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抖音火爆民间俗语经典歇后语,发朋友圈会与众不同!
【歇后语第1句】:【搭在篮里便是菜,捉在篮里便是蟹】(惯)比喻不管好坏,只要到手就算数。 也作挑得篮里便是菜。 捡到筐里就是菜。 拾进篮子里就是菜。
【歇后语第2句】:【百口传说一句话,芝麻粒儿磨盘大】(谚)一句话经由众口传说,就会把原本是芝麻般的小事,说成磨盘一样大。指话越传越走样,以至于完全失实。
【歇后语第3句】:【徒知其一,不知其二】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歇后语第4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劝告的话,听起来不舒 服,实际上是有益的。类似的:好话不留情,留情没好话。 姚雪垠《李自成》:“黄道周适才所奏,虽过于憨直,然实为救 国良药。古人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歇后语第5句】:【脏唐乱宋,都怪朝廷老儿不正】(谚)脏唐:唐王朝统治阶级生活奢侈糜烂。乱宋:宋朝战争不断,朝政混乱,忠奸不辨。指唐、宋脏乱,都怨皇帝自身不正。
【歇后语第6句】:一次吃鱼,鱼刺差一点卡在喉咙里,我吓坏了,发誓不再吃鱼。妈妈笑了:“你啊,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哪能因噎废食呢?”(广东·平远)
【歇后语第7句】:我数学考了【第99句】:6分,满心欢喜地捧着卷子在爸爸面前炫耀。爸爸看了一眼,轻描淡写地说:“自夸没人爱,残花没人戴,还差0.4分哩,千万别骄傲。”(陕西·佳县)
【歇后语第8句】:【乱点鸳鸯谱】释义:不了解情况,瞎指挥。例句:“这是党委集体的意见,可不是我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歇后语第9句】:九牛拉不转——坚决
【歇后语第10句】:【清官骑瘦马】(谚)清廉的官员连骑的马也是瘦的。指清官一身清贫,难有享受。
【歇后语第11句】:【嘴硬骨头酥】(惯)形容说话强硬,却胆小心虚。 也作“嘴硬骨头松”。
【歇后语第12句】:【好了疮疤忘了疼】释义:境况变好了,就忘记过去的困苦。例句:大春说:“三贵哥!你早先在城里打鼓收破烂,挣钱就吃喝嫖赌,把庄稼活早忘了,这工夫分了地,你还那么懒散,你这是好了疮疤忘了疼呀!你爹怎么死的?……”
【歇后语第13句】:【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各人走自己的道路。清代《儿 女英雄传》:“千里搭长棚,没个不散的筵席;将军不下马,你 我各自奔前程,恕我失陪。”
【歇后语第14句】:【饿眼见瓜皮——不管好歹收揽下】(歇)讥讽人贪婪,不分好坏都要占有。
【歇后语第15句】:爸爸卖菜很晚还没回来,哥哥说:“要是我去卖,早就回来了。”妈妈接过话说:“你呀,仨钱买,俩钱卖,不图卖钱只图快。”(河南·偃师)
【歇后语第16句】:【两军相遇勇者胜】(谚)两军交战,到了狭路相逢的时候,只有勇猛无畏者才能取得胜利。指常规战斗凭智谋,狭路相逢靠勇猛。 也作两强相遇,勇者为胜。 狭路相逢勇者胜。
【歇后语第17句】:【爬得高,跌得重】多指追求个人地位,必然要失败。爬, 也说:攀,抬,捧。类似的:抬得高,跌坏腰。歇后语作:粪坑 里的蛆,爬得高,跌得重。清代《老残游记》:“鄙人并非无志 功名:一则,性情过于疏放不合时宜;二则,俗说攀得高,跌 得重,不想攀高是想跌轻些的意思。”
【歇后语第18句】:【寒天不冻勤织女,饥荒不饿苦耕人】(谚)指人只要勤苦劳动就不怕受饥受寒受灾荒。
【歇后语第19句】:马褂改裤衩儿——大材小用
【歇后语第20句】:石头做枕头——自讨苦吃
【歇后语第21句】:【隔年的皇历看不得】释义:皇历:阴历历书。它的节气不是固定在某月某日,一年一个样子,隔年不适用。借指不能按老规矩办事。例句:“……可后来往深里一寻思,就觉得咱思想老了,跟不上趟了。老黄历翻不得哕!……”
【歇后语第22句】:【说死莲花还有藕】释义:莲花死了还有藕存在。比喻根本是不会动摇的。“还有藕”又作“一枝藕”。例句:还有没有?八盘四碗尽管端出来,我余家富吃得了呢,嗨嗨,你说,说死莲花还有藕。
【歇后语第23句】:【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事没有恒心,或不能持久。成语: 一曝十寒。清代《红楼梦》:“薛蟠因此也假说来上学,不过 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白送些束脩与贾代儒。”
【歇后语第24句】:【早上跑跑步,饿死老大夫】(谚)大夫:医生。指清晨跑步锻炼,身体健康不得病,也就没有病人来找医生看病了。
【歇后语第25句】:【低棋也有神仙着】(谚)着(zha。):下棋时走的一步棋。指低水平的棋手,偶尔也会走出一步极其高明的棋着。比喻平庸或愚笨的人,偶尔出言谋事也会有过人处。 也作“低棋阵里有高着”。
【歇后语第26句】:【房顶的兽狗子——喝西北风】(歇)兽狗子:旧式房屋屋脊两端安置的形似狗的装饰物,姿态各异。 本指兽狗子尽挨西北风吹,转喻人吃不上饭,受饥挨饿。
【歇后语第27句】:【一人飞升,仙及鸡犬】(谚)一个人成仙飞到天上去,家里的鸡狗也都跟着成了仙。本指一人成仙,全家都随着上了天;后借指一人当官得势,沾亲带故的人都借势发了迹。 也作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人成佛,鸡犬升天。
【歇后语第28句】:【菜三菜三,三日露尖;水菜水菜,一冻便坏】释义:指蔬菜下种后,一般生长得很快,三天便可出苗;蔬菜水分多,最怕受冻。例句:秋日谚云:头伏萝卜末伏菜,尖头蔓箐大头芥。菜三菜三,三日露尖;水菜水菜,一冻便坏。
【歇后语第29句】:【死猪不怕开水烫】释义:比喻反正已经到了最坏境地,干脆横下一条心,任人摆布。例句:我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了,大不了管制起来,再不就蹲监狱;你可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歇后语第30句】:【拾到鸡毛当令箭】见“拿了鸡毛当令箭”。
【歇后语第31句】:【男儿不发狠,到老受贫困】(谚)男子汉做事如果没有决心和毅力,因循怠慢,一辈子要受困穷。指人安身立命,贵在抓紧机遇,果断行动。
【歇后语第32句】:老鼠的脑壳——不粗;挤不出多少油水;翘不起来
【歇后语第33句】:【 艺多不压身压身】指成为负担。技能多没有坏处。压, 也说:碍。姚雪垠《李自成》:“艺多不压身。日后你们要是 不愿跟着老子打江山,可以到南京去跑马卖解,饿不了肚 皮。”
【歇后语第34句】:【一个篱笆三棵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释义:说明人需要别人帮助。例句:“俗话讲,一个篱笆三棵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不是好汉,但我手下需要几个得力的人。……”
【歇后语第35句】:【至亲不过爹娘,至近不过夫妻】见“近不过夫妻,亲不过父母”。
【歇后语第36句】:【腊月生的孩子——冻手冻脚】(歇)冻:谐“动”。指动作不规矩(多指性骚扰)。
【歇后语第37句】:【做梦娶媳妇儿——想得美】(歇)指想得倒很好,就是实现不了。常含讥讽意味。
【歇后语第38句】:菜园里的垄沟——四通八达
【歇后语第39句】:【 摇羽毛扇子】戏曲中扮演军师之类的人物,常手执鹅毛 扇,借指出谋划策。相关的:狗头军师。丁玲《太阳照在桑 干河上》:“咱们都是老实人,别人有摇羽毛扇的,赛诸葛。”
【歇后语第40句】:冰冻三尺——不是一天的工夫
【歇后语第41句】:【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惯)指表面上待人亲热,内心却非常狠毒。
【歇后语第42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形容好打抱不平。成语:见义勇为。 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人家秦先生,根本与农场无关,纯 粹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歇后语第43句】:【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谚)千人:众人。指:指斥。受到众人指斥的人,即使没病也会死去。指众人指斥,是最严厉的惩罚。 也作千人所指,无病自死。 干夫所指,无疾而死。
【歇后语第44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一俗语在百姓当中的使用率很高。意思是处于中间状态,或用作自我安慰之词;也指满足现状,不求进取的中游思想。此语源自《后汉书·赵岐传》注引《三辅决录》,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西汉时,杜伯直和崔子玉的楷书法度严谨,仪态端庄,为人推崇。另外两位书法家赵袭和罗恽草书成就很高,然而却狂妄自负,遭到众人的鄙视。书法家张伯英在给朋友朱赐的信中称自己“上比崔杜不足,下比罗赵有余。”此后,由专指书法推及生活诸事。
【歇后语第45句】:【给个棒槌认作针】(惯)别人给个棒槌,就拿它当作针了。针:谐“真”。形容人老实厚道,别人随便文案就信以为真了。也形容做事过于认真。 也作给个棒槌就当针(真)。 给个棒槌就认针(真)。 给个棒槌当针认。
【歇后语第46句】:手榴弹的尾巴——拽不得
【歇后语第47句】:云头里翻筋斗——没着落
【歇后语第48句】:【旦角】“旦角”指戏剧里女性角色,有正旦(青衣)、老旦、花旦、武旦等区别。在京剧界有著名的“四大名旦”梅、尚、程、荀。那么旦角是怎么来的呢?西汉桓宽的《盐铁论》里,就提到“今民间……奇虫胡妲戏娼舞像。” 方以智在《通雅》中释为:“胡妲,即汉饰女伎,今之装旦也。”可见在汉代,已出现了旦角演员,尽管当时还没有完整形态的戏剧。胡妲,在“妲”之前冠一“胡”字,为我们点明了它的渊源所自。原来我国历史上,习惯把来自西域的各种事物冠以“胡”字。比如胡笳、胡琴、胡桃、胡床等,举不胜举。胡妲的“妲”字,任半塘先生作了正确的诠释,他在《唐戏弄》里指出:“可能乃用一汉字足以表示女性者,以录胡语之音。”(可能是用一个足以表示女性的汉字,来记录胡语之音),由于是音译,就不必拘于某字。所以唐人敦煌写本又作“黑旦”,宋人《乐府混成集》又写作“笪”和“旦”。至于“旦”(或“黑旦”、“笪”)在胡语中的本义,《燕乐考源》作了解释:“又有五旦之名,旦作七调。以华言译之,‘旦’者则谓韵也。其声亦应黄钟、太蔟、林钟、南吕、姑洗。”可见五旦就是五音,与宫、商、角、徵、羽相当,本是西域兄弟民族的音乐术语。汉以后,随着西域艺术的内传,“胡妲”被作为表演歌舞的女性的代称。“胡妲主歌而胡旋主舞”。《唐书礼乐志》说:“胡旋舞者,立毯上旋转如风。”主歌主舞应和现在的歌伴舞差不多。而伴随着戏曲的兴起,旦则演变为唱工很重的女角的代称。如宋代时有“装旦”。元朝是我国戏曲大发展时期,杂剧中已出现了正旦、小旦、搽旦等各类旦角角色,为现在齐全的旦角名称打下了基础。
【歇后语第49句】:【 水流千里归大海】比喻汇聚,会合。类似的:千条小溪流 成河。成语:百川归海。刘云若《小扬州志》:“今天可破镜 重圆了,从此水流千遭归大海,可喜可贺。”
【歇后语第50句】:【好牛不缓,好马不颠】释义:好牛行走不迟缓,好马骑着不颠簸。例句:不骑就不骑,不要胡说八道。我的白龙马可不是颠人哩!常言说,“好牛不缓,好马不颠”,不相信可以实践。
【歇后语第51句】:【老鼠戏猫儿,好大胆】释义:老鼠戏弄猫儿,形容胆子过大,不知死活。例句:“[净]是李药婆,老鼠戏猫儿,好大胆。[末]衙里唤他。[老旦]便是。[净]你晓得么,老爷令严,出入的都要搜捡。”
【歇后语第52句】:【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见“耳听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歇后语第53句】:东北风呼呼地刮着,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我穿的衣服较少,冻得直打哆嗦。放学回家,奶奶见了我说:“草窝斑鸠,不知春秋。”(河南·新野)
【歇后语第54句】:【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惯)形容声势浩大,发展迅速。
【歇后语第55句】:老师要求我们做一件作品上交到学校的展览室,同学们正为此事而发愁。班长站了起来,充满信心地说:“人多出韩信,智多出孔明。咱们大家在一起合计合计,一定会做出好作品来。”(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56句】:【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北京天桥一带,以往多有耍武艺 的,技艺不高,常以自夸来招揽观众。借指说大话,不见行 动。浩然《艳阳天》:“那是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一天到晚 空喊口号。”
【歇后语第57句】:【一个人跟着影子转】(惯)指一个人孤单地过日子。
【歇后语第58句】:【得了上方宝剑】上方宝剑,皇帝所赐之剑,得到此剑有先 斩后奏的权力。指行动得到最高权威的批准。上方,也说: 尚方。张涛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取得了上方宝剑, 可以先斩后奏,所以放胆批去,整整讲了四天。”
【歇后语第59句】:【 死了的儿子是乖的】对失去的感到惋惜。类似的:死了的 姑娘是好姑娘。《汪精卫的末日》:“民间对死人的评价是偏 于扩大:死了的儿子是乖的。”
【歇后语第60句】:多喊的猫儿——抓不住老鼠
【歇后语第61句】:【沧海不能实漏卮】(谚)沧海:大海。实:装满。漏卮(zhi):破漏的酒器。指大海里的水再多,也装不满一只破漏的小酒器。比喻积存的财物再多,也经不起无休止的挥霍浪费。 也作大海不禁漏卮。不禁:经受不住。 江河不满漏卮。江河:长江大河。不满:装不满。
【歇后语第62句】:脸上长疮——面子上不好看
【歇后语第63句】:【春算命,夏郎中,秋道士,冬裁缝】(谚)郎中:医生。春天是一年之始,算命的人多;夏天气候炎热易生病,医生走红;秋天收获季节,道士化缘方便;冬天寒冷要添衣服,裁缝生意忙。
【歇后语第64句】:【上山打虎易,开口求人难】释义:向人求助不容易。“打虎”又作“擒虎”。“开口求人”又作“出门告人”。例句:老梭这人死爱面子,上山打虎易,开口求人难,再说刚才你们又戳了他几篙竿。
【歇后语第65句】:【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歇)本指镜子里面、镜子外面都不像人的模样;转指做事里外或两个方面都没有落下好,到处遭人埋怨。 也作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够人。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落人。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像人。
【歇后语第66句】:放麦假了,小强问爸爸:“咱家的麦啥时收?”小强爸笑着说:“麦熟一晌,蚕老一时,快了。”“一麦顶三秋哩,咱可得快打快收啊!”小强妈接过话茬儿,认真地说。(河南·太康)
【歇后语第67句】:斜门缝里看人——怎么看,怎么歪
【歇后语第68句】:【牵动荷花带动藕】事物有联系。类似的:索着藤瓜要动。 《人民日报》(1982,8,10):“牵动荷花带动藕,生动地说明了 事物的有机联系。”
【歇后语第69句】:【大象口里拔生牙】释义:比喻做事冒险,或触犯强者。例句:那官员每(们)手里东西,有进无出。“老虎喉中讨脆骨”,“大象口里拔生牙”,都不是好惹的,不要思想到手了。
【歇后语第70句】:我们班有些同学学习成绩很好,我心里有点嫉妒他们,总想找个比赛的机会赛过他们。妈妈知道了,对我说:“你不要米筛子里装猪血,光眼红别人,自己多下苦功就是了!”(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71句】:【纺车头上出黄金】释义:纺车头上能生出黄金来。比喻辛勤劳动可以致富。例句:纺车头上出黄金。皆由车出。
【歇后语第72句】:【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谚)早早来等候着,不如恰巧碰上。指好的机遇,远比下苦功夫等待见效果。 也常作凑巧得到好处的诙谐语。 也作来得早不如赶得巧。 来早了不如碰巧了。
【歇后语第73句】:【足寒伤心,民怨伤国】(谚)指脚受寒了,就会伤及心脏;同样道理,人民对执政者的怨怒,会直接影响国家的和谐,社会的稳定。
【歇后语第74句】:我要去外婆家,却把自行车借给了一位远道的同学,只好到隔壁吴叔叔家去借。妈妈见了笑着说:“你啊,真是砍柴卖,买柴烧!”(江西·萍乡)
【歇后语第75句】:【茄子不像茄子,苦瓜不像苦瓜】(惯)形容不伦不类,不像样子。
【歇后语第76句】:【早不忙,晚发慌】不及早抓紧时间,事情做不完,陷于慌 乱。电视剧《辘轳·女人和井》:“早不忙晚发慌,晚上熬油补 裤裆,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歇后语第77句】:【债有主,冤有头】见“冤有头,债有主”。
【歇后语第78句】:【天子不差饿兵】见“朝廷不差饿兵”。
【歇后语第79句】:这天,奶奶看到一群蚂蚁争先恐后地往树上爬,忙对我说:“蚂蚁上树,满天风雨;蚂蚁下山,必有干旱。婷婷,快把晾着的衣服收起来吧!”(河北·唐山)
【歇后语第80句】:【船头坐得稳,不怕浪来颠】释义:只要自己站得稳,立得正,就不怕别人的攻击。例句:银花道:“随她说?她那黄口白牙,逢人便讲,遇人就说,讲的那些话难听死了。”金花道:“只要船头坐得稳,不怕浪来颠。”
【歇后语第81句】:六个手指头抓脑门——眼前尽是叉
【歇后语第82句】:【刀子嘴,豆腐心】释义:比喻嘴硬心软。例每:村里人都知道,别看秀英姑娘说话厉害,心里却善良,都说她是刀子嘴,豆腐心。
【歇后语第83句】:地球安把——大梨一个(大梨:吹牛或指吹牛的人)
【歇后语第84句】:照明弹上天——高明
【歇后语第85句】:【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儿】(谚)指妇女疑难病症多,难治;小孩儿不知配合,更难治。
【歇后语第86句】:快要考试了,有些同学还不努力学习,校长批评说:“现在是焦麦炸豆的时候,你们咋还没个紧张劲儿呢?”(广西·来宾)
【歇后语第87句】:【酒乱性,色迷人】(谚)酒能乱性,使人丧失理智;色能迷人,使人溺于淫欲。指人一旦沉迷酒色,就会酿成祸乱,导致堕败。
【歇后语第88句】:【不够塞牙缝】(惯)形容食物太少,根本不够吃。也比喻消灭对手毫不费力。 也作“不够填牙齿缝”。
【歇后语第89句】:【碰杯】饮酒时碰杯的由来有两说。一说来自古希腊。据传说古希腊人认为:人们喝酒时,鼻子能闻到香味,眼睛能看到酒色,舌头能尝到酒味,唯有耳朵例外。于是他们想出个好办法,即在饮酒前先互相碰一下杯子,让这种清脆的响声传人耳中,以满足“五官”之所需。二说来自中国古代。在古代,并非只有喜庆或亲朋好友间饮酒,还有会盟、生意场合、招待使者等,都需要饮酒。古人为防不测,约定俗成以碰杯溶酒表示诚信。这些场合的规矩,慢慢演变成一种礼仪,形成了饮酒的礼俗。
【歇后语第90句】:【暗室亏心,神目如电】(谚)亏心:指对不起良心。指人即使在暗处偷偷做了昧良心的事,神灵的眼睛也会看得很清楚。劝人在任何情况下不要做坏事,不然,必将受到应有的惩处。
【歇后语第91句】:双休日的一天早上,妈妈叫我抓住清晨好时光读半个小时的书,可我读不到几分钟就或者走动一下,或者喝口水,或者翻一下书包。妈妈说:“种田勿离田头,读书勿离案头。你可好,一会儿都坐不安稳。”(江苏·海安)
【歇后语第92句】:【当官的动动嘴,当兵的跑折腿】(谚)折(she):断。当官的只要一动嘴,当兵的就得跑个没完没了。 旧指官兵关系严重对立,当兵的处在被奴役的地位。 也作当官的一动嘴,当兵的跑断腿。 当官的一张嘴,小兵癞子两条腿。
【歇后语第93句】:【混账】“混账“是句训人或骂人的话,是对无理、无耻一类言行的指责或训斥。说起这个词的来历,既可笑又有意思。以前,我国北方蒙古族,过着群居的游牧生活,蒙古包群落就像游动着的小村庄,经常搬迁。为了寻找有水草的地方放牧,牧民们不得四处游荡。一旦碰到有水草的地方,就把蒙古包支起来暂时定居。白天,男人们外出放牧,留下老人和妇女儿童看守帐篷。于是,一些年轻小伙子趁此机会,为了找姑娘们谈情说爱,就混进姑娘家的帐篷里去。一些老年人看不惯,便会严厉地训斥道:“你又来混账了”;“你这混账东西又来了。”小伙子碰了钉子,自知没趣,就急忙退出帐篷。爱情的力量使他下次混账更隐蔽了,或许能够收获爱情。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混账”变成了训斥或骂人的词了。
【歇后语第94句】:【千朵桃花一树生】(谚)盛开的众多桃花,都是一棵树上生出的。比喻一母同胞,总是亲如骨肉。也比喻儿女虽强,总离不开生身的娘亲。 也作干朵桃花,一树所生。 干朵鲜花一树开。
【歇后语第95句】:【车到山前终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谚)比喻事情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关键时刻,总有办法解决。 也作“车到山前必有路”。
【歇后语第96句】:【打小九九】(惯)小九九:乘法口诀。比喻在心里盘算。
【歇后语第97句】:【撞倒南墙不回头】(惯)形容人固执,不知变通或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也作撞到南墙不回头。 碰到南墙不回头。
【歇后语第98句】:【防人之心不可无】(谚)防范别人伤害自己的心不可没有。指人不可有害人之心,但防人害己的警惕性总要经常保持。 也作防贼之心不可无。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歇后语第99句】:五一节放假,我们一家人出去郊游。本来准备早点动身,可是我忙着带这样那样,磨蹭到八点多钟才上路。妈妈说:“你呀,半夜起来下扬州,天亮还在屋后头。”(安徽·舒城)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488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