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火歇后语,发朋友圈人气超高!
【谚语俗语第1句】:【刀钝石上磨;人钝世上磨】(谚)钝刀要在砥石上磨砺,才能锋利;笨人要在社会上磨炼,才能开化。 指社会实践最能使人增长才干。
【谚语俗语第2句】:五岁的表弟太淘气了,一会儿工夫就把我舅妈擦好的地板弄得一团糟,舅妈批评了他一顿,可一转眼,他又把墨汁瓶碰倒,墨汁洒了一地,并弄脏了我的衣服。舅妈气得抬手就朝他的屁股上来了一巴掌。舅舅说小表弟:“你呀,就是屎壳郎飞到了磨眼儿里——转着圈儿挨!”(山东·五莲)
【谚语俗语第3句】:蜗牛背“房子”——只顾自己
【谚语俗语第4句】:【渔人观水势,猎人望鸟飞】(谚)指从事哪一行业,就会经常研究本职内的实际问题。
【谚语俗语第5句】:大年初一,一帮小孩站在柴火垛上玩“打仗”。一位老爷爷看见后说:“脚下的娃子,真是鬼难拿啊!”(河北·万全)
【谚语俗语第6句】:【劳燕分飞】“劳燕分飞”用以比喻夫妻或情侣分手。 “劳燕分飞”出自《乐府诗集·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劳燕”指的是伯劳和燕子两种鸟类。曾有人误将“劳燕”当成辛劳的燕子,太望文生义了。燕子大家都很熟悉,而伯劳是什么样的鸟呢?伯劳俗称“胡不拉”,是一种食虫性的鸟。伯劳大多栖息在丘陵或开阔林地,在我国较为常见。传说伯劳和燕子这两种同属雀科的候鸟,在春意盎然的时节会相恋,经过炎炎夏日的激情,至秋天冷却,各奔东西,迁徙异地。这便是“劳燕分飞”典故的由来。正因为此,伯劳与飞燕也经常被古人写进诗中。例如,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就有这样的句子:“他典未通,我意已通,分明伯劳飞燕各西东。”伯劳从从东去,燕子急急西飞,相遇总是太晚,离别总是太疾。东飞的伯劳与西飞的燕子共同构筑了伤感离别的凄凉景象,成为不再聚首的象征。所以,用“劳燕分飞”来喻指曾经相爱的恋人或夫妻分离,再合适不过了,只是有些伤感。
【谚语俗语第7句】:【处贫贱易,耐富责难】(谚)贫贱与富贵相比较,安心于贫贱生活比较容易,在富贵中能不骄奢淫逸则很难。指身处富贵而保持廉正的品质是难能可贵的。
【谚语俗语第8句】:【钱为人之胆】见“财是富之苗,钱是人之胆”。
【谚语俗语第9句】:出了土的陶俑——总算见了天日
【谚语俗语第10句】:【搭锯就见末】马上就见成效。或说:锯响就见末。成语: 立竿见影。李准《老兵新传》:“这不能说可能。要说能不 能,我们办事情不能搭锯就想见末。”
【谚语俗语第11句】:【不暗不聋,不成姑公】(谚)喑(yIn):哑。姑公:婆婆与公公。指不会装聋作哑,就当不了公婆。也泛指当家人就得要装得糊涂些。 也作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不痴不聋,不作阿家阿翁。
【谚语俗语第12句】:【三寸金莲】“三寸金莲”特指女人被缠残了的小脚。此等残缺之“美”,为汉文化所独有。新中国成立后提出解放妇女、男女平等,废除妇女缠足之陋习。女子缠足之风始于南唐。公元916年,南唐后主李煜称帝后,令宫嫔窅(ya。)娘以布缠足,呈新月状(亦称莲花状)。因其足骨已残,故较常人之脚小得多,故其足始称“三寸金莲”。陶宗仪《辍耕录·缠足》:“李后主宫嫔窗娘,纤丽善舞。后主作金莲,高六尺……令窅娘以帛绕脚,令纤小,屈做新月状.素袜舞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态。”窅娘就成了女子缠足的第一人。在帝王倡导下,“由是人皆效之”,遂形成了这种华夏独有的以病态为美的畸形审美习俗。到了宋朝以后,女子才较普遍地有了“三寸金莲”。清入主中原后,因满族妇女无缠足的陋习,故而康熙帝曾下过禁止妇女缠足的诏书。但在强制程度上,较“留发不留头”和缓些,故而收效甚微,汉族妇女还是照缠不误。辛亥革命后,这一陋习才逐渐废除,彻底根除则是在新中国建国之后。
【谚语俗语第13句】:【青竹掏坑缸——越掏越臭】(歇)坑缸:粪缸。臭:本指气味难闻,转指名声坏。比喻越闹腾名声越坏。
【谚语俗语第14句】:【冬虫夏草】“冬虫夏草”是味名贵的中草药。它的名字听起来挺古怪,它到底是虫还是草?1723年,法国人巴拉南在中国发现了冬虫夏草,把它介绍给了世界。1842年,真菌学家伯克利初步弄清楚了这个怪东西的真面目,发现它是一种叫虫草菌的子囊菌寄生在蝙蝠蛾的幼虫上形成的。蝙蝠蛾在冬天到来时,把虫卵产在土里,一个月以后就差不多孵化成一条条胖胖的幼虫。这时候,早在一旁等候多时的一种叫虫草的真菌便使劲往幼虫的体内钻,开始专门吸取幼虫体内的营养。于是,整个冬天,幼虫体内都有这种寄生菌大量繁殖,使幼虫体内充满菌丝。等到第二年的5—7月,幼虫早已死亡,这种寄生菌就迫不及待地钻了出来,在虫体顶部长出了3~5厘米,甚至10厘米的“草”,这“草”粗0.4—0.7厘米。这时候的虫体像三眼老蚕,外表深黄色,粗糙,背部有不少皱纹,腹部还有8对足,其中中部的4对足最为明显。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冬天看它是虫,夏天看它是草,人们也因此给它起了个“冬虫夏草”的怪名字。冬虫变草虽然可以说是虫和草的结合体,却既不属于虫,也不属于草,它是一种菌藻类生物,大多分布在中国青海、四川、云南、贵州、甘肃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海拔地区。冬虫夏草除含有对人体非常有益的虫草酸外,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以及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所以它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最近由于商家炒作,身价蹿升,直逼黄金。
【谚语俗语第15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释义:比喻事物小而齐全,可以作为典型代表。例句:那小饭馆可以说是北京市最基层最不起眼,甚而会被某些自命高雅的人视为最低级最不屑一顾的社会细胞。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实整个北京城的阴睛风雨、喜怒悲乐,都能从那小小的饭馆中找到清晰而深刻的回响。
【谚语俗语第16句】:【路通百业兴】(谚)道路四通八达,交通方便,就会带动各行各业都兴旺起来。指道路是振兴经济的命脉,要想经济飞腾,必须先修道路。
【谚语俗语第17句】:【老天爷瞎了眼】(惯)比喻社会黑暗,坏人横行,没有天理。含埋怨的口气。 也作老天爷不长眼。 老天爷闭着眼。
【谚语俗语第18句】:虱子躲在皮袄里——有住的没吃的
【谚语俗语第19句】:【出门看天气,买卖看行情】(谚)行情:市面上商品的一般价格。指出门行远路,要注意天气变化;经商做买卖,要把握市场行情。
【谚语俗语第20句】:【只知道锣是一面响,不知道鼓是两面敲】释义:比喻办事只顾一个方面,不顾其他方面。例句:“你只知道锣是一面响,不知道鼓是两面敲。”宋金山急得站起来,往外走了几步,又转身回来弓着腰说:“戏台是大家搭的,戏要大家来唱才唱得好,谁也不管,还不垮台?”
【谚语俗语第21句】:【掉入五里雾中】见“堕入五里雾中”。
【谚语俗语第22句】:闹钟报时辰——自鸡得意
【谚语俗语第23句】:等公鸡下蛋——没指望
【谚语俗语第24句】:扳不倒儿盖被窝——个儿小被(辈)儿大
【谚语俗语第25句】:【篱笆破,野狗钻】(谚)篱笆(l/ba):用竹竿或木条扎起的围墙。篱笆要是有破洞,野狗就会钻进来。比喻防范不严密,坏人就有可钻的空子。 也作篱笆破,狗进来。 篱笆勒不紧,野狗钻进来。
【谚语俗语第26句】:水龙头失灵——放任自流
【谚语俗语第27句】:邻居王某很不孝顺,对他父亲想骂就骂。后来他儿子长大了,对他也是如此。别人都说:“好种出好稻,坏种出稗草。”(山东·苍山)
【谚语俗语第28句】:临上花轿才缠脚——先前干啥哩
【谚语俗语第29句】:【狼上狗不上】(惯)形容人心不齐,步调不一致。
【谚语俗语第30句】:【靠边站】(惯)1比喻失去职务或权力。2比喻受冷落。3比喻没有机会参与。 也作“靠边风凉”。
【谚语俗语第31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谚)从前发生过的事能够牢记不忘,便可作为以后行事的良好借鉴。指把历史作为一面镜子,可以总结经验,接受教训。
【谚语俗语第32句】:【薪水】“薪水”在古代指俸禄,在现在指工资。那么,古今的收人为什么叫薪水呢?东汉以前,一般俸禄都发放实物(粮食布帛),唐以后一直到明清,主要以货币形式(金银或钱币)将俸禄发给官员。古代官员俸禄的名称不止一种,如“月给”、“月薪”、“月钱”、“月费”等。而最早将俸禄称为“薪水”的是在魏晋六朝时。《魏书·卢昶传》中记载:“如薪水少急,即可量计。”这里的“薪水”就是指日常开支的费用。而明代将俸禄称为“柴薪银”,意思是帮助官员解决柴米油盐这些日常开支的费用。现代人们常把工资称为薪水,如长工资叫“提薪”。
【谚语俗语第33句】:【元】“元”,这里特指货币单位。我国货币有四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由于货币的质地和形状不同,计量单位和名称也不同。用“元”做货币的单位,是从明代万历年间开始的。当时欧美最流行的“银圆”开始传人中国。因广泛通行的是墨西哥银圆,钱币上有鹰的图案,所以又称鹰洋。由于它的质地为银,形状为圆形,因此叫“银圆”。一枚就称为一圆。后来为了书写方便,就借用同音字“元”来代替“圆”。此后,尽管又使用过多种货币,但货币单位“元”却一直沿用下来。以“元”作为货币单位,世界多数国家使用,如“美元”、“欧元”,我国的人民币也是以“元”为单位。
【谚语俗语第34句】:【谁走的路长远,谁能到西天佛地】(谚)西天:佛教指佛祖所在的地方。谁不怕路途遥远,谁就能到西天见到佛祖。指谁有毅力有志气,谁就能达到目的。
【谚语俗语第35句】:【跳窝鸡不下蛋】做事不安心,不专心,难以成功。《中国 青年报》(1982,7,13):“跳窝鸡不下蛋这句俗话,我从小就 听人说过,然而直到现在,我才理解了他的含义。跳窝鸡为 什么不下蛋呢?我想,大概是这样的鸡对下蛋的窝过于挑 剔,总觉得自己这个蛋非同一般,一定要选一个最理想的窝 才肯下,而这样的窝又总也找不到,于是跳来跳去,不仅耽 误了下蛋时间,又使生蛋的机能开始蜕化。”
【谚语俗语第36句】:【 放之四海而皆准】指普遍如此,实用于一切情况。海外 刘宜良《江南小语》:“竞争是现代企业最大的特色,达尔文 的理论,放之四海而皆准。”
【谚语俗语第37句】:【拿八人轿也抬不出去】(惯)八人轿:八个轿夫抬的大轿子。比喻打定主意,坚决不走。
【谚语俗语第38句】:【深一脚,浅一脚】(惯)形容路面不平,走起来不平稳。 也作“深一步,浅一步”。
【谚语俗语第39句】:表姐找了个对象,没过几天,又吹了。妈妈说她是“东山看着西山高,不知哪山有柴烧”。(山西·长治)
【谚语俗语第40句】:馋猫吃老鼠——生吞活剥
【谚语俗语第41句】:【赶人不要赶上】(谚)指做事要留有余地,不可把人逼到无路可走的地步。 也作赶人不过百步。 拉弓不可拉满,赶人不可赶上。
【谚语俗语第42句】:【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谚)在家孝敬父母,这就是最神圣的行为,何必再到远地去烧香拜佛。指行善事就在眼前,舍近求远没有必要。
【谚语俗语第43句】:盼月亮从西出——没一点指望(瑶族)
【谚语俗语第44句】:【经还没念,就先打起和尚来了】(惯)比喻事情还没办成,就先惩罚办事的人。
【谚语俗语第45句】:小刚的脑袋瓜很好用,但太贪玩了。老师批评他说:“你呀,就算长着个金脑瓜、银脑瓜,不认真学习也白搭。”(山东·冠县)
【谚语俗语第46句】:【不会种田看上垄】(谚)垄:田地分界的稍稍高起的小路。不会种田的,看看人家上垄田地如何种,学着样种就行。泛指自己不会的,就照着别人的样子做。
【谚语俗语第47句】:【神仙下凡,先问土地】(谚)下凡:下到人世间。土地:掌管一方土地的神。神仙下凡来,还得先向土地神了解当地情况。比喻权势再大的官僚,到地方上也得求助于当地势力。 也作“神仙下凡问土地”。
【谚语俗语第48句】:【杀鸡用牛刀】(惯)杀鸡用上了杀牛的刀。1指大材小用。2指办事有绝对的把握。3比喻花大钱却办了件小事。
【谚语俗语第49句】:玻璃筷子夹凉粉——光对光
【谚语俗语第50句】:【明星】“明星”现多指在文体等方面成绩突出、受人追捧的人,如歌星、影星、球星等。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它上源自天,下源自地。首先说天。“明星”,古书上指金星,又叫太白星,这是肉眼能观察到的亮度较高的星。有月,众星捧月。无月,明星耀眼。这是“明星”一词的最早出处。其次再说地。《太平广记·采仙录》日:“仙女明星,玉女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明星”原是华山仙女的名字。不管太白金星也好,仙女明星也好,都是光彩耀目,众人仰慕。所以,近代人们常以“明星”比喻成绩卓著、出类拔萃、引人注目或某一领域知名度很高的人。如”电影明星”、“歌星”等。众明星参加晚会叫“今夜星光灿烂”。
【谚语俗语第51句】:火焰驹上路——日行千里
【谚语俗语第52句】:【吃在脸上,穿在身上】(谚)吃得好,就会红光满面;穿得好,就会精神焕发。指人的外表如何是吃穿好坏的结果。
【谚语俗语第53句】:晴天响霹雳——惊天动地
【谚语俗语第54句】:【瘫子掉在井里——捞起也是坐】(歇)瘫子:肢体瘫痪的人。坐:谐“做”。指事情反正要做。也指事情反正就是这样,怎么都行。 也作“瘫子落井——捞上来也是坐”。
【谚语俗语第55句】:【易求无价宝,难买有情郎】(谚)无价宝:无法估价的宝物。有情郎:有情有义的丈夫。无价宝还可求得,有情郎却非常难找。指世间有情义的男子最难觅得。 也作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易求无价宝,难觅有情郎。
【谚语俗语第56句】:【水中月,镜中花】指虚幻。成语:镜花水月。《傅雷家 书》:“像水中月,镜中花,始终可望而不可及。”
【谚语俗语第57句】:我单元测试得了100分,有点儿骄傲,老师教育我说:“赶路最怕脚懒,学习最怕自满。”(江苏·新沂)
【谚语俗语第58句】: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谚语俗语第59句】:【树老心空,人老颠冬】释义:颠冬:方言,老年人昏庸糊涂,颠三倒四。上年纪的人糊里糊涂,说话办事难免颠三倒四,有错。例句:阿侯什都忙赔笑说道:“却波,‘树老心空,人老颠冬’,我不会说,你会听。我说得不对,你莫见怪!”
【谚语俗语第60句】:【龙眼识珠,凤眼识宝,牛眼识青草】释义:眼力不同,有的识货,有的不识货。例句:“嘿嘿,龙跟识珠,凤眼识宝,牛眼识青草。我金某人在这方圆几百里的地界看了十几年的风水,像这样好的山形地势见着的还不多。”
【谚语俗语第61句】:大妈一见熟人就爱拉家常。有一次,大伯对我说:“你大妈是柳木屁股,走到哪儿根就扎到哪儿。”(河南·长葛)
【谚语俗语第62句】:【树挪死,人挪活】见“人离原地活,树离原地死”。
【谚语俗语第63句】:【儿孙、自有儿孙福】释义:儿孙们的前程,由他们自己决定,长辈不必过分操心。例句:那火龙自知兰公法大,难以抵挡,叹日:“‘儿孙自有儿孙福。’我后来子孙,福来由他去享,祸来由他去挡,我管他则甚?”
【谚语俗语第64句】:兴时的狸猫欢似虎,落架的凤凰不如鸡。(新疆·巴里坤)
【谚语俗语第65句】:拉弓要膀子,唱曲要嗓子。
【谚语俗语第66句】:阎王讨债——催命鬼
【谚语俗语第67句】:【端铁饭碗】(惯)比喻从事有固定收入的、非常稳定的职业。 也作“捧铁饭碗”。
【谚语俗语第68句】:【见怪不怪,其怪自坏】(谚)见到怪异的现象,不觉得它怪异,这怪异就会自己消失。指怪异现象的产生,往往由于人认识上的错觉,一旦恢复正常,怪异便不复存在。 也作“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谚语俗语第69句】:佛爷的桌子——碰不得
【谚语俗语第70句】:【救人救到底,送人送到家】帮忙要帮到底,不要半途而废。 梁斌《红旗谱》:“救人救到底,送人送到家,你给俺搬进屋来 吧!”
【谚语俗语第71句】:【公修公得,婆修婆得】(谚)修:修行。公公修行,公公就得善果;婆婆修行,婆婆就得善果。指信佛信道,谁修行谁就能得善果。也泛指凡事谁有诚意,谁就能取得成功。 也作“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
【谚语俗语第72句】:【夹裤改单裤——没里儿】(歇)里:谐“理”。指理亏。
【谚语俗语第73句】:【桃花运】常形容某男子很受女人喜欢或情事顺畅谓之走“桃花运”。那么,为什么把男女情事与桃花连在一起?古人在赞美或祝贺某人婚姻时,常用“既和周公之礼,又符桃天之诗”这样的句子,其出处是《诗经》,在《诗经·周南·桃天》中有这样的描写:“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姑娘出嫁的情景,对她进行全面赞美,在桃花盛开的日子,有个女子的容貌像桃花一样艳丽,她能生儿育女,可以使新郎家的子孙像桃树果实一样繁茂累累,她嫁给这个新郎,非常适合做他的妻子。诗中借用桃花的娇美和艳丽,形象而又贴切地赞美了这个美貌多情的女子。从此,桃花就和女人结下不解之缘,如唐诗“人面桃花相映红”。现在有时甚至把绯闻和“桃色”联系起来,叫“桃色”新闻。弄清挑花与女人的缘分,这“桃花运”又从何说起呢?原来,“桃花运”一词是传统的算命术语,源于中国传统命理学中重要的支派“紫微斗数”,“桃花运”就是出于命理学中所谓的“运程”。人生的“运程”,又叫“大运”,每十年便行一个干支;人生的岁数运程(流年)。这两个结合起来便叫“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运气好坏。命理中的“桃花运”是根据“生辰八字”中的五行所处“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的位置而言。如果大运和流年行运到“沐浴”阶段就是“行桃花运”。算命术认为遇到“子午卯、酉”就是“桃花人命”,也就是交了“桃花运”。 “桃花运”带有迷信色彩,不可信以为真。当然,得遇“窈窕淑女”,还是“君子好逑”,不要放过机会。
【谚语俗语第74句】:【平安就是福】(谚)指生活中平平安安,无病无痛无祸殃,这就是一种福气。 也作“平安是福”。
【谚语俗语第75句】:妈妈看我吃饭太快,总容易噎住,就说:“你又不是去赶考,吃那么快干什么?”(贵州·黎平)
【谚语俗语第76句】:【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为什么会用“九头鸟”来形容湖北人呢?这得追溯到明朝的张居正,并且需要首先弄明白“九头鸟”是什么样的鸟类。九头鸟是传说中的一种神鸟,本来有十个头,日夜呜叫,人们厌恶它的声音,遂驱赶猎杀,后来天狗也来助战,咬下了它的一个头,于是就剩下九个头了。它昼伏夜出,畏惧火光,血滴谁家,谁家遭殃。因此在最早的传说中,九头鸟是不祥之物。那么九头鸟又是怎么跟湖北佬联系起来呢?这得从张居正说起。张居正,字叔大,少名白圭,号太岳,湖北江陵人,明神宗时官至内阁首辅。在位期间,推行了一条鞭法,改革了税赋制度,使得明朝的财政收入有所改善,并且任用贤臣,在加强北方边防和整饬东南沿海地区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深得神宗皇帝的信任,成为皇帝面前的“大红人”,红的时间长了也就免不了遭人嫉妒。据说当时有九大御史联合参奏陷害张居正,结果,他不仅未被参倒,九大御史反被一一整肃,都被打人大牢。因此民间便生出“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之谣,用来讽刺九大御史再厉害,也抵不过湖北出身的张居正一人。就这样,将“九头鸟”按到湖北人的头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九头鸟”的含义也跟着发生了质的变化,如今的九头鸟已成了头脑灵活、聪明多智、敢拼敢搏的代名词,象征着湖北人的智慧和优良品质。偶有贬损之意,形容湖北人狡猾的一面。
【谚语俗语第77句】:放假了,我光知道玩,把今天的作业推明天,明天的作业又推后天。他妈妈没好气地说:“真是懒汉嘴里明天多,明天再多也不多啊!”(河南·淅川)
【谚语俗语第78句】:张五第一次偷东西,被公安局抓走批评教育了一阵就放了出来。可他回来不久又去偷,结果判了刑。村里人说:“他啊,是不当和尚头不冷,不打棍子不知疼,非得好好整治一下不可!”(山东·文登)
【谚语俗语第79句】:盘古的斧头——开天劈(辟)地
【谚语俗语第80句】:【打盆儿还盆儿,打碗儿还碗儿】(谚)指损坏了什么,就必须照样赔偿人家什么。也指在什么问题上得罪了别人,就必须在这方面向人赔礼道歉。
【谚语俗语第81句】:砍木吃橘子——不顾根本
【谚语俗语第82句】:【老牛拉破车】(惯)比喻做事磨蹭,节奏慢、效率低。 也作老牛拖破车。 老牛破车。
【谚语俗语第83句】:太阳落坡月上山——周而复始;接连不断
【谚语俗语第84句】:喜鹊落头上——红运到了
【谚语俗语第85句】:飞蛾扑灯——祸由自招;惹火烧身:自取灭亡
【谚语俗语第86句】:水中捞月——场空
【谚语俗语第87句】:【 大将难免阵前亡】将军有时也要战死。有能耐的人也不 能万无一失。明代《醒世恒言》:“自古道:瓦罐不离井上破, 将军难免阵前亡。你我两人,下半世也够吃用了,只管做这 没天理的勾当,终须不是个好结果!”
【谚语俗语第88句】:怀里揣镜子——心里明
【谚语俗语第89句】:【东西】“东西”合成一个词的时候,“东西”非东非西,它指的是物品。来源于朱熹与他人对话的一段妙语。在南宋,朱熹和盛温如都是大学问家,也是好朋友。一天早晨,朱熹去看望盛温如,正巧在街头相遇。朱熹见他手里提一只新编的竹篮,便随口问道:“拿这篮子去干什么?”盛温如回答道:“去买东西。”朱熹听后便开起了玩笑:“夫子常以治天下四方为己任,为何不买‘南北’,只买‘东西’呢?” 盛温如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五行之中南方属火,北方属水,水和火我这竹篮是不能盛的。而东方属木,西方属金,木和金装在篮里却不要紧,所以,我只能买东西,不能买南北啊!” 盛温如巧妙地用五行之说,解释了买“东西”的道理,从此传开,“东西”一词使用至今。
【谚语俗语第90句】:钻塔顶上点灯——高明
【谚语俗语第91句】:【舍不得姐姐嫁,哪有外甥回】有付出才有收入。做事不能 怕吃亏,应该全面考虑。类似的:阿婆不嫁女,哪得孙儿抱。 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舍不得往外嫁,还想往回领外 甥?小伙子,为得儿子,该咋办,你自个琢磨。”
【谚语俗语第92句】:叔叔不小心把手机丢了,天天愁眉苦脸。爷爷安慰他说:“天有阴有晴,事有败有成,人有祸有福,有什么可发愁的?”(广东·龙门)
【谚语俗语第93句】:【春宵一刻值千金】(谚)春宵:春天的夜晚,比喻男欢女爱的夜晚。 指男女欢会的夜晚或新婚之夜十分宝贵,不可虚度。
【谚语俗语第94句】:【 捆绑不成夫妻】指强迫不能团结一致。韩志君等《篱笆。 女人和狗》:“常言道,捆绑不成夫妻,同样,捆绑也不能成为 一家!我看分就分了吧,省得落下埋怨!”
【谚语俗语第95句】:【拉后腿】(惯)比喻利用某种亲密的关系和感情,来牵制或反对别人的行动。多含贬义。 也作拉尾巴,扯后腿。 拖后腿。
【谚语俗语第96句】:【有鸡子叫天明,没有鸡子叫天也要明】(谚)天明不靠雄鸡报晓。比喻离开了某个人,事情照样进行。
【谚语俗语第97句】:【有钱难买三愿意】出于自愿,别人无法干预。刘云若《小 扬州志》:“你做不了我的主,有钱难买愿意,我自己愿意,你 管得着么?”
【谚语俗语第98句】:【本钱易寻,伙计难讨】(谚)伙计:商铺里的店员。指开店做生意,本钱容易筹措,但要找合适可靠的伙计却很难。
【谚语俗语第99句】:不保温的热水瓶——没有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3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