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人心的民间俗语经典谚语,句句直戳心窝!
【谚语俗语第1句】:【羊毛搓的绳子,又抽在羊身上】(惯)比喻自作自受。
【谚语俗语第2句】:【一箭射两只老鸹】一举办成两件事。成语:一举两得、一 箭双雕、一石二鸟。徐光耀《平原烈火》:“把车子扣下,叫他 光杆儿回去。他赔几回本,以后就不出来了,我们也有车子 骑了。这叫什么?一箭射两个老鸹。”
【谚语俗语第3句】:【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较能够看出好坏。马烽《刘 胡兰传》:“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你看你做的这是什么 东西!”
【谚语俗语第4句】:【靠山山倒,靠水水流】谓依赖别人靠不住。类似的:靠墙 墙倒,靠壁壁歪/靠人靠跑了,靠墙靠倒了/依神神跑,依庙 庙倒。成语:无依无靠。贾平凹《废都》:“他窝囊一辈子了, 胆子也小得芝麻大,只怕将来靠山山倒,靠水水流。”
【谚语俗语第5句】:【 什么钥匙开什么锁】某种方法专门解决某种问题。或说: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高云览《小城春秋》:“一把钥匙开一把 锁。也许吴坚这把锁,得你这把钥匙才打得开。”
【谚语俗语第6句】:星期天,我去外婆的商店里玩,看见一位叔叔领着一位小姐姐在店前卖唱。外婆对那位叔叔说:“你应该让孩子上学。庄稼误了是一季儿,孩子误了是一辈儿。”(河南·许昌)
【谚语俗语第7句】:【家有半斗粮,不当孩子王】指一种社会心态:不愿意做孩 子的教师。阿城《孩子王》:“老话说:家有隔夜粮,不当孩子 王。学生们可闹?”
【谚语俗语第8句】:【没包弹】(惯)包弹:批评,指责。 指没有缺点,无可挑剔。
【谚语俗语第9句】:兔子上树——赶急了
【谚语俗语第10句】:【家有家法,店有店规】强调要遵守法纪。家、店,亦可换用 其他表示集体单位的词语。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 “家有家法,店有店规。我们豆腐房,不允许走歪门邪道!”
【谚语俗语第11句】:【冷手抓热馒头】(惯)比喻不熟悉情况的人去解决复杂难办的事情。 也比喻没费劲儿就得到好处。
【谚语俗语第12句】:【农民观天气,商人观市场】(谚)农民关心的是天气变化,商人关心的是市场行情。指不同行业的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敏感问题。
【谚语俗语第13句】:【儿要自养,谷要自种】释义:借指要自己靠自己。例句:“旁人咱不管,咱只管咱个人。‘儿要自养,谷要自种。’我的主意我会拿,完了。”
【谚语俗语第14句】:【钱财通性命】见“财连于命”。
【谚语俗语第15句】:【钻牛犄角】(惯)比喻人固执地研究不值得研究且无法解决的问题。 也形容人心眼死,遇事过于较真。 也作钻牛角尖。 钻牛角。
【谚语俗语第16句】:【虎口里夺食】(惯)比喻冒着危险去争夺某种利益。
【谚语俗语第17句】:【物以稀为贵】数量少,供不应求,相对的显得珍贵。海外 张爱玲《相见欢》:“女留学生物以稀为贵,一出国门身价十 倍。”
【谚语俗语第18句】:【骆驼搁在桥板上,两头无着落】释义:骆驼背有驼峰,仰卧桥板上,头和尾没有着落处。比喻两方面都无着落,处境困难。例句:陶子尧一听这话,脸上一红,知道各事瞒他不过,不妨同他实说,或者有个商量。便说:“我现在好比骆驼搁在桥板上,两头无着落。你总得替我想个方法才好。”
【谚语俗语第19句】:【属狗熊的——记吃不记打】(歇)指人只贪图眼前利益,不记取挨打吃亏或受苦难的教训。含讥讽或责骂意。
【谚语俗语第20句】:【酒乱性,色迷人】(谚)酒能乱性,使人丧失理智;色能迷人,使人溺于淫欲。指人一旦沉迷酒色,就会酿成祸乱,导致堕败。
【谚语俗语第21句】:【台上一分钟,台下三年功】(谚)舞台上一分钟的精湛表演,是台下长期苦练基本功的结果。指没有长期的刻苦磨炼,就不会有成功的表演。也泛指本领是从艰苦训练中得来的。 也作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 台下苦练十年功,台上表演三分钟。
【谚语俗语第22句】:【便宜不过当家】(谚)便(pian)宜:便益,好处。当家:自家。有好处的事,不可落入外人手里。指有便宜要让自己家里人享用。
【谚语俗语第23句】:狐狸扮观音——扮来扮去是个狐狸精
【谚语俗语第24句】:吃中午饭了,我一看还是面条,就说:“不爱吃面条,我不吃。”妈妈说:“想吃啥?我给你做。”爸爸在一旁生气了,说:“不吃偏食,身体结实;挑饭拣菜,身体变坏。”(河南·鄢陵)
【谚语俗语第25句】:【高山点灯名头大】释义:比喻有名气。例句:三爷,你家大德堂是高山点灯名头大。当年,张大帅也在你们后花园趴过风,今天我请“老北风”商量大事。
【谚语俗语第26句】:叔叔见义勇为,各方面的表扬奖励纷至沓来,这让叔叔很不好意思。婶子说:“好马配雕鞍,好人配称赞。你又不是袁世凯做皇帝——欺世盗名的,有什么难为情的呢?”(河南·南阳)
【谚语俗语第27句】:【一个桩上不能拴两头公牛】(谚)两头公牛拴在一个桩上,你顶我撞,不得安生。比喻在同一区域内,容不得两个占有欲很盛的强人。
【谚语俗语第28句】:【伸手不打垂尾狗】(谚)指对于失势与失意者,应当有怜悯心,不可无情挞伐。
【谚语俗语第29句】:不栽果树吃桃子——坐享其成
【谚语俗语第30句】:岸上的螺蛳——有嘴难开
【谚语俗语第31句】:【瞎子扑蚂蚱——有你也抓不住】(歇)指不了解情况,办不成事。
【谚语俗语第32句】:菜锅里炒鹅卵石——不进油盐
【谚语俗语第33句】:【胶粘着胯】(惯)讥讽人走不动或行动迟缓。
【谚语俗语第34句】:【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谓出了问题,临时应付,不作根本解 决。或说:头冷顾头,脚冷顾脚。《燕山夜话》:“临时治标的 方法当然也不应该放弃,不过那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罢 了。”
【谚语俗语第35句】:【拔一根寒毛比腰粗】(惯)拔出一根汗毛来也比人家腰粗壮。比喻钱多势力大,不同一般。 也作“拔一根毫毛比腰杆儿粗”。
【谚语俗语第36句】:【行家看门道,力把看热闹】(谚)行家:内行高手。力把:不懂行业的生手。指内行人能透过表象看透事物的实质,外行人只满足于事物的表面现象。 也作外行看热闹,行家看门道。 内行看功夫,外行看热闹。
【谚语俗语第37句】:【飞鸟各投林】释义:比喻各有各的归宿。例句:战事虽长,也终有和平的一天,有一天,胜利来到,惊喜袭击了各个人的心,那时真是“飞鸟各投林”,所剩下的只是一片白茫茫的大地。
【谚语俗语第38句】:韩信拜帅——有用武之地
【谚语俗语第39句】:【腊月水土贵三分】(谚)指旧时一到腊月,逼近年关,所有货物都要涨价。
【谚语俗语第40句】:蜜蜂的眼睛——突出
【谚语俗语第41句】:【天下官管天下事】(谚)天下:国家。国家设置官员,就是让他们管理国家事务。指尽职尽责管理国家事务,是官员的本分。
【谚语俗语第42句】:【阎王好做,小鬼难当】(谚)指当个阎王发号施令容易,当个小鬼跑腿应差却十分难。比喻上司头目好当,下级办事人员难做。
【谚语俗语第43句】:【大满贯】“大满贯”现在多指在某项体育比赛中,在不同的赛事中连得几个冠军,称之为“大满贯”。如乒乓球比赛,有世界杯(一年一次)、世锦赛(二年一次)、奥运会(四年一次)三大赛事,在三大赛事中如果都得了冠军,就是乒乓球大满贯得主。中国荣膺这一称号的有邓亚萍、王楠、张怡宁、刘国良、孔令辉、马琳,还有今年的伦敦奥运会金牌得主张继科。所以,大满贯是很高的荣誉。追究大满贯的词源,出自战国末期韩非子的《韩非子·说林下》:“有与悍者邻,欲卖宅而避之。人日:‘是其贯将满矣,子姑侍之’。答日:‘吾恐其以我满贯也。”’满贯就是钱多的意思。此词原本是绳子穿铜钱达到全绳用到尽头,也就是铜钱贯满全绳之意。如果家有万贯,岂不就是个财主?引申义对于造孽最深、作恶最多者,也称之为满贯,成语所谓之恶贯满盈的就是,却绝不用作形容做善事。打小牌有习惯用大满贯小满贯的说法,也是绳子贯满铜钱引申而来。这种赌博游戏,非善事也。古代传统思维方式视钱多并非完全的好事,所谓满溢损是也。满贯容易惹是非,所以多引申为非善事。转义为荣誉,是近年的事。
【谚语俗语第44句】:月月红裹在绸缎里——锦上添花
【谚语俗语第45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谚)不测:无法预料。旦夕:早晚。指人的祸福命运就像天空变幻的风云一样很难预测。 也作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无常祸福。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变。 天有不测的风云,人有无端的祸福。
【谚语俗语第46句】:【猫儿狗儿识温存】(谚)温存:温和体贴。指猫和狗也懂得人对它的温存关爱。比喻任何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温情与关照。
【谚语俗语第47句】:玻璃碴子掉在油缸里——又奸(尖)又猾(滑)
【谚语俗语第48句】:自行车下坡——不踩(睬)
【谚语俗语第49句】:【老鼠钻书箱——咬文嚼字】(歇)指过分斟酌字句,死抠字眼。 常含讥讽意味。 也作“耗子栽进书篓里——咬文嚼字”。
【谚语俗语第50句】:拿锅盖戴头上——乱扣帽子
【谚语俗语第51句】:挑着磨盘背着碾——负担太重
【谚语俗语第52句】:干草碰上火——下子烘(哄)起来了
【谚语俗语第53句】:火车头没灯——前途无量(亮)
【谚语俗语第54句】:【尖底瓮儿——一撞便倒】(歇)本指尖底的瓮不稳,撞一下就倒;转以形容立足不稳或虚弱不堪,禁不住碰撞。
【谚语俗语第55句】:【 上得山多终遇虎】借指容易遇到危险。台湾李敖《传统 下的独白》:“上得山多终遇虎,最后什么下场自不消说。”
【谚语俗语第56句】:【冬天的大葱——叶黄根枯心不死】(歇)比喻人或集团表面上虽已衰败,但不死心,仍有复活的念头。 含贬义。
【谚语俗语第57句】:火车进隧道——长驱直入
【谚语俗语第58句】:【手把着头稍——自领】(歇)头稍:即头梢,指头发。指自己愿意接受。
【谚语俗语第59句】:【好汉搁不住三泡稀】(谚)搁:经受。三:多的约数。稀:腹泻拉稀。即使是身强力壮的汉子,也经受不住连着多次拉稀。指腹泻拉稀是最折磨人的。 也作好汉架不住三泡稀。 好汉经不住三泡稀。
【谚语俗语第60句】:黄连树上搭苦瓜棚一一苦上加苦
【谚语俗语第61句】:【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释义:饺子最好吃,躺着休息最舒服。“不过”又作“不如”。“倒着”又作“躺着”。例句:周海亮开高嗓门说:“随你们说出天来,我还是要吃饺子,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这是几千年的老古语,还有个错?”
【谚语俗语第62句】:出笼的鸟儿——自由飞翔
【谚语俗语第63句】:【戴高帽子】(惯)比喻对人说恭维、吹捧的话。 也作“顶高帽子”。
【谚语俗语第64句】:【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谚)指关键时刻落后了一步,就会步步落后,陷入困境。
【谚语俗语第65句】:【窗户纸——一点就透】(歇)指稍一指点就明白。
【谚语俗语第66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惯)刀俎:古代切肉用的刀和砧板。比喻受人控制,任人宰割。
【谚语俗语第67句】:【牛圈里头伸进马嘴来了】(惯)骂人多嘴多舌,多管闲事。 也作牛圈里插进马嘴来。 牛槽里伸进马脑壳来。
【谚语俗语第68句】:黑乌鸦变不了白鸽子一种不同
【谚语俗语第69句】:煮烂的鸭子——嘴还硬
【谚语俗语第70句】:开山平地——积少成多
【谚语俗语第71句】:大火警报———鸣惊人
【谚语俗语第72句】:【软的欺,硬的怕】释义:欺侮老实人,害怕厉害人。例句:“我深知你们软的欺,硬的怕,背着我的眼,还怕谁?倘或二奶奶告诉我一个‘不’字,我要你们的命。”
【谚语俗语第73句】:【双拳难敌四手】(谚)双拳:一人。四手:二人。一个人势单力薄,难以对付两个人。指在双方争斗的较量中,总是寡不敌众。 也作双拳难抵四手,好汉也怕人多。 双拳难敌四手,四手还怕人多。
【谚语俗语第74句】:【骑瞎马走黑道】(惯)比喻盲目行动,走错了路。
【谚语俗语第75句】:两个螃蟹打架——对上茬了
【谚语俗语第76句】:【 百闻不如一见】强调亲身体验。百,也说:千。海外於梨 华《三人行》:“不过我很希望你自己回去看看,百闻不如一 见,这也是我这次回去的主要原因。”
【谚语俗语第77句】:猢狲跳上煎饼锅——瞎蹦跶
【谚语俗语第78句】:【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擀面杖无孔。一窍不通,谓外行, 不懂。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你要写文章,咱是擀面 杖吹火,一窍不通。”
【谚语俗语第79句】:【和尚置梳篦】(惯)梳篦:梳子和篦子的合称。和尚是光头,不需要梳子。比喻做毫无用处的事情。
【谚语俗语第80句】:【交人交心,浇树浇根】释义:交朋友要真诚。例句:“交人交心,浇树浇根,人不能不讲良心,也不能不识抬举。”
【谚语俗语第81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此语的意思是荐举人才,对外不避仇人,对内不避亲属。形容任人唯贤,公正无私。此语源自《吕氏春秋·去私》,讲的是春秋时,晋国大夫祁黄羊年老退官,晋悼公要他荐举贤良。祁黄羊推荐仇人解狐做了南阳县令,又推荐自己儿子祁午在朝中做了军尉。孔子听说后赞叹道:“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真可以说是公正无私啊!”
【谚语俗语第82句】:【挤牙膏】(惯)比喻靠外界施加压力才肯交代问题。
【谚语俗语第83句】:擀面杖当箫吹——实心眼;缺少心眼
【谚语俗语第84句】:【鸭子的足板儿——一联儿的】(歇)本指鸭子的脚趾连成一片,转指人与人关系密切,联合在一起。
【谚语俗语第85句】:【眼泪往肚里流】有苦无处诉。刘绍棠《渔火》:“春柳嫂子 真想放声痛哭,可是她是个傲性子的女人,眼泪流进肚子 里。”
【谚语俗语第86句】:生气催人老,笑笑变年少。
【谚语俗语第87句】:【吃了五谷想六谷,做了皇帝想登仙】释义:比喻人的贪欲是无止境的。例句:俗谚有云:“吃了五谷想六谷,做了皇帝想登仙。”人类欲望之无穷,大抵然矣。
【谚语俗语第88句】:【梅花优于香,桃花优于色】释义:梅花香气浓烈,桃花颜色艳丽。比喻事物的优点只是表现在某一方面,难以十全十美。例句:(梅)花在果子花中尤香。俗云:“梅花优于香,桃花优于色。”故天下之美,有不得而兼者多矣。
【谚语俗语第89句】:【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见“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谚语俗语第90句】:【才脱虎坑逃得去,又遭机阱捉将来】(惯)机阱:设有机关的捕捉野兽的陷阱,比喻坑害人的圈套。指刚逃出险境,又中奸计被捉。
【谚语俗语第91句】:【戴高帽】“戴高帽”比喻对人说恭维的话。那么,“戴高帽”从何而来呢?先从“高帽”说起。古代皇帝、高官们戴的帽子叫冠。太子、王侯戴七寸高的远游冠;宫廷儒生们戴前面七寸后面三寸的进贤冠。可见帽子代表了人们的身份和等级。后来,虽各朝代规定不同,但帽子的高低大小尺寸,装饰华丽与否,多与等级相关。那么,“戴高帽”又是怎么回事呢?据《北史》记载:宗道晖喜好戴高帽,穿大木屐。州官来上任时,他戴高帽穿大木屐去拜见,自言学识可与三公比。后来,人们对妄自尊大或喜欢别人称赞自己叫做“好戴高帽”;而以吹捧、恭维别人叫做“给人戴高帽”。清代俞樾写过一段笑话:一位京都小官到外地做官,出任前他去向他的老师告别。老师嘱咐说:“外地的官不好当,要处处当心啊!”此人说:“不怕,我已备了百顶高帽,逢人赠送一顶,应当不至于意见不合而闹矛盾吧?” 老师生气地说:“吾等之人以正直之理待人,怎能用这种庸俗手段?”此人赶忙进言道:“天下如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屈指有几?”老师听后,点头赞同道:“你的话,确也不无道理。你还是有些见识。”此人告别出门,叹道:“高帽只剩九十九顶了。”
【谚语俗语第92句】:外婆刚开始炒花生时,表弟就馋得一个劲儿地咂嘴巴。炒好的花生还没端上桌,他就津津有味地吃上了。外婆点着他的脑门儿说:“你呀,真是馋猫鼻子灵,馋人胳膊长。”(广西·玉林)
【谚语俗语第93句】:【强龙不压地头蛇】释义:比喻外来人尽管厉害,也斗不过当地的势力。例句:行者道:“你也忒自重了,更不让我远乡之僧。也罢,这正是强龙不压地头蛇。”
【谚语俗语第94句】:【牵着不走,打着走】(惯)比喻好言相劝不听,被强制或受到惩罚才肯听从。
【谚语俗语第95句】:雪地里的青松——巍然挺立
【谚语俗语第96句】:【板凳没坐热】坐的时间极短,或匆忙离去。类似的:屁股 没沾炕。成语:席不暇暖。沈从文《长河》:“我是来陪三哥 的,他不久又要下常德府去,板凳坐不热,就要赶路。”
【谚语俗语第97句】:【六十年气运轮流转】释义: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总会碰到好运气。例句:“好侄儿,常言道:六十年气运轮流转。谁敢说咱们马家不能改变门风?”
【谚语俗语第98句】:杀鸡给猴子看——惩一儆百
【谚语俗语第99句】:老太太坐飞机——抖起来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3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