或浇注的方法使材料成为一定形状的I具。形容东西或人物一模一样。 也作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 一个模子里磕出来的。
【歇后语第19句】:【口子大小总要缝】(谚)口子:衣物破裂处。衣物破了,不管长短大小,总得要缝补起来。比喻发生的问题不论轻重,都必须解决。
【歇后语第20句】:单人不成阵,独木不成林。
【歇后语第21句】:白纸做的灯笼——看就明白
【歇后语第22句】:【鸟来投林,人来投主】(谚)鸟飞倦了,要投入林中栖息;人到末路,要投奔亲友求助。指凡来求助者,都是势不得已,只可援救,不可拒绝。 也作鸟投林,人投主。 人来投主,鸟来投林。
【歇后语第23句】:【老鹰抓小鸡】(惯)形容动作快捷而凶猛。 也作老鹰捉小鸡。 老鹰抱小鸡儿。
【歇后语第24句】:出笼的鸟儿——自由飞翔
【歇后语第25句】:临近考试了,复习很紧张。我对妈妈说:“要是不用复习就能考试好,那就好了!”妈妈说:“想吃烂肉又不愿多烧柴,那怎么行呢?”(河南·林州)
【歇后语第26句】:【不怕人穷,就怕志短】释义:只要有理想,有志气,就能改变穷困状况。例句:“常言说:‘不怕人穷,就怕志短,’咱们是穷队,可是我们看到他和长水几个没明没夜往前领着干,心里总觉得有个依靠。”
【歇后语第27句】:【吝啬】“吝啬”指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吝啬”一词,最迟见于汉朝。《三国志·魏书·曹洪传》云:“初,洪家富而吝啬。”史书记载,当属正源。关于这个词的来历,民间还有一段趣闻:传说很久以前,有两位先生,一个名叫吝先生,一个名叫啬先生。吝先生有一回到城里办事,在半路上碰到了啬先生。两人一路上有说有笑,谈得十分投机,于是便结为朋友。分手时,他们相约中秋节到乌有山子虚亭(子虚、乌有是汉朝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两个虚构的人物)饮酒赏月,定好了由吝先生携酒,啬先生备菜。但两人都很小气,不肯轻易花一分钱。中秋节到了,两人如约来到乌有山上的子虚亭,但彼此都是一双空手而来,他们大眼瞪小眼地互相对视了一会儿,忍不住哈哈大笑。两人谦让一番在亭子里坐下之后,吝先生首先站起来打破僵局。只见他一只手弯曲着佯做举杯状,另一只手遥指高空,朗声说道:“月光如水水如酒,请啬先生开怀畅饮。”啬先生也不甘示弱,随即伸出两个手指做筷子,指着荷塘深情地说:“池中游鱼鱼是菜,请吝先生大饱口福。”两人觥筹交错,互敬互让,好不高兴。吝先生脖子一仰,嘴里咂得滋滋作响,连声称道:“好酒,好酒,杜康也要逊色三分!”啬先生也把手指送入口中,连声称道:“好菜,好菜,山珍海味也无与伦比!”过往的行人看到两个人如痴如呆的举动,无不捧腹大笑。其中一位过客认识吝啬二人,便走上前打趣道:“今天两位仁兄赏月,喝的是吝啬酒,吃的是吝啬菜,活着是吝啬人,死了是吝啬鬼。”从此,“吝啬”一词便传扬开来。
【歇后语第28句】:草帽当钹打——没有音
【歇后语第29句】:【三翻六坐九拿爬,十个月的伢儿喊爸爸】(谚)婴儿在生下三个月后会翻身,六个月能坐起,九个月能爬行,十个月会发声喊“爸爸”。指婴儿出生一岁之内的成长是有阶段性的。
【歇后语第30句】:【和尚跟着月亮走——借光】(歇)光:本指光亮,转喻好处。指凭借某人或某事得到好处。 也作“和尚跟着月亮走——沾光”。
【歇后语第31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释义:比喻事物小而齐全,可以作为典型代表。例句:那小饭馆可以说是北京市最基层最不起眼,甚而会被某些自命高雅的人视为最低级最不屑一顾的社会细胞。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实整个北京城的阴睛风雨、喜怒悲乐,都能从那小小的饭馆中找到清晰而深刻的回响。
【歇后语第32句】: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歇后语第33句】:【人怕落荡,铁怕落炉】(谚)铁落入熔炉,不熔化也得熔化;人落入圈套,不上钩也得上钩。指人一旦陷入圈套,就完全不能自主。
【歇后语第34句】:【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谚)贤:贤良,贤慧。指为夫免祸赖妻贤,为父宽心赖子孝。 也作妻贤夫省事,子孝父心宽。 省事:省去了种种烦心的事情。 妻贤夫少祸。
【歇后语第35句】:【惯子不孝】(谚)娇惯的子女不会孝敬父母。指对下一代不能放任与纵容。
【歇后语第36句】:【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个俗语比喻办事情想得到预期的好处,却不想把事情办砸了,还破费了许多花销或出了其他差错。它源自《三国演义》。这个故事的梗概是:周瑜见刘备占据荆州不还,便劝说孙权假意将妹妹孙尚香嫁给刘备,骗刘备到江东做人质以换取荆州。没想到事情被孙权的母亲吴国太识破,她看中刘备是真正的英雄,孙尚香也愿意嫁给刘备,这场骗婚闹剧弄假成真。在诸葛亮的巧妙安排下,孙尚香与刘备一起返回了荆州。在回荆州的路上.周瑜处处设防,又派兵追赶,阻止刘备与孙尚香的归程。由于孙尚香身带尚方宝剑,加之常胜将军赵子龙护驾,闯过层层险阻。当周瑜追来,他们已进入安全地带。诸葛亮命迎接的将士高呼:“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当即晕厥,是为“三气周瑜”之一。由于《三国演义》的艺术感染力,“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一俗语广泛流传。
【歇后语第37句】:【 翻脸不认人】记不住别人的好处,稍于自己不利,就闹翻 了。成语:反眼成仇、六亲不认。老舍《骆驼祥子》:“过河拆 桥,老头子翻脸不认人,他们替祥子鸣不平。”
【歇后语第38句】:导游领路——引人入胜
【歇后语第39句】:【 一咒十年旺】指一种逆反心理,从吉利的方面去对待恶 言恶语。明代《醒世姻缘传》:“没账!叫他咒去!一咒十年 旺,神鬼不敢傍!”
【歇后语第40句】:拉弓要膀子,唱曲要嗓子。
【歇后语第41句】:灯草织布——枉费心机
【歇后语第42句】:【狮子大开口】狮子嘴大,借指开口要大价钱,提出高要 求。海外张爱玲《连环套》:“她们是大宅门里串惯了的,狮 子大开口,我可招架不了!”
【歇后语第43句】:赵云救阿斗——拼老命
【歇后语第44句】:人到四十,穿针离尺。
【歇后语第45句】:锅底笑话缸底黑——光看别人黑,不见自己黑
【歇后语第46句】:【阴沟里翻船】(惯)阴沟:地下的排水沟。比喻在不该出事的地方遭到挫折或失败。
【歇后语第47句】:【人心都是肉长的肉长的】心软,谓人是有感情的。曹禺 《日出》:“我好些年没有眼泪了。我跟你说,人心都是肉长 的。”
【歇后语第48句】:【一叶落而知秋】原指进入秋季,也指变化的征兆。成语: 一叶知秋。相关的:础润而雨,月晕而风。尤凤伟《中国一 九五七》:“一开始就站,这变化有点一叶而知秋,让人在心 里发疹。”
【歇后语第49句】:半云空上长草——破天荒
【歇后语第50句】:【 十个便宜九个爱】爱占便宜是普遍情况。李六如《六十 年的变迁》:“怡和、太吉是英商,日清公司是日本人的,他一 家要战胜那两家,所以赠东西更多些。十个便宜九个爱,所 以大家就喜欢坐东洋船。”
【歇后语第51句】:没病买药——自讨苦吃
【歇后语第52句】:【换汤不换药汤】中医方剂。谓性质没变,只是换了一个 花样。马南邨《燕山夜话》:“表面上看去,文章似乎很短,但 在实际上不过是为短而短,内容仍旧换汤不换药。”
【歇后语第53句】:【貂惜皮毛象护牙】释义:貂:一种动物,皮毛珍贵。比喻各自珍惜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例句:他略顿了顿,又进一步开导说:“貂惜皮毛象护牙。咱们呢,眼下最要紧的就是站稳脚跟,不被冲垮,保住乌纱帽。”
【歇后语第54句】: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
【歇后语第55句】:【做了皇帝想成仙】谓不知足,贪得无厌。类似的:做了宰 相望诸侯。《民国通俗演义》:“人心不知足,得陇又望蜀,做 了皇帝想登仙,同是中国人,何苦逼得人没处走。”
【歇后语第56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释义:朱:朱红。接近好的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的可以使人变坏。例句:我们研究外国文学的,整天接触外国的东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注意世界观的改造,很容易接受外国的影响。
【歇后语第57句】:中午,我和姑姑都去帮妈妈煮饭,爸爸见了笑着说:“这真是‘七个厨子八个客’啊!”(四川·忠县)
【歇后语第58句】:弯藤结歪瓜——孬种
【歇后语第59句】:【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朋友越多越好,可以得到众多的帮 助。相关的:交一个朋友开一条路,得罪一个朋友堵一道 墙。李准《黄河东流去》:“在西安住了不到一个月.左邻右 舍,老乡朋友认识了一大堆。用她的话说就是在家靠父母, 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歇后语第60句】:【在家不会迎宾客,出门方知少故人】(谚)故人:老朋友。在家里不会热情款待宾客,出门在外才体会到缺少朋友的难处。指不能热情交结与招待朋友的人,必然得不到朋友的关爱。
【歇后语第61句】:【猫儿狗儿识温存】(谚)温存:温和体贴。指猫和狗也懂得人对它的温存关爱。比喻任何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温情与关照。
【歇后语第62句】:耗子啃茶壶——满口是瓷(词、刺)
【歇后语第63句】:有两个妇女,人称“尖薄溜能”。有一次,为一元钱发生了纠纷。妈妈说:“这两个人是尖对尖,能对能,皂角刺对住葫芦蜂。”(河南·淅川)
【歇后语第64句】:扁担上睡觉——难翻身;翻不了身;想得宽
【歇后语第65句】:【一勤生百巧,一懒生百病】(谚)百病:各种各样的弊端。人要是勤劳,什么技巧都可掌握;人要是懒惰,什么弊端都会发生。指巧从勤中生,弊从懒中来。
【歇后语第66句】:【 会偷吃不会抹嘴】指被抓住把柄,或露马脚。陈残云《香 飘四季》:“可水生真像个偷了油吃不会揩嘴的人,样子尴尬 得厉害,使他一眼就明白是什么回事。”
【歇后语第67句】:【不知道哪头炕热】北方农村居民睡炕,冬季炕要加热。 谓对他好,对他亲热,他不知道。又指不知好坏。成语:不 识好歹。孙犁《风云初记》:“吃的拿的都是从我们这里出, 你那上级,连四两烟叶儿,我看也没给你称过。怎么你这么 向他们,到底是哪头炕热呀?”
【歇后语第68句】:老师正在讲故事,我先是发现小刚没坐正,举手告诉了老师。接着我又发现小风在抓痒,正要举手,老师说:“你呀!真是一只多管闲事的老母鸡,孵了鸡蛋还要孵鸭蛋。”(浙江·绍兴)
【歇后语第69句】:爸爸平时经常帮助乡邻,和许多人交上了朋友。爷爷常对我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你可得好好向你爸爸学习啊!”(浙江·绍兴)
【歇后语第70句】:【人非草木,谁能无情】(谚)人不是花草树木,谁能没有感情?指人都是有感情的。 也作人非草木,岂能无情。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人非草木,焉能无情。
【歇后语第71句】:蝎子敲门——毒到家了
【歇后语第72句】:出劲长劲,歇着没劲。
【歇后语第73句】:【一物降一物】(谚)降(xiang):降伏。一个人或一种东西,总会有另一种人或东西来降伏他。指天下万事万物,没有制伏不了的。
【歇后语第74句】:【人托人,接上天】(谚)人们办事一个转托一个,能够一直接通最上层。指人情转托可以打通各种人际关系,直到顶层。
【歇后语第75句】:【人贫智短,马瘦毛长】(谚)人穷困,受着经济的掣肘,就显得智谋不足;马瘦了,肌肉不丰,毛就显得又长又乱。指贫穷能使人智谋受到限制。 也作人贫志短,马瘦毛长。志:志气。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歇后语第76句】:【头上有疮瞒不过剃头的】(谚)比喻任何事情无法瞒过知情人。
【歇后语第77句】:狗熊戴凉帽——里外不像人
【歇后语第78句】:【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见“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歇后语第79句】:五月的麦子——黄了
【歇后语第80句】:【落地的秋蝉——哑了】(歇)本指秋蝉不再发出叫声,转指人不能说话或无话可说。 也作“秋蝉落地——哑了”。
【歇后语第81句】:【未曾水来先垒坝】(谚)坝:堤坝,拦水的土建筑物。发大水之前先得把堤坝筑好。指防洪要提早准备。也泛指凡事要把准备工作做在前头。
【歇后语第82句】:【气不圆,馍不熟】(谚)圆:满。 要蒸到蒸笼的气十分足,馒头才能蒸熟。比喻做事工夫不到,火候欠缺,事情就难成功。
【歇后语第83句】:我总喜欢在老师要检查的时候才写日记,爸爸说我是寒号鸟,冷了才知道搭窝。(湖南·武冈)
【歇后语第84句】:树荫底下使罗盘——阴不阴来阳不阳
【歇后语第85句】:无根的水草——漂浮不定
【歇后语第86句】:【丁是丁,卯是卯】(惯)丁:天干的第四位。卯:地支的第四位。丁卯不能混为一谈。一说丁卯谐工艺制作中的“钉铆”。钉,榫头;铆,铆眼儿。钉和铆的尺寸错了,器物便安装不成。形容对事认真,一丝不苟,毫不含糊。 也作“钉是钉,铆是铆”。
【歇后语第87句】:【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惯)形容用了最大的力气。
【歇后语第88句】:【屋怕不稳,人怕忘本】(谚)房屋怕的是不坚固而倒塌,人怕的是忘记根本而失去人的本性。指为人要有良心,不得忘本。
【歇后语第89句】:【英雄无用武之地】(惯)指人虽有本领,却无处施展。
【歇后语第90句】:【热狗】现在,“热狗”在城市小吃市场上很流行,这种吃法简单方便,很受市民特别是小朋友们的欢迎。但它却是地地道道的“进口货”。据说,最早出售热狗的人是一位叫特瓦洛的德国巴伐利亚移民。他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摆卖香肠,因为刚烤的香肠烫手,他便用两片面包把它包起来,以方便顾客拿着吃。约20年之后,一个卖这种夹香肠面包的小贩在马球场上高声叫卖一种德国小腊狗香肠,一位漫画家灵机一动,画了一幅两条人物化的香肠,样子好像两只狗在相互对吠,非常有趣。他的这幅名为“热狗”的漫画在报上发表后,人们便开始把这种夹香肠面包叫做热狗了。
【歇后语第91句】:黄连树上长棵草一一苦苗苗
【歇后语第92句】:斑鸠吃小豆——心中有数
【歇后语第93句】:【 依样画葫芦/照葫芦雷瓢葫芦】胡乱,音近,含大体上近 似之意。差不离照原样子办。照,也说:比。成语:照猫画 虎。海外陈若曦《远见》:“不久也就摸到了窍门,可以依样 画葫芦。”
【歇后语第94句】:【远路无轻担】任务虽轻,路程长,需要坚持,不可小视。 远路,也说:百步。清代《何典》:“这里到鬼门关,又不是三 脚两步路;百步无轻担的,怎好烦劳你?”
【歇后语第95句】:孩子再丑,也是自己的。
【歇后语第96句】:公安局长蹲监狱——以身试法
【歇后语第97句】:【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秋雨预示着气温下降。 清代《三侠五义》:“利害!真是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可怎么 好呢?”
【歇后语第98句】:肚脐眼贴膏药——贴(铁)了心
【歇后语第99句】:【出了灯油钱,站在黑地里】付出代价,没有报酬。菡子《纠 纷》:“当年那么大灾荒都能带他们一家糊过来,换了旁人真 不易得的,帮工五六年没有算过一回工钱,反而倒掏自己腰 包,这笔工钱算算也吓人,人心换人心,不能叫刘二出了灯 油钱,站在黑地里。”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9227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