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火俗语,字字深刻!
【歇后语第1句】:爸爸已是快五十岁的人了,可他却要买绿色毛衣穿。妈妈没好气地说:“你要是穿上,准能把哭娘的逗乐。”(宁夏·银川)
【歇后语第2句】:【端谁的碗,受谁管】释义:吃谁的饭,给谁干活,就得受谁管。例句:张枫林欲擒先纵,故意拿捏着说:“端谁的碗受谁管。人家跷起腿来比咱们脑袋都高,不斗意气,不生闲气,闭着眼睛活着吧。”
【歇后语第3句】:打针吃黄连——痛苦
【歇后语第4句】:【鸡食盆里鸭插嘴】(惯)斥责人多嘴多舌。
【歇后语第5句】:【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脸部表情一反常态,形容不 高兴。老舍《离婚》:“设若她们在院中遇见,而马少奶奶的 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那便有点麻烦。”
【歇后语第6句】:玻璃掉在镜子上——明打明
【歇后语第7句】:【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释义:沉迷于酒色的原因在子自己而不在于酒色。例句:又造百花楼一座,与玉堂春做卧房。随其科派,件件许了。正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
【歇后语第8句】:【抖搂包袱底儿】(惯)包袱底儿:比喻最拿手的本领。指把最拿手的本领亮出来。
【歇后语第9句】:【鼓不打不响,钟不撞不鸣】释义:比喻心里有话不说,别人不会明白。例句:何不早说?天色将明,郡公老爷将次升帐,引你进见这个。正是:鼓不打不响,钟不撞不鸣。
【歇后语第10句】:【不是冤家不聚头】(谚)冤家:仇人,又作反语,用于昵称似恨实爱的人。指仇人或不愿见的人偏偏相逢,无可回避。 也作“不是仇人不见面,不是冤家不碰头”。
【歇后语第11句】:【喇叭是铜锅是铁】(谚)喇叭是铜打造的,饭锅是铁铸成的,喇叭和饭锅不是一路货。比喻人和人不一样,各有自己的长处,也各有自己的短项。
【歇后语第12句】:妈妈回家晚了,我问她是怎么回事。她说:“隔壁王大妈说话真是狗扯羊肠,越扯越长,让我听也不是走也不是。”外婆听到了,接过话茬儿:“你说话倒是三下五除二,挺干脆利落的。”(江西·乐平)
【歇后语第13句】:【不成器】(惯)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比喻没出息,不成材。
【歇后语第14句】:【事看谁办的,法看谁犯的】(谚)事情要看是谁办的,国法要看是谁犯的。指旧时认钱不认理,认权不认法。
【歇后语第15句】:王母娘娘得子——天大喜事
【歇后语第16句】:【戴着有色眼镜】释义:比喻怀着成见或偏见看人或事,不可能看得正确。例句:他俩看一个人,都是重看表现不看他们相貌如何漂亮,不看他吹得怎么天花乱坠。他们不喜欢戴着有色眼镜看人。
【歇后语第17句】:【把钱看得比铜盆还大】(惯)形容人吝啬贪财,把钱看得过重。
【歇后语第18句】:【一不做,二不休】(谚)指要么就不干,要干就干到底。
【歇后语第19句】:【叫化子碰上要饭的——穷对穷】(歇)指穷困的碰上穷困的。
【歇后语第20句】:【见了丈母娘叫大嫂子——没话搭拉话】见“管丈母娘叫大嫂子——没话找话”。
【歇后语第21句】:【豹死留皮,人死留名】(谚)人死要留下美名,就如同豹死留下一张珍贵的毛皮一样。指人的一生应在正大光明、有所作为中度过,不可苟且偷生。 也作虎死留皮,人死留名。 人死留名,兽死留皮。
【歇后语第22句】:肚里藏生铁——心情沉重
【歇后语第23句】:卖碗又卖盆——套又一套
【歇后语第24句】:【听见风,就是雨】释义:比喻做事轻率,盲目。也指轻信。例句:“这号人哪,都是气象大学毕业的,听见风,就是雨,看见闪,就是雷,……”
【歇后语第25句】:【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谚)画出虎的皮毛容易,要把虎的风骨画出很难;认识人的外貌容易,要看清人的内心很难。指世间最难的事莫过于识透人心。 也作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画虎难画骨,知人难知心。
【歇后语第26句】:姑姑来我家做客,妈妈要把前几天借她的钱还给她。姑姑笑着说:“你们先用吧,我不急用。”妈妈一边递钱一边说:“借钱有头,还钱有期。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河南·淇县)
【歇后语第27句】:【卢医不自医】(谚)卢医:战国时名医扁鹊,家在卢地,故称。卢医为人治病是妙手,却不能自治。指好医生能医人而不能自医。也泛指名家能治人而不能自治。 也作“医不自治”。
【歇后语第28句】:【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释义:比喻人受到激励,才能树大志,奋发向上。例句:这说明,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着眼点放在改造人的思想上,古语说,水激石则呜,人激志则宏。
【歇后语第29句】:【咬苦瓜尾巴】(惯)苦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长圆形或卵圆形,两头尖,表面有许多瘤状突起,味苦,可作蔬菜。形容痛苦难受。也比喻吃苦,过苦日子。
【歇后语第30句】:【得意夫妻欣永守,负心朋友怕重逢】(谚)指相亲相爱的夫妻,终生相守会感到莫大的欣慰;忘情负义的朋友,最怕的是再相见时会尴尬难堪。
【歇后语第31句】:出头的鸟儿——先挨打
【歇后语第32句】:【牙对牙,眼对眼】(惯)比喻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歇后语第33句】:玫瑰在花园里开放,英雄在人民中成长;树木从泥土中吸取养分,英雄从人民中得到力量。
【歇后语第34句】:【水有源,树有根】凡事都有起因。成语:事出有因。类似 的:树从根起,烟从灶起。西戎《行医事件》:“水有源树有 根,我家看病是祖传四辈子了。我祖爷爷、我爷爷、我父亲、 我,辈辈都是这个看法,都是要偏方。”
【歇后语第35句】:属竹子的——心里空虚
【歇后语第36句】:弟弟因为一件小事和同学吵起架来,妈妈见了,批评他说:“应忍且忍,该耐则耐,省事免灾。你可不要学麻雀吃不下二两谷二小肚量啊!”(浙江·余姚)
【歇后语第37句】:【运用之妙,在于一心】释义:对阵势运用得是否灵活巧妙,完全在于指挥者根据实际情况,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在于”又作“存乎”。例句:汤镇台道:“且不要管他。‘运用之妙,在于一心’,苗子们今日过年,正好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歇后语第38句】:六月里贴对子——还差得远
【歇后语第39句】:【蚂蚱掉腿照样蹦】指受点伤没有关系。马烽《刘胡兰 传》:“蚂蚱掉了条大腿还照样欢蹦乱跳哩!狗咬了几口,有 啥要紧!”
【歇后语第40句】:棋逢敌手难藏身。
【歇后语第41句】:【知性同乐】(谚)指彼此都能了解对方的性格,就能安乐相处。
【歇后语第42句】:【跑了一条大鱼,捞了一网虾】比喻收获不大,没有达到预 期目的。周立波《暴风骤雨》:“‘跑了?’好些人同声惊问。 ‘这才是跑了一条大鱼,捞了一网虾。’花永喜说。”
【歇后语第43句】:练出一身汗,小病不用看。
【歇后语第44句】:【阎王不嫌鬼瘦】(谚)鬼再瘦,阎王也不会可怜,不会放过。比喻压迫者与剥削者,对劳苦大众的压迫与剥削,从来都是残酷无情的。 也作阎王不嫌小鬼瘦。 阎王顾不得鬼瘦。
【歇后语第45句】:那天,奶奶知道我作业没写完又去玩儿,就生气地说:“小孩子,不用心,不知书上有黄金;但知书上黄金贵,高照明灯下苦心。去呀,好好学呀!”(河南·孟州)
【歇后语第46句】:想不到哥哥和舅舅搭伙做生意也会闹矛盾,两人互相指责,闹得不可开交。嫂嫂气得直嚷:“亲戚不结财,结财合不来。这话真没说错!”(河南·辉县)
【歇后语第47句】:【拿得起,放得下】(惯)1指人有本领、有技能。2指人心胸开阔,不计较小事。3指处理问题果断、灵活,有能力承担,也舍得放弃。
【歇后语第48句】:【打撺鼓儿】(惯)指在一旁撺掇、怂恿、帮腔。
【歇后语第49句】:【牛头高,马头高】(惯)比喻二人争高低,谁也不让谁。
【歇后语第50句】:【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水】(惯)比喻突然听到或遇到令人震惊的事情而惊恐万状。 也作“劈开两片顶阳骨,倾下一盆冰雪来”。
【歇后语第51句】:【蜂背虽花不称虎,蜗牛有角不是牛】释义:比喻名实不符,徒有其名。例句:普映山只浅浅一笑,不冷不热地说道:“过奖了,书记同志!蜂背虽花不称虎,蜗牛有角不是牛!我这个人,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
【歇后语第52句】:班上新转来一位很胖的同学,我们在背后常指指点点地笑话他,可期末考试他的成绩却名列前茅。老师说我们:“人不到八十八,不能笑话人家秃和瞎。”(河北·衡水)
【歇后语第53句】:【珍馐百昧,一饱便休】(谚)珍馐(xiu):珍美的食物。指再好的美食,也不过是吃饱肚子就算了。劝人不必贪求美食的常语。
【歇后语第54句】:【笑掉大牙】(惯)指遇到或听到可笑的事,笑得非常厉害。也指令人耻笑至极。 也作笑掉门牙。 笑掉了牙齿。
【歇后语第55句】:【临上轿再扎耳朵眼】旧时习俗,女孩子要在耳垂上扎孔, 长大好戴耳坠。出嫁时再扎,已经迟了。比喻预先没有准 备好,临时忙乱。浩然《艳阳天》:“缺什么,今天趁着赶集, 买一买。谁要是不去赶集呢,就让别人捎着买一下。千万 别等着临上轿再扎耳朵眼儿。”
【歇后语第56句】:【足寒伤心,民怨伤国】(谚)指脚受寒了,就会伤及心脏;同样道理,人民对执政者的怨怒,会直接影响国家的和谐,社会的稳定。
【歇后语第57句】:【胆量是斗出来的,志气是逼出来的】(谚)胆量是在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志气是由逆境逼出来的。指人的胆量和志气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环境激励的结果。
【歇后语第58句】:失群的大雁——孤孤单单
【歇后语第59句】:【沙锅砸蒜,一锤子买卖】一锤子下去就破。谓只此一次, 无法继续。王蒙《相见时难》:“如果第三次结婚,我可是沙 锅砸蒜,就这一锤子买卖了。”
【歇后语第60句】:【连锅端】(惯)1比喻彻底消灭。2比喻全部出动。
【歇后语第61句】:【不走的路走三遭】(谚)三:多的约数。以为今后不会去走的路,说不定以后会多次去走。比喻人的前途很难预料,必须有适应变化的思想准备。 也作“不走的路还要闯三遭”。
【歇后语第62句】:【高田宜黍稷,低田直稻麦】释义:高田:地势高的田。低田:地势低的田。指黍稷性耐寒,宜种在高田:稻麦性喜暖,宜种在低田。例句:然麦性微寒,以为金,则徐氏之说优矣。古称:“高田宜黍稷,低田宜稻麦。” ………
【歇后语第63句】:妈妈在整理豆角架,我站在旁边发愁地说:“这么多,什么时候能干完呢?”妈妈边干边说:“眼是懒蛋,手是好汉。动动手,一会儿就干完了。”(黑龙江·大庆)
【歇后语第64句】:【 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到】来必定有麻烦。老舍《四世同 堂》:“她知道,胖菊子是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这趟究竟 是为了什么?她咂摸不透。”
【歇后语第65句】:【水大好行船】(谚)指水势越大,船行起来越方便。比喻事态越扩大,周转的空间越宽,就越能从中得到好处。
【歇后语第66句】:【是药三分毒】见“凡药三分毒”。
【歇后语第67句】:【猫要捕鼠,必先伏下身子】释义:比喻做机密事,要先隐蔽好。例句:他说:“要少言少语,言多语失,走漏了消息不是玩儿的,虎要取食,必先蹲一下势子。猫要捕鼠,必先伏下身子。”
【歇后语第68句】:【听话听音,锣鼓听声】(谚)指听人说话,要善于聆听他的弦外之音,明白话里的真正意思,就像听锣鼓一样,要听出它的节奏和音响。 也作听鼓听声,听话听音。 听话听声,锣鼓听音。
【歇后语第69句】:东边下雨西边睛——各有天地
【歇后语第70句】:【鸡飞蛋打一场空】释义:比喻两头落空,毫无所得。例句:队长,谢满丰却不同意,说就怕新渠修不成,老渠也扔了,落个鸡飞蛋打一场空。
【歇后语第71句】:百货店里的买卖——挑挑拣拣
【歇后语第72句】:家雀进笼子一有翅难飞
【歇后语第73句】:小明学习成绩很不稳定,好不了几天就会滑下来。妈妈说他学习没有恒劲儿,是“下山的太阳红不了一会儿,吃泡泡糖只甜一阵儿”。(河南·新乡)
【歇后语第74句】:【韭菜地——割了一茬起一茬】(歇)比喻一班人马失败了又有另一班挺身而出。
【歇后语第75句】:【男大当婚,女大须嫁】(谚)婚:婚配,娶妻。嫁:出嫁。指到了婚嫁年龄,就必须男婚女嫁。 也作男大当娶,女大当聘。 女大当嫁,男大当婚。
【歇后语第76句】:【 长流水不断线】稳步持续发展。《小说月报》( 1980,7): “留点后路,长流水不断线,万一哪个月出点事,没有完成任 务,仍然可以发奖。”
【歇后语第77句】:【八个金刚也抬不动】(惯)金刚:佛教称佛的侍从力士,为手执金刚杵(古印度兵器)的神。形容某人很难请得动。 也作“八个大金刚还抬不动”。
【歇后语第78句】:【十日滩头坐,一日行九滩】(谚)行船遇到逆风大浪,只好长时间在滩头困守;一旦风顺浪平,即可扬帆远航。比喻机会不来,只好坐等;机会一来,便可大显身手。
【歇后语第79句】:【一锹挖出个井】(惯)比喻一下子就取得成功。
【歇后语第80句】:【若要俏,带三分孝】(谚)俏:俊俏。孝:孝服为白色,故代指白色。 若要衣着打扮俏美,最好是在艳色服装上配三分白色。指女性着白,能增添几分姿色。 也作若要俏,添重孝。 若要俏,须戴三分风流孝。 若要俏,三分孝。
【歇后语第81句】:【家看女,村看男,露贫显富是孩子的脸】(谚)指家庭是否和睦、兴旺,从女人身上可以看出;村庄是否有生气,从男人的精神面貌上可以看出;家道是贫是富,从孩子的面颜上可以看出。
【歇后语第82句】:【病鬼碰着阎罗王】(惯)阎罗王:佛教称掌管地狱的神,也称阎罗、阎王、阎王爷。指必死无疑,没有生的希望。
【歇后语第83句】:【旗杆上的灯笼——高明】(歇)本指在高处照明,转指见解或技艺等高超。
【歇后语第84句】:【独子得惜】(谚)独子:独生儿子。 指独生子特别容易得到父母的宠惜溺爱。
【歇后语第85句】:【千年大道走成河】(谚)指长年走人的大道,因为被践踏得多,越来越低陷,终有一天会变成河道。
【歇后语第86句】:【娶媳妇儿打幡儿——热闹出了尖儿】(歇)幡儿:一种窄长的旗子,垂直悬挂,多用白纸剪成,旧俗出殡时用。指喧闹得有些过分或出格。
【歇后语第87句】:【低头不见抬头见】释义:形容经常见面。常用来指办事、说话要看情面。例句:老妈劝他去,说道:“一个村住着,低头不见抬头见,谁也有求到谁身上的时候,别把路走窄巴了。”
【歇后语第88句】:【敲锣卖糖,各有一行】各有各的职业,各有各的职责。金 近迈《欧阳海之歌》:“这有什么!欧阳海不屑地说:敲锣卖 糖,各有一行。我从小就干这个,惯了。”
【歇后语第89句】:【泼妇】“泼妇”是指生活中那些凶悍、蛮不讲理的归女。它源自哪里呢?汉代名臣朱买臣,在家是个“妻管严”,他不想这样狼狈地生活下去,准备外出找官做。妻子对他冷嘲热讽,讥其朽木不可雕,并跟他闹分手。朱买臣只好跟妻子分了手。岂料,这个朱买臣在外真的做了大官,骑着高头大马衣锦还乡时,妻子后悔了,又来找他,要求和他复合。朱买臣拿起一盆水泼在马前的地上,对妻子说:“如果你能把水都收回盆里,我就和你复合!”成语“覆水难收”也是由此而来。姓朱的恶老婆也就有了个“雅号”——泼妇,即像泼出水的妇人,不能再走回头路了。这就是历史上原装的“泼妇”。但“泼妇”的传播却与乾隆帝有关。民间有这样的说法:乾隆皇帝在一次下江南的行程中,路过古城镇江之时,看到大市场口有两个老妇在叫骂恶斗,极其不雅,不禁叹道:“天下之泼,唯……之妇也。”皇帝一出口,“泼妇”一词流传也就更快了。
【歇后语第90句】:村里挖水渠,叔叔总是早去晚归,拼命干活。婶婶劝他悠着点儿,说:“你这样发狠,会搞垮身体的!”叔叔笑着说:“别担心,井水挑不干,力气用不完。”(湖南·永州)
【歇后语第91句】:我村的王某答应给我买本字典,可十来天过去了,还没见影子。妈妈说:“你就别信他的话,十个跟头不落地。”(江西·吉安)
【歇后语第92句】:打官司的上堂——各执一词
【歇后语第93句】:荣荣放学回家吃午饭,见妈妈做的又是不爱吃的面条,哭闹着不肯吃。奶奶劝道:“有饭莫嫌淡,有驴莫嫌慢。你就将就将就吧!”(河南·林州)
【歇后语第94句】:我买了块电子表不敢戴,常装在口袋里。奶奶说:“你呀,有粉不往脸上搽,却往屁股上抹。”(河南·南阳)
【歇后语第95句】:姐姐抱着刚几个月的儿子在院子里玩。看着孩子红扑扑的脸蛋,姐姐情不自禁地说:“这孩子的脸,真好看。”姑姑听见了说:“在家不夸好娃娃,在地不夸好庄稼,这个理儿都不知道啊?”(河南·南乐)
【歇后语第96句】:【半天云里的风筝——半点不由己】(歇)指失去自主能力,受制于人。
【歇后语第97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释义:年轻时不努力上进,到了年老时悲伤后悔也来不及了。例句:“你要趁着年青多学,多学点知识,争取在事业上有点成就‘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轻时寸候不努力,将来后悔就晚了。”
【歇后语第98句】:【门外汉】“门外汉”即外行人,不论男女。“门外汉”的直接出处来源于僧人之口。唐代僧人慧能写的《坛经·自序品一》云:“祖日:汝作此偈阐释佛教道理的诗句),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到门内。”到了宋代,才有完整的“门外汉”一词。苏东坡仕途坎坷,遂笃信佛教,多与僧人交友。有僧人对他加以评论。《五登会元》卷六:证悟法师与庵元禅师二人评论苏被的佛学修养。证悟认为苏东坡很有修养,庵元的评价却是“尚未见路.……是门外汉耳。”由此可见,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门外汉”。后来,“门外汉”泛指外行和对某种业务技能所知甚少的人。
【歇后语第99句】:【戏法无真,黄金无假】(谚)戏法是幻术游戏,不会是真的;黄金有固定品桕,不会是假的。指真与假是由本质决定的,不容混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319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