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民间俗语金典文案,发朋友圈必赞!
【歇后语第1句】:【有苗三分收】见“见苗三分收”。
【歇后语第2句】:【吐了舍不得,咽了怕撑着】(惯)比喻做事迟疑,拿不定主意。
【歇后语第3句】:【卖什么吆喝什么】做什么事情,说相应的话。老舍《离 婚》:“老李已经把他心中的那点‘诗意’要在她的身上具体 化了,她像门外小贩似的,卖什么吆喝什么,把他的梦打 碎。”
【歇后语第4句】:【超市】“超市”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不过,超市的优越性很快显现,大大方便了顾客,人们现在已经离不开超市了。 “超市”是“超级市场”的简称,它指大型的商品销售市场。这个概念最先产生于西方国家,世界上第一家真正的超级市场于1930年8月在美国的纽约诞生。超市经营的商品主要是食品以及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用品,外面有停车场,免费为远来的顾客提供方便。超市门口有推车和提篮,供顾客选购商品使用。超市的特点是货物齐全,购物方便,出门集中收款,因此深受顾客欢迎。在我国,不仅引进了大超市的经营模式,独具创意又开办了许多小超市,使“超市”概念扩展,凡进店自由选购的都自称超市。
【歇后语第5句】:【杂烩】“杂烩菜”是河南的特色菜。所谓“杂烩”,就是把白菜、粉条、白豆腐、油炸豆腐、肉丸子等放在一起,再加上葱、姜、香菜,以及其他佐料熬成一大锅。味美香浓,甚是好吃。吃时,一人一碗,或配蒸馍,或配白米饭,既简单方便,又经济实惠。因此,“杂烩菜”扩大了地域,北方大部分省份都喜欢吃这样的“大锅菜”,特别是在农村,红白喜事必不可少。民间传说,杂烩菜起源于宋代。据说南宋时朱敦儒为兵部侍郎,因主张抗金,被奸相秦桧免职,回河南老家,这一年,时逢朱敦儒六十寿辰,就在准备寿宴时突然从京城临安传来消息说,抗金元帅岳飞被奸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风波亭。朱敦儒无心庆寿,又不能让赴宴的人饿肚子,就吩咐家厨:“今日不饮酒,只把备好的疏菜熬在一起,一人一碗,配上蒸馍端来即是。”众人听说岳飞被害之事,都难过得吃不下饭。朱敦儒就说:“这碗熬菜中的丸子就当是秦桧的头,油炸豆腐就当是秦桧的肉,粉条就当是秦桧的肠子。”大家闻听此话,纷纷拿起筷子,顷刻之间就把一碗熬菜吃了个精光。吃完之后,众人给这道菜取名“杂桧菜”。因为此菜味道香美,就流传开来。又因为这道菜是将各种杂七杂八的菜烩在一起做成的,所以就将它叫做“杂烩菜”了。另有一说,杂烩菜起源于福州。当时福州有一名厨,听说岳飞被秦桧诬陷而死后,特意取用多种原料烹制了一道取名“杂桧”的菜,“杂”的意思杂种,“烩”与秦桧的桧同音。经考证,朱敦儒(1081-1195)字希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曾官至兵部郎中。1142年岳飞被害时,正在临安枢密行府谘议参军任上,七年后致仕。但1155年,因秦桧之子秦嬉喜好诗歌,起用朱敦儒之子为删定官,朱敦儒为鸿胪少卿。秦桧死后,敦儒也去职。“谈者谓敦儒老怀舐犊之爱,而畏避蹿逐,故其爷不终。”因而民间传说朱敦儒发明“杂烩菜”并不可信,而且宋时番薯还未传人中国,当时还没有粉条。而起源于福州之说,也没有历史根据。但是“杂烩”菜确实是河南菜肴的重要代表,流传千年,影响很广。宋金战争中,河南地区是主要战场,人们饱受战乱之苦,对岳飞十分爱戴,因此对秦桧的气愤情绪是真实的,最有可能的是“杂烩”确实是在痛骂秦桧,其发明者应是河南百姓,这个故事在流行过程中又附会了故旧乡贤,附会到朱敦儒头上的可能性较大。
【歇后语第6句】:【咬人的狗不露齿】指不动声色,或坏人阴险。或说:恶狗 咬人不露牙。张贤亮《土牢情话》:“看不出你,还有这么一 手。咬人的狗不叫唤,暗地里来啊!”
【歇后语第7句】:耗子见了猫——魂飞魄散;难逃;怕得要命
【歇后语第8句】:【筷子】“筷子”是中国的特产,是古人的发明和智慧,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实践证明,筷子不仅没有被淘汰,反而在世界餐具领域独领风骚,筷子使用的灵活性和效果,令老外们感到神奇。早在商朝的时候,我国就已有使用筷子的习惯了。筷子,原称“箸”,它的异体字是“筋”。今天还有这种称呼,如民谚里的“人厨需洗手,举箸勿多言”。为什么“箸”后来又改称“筷子”呢?据明朝陆容《菽园杂记》说,“筷子”这一称呼起源于江苏一带。那里是江南水乡,人们以船为家,在船上吃住,船家忌讳很多,如坐船不能说“翻”字。也忌讳“住”(即停止的意思),而“箸”同“住”谐音,所以“箸”也就成了行船时不吉利之语,于是就改“箸”为“筷”,用于隐喻船走得快。
【歇后语第9句】:【葫芦牵到扁豆藤】释义:比喻东拉西扯。例句:“我非但算不得清,而且也呼不清,真是葫芦牵到扁豆藤。”
【歇后语第10句】:【哪只山羊不吃柳】(谚)山羊性爱吃柳树枝叶。比喻行为不检点的男子,总爱和女人在一起厮混。
【歇后语第11句】:我因家庭作业写错了一个字。爸爸照着我的屁股就是两脚。我正哭哭啼啼,奶奶走了进来,我忙向奶奶告状。奶奶抚摸着我的头说:“这就叫亏了想说,疼了想摸。”我一听,反倒破涕为笑了。(山东·枣庄)
【歇后语第12句】:【窗下休言命,场中莫论文】释义:读书窗下不要谈论命运好坏,考试场中不要谈论文章如何。例句:秦宗师笑道:“俗语说得好:‘窗下休言命,场中莫论文。’我本偏不信此说,场上乃论文之地,若不论文,却将何为据?”
【歇后语第13句】:【撞了一鼻子灰】见“碰了一鼻子灰”。
【歇后语第14句】:【凤凰飞在梧桐树】(惯)比喻英雄或有功之人,地位得到提升。也比喻漂亮的女子找到了好归宿。 也作凤凰飞在梧桐上。 凤凰落在梧桐树。
【歇后语第15句】:【容易得来容易舍】(谚)容易得到的,舍弃也就不心疼。指艰难获得的,舍弃也艰难;容易到手的,舍弃也容易。
【歇后语第16句】:【 吃了豹子胆】胆大,无所畏惧。类似的:浑身都是胆。成 语:胆大包天。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你吃了什么豹 子胆,敢发坏?”
【歇后语第17句】:六月间狗吐舌——热出来的
【歇后语第18句】:【兵无强弱,将有巧拙】释义:兵:士兵、军队。军队无强弱之分,将领有智愚之别。指选择带兵的将领,要重在智略。例句:古语有之:“兵无强弱,将有巧拙。”故选将以智略为本,勇力为末。
【歇后语第19句】:【 一个媳妇,十个婆】婆谓指挥者太多,下面人无所适从。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现在你们又叫返工!一个媳妇 十个婆婆,哪个婆婆说了算?”
【歇后语第20句】:【今年二十,明年十八】指青春期少女的一种心态,希望自 己永远年轻。类似的:年年小姐十八岁。王朔《编辑部的故 事》:“哪怕你真想照着那广告里说的‘今年三十明年十八’ 出来,哥心里也有个准谱。”
【歇后语第21句】:妈妈叫弟弟学做点家务,弟弟很不情愿地撇着小嘴,妈妈看他懒洋洋的样子说:“你呀,守着大河会无水喝,守着青山能没柴烧。人不劳动不得富,要多学蜜蜂勤到老,莫学露水一会儿干啊!”(广西·都安)
【歇后语第22句】:【搂草打兔子——捎带】(歇)指做某件事时顺便做另一件事。 也作“搂草打兔子——捎带手”。
【歇后语第23句】:船上人上岸——不(步)行
【歇后语第24句】:【一斤酒装进十六两的瓶子】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喻正合 适。柳青《创业史》:“生宝又提议:两人分工——他管外事 和思想教育,增福管庄稼事务和活路安排。大伙都说:一斤 酒装进十六两的瓶子里头了,正好!”
【歇后语第25句】:【七月半烧纸钱——哄鬼】(歇)七月半:指阴历七月十五,迷信说这一天是鬼节。纸钱:迷信的人烧给死人或鬼神的冥钞。本指哄骗鬼魂,转指人说的话或做的事全是骗人的。含责骂意。
【歇后语第26句】:【牢门口的匾——后悔迟】(歇)旧时监狱门口的匾上常题“后悔迟”三字。指等到犯了罪或做错了事才悔悟,已经来不及了。
【歇后语第27句】:【抛到东洋大海里抛得很远】多指忘却,损失。明代《二 刻拍案惊奇》:“张禀生没计奈何,只得住手。眼见得这一项 银子抛在东洋大海里了。”
【歇后语第28句】:【灶膛里抡锤——砸锅】(歇)本指把锅打破,转喻把事情办糟了。
【歇后语第29句】: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歇后语第30句】:【洞小不补,洞大叫苦】要及时补救。《北京日报》(1982,4, 2):“今日偷根针,明日敢偷金;千里之堤,溃于蝼蚁之穴;洞 小不补,洞大叫苦……有不少这样的警句格言、民谚俗语告 诫人们:要自觉防微杜渐,勿以小恶而为之。”
【歇后语第31句】:厕所题诗——臭秀才
【歇后语第32句】:【船大难调头】指大了不够灵活,不容易改变方向。反义 说:船小好调头。《北京日报》(1987,1,7):“一个国家的体 制改革并非易事,政治体制的改革更是件复杂的事。俗话 说,船大难调头。”
【歇后语第33句】:【胆小如鼠,心凶如狼】释义:形容人胆小、心狠。例句:此地事无一定,书店也早已胆小如鼠,心凶如狼,非常难与商量。但稿子放在上海,究竟较易设法,胜于藏在北平箱子里。
【歇后语第34句】:【叫亲了的娘,住亲了的房】(谚)亲娘越叫越亲近,房子越住越亲切。泛指人与人或人与物相伴时间长了,自然增长感情。
【歇后语第35句】:【空花不结实,空话不成事】(谚)空花结不出果实,空话办不成实事。指说话必须实在,才有助于事情的成功。
【歇后语第36句】:【火锅】在当今的饮食活动中,火锅是最受人们青睐的饮食之一.最知名的火锅当属重庆火锅。其实,火锅并不是近代人的创举,火锅早在三千年前的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不过那时不叫火锅,而是叫温鼎(翻译成现代语其实就是火锅)。它最早出现在商代晚期,西周时得到发展。它们均属于小型鼎,有着使用方便、易于移动、边煮边食、可涮可食的特点。从出土的实物来看,各地的温鼎器型相差较大,有方形的,有圆形的,还有带托盘的。从火膛的位置看,有内置式和外置式两种。尽管这些温鼎造型各有特色,但其功能都是一样的,都是用于筵席间加热食物。因为筵席是席地而宴,用当时的鼎加热食物,会烧坏筵席,所以,发明了温鼎,炭火不直接暴露在外,放在筵席上不会造成什么火光之灾。商周时代的温鼎应该说是当代火锅的鼻祖,经过几千年的变迁,材料与外形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其功能本质却没有变,仍保留着原始的构造。拿出土的温鼎来涮羊肉,一样味美可口。但那是文物,价值昂贵,使不得。
【歇后语第37句】:【临死拉个垫背的】谓连累别人,或不能饶恕仇人。或说: 自己该死,别拉着别人垫背。梁斌《红旗谱》:“咱满有理的 事,这辈子翻不过案来,死的时候也得拉他垫背,我就是这 个脾气!”
【歇后语第38句】:石匠打铁——不会看火(货)色
【歇后语第39句】:【靠墙墙倒,靠屋屋塌】(惯)指无依无靠,命运悲惨。
【歇后语第40句】:【闷葫芦不开窍】释义:比喻人固执,死心眼儿,不容易说通。例句:你这小猴子!我说怎么闷葫芦不开窍呀,原来等支书回来好邀功领赏呵?哼,你别美!
【歇后语第41句】:【卖糖的不卖醋,卖醋的也别卖糖】(谚)卖糖的就只卖糖,卖醋的就只卖醋,不要互相掺和。比喻人各干各的营生,不要相互搅扰干预。
【歇后语第42句】:【说时迟,那时快】(惯)形容非常迅速、快捷,说话的功夫事情已经发生了。 也作“说时迟,那时疾”。
【歇后语第43句】:【哪个庙里没有屈死鬼】(谚)屈死鬼:含冤负屈而死的鬼魂。任何一座庙里都有屈死的游魂。指到处都有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人。 也作哪座庙里没有屈死鬼。 哪个庙都有替死鬼。
【歇后语第44句】:【伞】“伞”是下雨天出行谁也离不开的雨具。“伞”是谁发明的呢?据《玉屑》记载,伞是鲁班的媳妇为关心丈夫而发明的。看来,若要申请专利,还是鲁班夫妇俩人共享比较合理。传说,鲁班在乡间为百姓做活,媳妇云氏每天都要往返送饭,若遇上雨天,免不了挨淋。鲁班便在沿途设计建造了一些小亭子,遇到下雨,可在亭内暂避一下。然而亭子虽好,总不便多设,而且夏季雷阵雨说来就来。于是云氏突发奇想,“要是随身有个小亭子就好了!”鲁班知道媳妇的想法后,茅塞顿开,动手依照亭子的样子,裁了块布,安上骨架,装上把儿,世界上第一把“伞”就这样问世了。
【歇后语第45句】:套马杆子钩月亮——差的远;想头不低:心高妄想(内蒙古)
【歇后语第46句】:【母慈悲,儿孝顺】(谚)母亲对儿子慈爱,儿子就对母亲孝顺。指母慈子孝,不是单方面的,母亲的慈爱会激发儿子的孝顺行为。
【歇后语第47句】:【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歇)杂面:用绿豆、小豆等磨成的粉制成的面条,下在锅里,水是水,面是面,看得很清楚。指对方想做什么事情,安的什么心,自己看得非常清楚。
【歇后语第48句】:【事在人为】(谚)指事情的成败在于人为的因素,与天命无关。
【歇后语第49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句俗语现在用来比喻办事情一切准备就绪,只欠一个条件或只等一个命令。它源自《三国演义》。赤壁之战发生于建安十三年末,即公元208年12月25日到209年1月23日之间,正值冬季,按照中国人特别是北方人的常识,这个季节绝对不会有东风。但天有不测风云,裴松之注《三国志》说:“……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这就告诉我们,赤壁之战,确实起了南风。当时,曹操与孙刘联盟一个在江北,一个在江南,两军对峙。曹军不习水战,船在江中不稳,一则晕船呕吐,二则站不稳不利作战。庞统献计“将船用铁钉连接,如履平地”,实则为孙刘火烧战船做准备。曹操不知是计,大喜,采纳。周瑜与孔明不谋而合计划采用火攻,一切准备妥当,只是东风不来。周瑜因此急火攻心,病倒不出。孔明前去探视,屏退左右,开出药方,密书十六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看过药方,愁眉立展,病竞痊愈。这才引出“诸葛亮借东风”这出好戏,创造了赤壁火烧战船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歇后语第50句】:【大旱三年,饿不死厨官】(谚)厨官:管理伙食的人。指即使连遭三年旱灾,发生大饥荒,也不会饿死做饭的厨师。泛指务的什么营生,就会在这方面得便宜沾光。 也作“荒旱三年,饿不死厨子”。
【歇后语第51句】:【车如流水马如龙】(惯)车辆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马匹首尾相接,像长龙一般。形容车辆、马匹川流不息,非常繁华热闹。
【歇后语第52句】:小江的父亲在村娱乐队吹笛,小江看多了也学会了。李六爷开玩笑地说:“老话说‘吹箫的儿子捏眼子,唱戏的儿子串把子’,哈哈,一点儿也不假。”(河南·辉县)
【歇后语第53句】:【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释义:一经比较就能看出人或物的优劣。例句:“斜对门就是粮食加工厂,哪个省劲,哪个费力,哪个快,哪个慢,一看就清楚了。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
【歇后语第54句】:【擦屁股】(惯)比喻不情愿地替别人处理其没做完或没办好的事情。 也比喻事情办糟后做补救工作。
【歇后语第55句】:【三百钱买了个瘟猪仔——死活不开口】(歇)钱:铜钱。瘟猪仔:得了急性传染病的小猪。开口:本指张开口吃东西,转指说话。指无论如何都不开口说话。
【歇后语第56句】:【打埋伏】(惯)1指隐藏起来,待机行动。2比喻隐瞒一些实际情况。
【歇后语第57句】:死猪不怕开水烫——豁出去了
【歇后语第58句】:【人不亲土亲,河不亲水亲】释义:同乡人亲切,好说话,好办事。例句:“俗话说,人不亲土亲,河不亲水亲,都是邻家邻舍,一出门就见面,胳膊肘折了总要袖子盖,事情已经做到了这步田地,大家商量着办吧,怎么着好怎么着来。”
【歇后语第59句】:【三打不回头,四打连身转】(惯)形容人反应迟钝,懦弱胆小。 也作三答不回头,四答和身转。 三推不上肩,四推和身转。
【歇后语第60句】:【人留后代草留根】(谚)指人只有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人类才得以长继不衰。 也作“人留子孙草留根”。
【歇后语第61句】:【抓辫子】(惯)比喻抓住对方的缺点、错误进行要挟、打击。 也作抓小辫子。 揪辫子。
【歇后语第62句】:【草莽出英雄】(谚)草莽:草丛,指民间。指英才往往产生于民众。
【歇后语第63句】:【拉下马】(惯)比喻使有地位、有声望的人失去地位、名誉或权力。
【歇后语第64句】:【豆腐多了一包水,空话多了无人信】(谚)空话:不实的话。豆腐多了水分就多,空话多了谁也不会相信。指说话要取得人们的信任,就必须实话实说,有根有据。
【歇后语第65句】:【快刀切豆腐——两面光】(歇)光:本指光滑,转指光彩。比喻两面讨好或两全其美。 也作快刀打豆腐——两面光。 刀切豆腐——两面光。
【歇后语第66句】:锻炼不刻苦,纸上画老虎。
【歇后语第67句】:【当地不当路,买地不买河】(谚)当(dang):典卖。卖地时不能连路一起卖掉,买地时不能连河一起买回。指凡事都有个限制,不能任由自己的主观意愿行事。
【歇后语第68句】:【 —个霹雳空中过】险情过去,一场虚惊。明代《醒世恒 言》:“今日还亏你家时运高,太平没事,一个霹雳空中过去 了。”
【歇后语第69句】:烧香惹鬼叫——好心没好报
【歇后语第70句】:船上人充油灰——慢慢来
【歇后语第71句】:红鼻绿眼鬼——不安好心
【歇后语第72句】:【扶贫要扶本】(谚)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状态,要从根本上采取措施。指扶贫不只是解救目前困难,更要从根本上使之走向富裕。
【歇后语第73句】:【舍不得牛犊,套不住老虎】(谚)牛犊:小牛。舍得拿牛犊作诱饵,才能套住老虎。借指要敢冒险,敢付出代价,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
【歇后语第74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语出《孔子家语》。这句话人们常说,是劝谏之良言,道理也是显而易见的。良药多苦是规律,黄连就是珍贵的药材,它们虽苦,但却能医好人们的疾病。忠言往往就是逆耳的语言,虽不中听,但最有价值,能警示自己,敦品厉行,养成良好品德。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听了魏征的逆耳忠言,把逆耳忠言当成一面镜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成就了“贞观之治”。相反,他的儿孙唐玄宗李隆基虽有“开元之治”,但他自满了,听不进忠言,一味相信安禄山的甜言蜜语,却不知安禄山是口蜜腹剑,结果放松了警惕,酿成了“安史之乱”,使中兴的大唐急速走上下坡路,由盛变衰。百姓也是如此,人的一生都想称心如意是不可能的,不能一听逆耳忠言就不高兴,一遇不顺利就怨天尤人,一听奉承话就忘乎所以,必然落得个“狐狸奉承,乌鸦唱歌”的结果。
【歇后语第75句】:【开快车】(惯)比喻加快速度。
【歇后语第76句】:【糊涂油蒙了心】(惯)斥责人糊涂,不明事理。 也作“糊涂脂油蒙了心”。
【歇后语第77句】:【纸币】在纸币普遍流通的今天,就更有必要探源一下“纸币”。 “纸币”最早出现在中国。宋真宗时期,在四川出现了代替金属货币的纸币,这种纸币称为“交子”。它不仅足中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自唐朝中期以后,四川的商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北宋初期,在四川成都地区仍流行铁钱。铁钱有大小两种,大铁钱每贯重20多斤,小铁钱每贯也有6斤多,携带起来极不方便,影响了商业的发展。宋真宗时期,在政府的许可下,成都十六家富户共同印制的“交子”,代替铁钱在市场上流通,作为现钱使用。后来,交子改由官办,流行渐广。纸币几经沉浮,终成气候。
【歇后语第78句】:【打核桃捎带了枣】(惯)比喻打击某个人,也连带伤害了另一个人。
【歇后语第79句】:黄连树上搭苦瓜棚一一苦上加苦
【歇后语第80句】:【对牛弹琴】(惯)比喻对着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讥笑人听不懂别人的话,或讥讽人说话不看对象。
【歇后语第81句】:妈妈让我和哥哥在家剥玉米,我们磨磨蹭蹭都不想干,可哥哥却先跑到妈妈那去“告状”。妈妈眉头一皱,生气地说:“你俩大哥不要说二哥,杂面不要说窝窝。今天非要让你俩好好锻炼锻炼不可!”(河南·淮阳)
【歇后语第82句】:【冬吃萝卜夏吃姜】(谚)萝卜:有帮助消化功能的蔬菜。姜:生姜,有开胃暖胃的功能。指冬季多吃萝卜,夏季多吃生姜,有助于身体健康。 也作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郎中开药方。郎中:中医医生。 冬吃萝卜夏吃姜,免请医生免烧香。烧香:拜神上香,祈求保佑。
【歇后语第83句】:【女大不中留】(谚)指女儿长大了就应该出嫁,不可久留娘家。 也作女大不中留,留下结冤仇。 女大留不得,留下惹是非。
【歇后语第84句】:【有懒人,无懒地】(谚)人勤苦地就勤出产,人懒惰地就不打粮。指地的肥沃与贫瘠,是由人的勤与懒决定的。
【歇后语第85句】:妈妈教我写作文,连讲了几遍,我还是不会写。妈妈生气地说:“脑子生锈了?就是个木头疙瘩,踢一脚也能翻三个过儿。”(安徽·濉溪)
【歇后语第86句】:【歪着枕头睡觉——想偏了心】(歇)本指心脏偏向一边,转指人胡思乱想,打错了主意。含讥讽或责骂意。
【歇后语第87句】:天上飞的雁——当不了盘中菜
【歇后语第88句】:二十九天不出鸡——坏蛋
【歇后语第89句】:【 蠓虫飞过都有影】不可能没留下痕迹。姚雪垠《李自 成》:“蠓虫飞过都有影,何况是堂堂圣旨来到,能够瞒住 谁?”
【歇后语第90句】:塑料壶灌香油——保险
【歇后语第91句】:【哪里黑,哪里宿】黑,天晚了。走到哪儿天黑了,就在哪 儿投宿。借指无目标,无计划,做到哪儿算哪儿。西戎《王 仁厚和他的亲家》:“抱了个主意随大流,走着看,哪里黑了 哪里宿,要真饿了肚,也不光我一家。”
【歇后语第92句】:【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惯)比喻既要人好或事情做得好,又不愿付出相应的代价。
【歇后语第93句】:【见贫休笑富休夸,谁是长贫久富家】(谚)见穷家别笑他穷,见富家也别夸他富;因为穷不会常穷,富也不会久富。指穷富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可嫌贫爱富。 也作“穷休笑,富休夸,没有长贫久富家”。
【歇后语第94句】:【胜者王侯败者贼】见“成则为王,败则为虏”。
【歇后语第95句】:【天不收,地不留】(惯)指无人收留,无处容身。
【歇后语第96句】:【狗熊嘴大啃地瓜,麻雀嘴小琢芝麻】释义:比喻人不不在大小,有本事就办得成事。例句:杨叔叔,有什么事,你就吩咐吧。狗熊嘴大啃地瓜,麻雀嘴小啄芝麻。别听哥哥的话,他总是说我年龄小。
【歇后语第97句】:【鹅食盆里不用鸭插嘴】(谚)指鹅吃食的盆里,容不得鸭插进嘴来吃食。比喻人各有各的所得,不能任由别人去抢夺。
【歇后语第98句】:天天练长跑,年老变年少。
【歇后语第99句】:【三朝媳妇,月里孩儿】(谚)三朝(zha。):三天。刚娶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就要抓紧引导;刚生下一个月的小婴儿,就要进行教育。指家庭教育,贵在及早。 也作三朝的新妇,月子的孩儿。 三朝新妇婆引坏,月里孩儿娘引坏。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4889.html
