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抖音火爆民间俗语,经典中肯!
【谚语俗语第1句】:【树上十鸟,不如手握一只】见“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谚语俗语第2句】:【半夜明灯天晓月】(惯)半夜的明灯,油将耗尽;天边的明月,拂晓时会隐去。形容事物存在时间短暂,消失很快。
【谚语俗语第3句】:高梁秆做梯子——上不去
【谚语俗语第4句】:【好看千里客,万里去传名】(谚)看:看待,对待。千里客:远方来的客人。盛情招待远方来的客人,他们自会把你的美名播得更远更远。指爱好交友的人,美名会传播四方。 也作“好汉千里客,万里去传名”。
【谚语俗语第5句】:【人直有人和,路直有人行】(谚)为人正直,自有人来亲近你,拥护你;道路平直,人就乐于在上面行走。指正直的人,总是人们乐见的。
【谚语俗语第6句】:【是个老虎不吃人——坏了名色在那里】见“老虎不吃人——只是坏了名色”。
【谚语俗语第7句】:【打抽丰】(惯)抽丰:分肥,分得利益。指利用各种名义或关系向人索取财物。一说,古时衙役每于秋风起时以做棉衣为由向富户索款。 也作打秋风。 打秋丰。
【谚语俗语第8句】:【大懒推小懒】不想负责,互相推委。周立波《山乡巨变》: “你自己没有脚呀?大懒使小懒,还骂人呢。”
【谚语俗语第9句】:【吃甘蔗上云梯,步步高,节节甜】释义:比喻越来越好,越来越甜蜜。例句:一想到未来,她总有那种吃甘蔗上云梯的感觉,步步高,节节甜,幸运之神是不会遗弃她的。
【谚语俗语第10句】:小华的妈妈总爱指责别人,说这个人如何如何不好,那个人怎么怎么不行。小华爸爸听不下去了:“谁的脚丫子能没一点臭味?你自己就那么四面净,八面光?”(吉林·农安)
【谚语俗语第11句】:灯草织布——枉费心机
【谚语俗语第12句】:【大锅饭,小锅菜】(谚)指做饭要用大锅,饭不会夹生;炒菜或焖菜要用小锅,菜出炉快,又能保持鲜嫩不走味。
【谚语俗语第13句】:【下不来台】(惯)比喻无法摆脱困难窘迫的处境。 也作“下不了台”。
【谚语俗语第14句】:字要习,马怕骑。
【谚语俗语第15句】:【老子英雄儿好汉】释义:父子两代都是英雄好汉。或父亲是英雄,儿子必然是好汉,这是封建的血统论观点。例句:“真是!老子英雄儿好汉,你和你们老人家精神头儿一模一样。”
【谚语俗语第16句】:【吃拳何似打拳时】(谚)出拳打人虽然痛快一时,遭人拳打却是痛苦的。指出拳打人时要想到遭人拳打的苦痛,自己克制自己。
【谚语俗语第17句】:鸭子眇棚——闹翻天
【谚语俗语第18句】:【上吊也得找棵大树】谓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选择。沙汀《淘 金记》:“那就行!不过说一句老实话,就要上吊,也找大树 子吧!”
【谚语俗语第19句】:【船烂还有三千钉】(谚)指木船即使破烂了,也还有三干个铁钉在。 比喻富家即使败落,也还有厚实的家底。 也作破船还有三干钉。 大船烂了还有三干个钉。 烂船拾起有三斤钉。
【谚语俗语第20句】:【的确凉】“的确凉”又叫涤纶,是一种常见的合成纤维。的确凉这么通俗好听的名字,却是翻译过来的,有趣的是,它不是按照普通话的音来翻译,而是按照广东方言来音译的。原来,美国叫涤纶为“达克纶”,在香港市场上出现以后,人们按广东话把它音译为“的确凉”。由于“的确凉”这个名字通俗、好记,便在内地普遍沿用开了。说来也凑巧,“的确凉”好似意译。不论从字面上,还是从肉眼直观上,都有特别凉快的感觉。因为的确凉做的夏装,白如雪片,薄如蝉翼,所以深受人们的青睐。其实,它并不比其他的夏季衣料凉快。的确凉的特点是弹性好,穿起来挺括,洗后不走样,结实耐穿。不过,它吸水性差,不吸汗,通气性不好。
【谚语俗语第21句】:赶鸡下河——往死里逼
【谚语俗语第22句】:【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脸部表情一反常态,形容不 高兴。老舍《离婚》:“设若她们在院中遇见,而马少奶奶的 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那便有点麻烦。”
【谚语俗语第23句】:【 水清不养鱼】条件太严格,会适得其反。语出《汉书》,原 句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或说:水越清,鱼越 少。姚雪垠《李自成》:“也有些弟兄不是老八队的老底子, 纪律就差些。有不少人劝我睁只眼,合只眼,说是水清不养 鱼。”
【谚语俗语第24句】:【娇养不如历艰】(谚)历艰:经历艰难困苦。指对孩子娇生惯养,比不上让他们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接受磨炼为好。
【谚语俗语第25句】:【七月的荷花,一时鲜】释义:比喻新鲜一时,不长久。例句:开春我就说:“供销社是七月的荷花,一时鲜。”当时大家不信,现在该明白了,墙上画马不能骑,纸上画饼不充饥,订了供销合同,也成废纸。
【谚语俗语第26句】:【老子英雄儿好汉】父子两代都是英雄。又指父亲是英 雄,儿子必然是好汉。表示血统高贵,或职业相承。梁斌 《红旗谱》:“真是!老子英雄儿好汉,你和你们老人家精神 头儿一模一样。”
【谚语俗语第27句】:【一个篱笆三棵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释义:说明人需要别人帮助。例句:“俗话讲,一个篱笆三棵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不是好汉,但我手下需要几个得力的人。……”
【谚语俗语第28句】:【 油干灯草尽/油尽捻子干】消耗完了。杜鹏程《保卫延 安》:“李昆岗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喊支持不了,那可是油 尽捻子干了!”
【谚语俗语第29句】:【好钢使在刀刃上】(谚)指好钢使在刀刃上,才能发挥斩切的作用。 比喻人力、财力和物力,必须用在最需要、最紧急的地方,才能产生巨大功力。 也作好钢使在刀口上。 钢要用在刀刃上。
【谚语俗语第30句】:【乌云遮不住太阳】(谚)比喻黑暗势力只能横行一时,它终究阻挡不住光明前景。
【谚语俗语第31句】:【炒鱿鱼】“炒鱿鱼”怎么成了“解雇”的同义词呢?它源自南方沿海一带,旧时有这样一个风俗,老板要解聘雇员,并不采用口头或书面通知,而是客客气气地请你吃一顿饭,如果最后一道菜是炒鱿鱼,就等于下了最后通牒:你被解雇了。被请者立即心知肚明,拍拍屁股走人。就像马三立说的相声“离婚上哪吃饭——‘狗不理…。请人吃鱿鱼有两层意思。第一,炒鱿鱼是档次较高的菜肴,最后款待你,聊尽主雇之谊。其实,这时候再好吃的饭菜还有什么味。第二,炒鱿鱼熟后呈卷筒状,暗示你应该卷起行李另谋高就,就像北方人把“被解雇”说成“卷铺盖卷儿”一样,蛮形象的。
【谚语俗语第32句】:木头楔子一专门钻空子
【谚语俗语第33句】:【没了头的苍蝇,乱撞一气】释义:比喻失去主宰,行为不能控制。例句:他们老人家越要以他们的眼睛当作我的眼睛,我就越想不用眼睛,而像没了头的苍蝇似的,乱撞一气。
【谚语俗语第34句】:放学回家,我看见菜板上有个南瓜,就对爸爸说:“让我来炒南瓜。”爸爸说:“你还小,如果现在让你炒,你准会在锅上开一个窗户!”(安徽·黄山)
【谚语俗语第35句】:冷水泡茶——不起色
【谚语俗语第36句】:【三翻六坐九拿爬,十个月的伢儿喊爸爸】(谚)婴儿在生下三个月后会翻身,六个月能坐起,九个月能爬行,十个月会发声喊“爸爸”。指婴儿出生一岁之内的成长是有阶段性的。
【谚语俗语第37句】:【龙归沧海,虎入深山】(惯)比喻有才能的人找到了施展抱负的机会或地方。 也作龙归大海,虎进深山。 老虎入山,蛟龙下海。 虎进深山,龙归大海。
【谚语俗语第38句】:【鸡啄米】(惯)1形容连连点头、叩头或打瞌睡的样子。2形容干活的速度非常快。
【谚语俗语第39句】:【着湿布衫】(惯)比喻惹上了甩不掉的麻烦事。
【谚语俗语第40句】:【吃荤饭】(惯)比喻靠敲诈勒索为生。
【谚语俗语第41句】:【骑马撞不见亲家,骑牛撞到亲家】指体面时人家不知道,难 堪时让人碰见。类似的:骑马坐轿遇不着熟人,穿草鞋遇见 熟人。沙汀《淘金记》:“真是骑牛偏偏碰到亲家,我早一步 就好了!”
【谚语俗语第42句】:滚水泼蚂蚁—— 一窝死
【谚语俗语第43句】:【居之一岁,种之以谷;十岁,树之以木;百岁,来之以德】(谚)指作一年打算的,要种谷物,当年就可受益;作十年打算的,要栽树木,十年树不可成材;作百年打算的,要修养德行,这是百年大计。
【谚语俗语第44句】:我因为吃得太多,肚子撑胀。妈妈说:“酒醉君子,饭撑傻瓜。”(湖南·城步)
【谚语俗语第45句】:【偷的锣儿敲不得】(谚)比喻做下见不得人的事,不敢在人前露相,只能偷偷摸摸,遮遮掩掩。 也作“偷来的锣鼓敲打不得”。
【谚语俗语第46句】:我又向爸爸要橘子,爸爸拿出最后一个说:“砍了树子免得老鸦叫。”(四川·射洪)
【谚语俗语第47句】:盐沟子里的水——流到哪里哪里咸(嫌)
【谚语俗语第48句】:【有懒人,无懒地】(谚)人勤苦地就勤出产,人懒惰地就不打粮。指地的肥沃与贫瘠,是由人的勤与懒决定的。
【谚语俗语第49句】:仨月不梳洗——不顾脸面
【谚语俗语第50句】:【各有各的牢笼计,各有各的跳墙法】(谚)牢笼计:严防固守的计谋。跳墙法:越墙进入的办法。指你有你的守法,我有我的攻法,各有各的手段和计谋。 也作“你有你的关门计,我有我的跳墙法”。
【谚语俗语第51句】:【狼走千里吃人,狗走千里吃屎】比喻本性不同,难以改变。 或说:狼行千里食肉,猪行千里食糠。徐光耀《平原烈火》: “狼走千里吃肉,狗走千里吃屎,生下来是什么,一辈子也出 息不了。”
【谚语俗语第52句】:【戴大帽子】(惯)比喻夸大别人的错误,给人加上不实的罪名。
【谚语俗语第53句】:出门戴口罩——嘴上一套
【谚语俗语第54句】:小红和小丽不知为什么事吵起架来,越吵声越大,同学们怎么也劝不住。这时,老师来了,她和蔼地对小红和小丽说:“谦,可平人怒;让,可息人争。同学们在一起,难免会有磕磕绊绊的,每个人都要学会互相谦让才行啊!”(广东·龙门)
【谚语俗语第55句】:【可望而不可及】看得见,得不到。及,也说:即。成语:望 洋兴叹。刘云若《红杏出墙记》:“但她已像美人如花隔云 端,在当时是可望而不可即,到如今更落得相思不相见。”
【谚语俗语第56句】:【出不了边,过不了界】无越轨行为。浩然《艳阳天》:“他也 不圆你,也不扁你,就是让你吃饭干活儿、干活儿吃饭,出不 了边,也过不了界!”
【谚语俗语第57句】:【 盆儿罐儿都有】耳朵意即到处有耳朵,容易被人听见。明 代《金瓶梅》:“你我如今是寡妇,比不得有汉子。香喷喷在 家里,臭烘烘在外头,盆儿罐儿都有耳朵。”
【谚语俗语第58句】:【钱可通神】(谚)钱财可以买通鬼神,极言金钱作用大。 也作钱神有灵。 钱可通神,财能役鬼。
【谚语俗语第59句】:【属黄花鱼的——溜边】(歇)黄花鱼:学名黄鱼,分大黄鱼和小黄鱼,在深海过冬,春天向沿岸洄游,产卵后在近海觅食。本指黄花鱼喜欢在海边游动,转指人靠着边儿行走,或遇事回避矛盾,躲在一旁。 也作“黄花鱼——溜边儿”。
【谚语俗语第60句】:【下马威】“下马威”是指古代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展示自己的威风,起震慑作用,以图站稳脚跟。“下马威”来源于“下车威”。《汉书·叙传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班伯这个人志气很高,有勇有谋,勇于任事。当时定襄郡(治所在今内蒙古和尔格林县西北土城子)局面十分混乱。班伯有出使匈奴的经历,且年轻力壮,自请担任定襄郡太守,扭转社会治安糟糕的状况。定襄的豪门大户和动乱分子都听说过班伯厉害的名声,“畏其下车作威”,嚣张气焰有所收敛。而班伯也确实来了个“下车威”,他到任之后,立即将所属官吏集合起来,严厉打击地方恶霸势力,惩处制造动乱的不法之徒,社会秩序很快好转,班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充分显示了他的“下车威”。这样的“下车威”值得叫好。 “下车威”后来怎么变成“下马威”了呢?原来,这与古代官员的乘坐工具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官员就按照级别乘车。到后来,马的位置逐渐代替了车子,官员们出行改为骑马,由过去的下车到任变成了走马上任,一F车威”的官习沿袭下来,由“下车威”变成了“下马威”。现在,新官乍到,对坏人和不良风气进行大刀阔斧地整治,当然是好,这个“下马威”使得。如果对百姓耍威风,讲派头,摆官架子,这样的“下马威”(有的官员改坐“宝马”豪车了)要不得。
【谚语俗语第61句】:【好汉一言,快马一鞭】(谚)指好男儿一诺千金,说到做到;这和快马只需一扬鞭就上道奔驰,不需再催促是一个理。 也作好汉一言,驷马难追。驷马:古时四匹马共驾一辆车。 好人一言,好马一鞭。
【谚语俗语第62句】:草绳子拔河——经不住拉
【谚语俗语第63句】:【牛头高,马头高】(惯)比喻二人争高低,谁也不让谁。
【谚语俗语第64句】:【吃眼前亏】(惯)指立刻就受到伤害。
【谚语俗语第65句】:【打柴总得先探路】(谚)比喻做事总得要先摸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谚语俗语第66句】:【狐狸跳进大海,也洗不尽骚臭】释义:比喻坏人本性无法改变。例句:乌鸦抹上石灰,也变不成白鸽;狐狸跳进大海,也洗不尽骚臭!没有香味的树木,说成檀香,有谁相信;行为不正的人,自封君子,也是白搭。
【谚语俗语第67句】:长尾巴的蝎子——满肚子毒水
【谚语俗语第68句】:半夜里捉麻雀——掏窝儿
【谚语俗语第69句】:【生日吹蜡烛】孩子们过生日,生日蛋糕是少不了的,精明的蛋糕店老板又开始赠送生日蜡烛。生日那天,吃着蛋糕,又吹蜡烛,别提有多高兴了。不过,过生日吹蜡烛的来历恐怕孩子们不知道。过生日要吹灭插在蛋糕上的蜡烛,这一做法最早始于古希腊。古希腊的月亮女神阿耳特弥新的崇拜者们在庆祝月亮女神生日时,在圣坛上摆上插着蜡烛的甜蜜蛋糕。后来,古希腊人在孩子的生日蛋糕上插上燃烧着的蜡烛,并增加了吹蜡烛的内容。他们相信,燃烧着的蜡烛具有隐秘神奇的力量,如果孩子们要求一个心愿,并且一口气吹灭所有的蜡烛,他们便可以如愿以偿。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漂洋过海,来到中国。
【谚语俗语第70句】:【茶喝多了养性,酒喝多了伤身】(谚)茶是清淡的,多喝能养性;酒是浓烈的,多喝要伤身。指经常喝茶有益,过量喝酒有害。
【谚语俗语第71句】:【肚痛埋怨灶司】(惯)灶司:灶王爷。比喻自己没本领做事情,却埋怨他人。
【谚语俗语第72句】:【得意夫妻欣永守,负心朋友怕重逢】(谚)指相亲相爱的夫妻,终生相守会感到莫大的欣慰;忘情负义的朋友,最怕的是再相见时会尴尬难堪。
【谚语俗语第73句】:包大人的告示一开诚布公
【谚语俗语第74句】:耗子掉进书箱里——咬文嚼字
【谚语俗语第75句】:墙上画的大饼一中看不中吃
【谚语俗语第76句】:【摆龙门阵】我国西南部四川省等地方言,“摆龙门阵”就是聊天或讲故事的同义语。 “龙门阵”原本是古代打仗布阵的一种比较复杂的阵法。此阵模仿龙的活动方式,有龙头、龙身、龙尾,攻其任何一个部位都有其余部分来接应,变化无穷.高深莫测。所以,“摆龙门阵”这一俗语借指故弄玄虚,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人们平时交谈,说:“你那两下子我还不知道,收起你的‘龙门阵’吧。”后引申为比喻人们聊天或讲故事的内容千变万化,进而成为四川方言,指聊天讲故事。
【谚语俗语第77句】:布机上的棉线——干头万绪
【谚语俗语第78句】:电话里谈恋爱——两不见面;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谚语俗语第79句】:补锅匠戴眼镜——净找碴(岔)儿
【谚语俗语第80句】:罐头食品——吃得开
【谚语俗语第81句】:【跌到茅坑就不怕屎臭】(谚)人跌进屎尿坑里,也就顾不得屎尿的臭气了。比喻人既然已经陷入险恶的境地,也就豁出去了。
【谚语俗语第82句】:【人不能全,车不能圆】见“哪个人也不全,哪个车轮也不圆”。
【谚语俗语第83句】:疯狗咬月亮——狂妄
【谚语俗语第84句】:【未出笼先别现爪】(谚)野兽还没有从笼中被放出,就不要先显示自己的利爪。比喻有利的时机未到,不要过早地暴露自己的实力。
【谚语俗语第85句】:垃圾堆里的画——废画(话)
【谚语俗语第86句】:隔年蚕作茧——无新丝(无心思)
【谚语俗语第87句】:【东风吹来往西倒,西风吹来往东倒】(惯)形容人立场不坚定,哪边势力大就倒向哪边。
【谚语俗语第88句】:群众是根茎,是海洋;个人是树叶,是滴水。
【谚语俗语第89句】:弟弟在学校成绩很好,每次考试成绩一公布,他回到家就夸耀自己的成绩。奶奶说:“酒量小的人,喝两杯就会天旋地转;骄傲的人,稍表扬就不知天高地厚。”(河南·宝丰)
【谚语俗语第90句】:【远路无轻担】任务虽轻,路程长,需要坚持,不可小视。 远路,也说:百步。清代《何典》:“这里到鬼门关,又不是三 脚两步路;百步无轻担的,怎好烦劳你?”
【谚语俗语第91句】:【千里井,不反唾】(谚)出远门在千里之外,饮过井里的水,不要以为再不路过此处,便朝井里吐唾沫。指为人要忠厚,不可做欺心的事。
【谚语俗语第92句】:蚊子说成大象——夸大其词
【谚语俗语第93句】:【亏众不亏一】(谚)指亏损的事,众人分担还好说,一人承担受不了。
【谚语俗语第94句】:树荫遮景致——不快意
【谚语俗语第95句】:小康来找我弟弟玩,我弟弟对妈妈说:“我不和小康玩,小康是个坏孩子。”妈妈说:“但你是好孩子,小康可以和你玩啊!”弟弟说:“对啊!”于是就和小康出去玩了。(河北·新乐)
【谚语俗语第96句】:【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谚)知:知交,交情很深的朋友。糟糠之妻:吃糠咽菜、同苦共难的妻子。堂:堂屋,正房。指人在发迹之后,一不可忘了患难朋友,二不可抛弃糟糠妻子。 也作贫贱交,不可忘;糟糠妻,不下堂。 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交不可忘。
【谚语俗语第97句】:【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释义:经商刻薄的,不一定多赚钱;忠厚的,也不一定就蚀本。例句:那些和尚们也闻知秦卖油之名,他的油比别人又好又贱,单单作成他。所以一连这九日,秦重只在昭庆寺走动。正是: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
【谚语俗语第98句】:花儿里的牡丹一出类拔萃
【谚语俗语第99句】:半道上捡个喇叭——有吹的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0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