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火歇后语,很潮很个性!
【谚语俗语第1句】:【葱辣嘴,蒜辣心,韭菜光辣舌头根】释义:吃葱辣嘴,吃蒜辣心,吃韭菜辣舌根。例句:三平正吃得有劲儿,听见两个姐姐在外面议论,她是一句不让,对着门外说道:“葱辣嘴,蒜辣心,韭菜光辣舌头根。这辣子,真好吃!”
【谚语俗语第2句】:【 地里挑瓜,挑得眼花】数量多,难以选择。指拿不定主意。 地,也说:箩。类似的:满眼看花,看得眼花。成语:眼花缭 乱。柳青《创业史》:“‘商州牛多得很!到冬,荒山坡上一群 一群放着。你不知情,到那里买牛,是瓜地里挑瓜,挑得眼 花!”’
【谚语俗语第3句】:【来者不惧,惧者不来】既然来了,就不会有什么顾虑,来的 人不是好对付的。或说:怕者不来,来者不怕。王统照《山 雨》:“做好事,顾不得这些了,怕者不来,来者不怕!” 流血不流泪/革命流血不流泪从事革命工作,要坚强不 屈。《解放区短篇小说选》:“革命流血不流泪,你不能光 哭!”
【谚语俗语第4句】:【大处不算小处算】(惯)指大的方面下在乎,却在小的地方精打细算。
【谚语俗语第5句】:【前车覆,后车诫】(谚)覆:翻倒,倾覆。指前边的车翻倒了,后边的车就要引以为戒。比喻前人失败了,后人就要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也作前车既覆,后车当戒。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谚语俗语第6句】:【爬得高,跌得重】释义:官职攀得越高,招来的灾祸越大。例句:爬得高,跌得重。心越狠,命越穷。人心不知足,得陇又望蜀。
【谚语俗语第7句】:人家的棺材抬自家——自讨晦气
【谚语俗语第8句】:井里吹喇叭——低声下气
【谚语俗语第9句】:【要想武功好,从小练到老】(谚)要想把武功练好,就得一辈子不停地练。指武功不是短时间能练好的,要长练不辍。
【谚语俗语第10句】:刀口遇滚水烫——疼痛难忍
【谚语俗语第11句】:【十年河东,十年河西】释义:比喻人生一世,兴衰无常,变化很大。例句: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单家桥这几年竟然转了风水,出现了令人想象不到的变化。
【谚语俗语第12句】:【厨师的高帽】厨师戴白色的高帽是世界通行的习俗,显得清洁卫生、别致。它源自希腊。最初,它只是一种作为区别他人的一种标志,没有行业色彩。中世纪的希腊,战乱频繁,城里人往往逃人修道院避难。据说有一次几个著名的厨师逃进修道院,他们换上黑衣黑帽,打扮得跟修道士一样。日子一长,他们觉得应该把自己与修道士区别开来,于是将修道士戴的黑色高帽改为白色。从此,厨师们戴的白色高帽便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
【谚语俗语第13句】:【打倒不如就倒】(谚)指与其被人打倒,还不如自己顺势倒下。借指凡事要顺应形势,灵活通变,不必自讨苦吃。
【谚语俗语第14句】:雹打高梁——光棍一条
【谚语俗语第15句】:【为人无主见,吃亏在眼前】(谚)为人处世没主见,随时都会吃亏。 指人应有主见,行事不能随风倒。
【谚语俗语第16句】:爸爸总提防我结交品质不好的同学。他说:“学坏没有种,就怕别人拱。”(安徽·临泉)
【谚语俗语第17句】:【背乡出好酒】释义:背:偏僻。比喻偏僻、不起眼的地方出入才。例句:别看咱们的胡同小啊,背乡出好酒!
【谚语俗语第18句】:【吃官饭,打官鼓,官鼓打破有人补】(谚)官:公家的。旧时指干公家事不必过分认真,对公物也不必仔细爱护。
【谚语俗语第19句】:瓜熟蒂落——时机到了
【谚语俗语第20句】:老驴吃荆条——肚里会编
【谚语俗语第21句】:【好鹰不叼昧心食,好虎不吃屈死兽】释义:比喻行为要光明磊落,昧良心的事不做。例句:巴满贡追上几步,又气又笑地拦住她:“你把话说明白呀!好鹰不叼昧心食,好虎不吃屈死兽,赫哲人办事都在明处。”
【谚语俗语第22句】:【好像欠他二百钱】形容人脸色难看,态度不好。海外张 爱玲《金锁记》:“成天挂搭着个脸,倒像我该她二百钱似 的。”
【谚语俗语第23句】:【一辈子不剃头,也不过是个连毛僧】(惯)指不过如此,没什么大不了。
【谚语俗语第24句】:【敲锣卖糖,各执一行】释义:比喻各干各的,互不干连。例句:他们见我对他们望,有一个猴子脸的人,口中自言自语道:“朋友敲锣卖糖,各执一行。”
【谚语俗语第25句】:【说人话,屙狗屎】(惯)指说出的话像个人,做出的事儿却没人性。 也作“说人话不做人事”。
【谚语俗语第26句】:我小婶婶怀孕了,奶奶让她多吃点,说:“老母猪壮,小猪崽胖。”(安徽·蚌埠)
【谚语俗语第27句】:水到屋边帆到瓦——水涨船高
【谚语俗语第28句】:【不忧年俭,但忧廪空】(谚)年俭:农业歉收的年景。廪(IIn):粮仓。不愁当年的农作物歉收,只愁囤里无积粮。指粮食的积贮是关乎民生的头等大事。
【谚语俗语第29句】:吃过晚饭,我自告奋勇去洗碗。我把热水倒好,便叫爸爸把碗筷收过来。母亲见了说:“你们两个真是‘一个人吹笛子,一个人盖眼子’。”(广西·玉林)
【谚语俗语第30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谚语俗语第31句】:【谁给你嘴上贴着封条】释义:没有人不让你说话。例句:内当家急了,一骨碌爬起来,穿衣服,“你这人真是,谁给你嘴上贴封条咧!”
【谚语俗语第32句】:【浮萍尚有相逢日,人岂全无见面时】(谚)浮萍:浮在水面上的草本植物。浮萍有时还会漂流到一处,人难道分别后就没有再见面的机会?指人分别后定会重逢。
【谚语俗语第33句】:【提起脑袋走夜路】敢于冒险。古华《芙蓉镇》:“好好!这 个运动我拥护,哪怕提起脑壳走夜路,我都去!”
【谚语俗语第34句】:勒腰束胸坏习惯,影响健康不合算。
【谚语俗语第35句】:【 —传十,十传百】消息传播迅速。成语:不胫而走。台湾 吴浊流《先生妈》:“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所以他的名声传得 极其普遍的。”
【谚语俗语第36句】:【金簪儿掉在井里】出不去这个范围。清代《红楼梦》:“你 忙什么?金簪儿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 俗语难道也不明白?”
【谚语俗语第37句】:铡刀剃秃头——拿脑袋开玩笑
【谚语俗语第38句】:【紧行无好步】太快了办不好事。紧,也说:快。明代《三 国演义》:“紧行无好步,当缓图之。” 尽人事,听天命尽力而为,碰运气。台湾琼瑶《心有千 千结》:“以后的事,我们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谚语俗语第39句】:【上不巴天,下不着地】释义:形容没有着落,没有依靠。例句:咱们顶好是各走各的路。这地方上不巴天,下不着地,你要是不识好歹,咱俩免不了同归于尽!
【谚语俗语第40句】:【斗大的字认不上两石】(惯)斗、石:都是容量单位,10斗等于1石。形容识字很少或不识字。 也作斗大的字不识一升。升:容量单位,10升等于1斗。 斗大的字认不得几石。
【谚语俗语第41句】:【糖大蒜——又甜又辣】(歇)形容人嘴上甜美,手段毒辣。
【谚语俗语第42句】:【弹不到一根弦上】(惯)弹:谐“谈”。弦:琴弦。指意见不一致,说不到一块儿。
【谚语俗语第43句】:劳动是食欲的父亲,是消化的祖父,是健康的曾祖。
【谚语俗语第44句】:【媳妇多了吃冷饭,头头多了事难办】(谚)指媳妇一多,你推我靠,不肯上厨房做饭,没得热饭吃;头头一多,互相扯皮,不肯担当责任,办事效率差。
【谚语俗语第45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岗哨众多。成语:戒备森严。刘绍 棠《渔火》:“八里桥南北,二十九军的士兵持枪荷刀,三步一 岗,五步一哨。”
【谚语俗语第46句】:石狮子灌米汤——滴水不进
【谚语俗语第47句】:池塘里的泥鳅——翻不了大浪
【谚语俗语第48句】:吃冰棍拉[排泄(大便)]冰棍——没话(化)
【谚语俗语第49句】:【双肩抬一张嘴巴】见“两个肩膀扛张嘴”。
【谚语俗语第50句】:【一个媳妇,十个婆婆】(惯)一个媳妇被十个婆婆管着。形容上级领导太多。
【谚语俗语第51句】:【蛤蟆跳井——扑通】(歇)扑通:拟声词,形容蛤蟆跳入井小时发出的声音,谐“不懂”。指不明白或不懂事。 也作青蛙跳井——扑咚。 蜞蚂儿跳水——噗嗵。蜞蚂儿:方言,青蛙。
【谚语俗语第52句】:每逢妈妈催我写作业,我总爱说“别急”。妈妈听了生气地说:“你呀,就是‘盖房不收檐,一拖二三年’。”(安徽·庐江)
【谚语俗语第53句】:【马尾巴搓绳,合不了股】合不到一起,不能协作。成语:格 格不入。刘江《太行风云》:“当下就把互助组挑拆了个七叮 八当,五零四散。真是马尾巴搓绳,合不了股儿。”
【谚语俗语第54句】:黑瞎子回家——熊到家了
【谚语俗语第55句】:【九九八十一,家家做饭坡里吃】(谚)九:自冬至日起,每九天为一“九”。指九九共八十一天,九九过完,天气转暖,农家忙于春耕,顾不上在家吃饭,家家都把饭送到地里。
【谚语俗语第56句】:【小心没大差】(谚)指做事小心谨慎,纵然出现失误,也不会有大的差错。 也作小心无大错。 小心不为过。
【谚语俗语第57句】:【费周折】(惯)指经过许多曲折。
【谚语俗语第58句】:【买马钱少,买鞍钱多】做事轻重倒置。电视剧:“柜子才八 块钱,给他多少车钱?不成我买马钱少,买鞍钱多?”
【谚语俗语第59句】:叫花子拨算盘——穷打算
【谚语俗语第60句】:老鼠见了猫——骨头都软了;落荒而逃
【谚语俗语第61句】:【吃后悔药】(惯)指事后懊悔。
【谚语俗语第62句】:【真人不讲假话】(谚)指诚实的人是不说假话的。
【谚语俗语第63句】:【正人先正己】(谚)指要纠正别人,先要自己做好。
【谚语俗语第64句】:【穿小鞋】“穿小鞋”是比喻暗中给人刁难或暗中打击报复。“穿小鞋”源自一个民间传说。在古代,确实有“小鞋”,不过,它是一种愚昧的民俗。小鞋是因为女子从小缠足后形成的小脚,称为“三寸金莲”,鞋子必然是小鞋才合脚。相传,古代女孩子出嫁,由娘家把女孩鞋样送到婆家,由婆家按鞋样做成鞋子,再送回来让新娘子上轿时穿。传说宋朝有个叫巧玉的姑娘,她后母要把她嫁给又丑又哑的娘家侄子,巧玉不依,后母想整治她。适逢有人给巧玉介绍了一个满意的男人。后母背地里剪了个很小的鞋样给男方送去,由男方制作一双迎娶的新鞋。出嫁那天,巧玉上轿要穿新鞋,可这怎么也穿不上,一气之下,便悬梁自尽了。从那时起,人们便将这种背地里刁难人打击报复的行为或使坏点子整人的行为叫做“穿小鞋”。
【谚语俗语第65句】:【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谚)指要想使自己的技艺达到惊人的高度,就必须下一般人下不了的苦功夫才行。 也作“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谚语俗语第66句】:吃了鸟枪药——火气冲天
【谚语俗语第67句】:蜘蛛做房子——牵线
【谚语俗语第68句】:【扎空枪】(惯)比喻办事落空。
【谚语俗语第69句】:脚脖上系铃——走一路响(想)一路
【谚语俗语第70句】:学校离我家有很长的一段山路,每当我抱怨上学难时,妈妈就会教育我说:“学习如种地,种地必吃苦,苦后必有甜。只有好好学习,才会有美好的明天。”(河南·淇县)
【谚语俗语第71句】:【鱼找鱼,虾找虾,两个浑人凑一家】(谚)浑人:糊涂、不明事理的人。指人的相亲相近,总是以志趣相投为根据的。此处专指素质低下的人。
【谚语俗语第72句】:【不怕慢,就怕站】(谚)指做事慢一点不要紧,就怕中途停顿。
【谚语俗语第73句】:大海里扎猛子——有本事尽管使
【谚语俗语第74句】:【七股子八权】(惯)形容事情头绪太多、太乱。
【谚语俗语第75句】:【宁挨杠子不挨针】释义:比喻小亏不吃吃大亏。例句:“像他这号人,给他面子他不要,非给他个厉害看看他不会做出血筒子!”“奴婢也看他是一个宁挨杠子不挨针的人。”
【谚语俗语第76句】:【戏子穿上龙袍,成不了皇上】冒充没有用,不可能成功。 马烽《刘胡兰传》:“好人谁去她家?穿得阔要怎?唱戏的穿 上龙袍,也成不了真皇帝!”
【谚语俗语第77句】:【桃李满天下】释义:桃李:比喻所栽培的优秀人才。比喻教育培养的学生多,遍布各地。例句:伍老,你是桃李满天下,对革命有贡献的人哪。
【谚语俗语第78句】:【一度着蛇咬,怕见断井索】(谚)索:绳索。比喻人在某方面受过大的惊吓,再遇到类似情况就不由得心惊胆颤。 也作一朝被蛇咬,三年怕带子。 一次被蛇咬,三年怕草绳。 一回蛇咬脚,十年怕踩草。
【谚语俗语第79句】:【瞎炸烟】(惯)指本来不懂还乱说乱嚷。 也作瞎咋呼。 瞎咋唬。
【谚语俗语第80句】:久旱逢甘雨——及时;喜煞人;正是时候
【谚语俗语第81句】:【掀差了皇历,做错了梦】释义:比喻打错了主意。例句:谁要还想把穷人当成算盘珠,愿怎么拨拉就怎么拨拉,那是掀差了皇历,做错了梦!
【谚语俗语第82句】:一位阿姨又没领到工资,她找到厂长说:“我们出钱买马给你骑,你骑了一年只剩一张皮。”(广西·柳州)
【谚语俗语第83句】:【猫不在家,耗子造了反】释义:比喻主管的人不在家,下属无人管束,就会胡乱行动。例句:这时,就听见屋里三人拉扯的声音,接上又是扑通一下响。燕西嚷道:“呵唷!猫不在家,耗子造了反了。”
【谚语俗语第84句】:【得了红眼病】看到别人好了,急红了眼,觊觎别人。《北 京日报》( 1984,11,25):“个别过去吃惯了大锅饭,如今又得 了红眼病的人,因为想揩万元户的油水而碰了钉子,那是完 全合乎情理的。”
【谚语俗语第85句】:【当面鼓,背后锣】(惯)指当面说的是一套,背后做的是另一套。
【谚语俗语第86句】:错把泥胎当真佛——迷心作怪(迷信作怪)
【谚语俗语第87句】:【 发一回水,澄一层泥】大水过后,沉淀的泥土可以肥田。 比喻经过事变,会增长见识。刘彦林《春风得意》:“发一回 水,澄一次泥.经一回事,长一次智。我相信大家都会认真 地去思考,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谚语俗语第88句】:【 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说短长】站在旁边的人议论吹 倒的树干有多长。谓自有公论。明代《金瓶梅》:“正是:大 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说短长。这里金莲使性儿不提。”
【谚语俗语第89句】:【今朝有酒今朝醉】这一俗语多用于批评那些悲观失望、消极沉沦的处世哲学。人们讥讽某些醉生梦死的玩世不恭者,常说他们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没什么出息。 “今朝有酒今朝醉”这句俗语源自唐诗。出自唐代诗人罗隐的《自遣》,全诗如下:“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意思不难理解,是说世间事如果得到了,就应该高歌欢庆;没得到而失去了则放手休止;多愁苦多怨恨也要悠然自得顺其自然。今日能醉就醉,能欢乐就欢乐,明天有忧愁就放到明天再去愁吧,不必总把不开心的烦恼挂在心头。显然,既然诗人郑重其事题名《自遣》,那么,此诗是自我发泄、消遣之作。作者罗隐出了什么事,因何有感而发呢?他当年曾十次考进士而不中,自感前途渺茫,挥笔自我发泄写出了这首至今被人常引用的诗篇。罗隐的自遣,还包含规劝他人之意,从这一点出发,不能说此诗完全消极,若人们能不被烦事压得痛不欲生,以及时行乐排解一下情绪,这不失为一个旷达洒脱的积极处事之法。只要不堕入酗酒深渊,以乐观豁达态度面对暂时失落,这会减去不少自甘堕落或轻生个案呢?效果也许比“用酒消愁愁更愁”好多呢。
【谚语俗语第90句】:大年五更死了驴——不好也说好
【谚语俗语第91句】:我一边吃瓜子一边对爸爸说:“瓜子快要坏了。”爸爸笑着说:“要坏到肚里去了吧!”(江西·宜春)
【谚语俗语第92句】:骆驼打哈欠——好大的口气
【谚语俗语第93句】:【牵羊入屠户之家——一步步来寻死地】(歇)屠户:以宰杀牲畜为业的人家。指人一步一步走向绝路。多指自寻死路。
【谚语俗语第94句】:【老虎头上拍苍蝇】(惯)比喻冒险去触犯有权势、有地位的人或势力。 也作老虎头上扑苍蝇。 老虎头上抓毛儿。
【谚语俗语第95句】:冬天喝冷水——凉透了心
【谚语俗语第96句】:【跑了和尚跑不了庙】人跑了,其他东西跑不了,不怕他跑 了。清代《儒林外史》:“你不要慌,躲得和尚躲不得寺,我自 然有个料理。你明日到我寓处来。”
【谚语俗语第97句】:【背黑锅】(惯)比喻被冤枉,代人受过。
【谚语俗语第98句】:放秋假的时候,我和父母收了花生收玉米,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了。我问爸爸能不能让我在家休息半天,爸爸却说:“抢秋抢秋,不收就丢。秋天地里弯弯腰,抵上冬天跑三遭。这会儿可不是偷懒的时候啊!”(河北·行唐)
【谚语俗语第99句】:我记不清我的小刀放到哪儿了,就硬说是叔叔拿的。叔叔劝我去木箱里找找看,一瞧,果然在那儿。妈妈见状说:“你真是冤枉扒手笑死贼。”(安徽·贵池)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320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