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经典民间俗语俗话文案
【歇后语第1句】:【拾着麦子打烧饼卖——净赚】(歇)指净赚利,一点本钱未花。也指不出力或不出钱便能得到某种好处。 也作“拾上麦子打烧饼——纯利”。
【歇后语第2句】:【把舵的不慌,乘船的才稳】释义:领导者遇事沉着,群众才台自安心。例句:“以后有事儿要沉着。把舵的不慌,乘船的才台能稳当。”
【歇后语第3句】:【牛食如浇,羊食如烧】(谚)农作物被牛吃过,就像被水浇过一样,会长得越发茂盛;被羊吃过,就像被火烧过一样,会干枯死去。指牛吃青苗无害,羊吃青苗必枯。
【歇后语第4句】:八哥儿的嘴——跟着人说话
【歇后语第5句】:【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谚)比喻经常处在某种环境中,难免会受到影响或某种麻烦。 也作“久在江边站,没有不湿的鞋”。
【歇后语第6句】:吃午饭时,妈妈说:“你的嘴烂是因为内火太大。油炸花生米火气大,就不要吃了。”我连声答应:“好,好!”午饭后,我背上书包上学,临走时,顺手抓了一把花生米,结果,被妈妈看见了。她数叨我说:“你呀,能叫眼流脓,不让嘴受穷。”(河南·南阳)
【歇后语第7句】:【武大郎玩鸭子——啥人玩啥鸟】(歇)本指个子矮小的武大郎只配玩腿短的鸭子,转喻什么样的人自会与什么样的人交往,或什么样的人配用什么样的东西。
【歇后语第8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释义:焉:哪里。附:依附。皮都没有了,毛长到哪儿去呢?比喻失去了生存的基础,无法存在。“皮之不存”又作“皮且不存”。例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真要是侵略者的阴谋得逞,全国沦陷,整个民族灭亡了,你这个老爷还给谁当?
【歇后语第9句】:恶老雕戴皮帽——假充鹰
【歇后语第10句】:【不是打死大虫,就是被老虎吃掉】释义:大虫:老虎。比喻有我无敌,有敌无我,二者你死我活,不共戴天。例句:到了这个关节,只有一个拼字。好比武松过景阳冈,不是打死大虫,就是被老虎吃掉,谁也躲不掉。
【歇后语第11句】:【打强心剂】(惯)强心剂:能使心脏肌肉收缩力量增加、心脏搏动次数减慢,从而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比喻采取措施使处于困境中的人或集体振作精神,产生摆脱困境的动力。 也作“打强心针”。
【歇后语第12句】:【树怕皮薄,人怕体弱】(谚)指树凭的是皮的脉络向上输送养料,树皮薄了养料供应就会不足;人凭的是身体强壮长精神,体质衰弱就会百病缠身,无所作为。
【歇后语第13句】:【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惯)形容声势浩大,发展迅速。
【歇后语第14句】:【当差不自由,自由不当差】(谚)差(chai):差役。指当差役的,受上司或主人的指使与管束,身不由己,不得自由;要想自由,只有不当差。 也作“当差不自在,自在不当差”。
【歇后语第15句】:老猫爬屋檐——辈辈往下传
【歇后语第16句】:老鼠抬轿子——担当不起
【歇后语第17句】:【 一块香饽饽八下抢】到处被喜爱,受欢迎。邓刚《阵痛》: “车间工段请他下去画决心栏、批判栏、学习栏,真是一块香 饽饽八下抢,郭大柱红遍全厂。”
【歇后语第18句】:井底青蛙爬出井栏圈——方知天外有天
【歇后语第19句】:多喊的猫儿——抓不住老鼠
【歇后语第20句】:【好得伙穿一条裤子都嫌肥】(惯)形容关系非常密切,不分你我。 也作好得穿一条裤子还嫌肥。 好得穿一条裤子。
【歇后语第21句】:【刀对刀,枪对枪】直接拼搏。成语:针锋相对、短兵相接。 浩然《艳阳天》:“不能给他软的,也用不着跟他绕了,就跟他 刀对刀、枪对枪干一家伙,让他们有法儿开始,没法儿收 场。”
【歇后语第22句】:半空踩钢丝——左右摇晃
【歇后语第23句】:织装鸟做窝——精工细活
【歇后语第24句】:扁担挑彩灯——两头美
【歇后语第25句】:【打关节】(惯)指采用贿赂的手段买通官员或其他关键人物。也指做疏通工作,扫清办事中的障碍。 也作通关节。 买关节。
【歇后语第26句】:【十年九不收】经常闹灾,庄稼没有收成。西戎《一个年轻 人》:“咱这里是什么土地,十年九不收,有机器抵什么用?”
【歇后语第27句】:龙王爷凑热闹——涨水
【歇后语第28句】:【 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多指相貌 方面的缺点。期刊:“你老觉得我难看,你可以摇摇头,撇撇 嘴,说我丑人多作怪,马不知脸长,但你没有资格说我下 贱。”
【歇后语第29句】:【奔车之上无仲尼,覆舟之下无伯夷】释义:奔车:疾驰的车。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履舟:翻沉的船,借指被灭的商朝。伯夷:商孤竹君长子,商亡,他和他的弟弟叔齐耻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奔车、覆舟,比喻时世危乱。如果生逢治世,就不会有坐在奔车上的仲尼与饿死首阳山的伯夷。例句:治世使人乐生于为是,受身于不为非,小人少而君子多。故社稷常立,国家久安。奔车之上无仲尼,覆舟之下无伯夷。
【歇后语第30句】:火车上演戏——载歌载舞
【歇后语第31句】:狗头长角——装羊(佯)
【歇后语第32句】:苻坚逃到八公山——草木皆兵
【歇后语第33句】:哥哥说爸爸疼他,妈妈疼我。妈妈听了说:“手心手背都是娘的肉,十个指头咬了我个个疼!”(河南·虞城)
【歇后语第34句】:【 事实胜于雄辩】事实最有说服力。台湾朱秀娟《女强 人》:“你很喜欢辩论是吧?不要来说服我。事实胜于雄 辩。”
【歇后语第35句】:武大郎玩鸭子——不知是什么乌
【歇后语第36句】:【踏着鼻子上脸】见“登鼻子上脸”。
【歇后语第37句】:【荆人不贵玉,蛟人不贵珠】(谚)荆人:荆山治玉的人。蛟人:潜海采珠的人。荆山产美玉,荆山人就不稀罕美玉;蛟人采珍珠,采珠人就不稀罕珍珠。指盛产宝物,便不觉得宝物可贵。借指人往往生在福中不知福。
【歇后语第38句】: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
【歇后语第39句】:【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谚)指树林大了,有益鸟也就有害鸟,有善鸟也就有恶鸟,各种各样的鸟儿都有。比喻人多了,少不得就有邪恶的人。 也作“树林大了,什么鸟都有”。
【歇后语第40句】:【礅葫芦摔瓢】释义:礅:把东西重重地放下。指人心中不满,摔摔打打,拿器物出气。例句:儿子一年比一年大,一年比一年知道想媳妇,老子没给他说个来,墩(礅)葫芦摔瓢,总是不好出气,当爸爸的心里过不去呀!
【歇后语第41句】:【推倒长城扶外围】(惯)长城原是用来防御外部势力进犯的,推倒它,是要扶助外人。比喻扶植外人,排斥打击内部力量。
【歇后语第42句】:拔了萝卜窟窿在——有根有据
【歇后语第43句】:老鼠掉进铁桶里——无缝可钻;无空子可钻
【歇后语第44句】:【—脚踢出去/一脚踢开】断然抛弃。张洁《无字》:“这种男 人就是跪在脚底下求我,我也会把他一脚踢开。”
【歇后语第45句】:【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谚)指人没有伤害老虎的心思,但老虎却是存心要吃人的。常比喻善人无意伤恶人,恶人却是存心要害善人的。 也作人无伤虎意,虎有吃人心。 人没伤虎心,虎有伤人意。
【歇后语第46句】:【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谓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就看是 否用心钻研。有心人处处留心,善于学习,就能克服困难, 取得成功。天下,也说:世上。清代《红楼梦》:“这首不但 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语说的: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 人。社里一定请你了!”
【歇后语第47句】:【家有千贯,不如日进分文】(谚)贯:旧时钱制,用绳子穿上,每一千为一贯。家里纵然有千贯的钱财,也不如每天有微薄的收入好。指固定的收入虽少,也远比只出不进的死钱好。
【歇后语第48句】:【心跳在口里】(惯)心都快蹦出来了。形容心里非常紧张或害怕。 也作心蹦到嗓子口。 心提到嗓子眼了。 心跳到嗓子眼儿上。
【歇后语第49句】:【 走错了庙门,敬错了神】找错了地方,求错了人。刘绍棠 《鹧鸪天》:“当年你爸爸自讨苦吃,偏要学经济,而且学的是 农业经济,真是走错了脚步,进错了庙门。”
【歇后语第50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释义:极言苏州、杭州可与天堂相媲美。例句:江南真是个好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像我们这地狱世界。
【歇后语第51句】:【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要预防意外事件发生。谌容《人到 中年》:“可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任何意外的情况都是可 能发生的。”
【歇后语第52句】:抛了锚的汽车——寸步难行
【歇后语第53句】:【自唱曲子自做戏】(惯)比喻事情由自己干,没有旁人参加。
【歇后语第54句】:光底鞋走冰道——滑得厉害
【歇后语第55句】:妈妈让我到村南的小商店买盐,我要骑车去,可妈妈却说:“屁股挪到胯骨上那么远儿,还值得骑车?”(河南·西平)
【歇后语第56句】:【出门观天色,进门看脸色】释义:要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例句:俗话说:“出门观天色,进门看脸色。”牛茂盛看着曹老三一家人的举动,捉摸到有不测的风云。
【歇后语第57句】:【东葫芦爬西架】(惯)长在东边的葫芦却爬上了搭在西边的瓜架上。 比喻事情奇怪,不合情理。
【歇后语第58句】:水煮石头——难熬
【歇后语第59句】:【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技艺要坚持练习,不坚持就要荒废。 《北京短篇小说选》:“你也得好好练,干咱们这一行,总得拳 不离手,曲不离口才行。”
【歇后语第60句】:吃了灵芝草——长生不老
【歇后语第61句】:手榴弹里的绳子——导火线
【歇后语第62句】:【 打破闷葫芦】葫芦不破,不知道内容,谓揭穿秘密。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他这样的才气,这样的阅历,一定会打 破这个闷葫芦吧!”
【歇后语第63句】:【打着灯笼没地方找】(惯)形容非常好,非常难得。 也作打着灯笼都找不着。 打着灯笼都难找。
【歇后语第64句】:武大郎卖豆腐——人穷货软
【歇后语第65句】:课堂上,陈老师听一个同学回答完问题后说:“你呀,懂是懂,就是满肚子蝴蝶飞不出来。”(广东·广州)
【歇后语第66句】:【有的向灯,有的向火】(惯)指有人向着矛盾的这一方,有人向着那一方。
【歇后语第67句】:【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谚)规矩:圆规和曲尺,木工画圆形和画方形的工具。指木工不凭借圆规和曲尺,就画不好圆形和方形。比喻为人做事,没有法规的制约,就难入正轨。 也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歇后语第68句】:【荒田无人耕,耕起来有人争】人们不去想投资开发,而只 想争利。或说:荒田不耕,才耕便争。电视剧:“他们培养了 青年作家?过去刁难的人,现在居然自称伯乐了。荒地无 人耕,长出粮食就有人争了。”
【歇后语第69句】:【隔着皮儿看不透瓤儿】(谚)瓤(rang):皮或壳里包着的东西。指隔着表层看不透内里。比喻人或事物的内情与本质不容易了解清楚。 也作“隔着皮看不见瓤”。
【歇后语第70句】:近几年,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整天大鱼大肉,还真吃得让人发腻。这不,奶奶采来榆钱儿,给我们蒸榆钱吃。我说:“奶奶,真好吃。”奶奶说:“二月清明榆不老,到了三月老了榆。想吃,我明天再蒸。”(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71句】:佛爷的眼珠——动不得
【歇后语第72句】:年三十的案板——借不得;没有空
【歇后语第73句】:【红蓝铅笔两头挨削】释义:比喻两头不讨好,两头受指责。例句:动不动就把黑锅一家伙捆在我的头上,我成了你的替死鬼,红蓝铅笔两头挨削,风箱里的老鼠前后受气。
【歇后语第74句】:邻居小弟弟是个又懒又馋的小家伙,他妈妈这样说他:“远叫不答应,近叫发迷瞪,听见吃点啥,跑得腿肚疼。”(河南·兰考)
【歇后语第75句】:【 前怕狼,后怕虎】谓胆小怕事,顾虑重重。类似的:前头 怕狐狸,后头怕野猫。成语:瞻前顾后、畏首畏尾。韩志君 等《古船·女人和网》:“说话、办事儿,不能总是前怕狼,后怕 虎!”
【歇后语第76句】:【船家不打过河钱】(谚)船家:摆渡渡客的船主。船主不在船靠到对岸后才收船钱。指渡客在船开动时就必须把摆渡钱交上。
【歇后语第77句】:爸爸炒肉时,忘了妈妈说过已经放过盐,就又放了一遍,结果咸得没法吃。妈妈埋怨爸爸说:“我说的话你总是左耳进入,右耳漏出。胡椒都够辣了还放姜。”(广东·吴川)
【歇后语第78句】:【脚下自有千条道,何必要走独木桥】表示有很多办法、道路 可供选择。电影《红色娘子军》:“看来这椰林寨,地,不是安 全可靠之地;人,并非合作共事之人;成大业,脚下自有千条 道,我何必要走南府这独木桥。”
【歇后语第79句】:【丢把芝麻赚个西瓜】(惯)指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收获。
【歇后语第80句】:【哪个女子不怀春,哪个男子不钟情】(谚)怀春:心怀着对异性的爱恋。钟情:爱恋情感专注。指青年男女人人都有爱情上的追求。
【歇后语第81句】:【上眼皮只看见下眼皮】(惯)形容目光短浅,胸无大志。
【歇后语第82句】:袁世凯做皇帝——梦不长:短命货;好景不长
【歇后语第83句】:早上,我无精打采地走在上学的路上,爸爸从后面赶上来催促道:“三斤重的豺狗子,却长了条九斤重的尾巴,你拖呀拖地走得怎么这么慢?”(湖南·醴陵)
【歇后语第84句】:【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谚)指年景是旱还是涝,在农历的七月十五就见了分晓;农业是丰收还是歉收,在农历的八月十五就有了定局。
【歇后语第85句】:白漆灯笼——空白
【歇后语第86句】:五岁的小峰,穿了一双新棉鞋,没几天,鞋子边儿就毛了。他妈妈说:“你的鞋是鸡啼做,狗叫破。”(注:鸡叫在天亮,狗叫在晚上。)(江苏·南通)
【歇后语第87句】:金铸的鞋模——好样子
【歇后语第88句】:【医生】现在,我们把专门治病救人的人称作“医生”。而在我国古代,行医的人,北方称为“大夫”,南方称为“郎中”。据此,有人认为“医生”是一个外来词,随西医而进。其实不然,“医生”一词在我国古已有之,而且和医有关。 “医生”作为一种称谓早在唐代就已经有了,而且与医学、医术有关。唐代太医署下开始设立专门的医学,属于学校性质的教育机构,招收学生,培养医学人才。针对不同专业,学校将学生分为五种:医生、针生、按摩生、咒禁生、药园生。其中所谓“医生”,其实就是学习医学病理的学生。而其他学生分别以学习针灸、按摩推拿、念咒施法、识用药材而命名。这时候“医生”一词专指一种医学学生,即准医生。那么,“医生”是怎么成为职业行医者的称谓呢?这与近代西医东传有直接的关系。在日本,明治维新后称职业行医者为“医师先生”。在中国,渐渐演化为“医生”。这其实与“博士”、“学士”在学位上的用法来历类似,是采取中国古代早已存在的相关名词,拿来称谓西方传来的新的文化内容。所以“医生”一词并不是外来词。
【歇后语第89句】:妈妈整天总对我说:“看人家隔壁二小子,剜窟窿打洞挣钱,日子过得多红火。你爸爸就知道和土地爷对拼,年年是鼻子对不住嘴,紧巴巴的。”这次办事回来,爸爸对妈妈说:“山东穷得真可怜……”没等爸爸说完,妈妈就说:“鸭子甭说鹅摆腚,秃子甭说老和尚,咱家呢?”(江苏·铜山)
【歇后语第90句】:那年,李兵家遭了火灾,我爸主动给他们送去了四袋麦子。今年我家遭了贼,粮食全被偷走了,这时李兵的爸爸忙给我们送来八袋麦子。妈妈说:“不行春风,难得秋雨啊!”(河南·虞城)
【歇后语第91句】:一吊钱分四开一二百五
【歇后语第92句】:邻居二大娘传闲话,被当事人知道了,两家吵了起来。妈妈对我说:“屋里说话屋外听,草丛里说话露水听。没有不透风的墙,蚱蜢过去还有个影儿呢!记住,为人要光明磊落,别在人前乱说人。”(河南·南阳)
【歇后语第93句】:床底下举斧头——有力用不上
【歇后语第94句】:【打白客】(惯)指托人办事不花钱。
【歇后语第95句】:【虎狼当道,不治狐狸】见“豺狼当道,安问狐狸”。
【歇后语第96句】:一天,我看到屋内的水管上冒出许多小水珠,就问爸爸是怎么回事。爸爸看了看说:“蚂蚁搬家蛇过道,蜻蜓低飞山戴帽,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必有大雨到。”(河南·许昌)
【歇后语第97句】:【屁眼里栽葱——倒蒜】(歇)倒蒜:倒长着的蒜。蒜:谐“算”。指反过来算计别人的钱物。
【歇后语第98句】:客堂里挂驴皮——啥画(话)
【歇后语第99句】:【钱可通神】(谚)钱财可以买通鬼神,极言金钱作用大。 也作钱神有灵。 钱可通神,财能役鬼。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0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