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最实用民间俗语俗话文案,句句戳心入骨!

【歇后语第1句】:【扫帚戴帽——顶个数儿】(歇)指勉强凑数,顶上个名额,

【歇后语第2句】:【磕闲牙】(惯)指说没用的闲话。 也作“拉闲篇儿”。

【歇后语第3句】:【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谚)色:女子的美色。以年轻美貌求取宠幸的女子,好日子是不会长久的。指凭着美色取宠,等到年逝色衰,就会被抛弃,落得个可悲的下场。

【歇后语第4句】:【龙多乃旱】(谚)龙多了,互相推诿,谁也不管下雨的事,天就干旱了。比喻做事,人多谁也不负责,反把事情耽搁了。 也作龙多不治水。 龙多旱,人多乱。

【歇后语第5句】:死马当作活马医——妄想;想尽一切办法

【歇后语第6句】:【气死人,不偿命】(惯)指说话、做事太让人生气。也指故意气对方,幸灾乐祸。 也作“气死活人不偿命”。

【歇后语第7句】:【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谚)指不识货物的优劣真伪,最好的鉴别办法是进行比较;经过比较,自然优劣分明。也泛指对人、对事、对物,有比较就有鉴别。

【歇后语第8句】:【窗下休言命,场中莫论文】释义:读书窗下不要谈论命运好坏,考试场中不要谈论文章如何。例句:秦宗师笑道:“俗语说得好:‘窗下休言命,场中莫论文。’我本偏不信此说,场上乃论文之地,若不论文,却将何为据?”

【歇后语第9句】:【三亩棉花三亩稻,晴也好,涝也好】释义:一半地种棉,一半地种稻,晴收棉花雨收稻。比喻做事稳当,不冒风险。例句:三亩棉花三亩稻,睛也好,涝也好。花宜晴,稻宜雨,平分三亩,必有一得。故日:“晴也好,落也好。”计图人定胜天,不思不便宜处,亦必居其一。

【歇后语第10句】:【杀鸡给猴子看】让猴子看着害怕,以示警告。类似的:杀 个猫儿猢狲看。成语:杀一儆百。莫应丰《将军吟》:“使他 们犯点错误。再抓几个人,杀鸡给猴子看,就管教好了。”

【歇后语第11句】:【天上下雨地下流,小俩口打架不记仇】(谚)指年轻夫妻吵架很平常,彼此很快就会忘记,也作天上下雨地下流,俩口子吵架不记仇。 天上下雨地下流,夫妻打架不记仇。

【歇后语第12句】:星期天,我在家看爸爸画画。很快,一棵牡丹画成了;然后,爸爸又在旁边画上了一些红枣。接着,他一边题字一边说:“你看,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多啊!”(河南·郑州)

【歇后语第13句】:三十年的老陈账——还翻它干什么

【歇后语第14句】:飞机后面挂口袋——装疯(风)

【歇后语第15句】:我看书时,一会儿去拿饼干吃,一会儿又去吃苹果。爸爸说:“你尖尖坛子站不稳,屁股尖尖坐不住。”我听了赶紧认真看书,不再跑东跑西了。(江苏·如东)

【歇后语第16句】:扳不倒儿坐车——左右摇晃

【歇后语第17句】:【七大姑,八大姨】(惯)指众多的女性眷属。

【歇后语第18句】:【百闻不如一见】“百闻不如一见”意同“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一俗语出自汉朝。汉武帝时,居住在甘肃西部、四川北部、青海东部的羌族各部落,归顺汉朝。到汉宣帝时,西羌各部族开始秘密和匈奴联络,甚至准备向匈奴借兵,“击鄯善、敦煌以绝汉道”,准备彻底推翻汉朝在西域的统治,建立统一的羌族政权。自此,汉朝对于羌族的控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面对困难的局势,宣帝派人向曾参加过武帝时北征匈奴的老将军赵充国请教,派谁去才能解决问题。赵充国说:“没有谁比我更合适了。”宣帝不太放心,又派人问赵充国:“请将军估计一下西羌的情况如何,需要多少人马?” 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军事安排,不能离开现场具体情况,纸上谈兵。我愿意先尽快赶到金城,从当地了解情况,制定好应对的计划,再向陛下回复,请陛下相信老臣。”到达金城之后,赵充国充分了解情况,准备充足,率兵前往羌地,又稳守不出战,利用自己在西羌各部族中崇高的威望,使西羌联军中并不坚定的部分首领,对和汉朝作战产生了怀疑,引起了羌族内部矛盾。稳扎稳打,一战击败羌军主力,其他羌军纷纷倒戈,投降汉朝,西羌局势终于安定下来。自此,“百闻不如一见”便流传后世。

【歇后语第19句】:小红姐出嫁了,邻居们议论纷纷,说她是“高门不去,低门不进,结果挑来拣去找了个穷家儿”。快嘴二婶却在一旁反驳道:“高楼塌了一堆土,人要发了一只虎。我看那小伙儿挺能干。”(山西·清徐)

【歇后语第20句】:老虎的头发——没有人敢理

【歇后语第21句】:牛皮饭碗——打不破

【歇后语第22句】:【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释义:这里待不下去,可以到别的地方去。“自”又作“更”、“会”。 “人”叉作“爷”、“依”。侬:我;你。例句:希真对女儿道:“我儿,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何必执著,去休,去休!”

【歇后语第23句】:【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谚)比喻凡事跟在别人后边学样,不如自己去开拓创新。

【歇后语第24句】:【真穷好过,假富难当】(谚)指真正的穷日子还容易度过,咬紧牙关就是了;冒充富人家却很难做到,因为富家的高档次生活离开钱财是无法安排的。

【歇后语第25句】:【多求不如省费】(谚)多求:多方寻求开发财源。省费:节省一切开支。财物的耗费是个无底洞,财源再广,也供不了无休无止的耗费。 指增加收入,不如节省开支。

【歇后语第26句】:【春风得意马蹄疾】释义:这是孟郊《登科后》诗句。原形容封建时代文人科举及第的欢快心情。现用来形容人心情愉快,动作敏捷。例句:春风得意马蹄疾。王一民迈着轻快的脚步,顺着霁虹桥往道里走去。

【歇后语第27句】:鸭背上泼水——劳而无功;有劳无功;不沾(粘)

【歇后语第28句】:【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此俗语比喻做事因缺少必要条件而难以做成。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出自宋代陆游《老学奄笔记》卷三:宋朝时,尚书晏景初一次外出,回来时天色已晚,打算在一家寺院借宿。寺院和尚认识他,不想留他住宿,于是推托说:“寺院太穷太破,没有地方住。”晏景初不高兴地说:“再穷再破,安顿一个人总不会成问题吧?”和尚反讥道:“巧妇安能做无面汤饼乎?”

【歇后语第29句】:【青菜萝卜一锅煮】释义:比喻不加区别,同样对待。例句:李春山过去拦住,想缓和他,被他触了一鼻子的灰:“噢!青菜萝卜一锅煮,黄鳝泥鳅一篓装!没有那么安逸!”

【歇后语第30句】:【儿孙、自有儿孙福】释义:儿孙们的前程,由他们自己决定,长辈不必过分操心。例句:那火龙自知兰公法大,难以抵挡,叹日:“‘儿孙自有儿孙福。’我后来子孙,福来由他去享,祸来由他去挡,我管他则甚?”

【歇后语第31句】:【家鸡打得团团转,野鸡打得贴天飞】释义:比喻自家人被打,还在自己家里;外人被打,就会离家而去。例句:“常言道:‘家鸡打的团团转,野鸡打的贴天飞。’你就把奴儿打死了,也只在这屋里,敢往那里去?”

【歇后语第32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谓生活中如意的事情 不多。类似的:天下事难尽如人意。明代《醒世恒言》:“旁 人问其缘故,黄生哽咽不能答一语。正是:不如意事常八 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歇后语第33句】:【猪拾柴,狗烧火,野狐扫地请客坐】释义:比喻小人愈是殷勤,君子愈应留神远避。例句:“南京人家掘得一石,上有字可考云:‘猪拾柴,狗烧火,野狐扫地请客坐。’不知是何等语也。”

【歇后语第34句】:【眼经不如手经,手经不如常舞弄】(谚)用眼看过,不如用手经过;用手经过,不如反反复复习练。指学习技艺,重在不厌其烦地实践。

【歇后语第35句】:【两只船合使一篷风】(惯)比喻两人同时得到一人的帮助。

【歇后语第36句】:属夜猫子的——穷叫唤

【歇后语第37句】:【十日滩头坐,一日行九滩】(谚)行船遇到逆风大浪,只好长时间在滩头困守;一旦风顺浪平,即可扬帆远航。比喻机会不来,只好坐等;机会一来,便可大显身手。

【歇后语第38句】:【 瞎子摸黑路】难上难谓更加困难。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瞎子摸黑路难上难,穷汉就怕闹荒年。”

【歇后语第39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释义:榻:床。比喻不许别人侵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侧”又作“旁”。“岂容”又作“不容”。“酣”又作“鼾”。例句:金桂又见有香菱这等一个才貌俱全的爱妾在室,越发添了“宋太祖来南唐”之意,“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之心。

【歇后语第40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此语的意思是同类的物种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此语出自《周易·系辞上》。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著名的学者叫淳于髡,他博学多才,能言善辩,被任命为齐国的大夫。齐宣王喜欢招贤纳士,于是让淳于髡举荐人才。淳于髡一天之内接连向齐宣王推荐了七位贤能之士。齐宣王很惊讶,就问淳于髡说:“寡人听说,人才是很难得的,如果一千年之内能找到一位贤人,那贤人就好像多得肩并肩站着一样;如果一百年能出现一个圣人,那圣人就像脚跟挨着脚跟来到一样,现在,你一天之内就推荐了七个贤士,那贤士不是太多了?” 淳于髡回答说:“大王此言差矣。要知道,同类的鸟儿总是聚在一起飞翔,同类的野兽总是聚在一起行动。人们要找柴胡、桔梗这类药材,如果到水泽洼地去找,恐怕永远也找不到;要是到梁文山的背面去找,那就可以成车地找到,这是因为天下同类的事物,总是要相聚在一起的。我淳于髡大致也算个贤士,所以让我举荐贤士,就如同在黄河里取水,在燧石里取火一样容易,我还要给您再推荐一些贤士,何止这七个!” 这句话是至理BBB,当年,革命青年冒着生命危险从全国各地跋山涉水涌向革命中心——延安。延安聚集着一大批国家的栋梁之才。

【歇后语第41句】:【生米做成熟饭】已为既成事实,无法改回原样。成语:米 已成饭、木已成舟。赵树理《三里湾》:“他想,再要不积极活 动,眼看生米做成熟饭,就无可奈何了。”

【歇后语第42句】:三十晚上盼月亮——没有指望

【歇后语第43句】:【饥餐渴饮,夜住晓行】(惯)饿了吃饭,渴了饮水,入晚住店,拂晓赶路。形容旅途生活十分辛苦。 也作饥食渴饮,夜宿晓行。 晓行夜住,饥餐渴饮。

【歇后语第44句】:【只扫自己门前雪,莫管别人屋瓦霜】见“各人自扫门前雪”。

【歇后语第45句】:【 如入无人之境】迅猛向前,没有抵挡。成语:长驱直人。 古华《浮屠岭》:“犹如一员古代的骁勇战将,单枪匹马,纵横 驰骋,如入无人之境,真是出足了风头,耍尽了派头。”

【歇后语第46句】:【大厦将倾,独木难支】(谚)指高大的房屋将要倒塌,一根木柱难以支撑得住。比喻若大势已去,就不是个别人的力量可以挽救的了。

【歇后语第47句】: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歇后语第48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和杭州曾为历史上有名的繁华 都市,谓可与天堂相比。海外陈若曦《突围》:“从前相信上 有天堂,下有苏杭,如今相比之下,发现苏杭大为逊色。”

【歇后语第49句】:【九牛去得一毛】(惯)形容损失非常少或所占比例极小。 也作“九牛身上拔一根毛”。

【歇后语第50句】:党哥和女朋友第一次见面,他急得团团转,女朋友却迟迟不来。他妈担心地说:“可别是辽天地(指空旷辽阔的野地)烤火,一面热啊!”(河南·南阳)

【歇后语第51句】:我和奶奶一块儿下地,奶奶是哪儿平走哪儿,我是哪儿不平走哪儿。奶奶说我是专走鬼不下蛋的地方。(河南·南阳)

【歇后语第52句】:老牛头进汤锅——难熬

【歇后语第53句】:【得一望十,得十望百】(惯)形容人贪得无厌,胃口越来越大。

【歇后语第54句】:耗子拉木锨——大的在后头

【歇后语第55句】:【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谚)火焰山:《西游记》中描写唐僧去西天取经,途经火焰山;孙悟空几经周折,借来芭蕉扇,扇灭了大火,才得通过。指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也作没有爬不上的山,也没有过不去的河。 没有过不去的河,没有爬不上的山。 没有爬不到顶的高山,没有走不到边的草滩。

【歇后语第56句】:【黄鳝坭鳅一篓装】释义:坭鳅:即泥鳅。比喻不加区别,混为一谈。例句:李青山过去拦住,想缓和他,被他触了一鼻子灰:“噢!青菜萝卜一锅煮,黄鳝坭鳅一篓装!没有那么安逸!”

【歇后语第57句】:【四两棉花八把弓——细细弹】(歇)弓:弹棉花的绷弓儿。弹:谐“谈”。指仔细地倾谈。 也作“四两棉花八张弓——细细地弹”。

【歇后语第58句】:狗咬雷公——惹天祸

【歇后语第59句】:【狼窝里捉狼】(惯)比喻做危险却又有把握的事。

【歇后语第60句】:小偷报警一贼喊捉贼

【歇后语第61句】:【骑马一世,驴背上失脚】(惯)骑了一辈子马,却在骑驴时出了岔。 比喻经验丰富的老手,在不该出错的地方失手出错。

【歇后语第62句】:八十老汉学吹打——上气不接下气

【歇后语第63句】:【自骑马自喝道】(惯)自己骑马,自己吆喝着开道。比喻自己给自己壮声威。

【歇后语第64句】:【上床萝卜下床姜】(谚)姜:生姜。指萝卜能帮助消化,睡觉前吃了,有利于消食;生姜能开胃暖胃,起床后吃了,有利于健胃。

【歇后语第65句】:电风扇的脑袋——专吹冷风;吹冷风

【歇后语第66句】:【柴多入灶塞死火】(谚)灶里有柴才能烧火做饭,但如果灶膛里塞入的柴太多,就会把火塞灭。比喻用人过滥,反会把事情办糟。

【歇后语第67句】:【强不知以为知】(惯)强:勉强。 指不懂硬装懂。

【歇后语第68句】:【蒋干保曹操——各为其主】(歇)蒋干:《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曹操手下幕宾,赤壁之战时,曾渡江到东吴,劝说旧友周瑜归降,想借此立功报效曹操,结果中了周瑜的反间计。指各自做事都为自己所效劳的主子。

【歇后语第69句】:顺了哥心失嫂意——难得两全

【歇后语第70句】:学戏不懂意,等于活烂泥。

【歇后语第71句】:【一个师父,一个传授】师父教法不同,各有特点和绝招。 歇后语形式为:剃头使推子,一个师父,一个传授。姚雪垠 《李自成》;“一个师父,一个传授。你的师父传授你的射法, 她们不一定听见过。”

【歇后语第72句】:眉毛上放炮仗——火(祸)在眼前

【歇后语第73句】:【明水暗道紫花泥】(谚)指雨后夜间行路,在无光照的情况下,看着亮亮的是积水,看着紫花样的是泥坑,看着黑呼呼的才是路。

【歇后语第74句】:【巧妇安能作无面汤饼】(谚)安:怎么。汤饼:水煮的面食。再巧的媳妇也做不出没有面料的汤饼。 比喻再有才干的人,离开基本条件,也无法做成事情。 也作巧媳妇做不得没面馎饦。 馎饦:面食的一种。 巧媳妇煮不得没米粥。 巧女难为无米之炊。

【歇后语第75句】:【巧者多劳拙者闲】见“能者多劳”。

【歇后语第76句】:【尽忠难以尽孝】(谚)指要报效国家,就不能在家孝敬父母,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也作尽忠者不能尽孝。 尽得忠来难尽孝。

【歇后语第77句】:大姑娘相亲——羞羞答答

【歇后语第78句】:【迅雷不及掩耳】采取猛烈行动,使对方来不及准备,无法 做出反映。成语:措手不及。姚雪垠《李自成》:“俗话说,迅 雷不及掩耳。咱们就是要像迅雷一样奔入河南,使敌人措 手不及。”

【歇后语第79句】:【老鼠上房——不是发大水,就是下大雨】(歇)比喻将有大的事件发生。

【歇后语第80句】:活鱼丢在沙滩上——干蹦跶

【歇后语第81句】:一天一宿变两回——朝令夕改

【歇后语第82句】:【大厦千间,不过身眠七尺】(谚)高大的房屋纵然有成百上千间,一个人睡眠也不过只需七尺的地面。 指人在世问,物质的享用应当知足知止,多贪多占毫无意义。

【歇后语第83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惯)四体:四肢。五谷:古时指稻、黍、稷、麦、菽,泛指粮食作物。指人不干农活,缺乏起码的农业常识。 也作“五谷不分,四体不勤”。

【歇后语第84句】:八百年前立的旗杆——老光棍

【歇后语第85句】:包办婚姻——不由自主

【歇后语第86句】:柏油烫猪头——连根拔

【歇后语第87句】:卓别林演戏——滑稽

【歇后语第88句】:妈妈指挥爸爸干活,还没等一件事干完,又催着干另一件事。爸爸笑着说:“就是满屋子老鼠乱跑,两只手也只能捂一个窟窿啊!”(河南·安阳)

【歇后语第89句】:【钟在寺院声在外】释义:比喻名声在外,人人都知道。“声”又作“音”。例句:你还不知道我这个人是钱到手饭到口,钟在寺院声在外,开费大着哩。

【歇后语第90句】:【靠大树草不沾霜】见“大树之下,草不沾霜”。

【歇后语第91句】:吃过午饭,爸爸便急着去学校开会,谁知刚骑车出去又回来了,原来是自行车没气了。爸爸给自行车打足了气后蹬着车便走,哪料到一不留神摔了一跤,把衣服又给弄脏了。妈妈说:“这真是不是驴不拉,就是磨不转。”(河南·武陟)

【歇后语第92句】:【赶逐猴儿净了山,拔了萝卜地皮宽】人被打发走了,落得清 净。明代《金瓶梅》:“拔了萝卜地皮宽。叫他去了,省的他 在这里跑兔子一般,原不是那听佛法的人!”

【歇后语第93句】:【卖啥吆喝啥】(谚)吆喝(ya。he):卖东西时大声叫卖。卖什么东西,就吆喝什么东西。比喻干什么事就谈什么事,三句话不离本行。

【歇后语第94句】:【皮之不存,毛将安傅】(谚)安傅:附着在哪里。指毛是附着在皮上的,皮要是不存在,毛就无从附着了。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便无法存在。 也作“皮且不存,毛将焉附”。

【歇后语第95句】:【事忙先落账】(谚)落账:下笔记好账。指生意场中无论怎样忙,必须先把出入的账目记清。也泛指再忙也得把手头的紧要事作个了结。

【歇后语第96句】:【养鱼池里钓鱼】指侵犯他人利益。《北京日报》(1985,3, 7):“长途客运部门的某些同志所以挤兑个体户,无非是认 为个体抢了国营的生意,农民跑到他们的养鱼池里钓鱼来 了。”

【歇后语第97句】:【巧媳妇不怕挑剔婆】(谚)指媳妇心灵手巧,就不怕婆婆百般挑剔。常比喻商场或服务行业,只要服务周到,就能使顾客满意,无可挑剔。

【歇后语第98句】:【跟着指挥棒转】交通警察用指挥棒指示车辆行驶方向。 引申为:盲目听从,绝对服从。成语:亦步亦趋。尤凤伟《中 国一九五七》:“我又横下一条心,决心不跟着他们的指挥棒 转。”

【歇后语第99句】:妈妈常教育我要和同学们搞好团结。妈妈说:“连根草,人绊倒;一堆小布片儿,缝在一起成了大床垫儿。”(安徽·肥西)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9381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